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話 賜名與訊息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是李青蓮的豪情抒懷,亦是衛廉對幾個孩子的期待與寄言。

以詩託體,七個人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

田雞最大,摘了乘字,得名林乘;接下來幾人按年齡依次分了林風、林浪、林帆、林濟、林海。

糯米最小,念著是女孩子,又是所有人掌中寵著的,便取了中間的雲字,喚作林雲。

有時人就是這樣的奇怪,一件新衣服,一個新環境,都可以成為嶄新人生開啟的.asxs.。

而一個新的名字,一個新的身份,也可以給予人不一樣的人生開端。

午後校場的訓練,七個孩子甚至比褚流到的還早,面上擋不住的喜悅歡愉,使得平素漠然的褚流也溫柔了幾分。

不過對於天歌來說,屬於她的愉悅,卻來自許三送來的訊息。

……

曹家管事鄭永因為有天歌及時救治,並沒有危及性命,而且在府衙醫官的後續診治下,很快便能開口說話。

許是從鬼門關走過一趟,生死利害與真假一併看透,管事鄭永終於開口說了實話。

承認因為妻兒被曹家挾持,他無奈之下被迫出來頂罪。

據鄭管事說,按曹弘文的吩咐,他在假牙中藏入了假死之藥,只等府尹衙門判了問斬之後,假死遁亡以得曹家解救。

誰曾想翟府尹不知為何遲遲不落罪名,曹家心中著急,生怕出了什麼亂子,便開始動起了手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前幾日,管事鄭永本在牢中發呆,誰曾想卻忽見巴掌大的天視窗砸進來一團紙塊,上面寫著讓他儘快服藥好了卻案件。

鄭永盼著與家中妻兒團聚,本欲直接吞下藥丸,但臨了心中卻又有幾分畏懼,生怕自己中了曹家的圈套。

這一遲疑,便遲疑了好幾日。

恰巧那日天歌進牢獄給王屠戶看病,從她和洪勇的交談中,鄭永明白過來天歌乃是神醫的徒弟,而且學醫不足三月,這才重新萌生按照紙條所寫假死遁逃的念頭。

在他看來,縱然是神醫的徒弟,但學醫不足三月,說明醫術應當不精。

而且按照常理,沒有大夫會承認自己醫術不精,所以只要神醫這個入門不久的弟子判定他藥石無靈,那麼不管曹家出不出手,他都可以瞞騙過府衙順利死遁。

只是鄭永算來算去,卻算錯了曹弘文交給他的藥丸非是假死,而是真正要命的毒藥。

也得虧他算計錯了天歌的醫術,這才及時得到救治,保住了一條命。

鬼門關上走一圈,鄭永大徹大悟,但對於翟高卓來說,鄭永的一面之詞與那張紙條根本不足以讓他去動曹家。

且不說旁的關係牽扯,單就一點,翟高卓都必須考慮到。

那就是如果找出鄭永妻兒被困之處,貿然出動,只會逼得曹家狗急跳牆,到時候找到的,或許只會是屍體。

就在翟高卓頗有幾分焦頭爛額的時候,有人通傳說是獄中的楊煥有事要見他。

讓翟高卓沒有想到的是,楊煥一開口便說自己知道鄭永的妻兒被關在何處。

翟高卓本心有懷疑,但聽完楊煥的說辭之後,便直接吩咐洪勇帶人出門。

按照楊煥的說法,當初自己按照姑母楊清如的吩咐,去綁架天衣閣的女掌櫃紅玉以騙取繡圖的時候,便是將紅玉關押在曹家的城西別院。

而且不止紅玉和鄭管事的妻兒,甚至以往曹家行擄人綁架脅迫之事的時候,都會將人關在城西別院。

曹家之所以遲遲不將城西別院改做繡坊,為的便是做這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楊煥這番話,霎時揭起了驚濤駭浪。

洪勇帶著衙門眾人出發,直接在城西別院抓了個正著,算是徹底驗證了楊煥的說辭。

不止如此,先前楊煥擄人脅迫天衣閣交出繡圖的事情,也須得重新審理。

如果說擄走紅玉當真是曹夫人楊清如的意思,那麼楊煥在其中便不是主謀,而是從犯,這其中罪行的輕重,便完全不一樣了。

因此,當曹弘文被洪勇從別院帶走之後不久,曹夫人楊清如也被人從姐妹相聚的宴會上被請去了府尹衙門。

只此一出,漫說臨安百姓之間,就連幾家大商戶之間,也逐漸嗅到了風向,覺出曹家如今怕是要出什麼事兒了。

許三跟天歌說完前頭的進展,頗有幾分盡興酣暢:

