第一百四十八章 驚恐的京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憬的訊號塔,每隔不超過40裡一個,正好可以用望遠鏡看到具體的訊號。晴朗天氣用支架表示訊號。夜間和陰天用電石燈加紅色燈罩,活動百葉窗的方式表示訊號。

得益於高倍的大型望遠鏡,傳輸速度一小時三百公裡。從京師到大沽口的這條線十五個訊號塔目前已經建設完畢。資訊從京城不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傳到大沽口。從京師經過通州直線向東途徑灤州(唐山)到秦皇島港、榆關(山海關)然後出關向北寧遠衛(興城和葫蘆島)、中屯衛(錦州)、沿海岸線到營口的六百公里線路正在建設中。這條線路30多座訊號塔只需兩小時就能傳遞訊息到營口。不過錦州到營口這段不安全,會暴露在建奴的攻擊之下。

這種通訊方式是法國工程師查佩於18世紀末根據烽火通訊的視覺原理發明製造的。他主持建立了巴黎至里爾之間230多公裡、由16個訊號塔組成的通訊系統。信號機由訊號員在下邊透過繩子和滑**縱,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不同的資訊。在一次法國與奧地利作戰中,信號系統只用了一個小時就把訊息傳到了巴黎。以後,比利時、荷蘭、義大利、德國及俄國等也先後建立了這種天下系統。李憬只是照搬而已。

大沽口和秦皇島到營口資訊傳遞主要靠新建造的小型飛剪船,時速20公里,如果戰時錦州被圍,寧遠衛被圍,就從秦皇島走海路。

本來按計劃還要建設附屬的客棧,李憬打算直接建成微型稜堡城堡式客棧。但這個需要時間,只能招募人手慢慢修建,為了趕進度訊號塔是木頭搭建的,就是圓木直接用鉚釘鉚接。下邊的客棧和馬圈也都是木頭鉚接框架,外壁釘上板皮抹上粘土先做個樣子,吃飯的地方搭建竹棚子。肯定用不了幾年。反正因陋就簡先把這線路建起來再說。即能方便往來的客商,也可以作為自己的物流基地。也不指望賺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倭寇入侵的訊息傳到京師,頓時全城陷入恐慌之中,大明承平日久,除了土木堡和嚴嵩那時候已經很久沒有外敵打進京城附近了。

皇帝也不忙他的木工活了,接連召見大臣,詢問情況。內閣已經準備從薊鎮和大同、保定府調兵了。京城也城門關閉,如臨大敵。

交易所裡,來京主持相關事物的老吳,看著再次暴跌的布市,嘆了口氣,公子走時交待,價格不得高於正常布價的一半,如果跌的多,就動用基金買入護盤,不要崩盤。如果崩盤,交易所倒閉,公子的心血就白費了。如果價格超過一半就出貨打壓。

李三才手裡的布跌了三分之二,但還值一百萬兩銀子,如果及時變賣,再加上家裡的不動產,差不多能還得上。但是,顯然閹黨沒有給他這個時間。很快就事發下獄。

李三才算是完了,三百萬的軍費不知去向,驚動了皇帝。文官調查的結果是戶部的主事王之藻和兵部的主事陳聚仁私自把錢借給李三才,結果被倭寇搶走。至於哄抬布匹價格的事提也沒提,經內閣廷議,李三才下獄論罪,抄沒家產賠償,李家的三十萬畝土地能值百萬兩銀子,加上在京城和運河沿線各大城市的商鋪、客棧、地產,部分投資蘇州的工坊股份,還能查抄出八十萬兩。

皇帝雖然憤怒,李三才居然這麼有錢,他還不知道李憬搶走了上千萬兩的財物,還燒燬了債條。文官集體言之鑿鑿,也沒有辦法繼續追查。最後不了了之。

至於百萬匹布匹,下落不明。李三才等數十人被錦衣衛逮捕下獄後,一群神秘人接管了東八裡莊倉庫,運走了布匹。至於這些布匹最終是去了蒙古還是建州就沒有人知道了。

前面大街,便宜坊總店新買的三層樓,簡單裝修後新開業,李憬只是把牆壁粉刷一新,鋪上橡木地板,頂棚裝上電石燈玻璃仿水晶吊燈。透雕的窗戶內側裝上平板玻璃。一樓散座、二樓屏風隔斷的雅座,三樓實體牆砌築的私密包間。

三樓最大的一個包間裝有二十人的大轉桌。買了些名人字畫裝在玻璃和紅木製作的相框裡掛在牆上。真個氛圍看著簡單、明快、乾淨、大氣。

三種烤鴨和全鴨宴在京城一炮打響。外加送外賣,臨街小視窗銷售鴨肝、鴨胗、鹹鴨蛋、松花蛋、麻辣鴨脖等。從開業開始人潮如湧。把其他的酒樓羨慕嫉妒恨的不行,不過朱壽在京的關係還是很好用的,都知道這家店有很深的背景,始終沒有人敢來找茬。

二樓雅座靠窗的位置,一幫食客正在議論。

“陳兄,你聽說了嗎,倭寇又捲土重來了。”

“我也是剛聽說,說是天津都淪陷了,火光衝天啊,”

“是啊,昨天就到了張家灣了,把李三才大人的府邸都搶了。說是正在打通州。”

“是嗎,這通州守不守得住啊,過了通州可就到了朝陽門了。我家在朝陽門外還有兩個莊子呢,這可要被荼毒了。”

“不知道啊,今早我去遛鳥,你猜怎麼著,正看到英國公帶著大將出永定門,前門大街都戒嚴了,等了半個時辰才撤除。”

“這麼說是三大營要出兵了。”

“看樣子是英國公親自出征,可見倭寇勢大啊”

東華門外金玉滿堂內,朱壽和李微兒、李悅兒正在聊天喝咖啡。大家都走了,顯得冷清,正好朱壽過來了,正一塊愉快的聊天。

“你們聽說了嗎,倭寇捲土重來了,把塘沽和軍糧城都攻破,正好兄先走了三天,要不然正好和倭寇撞上了,好險好險。”朱壽一副心有餘悸的表情。

“嘻嘻,倭寇有什麼了不起的,又不是沒見過。”李悅兒滿不在乎的說道。

“你們見過倭寇,不是說都是些見人就殺的魔鬼嗎”朱壽吃驚的說道。

“倭國人敬畏強者,只要你比他強,他就非常的服從你,而且倭寇都是大明的百姓,真正的倭人並不多。”

“什麼,倭人不多,大多是大明的百姓。你們怎麼知道的”朱壽驚訝的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