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箭筒叫“毒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民以食為天,萬古全同志,這一點上俺不希望聽到不同的聲音。”陳龍板著面孔,聲音嚴厲的相當於是訓斥了,面對著面孔紅一陣白一陣的萬古全,他很是霸道地說道:“俺不管你們是怎麼個想法,俺是中王山區根據地的創始人,這支隊伍也是俺一手帶出來,周遭的鄉親大半都是俺的親人、朋友,俺們生於斯長於斯,俺要對他們負責任!這一點上,俺不管是什麼主義,什麼黨派,別跟俺扯太遠太大的理想、目標,俺也只有這麼大能量,只能顧著俺這塊土地為先!”

有人的地方就有鬥爭,還真是人上一百,五顏六色。這不,剛擺脫了日軍的圍剿危機,萬古全這一幫人就開始不安分了,開會直接就質疑上了陳龍的決策。

這陳龍哪裡能退讓?原則問題上,他可是寸步不讓,特別是對部隊的主導權和根據地的建設上,那是立足的根本,必須要保持自己的話語權。所以,陳龍難得的爆發了一次。

“別激動,大龍。你現在是預備黨員,說話要注意影響!”曲縉雲看看場面有些難堪,不得不出面打圓場。

“俺真不是激動,可能你們不知道,俺幾個可是土生土長的中王山人,你們可以問問三爺,哪年的沁河水會在八月份見了底的?起碼俺這二十幾年是從未見過的。”陳龍指指魏春生、謝大梁幾個問道。

“那倒真是沒有,就是俺這六十來年,也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景象。俺記得在俺三十歲那年,算是大旱的年份了,河水也還及腰呢,哪像如今都降到大腿跟了”陳三爺捋著鬍鬚回憶道,“大旱之年,大災之象。大龍這樣做,俺是第一個舉雙手贊同的。”

“是呀,俺們現在隊伍擴大了,人多了十來倍,地盤也擴大了許多倍,要養活的老百姓也更多了。不當家不知道柴米油鹽貴!原來預備三年的糧食,現在估計只能支撐一年多點,恐怕還得喝稀粥才夠!所以俺是支援陳龍的。你們不瞭解情況的就不要多插嘴了!”周雲欣也毫不猶豫地表達了支援,而且話語還說的很不客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確實,俺們對經濟不精通,所以,俺們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魏春生表態道,“至於說司令員的決定麼,俺覺得大家都不要爭了,就看看俺們從一個小山村。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吃喝不愁,隊伍壯大,物產豐富,就啥也別說了。俺相信他的本事!”

“就是啊,現在俺們五六千人吃飯穿衣,還要拿餉,不多是俺大龍哥帶著大夥兒一點一點掙出來的?有啥好質疑的!討飯俺都跟著他去!”謝大梁說的更加乾脆,說完還橫了一眼萬古全。

“就是,就是,”

“行啦,你們就不要再給他屁股上貼金了,都快忘了自己姓啥了吧!”曲縉雲擺擺手,半開玩笑地嘲弄下陳龍,“這事就這麼決定了,大家舉手表決一下吧!”說完,他第一個舉起了手掌。

這一次是軍政聯席會議,部隊方面出席的有縱隊部的曲縉雲、陳龍、萬古全、胡大康、譚思虎、魏春生,一團的謝大梁、蕭志良、張友浩,二團的馮三才、魯金寶、李春生等十二人;加上民政上的周雲欣、陳三爺、陳羽、鄭四巧、王慶、王蘭、陳老山等七人;總共十九人。話說到這個份上,也算是統一了思想了,齊刷刷地十九票全票透過。

陳龍的提議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開展全員大生產。加大工業生產,全員開展農業生產,積極開展商貿,儲備物資,尤其擴大糧彈儲備,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艱苦歲月。第二點是要求力行節儉,反對鋪張浪費,要有過苦日子的思想準備。說到底就是一個“開源節流”,全力應對即將到來的災荒。

按照陳龍的提議,鑑於根據地的擴大,已經掌握了好幾處礦點,包括煤、鐵、銅、金等幾樣礦藏都有出產,有必要單獨成立一個礦產部。經討論,新成立的礦業部,部長由洪旭擔任,全面負責根據地的礦產勘探和開採。慄山那邊的民政由洪旭的副手魯思新負責。

農業上,第一個就是在山裡建立小型水庫蓄水;在山間低窪處開鑿水井,盡力保證生產生活用水。要求全區開展開荒擴種工作,多種耐旱糧食,如玉米、高粱、番薯等物種;各部隊都要組織墾荒生產,劃分責任田地,力求自結自足。

工業上,增加一個棉紡目類,儘量多招收受災的災民,尤其是婦女,力求讓她們以勞動換取糧食物資,做到不吃閒飯。相應的半手工紡織機械、印染技術全部交工業部專人負責。缺乏技術就派人出去學,到大城市廠家買技術。

至於軍工上,陳龍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單兵火箭筒的開發。

火箭筒是一種發射火箭彈的行動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發射火箭破甲彈,也可發射火箭榴彈或其他火箭彈,用於在近距離上打擊坦克、裝甲車輛、步兵戰車、裝甲人員運輸車、軍事器材和摧毀工事。火箭筒由於重量小、結構簡單、價格低廉、使用方便,易於大量生產和裝備。所以特別值得加以研發。

目前即將出世的有種類:一種是1942年美國裝備的“巴祖卡”,另一種是1943年德國裝備的“鐵拳”無坐力炮型火箭筒。當然,目前世界上都還未出現。不過,文科生陳龍也只知道火箭筒使用的是兩端開啟的鋼質發射筒,火箭彈在筒內燃燒,形成火藥燃氣壓力,推動彈體運動,並利用火藥燃氣從筒後噴出產生的反作用力,消除筒的後坐,使武器無坐力。他還似模似樣地畫了個草圖交給鄭四巧,然後就抱歉地笑笑:哥只能幫你到這兒了,餘下的你們多多努力吧!

鄭四巧團隊不負眾望,僅僅用了一週的時間,就拿出了初步的設計圖稿。這款命名為“毒龍”的火箭筒,採用單兵操作,另配備一名攜帶三枚火箭彈的副手,形成一個戰鬥小組。戰鬥時,一個人把火箭筒扛在肩上對目標進行瞄準,另一個人把火箭彈插入火箭筒內並拔掉保險銷,再從火箭筒尾端把導線連線好,接下來就可以瞄準目標,然後扣動扳機了。

“毒龍”火箭筒,發射管全長1.60m,質量3.5kg,使用時射手須將管身前部架在自己肩膀上,以便隨時調整射擊方向,發射管後部設計一個輕型兩腳架支撐穩定。配套的火箭彈稱做“龍蛋”,長50cm,質量3.5kg,其中戰鬥部質量1.5kg,理論破甲能力為50—100mm,有效射程200米,最大射程600米。

“打得倒是蠻遠的,破甲能力差點。”陳龍翻看著設計稿,嘀咕著,“就這麼的吧,反正對付鬼子的薄皮棺材是綽綽有餘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