“若非那紙條上的字跡是我親自從曹弘文親筆書信上拓下來的,我差點都要信了那管事的說辭。”

說著他看向天歌:“不過林兄弟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只進牢獄一趟,便鬧出這樣大的動靜,讓曹家如此焦頭爛額。”

天歌笑了笑,也不瞞著許三:

“還記得先頭你找到鄭管事妻兒的關押之所後,問我要不要將人直接救出來的事情嗎?”

許三點頭:“自然記得,當時你還讓咱們的人暗中護著鄭家人,若是有人想害鄭家妻兒或是將人轉移,要注意及時出手護著或是跟上去。後來還讓弟兄們從鄭家媳婦兒那裡竊來了隨身佩戴的香囊。”

“是啊,香囊。”天歌抿了一口茶水。

“街上香瓜香囊砸的事情,是我安排人做的,那個香囊也一併在裡頭。”

想起當初的安排,天歌的聲音有些悠遠:

“我先去了王屠戶的鋪子,他的鄰居可以證明,我並不知道王屠戶關押在牢獄中,這就摘除了我故意進牢獄的巧合。”

“姑娘家送的花和香囊都被我收下,所以當我在牢獄中散開褡褳掉出香囊的時候,街上眾人都能證明這並非是我有意攜帶,就算是洪勇懷疑,也查不出什麼證據來。”

“鄭永手裡的藥和紙團是我趁著洪勇不注意提前丟進去的,我在他的面前拿出香囊時,看到他的失控,便明白此事可以成功。”

“鄭永是個聰明人,他為了妻兒願意聽從曹弘文的安排,便已經明白自己必死無疑。所以當他看到我手中的香囊,便明白他現在要聽的,是我而不是曹弘文的話。”

“他不怕死,也知道自己終歸會一死,所以才敢吃下我丟進去的藥丸。更何況,我還是神醫的弟子。他聽曹弘文的話必死無疑,可是聽我的話,卻還有一半活命的機會。”

聽到這裡,許三不由有些好奇:“可是為何鄭永發病的時間剛好趕上了你經過的時候?”

“我告訴他的。”天歌道,“當時我跟洪勇說,我來此地是給王屠戶複診的,這話是給洪勇說,也是說給鄭永聽。”

“複診?”

許三琢磨到這兩個字,不久有些瞭然:“所以,這是告訴鄭永在你第二遍過來的時候再吃?”

“不錯。”天歌笑著點頭,“三哥也很聰明。”

“可是他如果不吃,或者吃晚了呢?”許三說出另外的可能。

“他不會不吃的。”

天歌說得很肯定。

在進入牢獄之前,天歌已經清楚的調查過鄭永這個人,不管是他的性情還是這個人的思考習慣。

能在曹家這樣的皇商繡坊中擔任管事,就算不是大管事,那也是懂得察言觀色弦外之音的主兒,隨便一個都是人精兒似的,自然聽得明白天歌話裡的暗示。

與其他管事相比,鄭永最大的缺點便是太疼愛自己的妻兒,於是才會被曹弘文選出來頂罪。

而也正是這一點,天歌才能趁機反用鄭永將了曹弘文一軍。

換做其他涼薄卻聰明的人,可就不一定了。

至少天歌甚至無法騙別人吃下毒藥。

“如果他吃的時機不對,那我也就只能如字面上的意思,再來牢獄中複診一次——只是這一次,不是給王屠戶,而是給他了。”

許三聞言奇了:“不是說藥石無靈嗎?”

