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章 明慎殿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撲稜稜”一隻錦雞從山頭的草叢中竄起,拍著翅膀飛向遠處。三個頂著草環的腦袋自半人高的蒿草裡冒起,三雙眼睛一瞬不瞬的朝山下的一座大寨望去。

那本來是安南國文淵州寨,現在卻插上了“明”字大旗。

“小舅舅,”胡文廣看向楊牧雲道:“我們真要幫那些安南人與大明做對嗎?”他身上本有箭傷,但一聽說楊牧雲要出城探察,便說什麼也要跟著去,楊牧雲拗不過,只得答應了。

楊牧雲的目光盯著文淵州寨,對胡文廣的話恍若未聞。

“照俺說,”莫不語在旁說道:“乾脆,咱們現在都回大明得了。”

“噓——”楊牧雲要他們噤聲,皺著眉頭說了句,“奇怪,現在寨中並沒有多少大明的兵馬。”瞄了一眼莫不語和胡文廣,“走,咱們去鎮南關。”

“大人,”莫不語聞聽又驚又喜,“咱們要回大明了嗎?”

“你胡說什麼?”楊牧雲瞪了他一眼,“就算回去也得堂堂正正的離開安南,我說過出來打探訊息,就決不會一去不回。”

“唔,大人說的有理。”莫不語看看胡文廣,兩人都把下面要說的話咽了回去。

......

鎮南關,始建與兩千多年前的西漢,漢武帝派兵征服南越國時據大青山和梅梨嶺所設,稱為南天第一雄關。關城附近山巒重疊,谷深林茂,地勢險要,為大明通往安南的重要關隘。

楊牧雲來到關城下時,心中一陣感嘆,這鎮南關比起居庸關來都是一般的雄峻,一南一北將大明的萬里江山屏護起來。

關門城樓上和城門外,大明官兵挎刀持槍,均是一臉肅然的看著南邊。

看著這熟悉的服飾和景象,楊牧雲心中油然升起一絲親近感。又要踏入大明的土地了,他暗暗感嘆道。

三人徑直朝著關門走來。

“站住,”城門口的守門將官手握刀柄朝他們喊道:“你們是幹什麼的?”

“我等都是大明子民,”楊牧雲終於不用再彎著舌頭說安南話了,用純正的大明官話朝那將官拱了拱手,“想要入關。”

“入關?”守門將官看了他們一眼,握著刀柄的手鬆了些,“可有路引?”

“有,”楊牧雲笑了笑,貼進身去,從懷裡掏出自己那塊隨身的錦衣衛千戶腰牌遞了過去,“大人,這個可行?”

守門將官瞪大了眼,“這、這......”

“實不相瞞,”楊牧雲壓低聲音截住他的話語說道:“本官是奉命打探安南軍情的,現需要入關一趟,還請大人行個方便。”

“不敢不敢,”守門將官一臉驚恐的讓至一邊,“大人請!”

楊牧雲將自己的腰牌收起,衝他笑了笑,“貴姓?”

“下官姓翟,擾了大人公幹,還望恕罪!”守門將官誠惶誠恐的道。

“不知者無罪,”楊牧雲大剌剌的一擺手,“我來問你,你們這般陣勢,大明是要與安南開戰了嗎?”

“不是不是,”翟將官道:“前日安南的文淵州寨歸附我大明,總兵大人為防安南人奪回文淵州寨,因此讓我等嚴陣以待,密切注意那些安南人的動向,以防奸細混入關內

。”

“哦,”聞聽這話,楊牧雲心裡感到有些異樣,勉強一笑道:“看這陣勢本官還以為我大明要興兵攻打安南的諒山府呢!”

“諒山能夠歸附我大明的話,那就不用打了,”翟將官說道:“總兵大人手裡只有不到萬人,若是朝廷不增兵的話,攻打諒山怕是少了點兒。”

“呃,朝廷要向這裡增兵嗎?”楊牧雲奇道:“朝廷征討的物件難道不是麓川?”

“這個......就非下官所能知曉的了。”翟將官道。

......

入了鎮南關,楊牧雲見關內兩邊的山上滿是大明官兵,他們砍伐樹木,將一尊尊炮銃和防禦器械拖拽到關門兩側的山頭佈置起來。

“大人,”莫不語有些不解的問道:“俺怎麼感覺不是大明要攻打安南,而是安南要打大明了?”

“就你怪話多,”楊牧雲瞪了他一眼,“進攻前先做好防禦準備,以立於不敗之地,你連這個都不懂?”

“呃......”莫不語拍拍後腦勺。

“小舅舅,”胡文廣這時悄聲說道:“咱們要不要現在就回去把這裡的情形告訴那些安南人?”

