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一六章 要考慮價效比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個恐怕有些難,因為一塊CPU晶片的效能,主要受到製程,指令集和主頻這三個方面制約。”

“前兩個方面,想要縮小製程,以容納更多的電晶體,增加運算能力,是最為艱難的,需要整個國家半導體產業的提升才行。”

“而想要在指令集上動腦筋,雖然看似可能,但作為科研人員來說,最終運用在晶片上的指令集,一定是此時最先進,最優秀的指令集,集全體科研人員智慧汗水之大成的存在。“

“想要將其提高,那簡直就是在要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難度自然不言而喻。”

“那麼想要提升CPU晶片效能,相對比較容易的,無非就是提高主頻這條路了,也是最為有效的手段,甚至一些電腦DIY高手,就可以透過除錯主機板BIOS提高主頻,來提升效能。”

“但提高主頻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想要提高主頻,必然要增加CPU電壓,這樣才能使之相互匹配,不至於出現黑屏等問題,可如果長期加電壓的話,除了會導致CPU晶片功耗發熱增加以外,更會減少CPU晶片的使用壽命。”

說到這,倪廣南看了方辰一眼,猶豫了兩秒鐘,隨後便十分堅定的說道:“所以說,我的建議是,不額外增加主頻,只要符合設計要求就行。”

說實在話,他真的有些無法理解,方辰為什麼會想要增加CPU晶片效能。

當然了,他並不是說,增加CPU晶片效能不好,反而增加CPU晶片效能,是作為一家晶片企業,乃至於整個半導體產業,一直以來長久的追求。

甚至現代計算機的繁榮和長盛,就是建立在CPU運算能力越來越強上的。

第一代計算機,ENIAC,這個重三十噸的龐然大物,每秒鐘的計算速度只有五千次,而現在最新一代的英特爾CPU晶片,與其相比,何止增加了上萬倍。

但他認為這種CPU晶片效能的增加,是應該建立在更小的製程和更好的架構上,而絕不是簡單粗暴的將主頻提升上去。

說個不好聽話,如果把主頻提上去,不會對CPU晶片造成任何的損壞,那晶片公司為什麼不自己就把這件事給做了呢?

晶片公司不這麼做,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

再者說了,以現在絕大部分使用者對電腦效能的需求,386或者486固然有些落後,但還是能滿足基本的使用。

甚至說個不好聽的,1982年釋出的286晶片,主頻最高才20MHZ,到現在還有大量的使用者在使用著。

畢竟就算是歐美國家,也沒有說奢侈到,把當時好幾千美元買的電腦,隨隨便便就扔掉的地步。

“倪院士,我是知道增加主頻對CPU電腦的危害的,但現在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各樣的功能,軟體層出不窮,如果我們CPU晶片的水準只有386和486,那就意味著很有可能,難以安裝上最新的作業系統,使用最新的電腦軟件。”

“這對於擎天晶片的競爭力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損失。”方辰誠懇的說道。

不過,話雖然是這麼說的,但方辰突然提出如此一個看似十分非分的要求,自然有他自己的小九九在。

計算機,乃至於所有半導體產品,因為摩爾定律的存在,這就導致了,半導體產品只有最先進的那個,才能大口吃肉,第二名頂多也就蹭口湯喝。

這要是第三名,真是連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而放在擎天電腦上,也是同樣的道理。

因為製程技術的落後,很有可能導致,即便擎天電腦的水準已經達到了486的程度,其價格也不會比英特爾最先進的奔騰二代電腦便宜多少。

之前也說了,摩爾定律證明了,積體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效能每隔兩年翻一倍。

更代表著,每一塊錢所能買到的CPU晶片效能增加了一倍。

這也就是意味著即便還是那塊CPU晶片,每十八個月則必須價格下降一半才行。

486晶片跟現在奔騰一代CPU晶片相比,差了兩代,那也就意味著,其效能是486晶片的四倍,又或者每塊錢能賣到的CPU晶片效能是486晶片的四倍。

在成本不比奔騰一代CPU低,然後效能還只有人家的四分之一,這就是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不起來,更別說跟英特爾等國際頂尖晶片企業形成競爭的原因所在。

然而最重要的是,國內企業的成本,居然比國外企業還高這麼多,讓國內企業最常用,也是跟其他國外企業競爭無往不利的低價手段,也徹底失效了。

雖然唯一的競爭手段,就是低價,聽起來有些無奈。

但這是弱國,是小企業向發達國家大企業發起挑戰的,唯一可能制勝的砝碼,更是崛起的必須之路,甚至包括抄襲和山寨。

畢竟既然是小企業,那就說明其在產品力,產品知名度,資金和技術層面全部都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

再者說了,那些所謂的國際企業,仗著自己技術領先和國家強勢,就肆無忌憚的形成價格同盟,以壟斷從發展中國家,掠奪大量的財富,這又是合理的嗎?