“對別人來說藥石無靈,可對我師父來說,卻算不得什麼問題。旁人不能解,但是我能,只是到時候受折騰的還是他自己。”

林回春臨走之前,留給天歌的東西裡,可不僅僅治各種病的藥。

就像他留給天歌《針典》,也不是為了讓她去施針救人。

在這次出手之前,天歌已經設想了各種可能,確保能夠做到萬無一失,才敢真正前往牢獄。

“這其中縱有運氣使然,但更多的還是得感謝三哥提供的那些訊息。”

天歌的誇獎讓許三頗有幾分不好意思,撓了撓腦袋憨憨而笑。

“都是林兄弟想出來的主意,我不過是照做罷了,說不得說不得。”

天歌給許三倒了茶水,繼續說下去:

“那紙條是我們前幾日準備的,按著的又是曹弘文的字跡,所以就算別人再怎麼懷疑,也懷疑不到我們的頭上。至於鄭管事,由此救出了自己的妻兒,更洗脫了自己的罪名,以他的處境,也不會供出我來。不過就算供出來也沒事,那紙條上的字跡是曹弘文的,跟我可沒什麼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天歌如今能安安穩穩坐在自個兒家裡的原因。

“可是那個楊煥呢?他又是怎麼回事?”

今天打聽到衙門裡發生的事情之後,許三完全難以置信,是以現在逮著機會就想問個清楚。

“楊煥以往與我為敵,是因為我手中有繡圖,可是如今而言,他的對手不是我,而是反手便捨棄他的曹弘文和姑姑楊清如。他想洗脫自己的罪名,就必須將這個罪名甩回去,沒有別的選擇。”

“楊煥嫉恨曹家,對他而言,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嫁禍給曹家的,且能拿出證據的機會。所以我便給了他這個機會。紅玉先頭被關在什麼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須咬死了之前是奉楊清如之命將紅玉關押在城西別院。”

洪勇離開的時間並不算長,但這時間足夠天歌跟王屠戶旁邊隔了兩間牢房的楊煥搭上話。

“原來如此。”許三終於恍然大悟,明白過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巧合。

“對了,我先頭讓三哥放入曹家城西別院的東西,三哥可都安置好了?”

聽到天歌問這話,許三連忙點頭:“放心,都已經放好了。”

說著他問道:“那東西是?”

天歌先前讓他放置的時候,他並沒有多問,可是如今聽了牢獄之中的事情,許三忽然生出了極大的瞭解興趣。

然而這一次,天歌卻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笑了笑:

“三哥再等等就知道了。”

這話使得許三頗有幾分掃興,但很快,他就明白了為什麼天歌會讓他等等。

因為從府尹衙門打聽到的訊息,更讓人激動酣暢。

……

楊煥的供詞得到了印證,也由此證明了曹家所涉擄人綁架的案子不僅僅是紅玉和鄭家妻兒兩樁,所以在洪勇帶人將曹弘文帶回衙門之後,翟高卓緊跟著便下令讓人去曹家城西別院進行搜查。

曹府的大宅不好直接動,但小小的本就涉案的宅邸,卻足夠讓人翻出個底兒朝天。

不翻還好,這一翻登時翻出不少東西來。

枯井裡的骨頭,花田裡的碎布,曹家城西別院裡的屍首加起來,竟然能拼湊出至少三具。

這些不在天歌意料之中的發現,已經足以讓所有人譁然,更罔論還有一副藏得頗為隱晦的潘府褐甲衛的盔甲。

那夜守城捉拿潘炳涵之後,潘府褐甲衛基本全被緝拿,但因為官府手中沒有完整的名單,所以這些褐甲衛到底是否真的無一漏算全部落網,還是未定之數。

不過自那之後,羅剎司的人巡城幾日,倒是並沒有在城中再發現褐甲衛的蹤跡,由此這件事才算揭了過去。

可是如今在曹家別院裡發現這樣一套只屬於潘府褐甲衛的盔甲,其中的意義就不一樣了。

旁的不說,至少可以證明曾有褐甲衛逃來曹家避禍,並趁機換裝以逃出生天。

換言之,曹家跟潘家之間,已然有了扯不清的關聯。

攻城之夜的激戰百姓們並未參與,但他們卻知道多年穩坐府軍大將一職的潘炳涵落得悽慘下場是因為意圖謀反。

所以如今的曹家,顯然也已經掛上了謀反的影子。

沒有什麼能比口舌更為鋒利,也沒有什麼能比三人成虎更顯出真實,所以流言蜚語捕風捉影的猜測在臨安城中盤旋了半日之後,幾乎所有人都已經認定,曹家真的參與了潘炳涵的謀反一案。

尤其是在這個時候,又有一人跳出來,說出口的話再次將矛頭指向了曹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