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全民抗戰 (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年11月,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坐鎮臨沂,調集5萬餘眾,採用“鐵壁合圍”等戰術,對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進行了空前殘酷毀滅性的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大掃蕩。參加這次大“掃蕩”的日軍有11路,其中第32師團和獨立混成第5、6、7、10旅團分別來自山東地區的兗州、青島、張店、惠民、泰安;第36師團和獨立混成第3、4、9旅團,分別來自山西地區的潞安、崞縣、陽泉、太原;來自連雲港、徐州地區的日軍第17師團、第21師團兩路,聯隊部設在新浦。這天第17師團54聯隊本部和步兵炮隊通訊隊1500餘人路過,準備回新浦聯隊總部。

得到訊息的羅鐵興奮得一夜未睡,為自己雪恥想好了一條妙計。三十六中的一計,叫借刀殺人。他要借皇軍的刀,屠殺圍子村,屠殺鄭傑!

為了讓炮樓裡的小隊偽軍們配合,他直接將自己的計劃,守著全體隊員講明白了。肖二皮聽了,把上下嘴唇一吧嗒,帶著疑問說,羅隊長,你想得太天真了吧?皇軍聯隊那麼大的軍官能聽你的?你就是再會編,把板泉集上的公雞編成會下蛋的母雞;再會說,把方的說成圓的;再會騙,騙了南京去北京,人家皇軍也不會聽你的。不說別的,你就看看咱們身邊的軍曹吧,他一個月能有幾次聽信咱們的話?

羅鐵在晚上想這條妙計的時候,就想到了肖二皮會說一些不著調的話,於是,便說,妙計就是妙計,主要妙在大部分人都不認識,要是都認為是妙計的話,那不不妙了。這次,俺要雙管齊下。肖副隊長和羅會你們帶著弟兄們去幹一件事就中了。剩下的,就看俺老羅的了,成敗就在此一舉。

羅鐵說完,就開始布置任務。之後,自己帶著劉敦等兩名偽軍,板泉北迎接日寇大軍。

再說鄭傑將羅鐵帶來的偽軍打退後,就知道羅鐵不是個省油的燈,一定會捲土重來。於是,他便帶領全體村民火速地投入到更加緊張的備戰工作。全村不分男女,不分老少,只要能拿動石塊的,都一齊上陣。有的推土搬運石頭修補圍牆,打通全村死衚衕,讓全村每一條街道都相通,不留死角。有的加固圍子上面的炮樓,抬高腳手架,讓土炮更利於射擊。有的擦拭武器,製造土彈藥,做好戰鬥準備。恰在這時,濱海區大隊的副大隊長馬高山遵照陳大錘的安排,去臨沂探聽敵情,路過圍子村,聽鄭傑的彙報後,對他們英勇作戰,頑強抗敵的精神進行了表揚和鼓勵。同時,根據圍子村的實際,重新編排了戰鬥組織。將全村能參戰人員編為二十五個排,每個排都配備了比較有戰鬥經驗的人員,負責領導工作。非作戰人員,也進行了全面分工,一旦戰鬥打響,男青年和壯年人員為作戰人員,守住圍牆,抗擊敵人;大姑娘和小媳婦負責運送彈藥,石塊;老年人和兒童團負責燒水燒飯,救護傷員,做好後勤工作。一切理順安排完畢後,馬高山就回去覆命了。

送走馬高山,鄭傑一個人圍繞著土圍上檢視了一圈。這個約有五華裡長的“三合土”圍子牆,像一根寬絲帶緊緊地把群村攬在懷裡。鄭傑不由得佩服當年的那些長輩們,將土圍子的結構佈置得如此合理,讓人真沒的說。不信你看,村西的大深溝,村東的大土墩,村北的大水汪,形成了四面天塹般的天然屏障。土圍子有五米多高,頂部寬兩米有餘,下用碎石砌牆基,牆面用木板打緊,極像民房的泥油漬牆,牆心用石夯夯實。既擋槍炮的襲擊,又不懼風雨的侵蝕。槍彈射進去,只能深入幾寸,連個彈孔都留不下,即便是炮彈打上來,也就炸裂個不大的一個穴洞,也震不塌一截牆。

在圍子強南北東西對稱修建了八個七米多高的炮樓,用於瞭望,及早發現敵情。底座都是用磚石砌成,每面都預留了兩個以上的炮眼,裡面的空間雖然狹窄,但也能自由活動四五個人,裡面長年備有土槍土炮和長矛大刀等武器。

圍子牆下是又窄又長的更道,繞圍子裡轉一圈,走兩人能對面錯開。外牆底部有四五米寬的壕溝,三米多深,清澈的河水長年繞村緩流。

南正門有三米多高的門樓和厚厚的松木對開大門,門栓有碗口那麼粗的木棍,這樣的地理位置,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易守難攻。

當然,土圍上面也有剛從炮樓偽軍那裡奪取來的鋼槍,但這不是村民的主要武器。他們的主要武器是土炮。這種土炮長約六、七尺,重約五、六十斤,徑口約一市寸。先裝上土灰藥,再壓上豆粒大小的彈子,藥彈約佔全炮膛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炮的底下有火眼,有的用引火的藥線,有的在土炮底部安上引火帽,導火線或引火帽一著火,這炮就呼隆一聲響了。它射出去無數的子彈,彈道約二尺寬,射程約半里路。在這二尺寬半里長的彈道中的生物,非死即傷。圍子村的鄉親們用這炮埋伏在河岸上,掃射水上的野鴨和落下來飲水的雁群,現在這些土炮有用了,用來打擊敵人。

鄭傑在還放手發動群眾搶修圍牆的同時,也把過去打獵的“土槍”和防土匪用的“生鐵牛”、“五子炮”、大刀長矛等武器重新收集在一起,準備隨時打擊敵人。

“生鐵牛”是一種土炮,有1米多長,底部裝有引信,靠引信點燃火藥。後粗前細,炮身厚1釐米左右,炮口有拳頭大小,使用時一般由三人操作,一人瞄準把握方向,一人點引信,一人裝彈藥,打一炮得現朝炮膛裡裝一次彈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五子炮,是圍子村的一大發明創造,由村裡的工匠用生鐵鑄成,炮筒粗大,兩米多長,重70多公斤,因有5個炮核而得名。作戰時,用炮架固定好,一般需要5個人,一個看目標,一個調炮位,兩個裝火藥,一個點火。可裝鐵砂、鋼珠、鋼釘、石頭、或者碎鍋鐵、碎鏟頭片等尖銳金屬,打出來成扇子面,射程近200米,很有殺傷力!

鄭傑看著這些本地造的土武器,掐著手指頭仔細算了一下,當前村裡有九門五子炮,七八門生鐵牛和十幾支雁槍。村民把槍炮安置在射擊位置,各炮有平時訓練好的炮手、點火手和裝藥手。

需要告誡村民們的是,一刻也不能鬆懈大意,必須兩眼睜圓,隨時擊敗來犯之敵。

鄭傑正在琢磨著,這時,圍子外面突然傳來槍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