“這個先不急,”楊牧雲道:“我們要先探聽清楚朝廷的大隊兵馬是開往麓川呢?還是這裡......若是僅憑鎮南關一線的軍隊,是不會給諒山那裡造成太大壓力的。”

“可是小舅舅,”胡文廣道:“要這樣的話我們還要沿路向北打聽才行。”

“那咱們就一路向北,”楊牧雲眯著眼睛看向北邊:“等打聽好了確切訊息再回去。”說著大踏步沿著朝北的大路走去。

胡文廣和莫不語忙跟在他身後。

“你在想什麼?”胡文廣見莫不語的臉色有些古怪,忍不住問道。

“俺在想要是朝廷知道大人為安南人打探訊息,不知會怎樣?”莫不語道。

“誰知道呢?”胡文廣嘆了口氣,“說不定小舅舅他回心轉意,就此一路直上京城也說不定。”

————————————

文淵州寨投降大明的訊息傳到了東京,黎元龍聞聽大驚,連忙召集百官議事,敬天殿上百官眾說紛紜。以阮熾為首的一派官員主張立即組織援兵開往諒山,加強那裡的防禦。而以鄭可為首的一派官員卻主張應該將各地援軍集中在東京,至於諒山,視情勢再做決定。

“照太尉大人這麼說,是要將諒山丟棄嗎?”阮熾忍不住叫道。

“阮相精於政事,對用兵之道終歸要生疏一些,”鄭可反唇相譏,“諒山離大明邊境只有三十裡,集重兵在那裡太過兇險,一旦明軍突破諒山,那東京怎麼辦?所以還是把主要兵力佈置在東京、南策一線,這樣依託江水,要穩妥得多。”

“鄭可,”阮熾怒視著他,直呼其名,“本相當年也曾與先王一同征戰過,並非對軍事一竅不通。棄邊境重鎮不去援救,而置我都城於敵兵首當其衝之地,這是哪家兵法?你與丁大都督之間的恩怨,當本相不知道嗎?本相看你就是想趁此機會公報私仇。”

“王上,臣冤枉,”鄭可朝向王座上的黎元龍,聲淚俱下,“臣對王上一片忠心,天日可鑑。阮相他惡意中傷臣,求王

上為臣做主。”

“好了,”黎元龍一臉不悅的自王座上站起身來,“孤是讓你們來出主意的,不是讓你們來吵架的。諒山孤不能不管,黎受——”

群臣中一名武官出列,他面色黧黑,身材粗壯,正是開國縣侯黎石之子,官封上護軍的黎受。

“孤命你帶兵五千,攜糧草五萬石去諒山。”

“是,王上!”黎受愣怔了一下應道。

“各地援軍先到東京集中,”黎元龍目光一一群臣臉上掃過,最後落在兵務司總辦荀昌臉上,“由兵務司節制。”說著一拂袍袖,冷冷說了句,“退朝!”

議事議了一肚子氣,黎元龍很是不爽,剛離開敬天殿,就見黎簡迎了過來。

“王上——”

“什麼事?”黎元龍沒好氣的說道。

“麓川那邊有人要見王上,”黎簡垂首道:“不知王上......”

“不見!”黎元龍說的很乾脆。

“是。”黎簡正欲退下,忽聽這位安南王又叫住了他,“慢著......”忙停住腳步。

黎元龍遲疑了一片刻道:“你帶他到明慎殿見孤。”

“是。”見他沒別的吩咐,黎簡這才退了下去。

......

“外臣思昂見過大越王。”腦門剃的鋥亮,脖頸上戴著一個大金環的麓川來使上前大剌剌朝黎元龍行了一禮。

“嗯,”黎元龍面色木然,睨了他一眼道:“你叫思昂?”

“正是。”

“你跟思機法怎麼稱呼?”

“外臣是我家大王的王侄。”思昂粗聲粗氣的說道。

“是麼?”黎元龍微微一笑,“你的級別也不低了,麓川王還挺看得起孤。說吧,你到此來究竟何事?”

“外臣此來是與大王商討共同對付大明之事......”

“商討?”黎元龍冷笑一聲,“大明數十萬大軍已分路南下,你們麓川已危在旦夕,在這個時候,你們還想要拉孤下水嗎?”

“大王這話未免短視了,”思昂嘴角微微翹起,“難道大王真的願意見我大卯龍國覆沒於大明嗎?”

黎元龍冷笑不語。

“外臣聽說大明有一句俗語叫唇亡齒寒,”思昂慢悠悠道:“說是一個小國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大國將另一個小國滅掉而無動於衷,最後這個小國也被這個大國給滅掉了。大王博覽大明的典籍,這個故事應該不陌生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你想對孤說什麼呢?”黎元龍看著他道:“孤奉大明為主,哪兒能與你們相提並論,孤若將你的頭砍下來送與大明皇帝,你覺得如何呢?”

思昂聽了不禁大笑。

“你笑什麼?”黎元龍眉頭一皺。

“大王何其天真?”思昂哈哈笑道:“你所據的,原是大明的土地,這一點大明皇帝一直沒有忘記。不然的話,大王派往大明京師的使節也不會一再被攆回來了。我思昂的頭若能成全大王對大明的一片忠心,那麼我現在就可以親手割下呈送給大王。”

黎元龍看了一旁的黎簡一眼,說了句,“來呀,給麓川使節看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