畢竟要知道,在他們自己本國,又或者其他發達國家,他們都不敢這樣串聯,搞壟斷。

不過幸好,CPU晶片的成本,並不僅僅只有生產這一塊,還牽扯到稅收,人工,運輸,銷售等等,其他作為商品屬性的產品,都同樣有的東西。

甚至在生產這一塊,也要受制於稅收和人工等方方面面的成本問題。

要不然,擎天生產一塊486CPU晶片的全部成本真的是英特爾的四倍,那啥也別說了,歇菜算了。

畢竟在這種情況下,就是神也贏不了。

再者說了,他對擎天晶片的利潤追求跟英特爾對晶片利潤追求也不一樣。

對於他來說,擎天晶片能不讓他賠錢,保持能夠形成正迴圈就行,而對於英特爾來說,CPU晶片的毛利潤在70%以下,那就代表著失敗。

畢竟全球晶片企業的毛利潤都在70%以上,他這個做大哥的,利潤率還不如小弟們,也說不過去啊。

但方辰預計,擎天CPU晶片的價格,如果以每塊錢能買到多少運算能力來計算的話,肯定是不如英特爾的。

頂多就是每塊晶片的價格看上去會便宜一些,但價效比並不合算。

也就是說,假如英特爾CPU晶片每塊賣三千塊錢,裡面有三百萬個電晶體,而擎天CPU晶片每塊賣一千塊錢,但裡面只有七十五萬電晶體。

雖然看上去,擎天CPU晶片的價格只有英特爾CPU晶片的三分之一,但實際效能卻只有四分之一,算價效比的話,還是弱於英特爾CPU晶片。

這也是為什麼他想要增加擎天CPU晶片效能的原因,就是為了儘量提高CPU晶片價格和運算效能之間的價效比,增加競爭力。

再者,他也理解倪廣南的想法。

既然486就完全夠用了,那為什麼還要冒險,減少CPU晶片壽命來增加效能。

但倪廣南有所不知道的是,隨著進入到網際網路時代,各種各樣的功能和軟體絡繹不絕的出現,人們對於計算機效能的要求已然是越來越高了。

一臺效能不足的計算機,必然會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而遭到嫌棄。

再者,他還準備了一個,能顯著提高擎天電腦銷量的大殺器——遊戲。

作為家用電腦來說,大部分的人買電腦回去,都不是為了工作和學習,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為了玩遊戲的。

而按照倪廣南的擎天電腦下線時間表,已經距離華夏電腦遊戲時代開啟的那一天,已經不遠了。

甚至就連現在,在不知道有多少人,花著無比昂貴的網費,孜孜不倦的玩著,《紅警》,《CS》,《星際》,《魔獸爭霸》,《仙劍奇俠傳》等電腦遊戲。

更別說,到了1998年之後,《網路創世紀》、《無盡的任務》、《萬王之王》《奇蹟》、《龍族》、《金庸群俠傳online》,尤其是《傳奇》這些網絡遊戲的上市,更是引發了遊戲玩家的巨大熱情。

即便是到了二十年後,還有大量的巨星們為《傳奇》做著各種各樣的廣告,吆喝著什麼“這是假傳奇,我這才是真傳奇,裝備免費回收”之類的口號。

可見《傳奇》的影響力之大。

而一臺提高主頻的電腦,則能顯著增加使用者們的遊戲體驗。

甚至,方辰可以拍著胸脯說,只要擎天電腦能夠滿足遊戲玩家們對遊戲的需求,不但能成為華夏第一的電腦企業,甚至躋身於全球頂尖電腦企業,都不是什麼問題。

擎天晶片,乃至於全國的半導體產業,也就徹底活了。

畢竟,之前也說了,華夏半導體之所以沒有發展起來,並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技術問題,更多的則是更深層次的資金以及市場問題。

聽方辰說到,擎天晶片競爭力的問題,倪廣南頓時沉默了。

他還是之前搞技術的思維,所想的更多是如何把成果給做出來,突破某項技術限制,達到國際先進,最不濟也要是國內領先水平。

至於說成果做出來之後,究竟市場效應如何,好不好賣,跟其他同類產品有沒有競爭力,他著實沒有認真的考慮過。

又或者,更準確的說,考慮了也沒用。

沒辦法,國內技術水平跟國際一流技術水平相差的太遠,而晶片,又是個不達到國際一流水準就沒有活路的行業。

所以說,就算是做出來的晶片,有所突破,那也沒有進入市場銷售的可能,只能說作為下一代晶片,甚至下一代科研人員攀登的階梯。

讓他們能有更高的起點,跟國際一流水平離的近一點,不至於被落的太遠,連人家的影子都看不到。

甚至說個不好聽的,擎天晶片能夠做出一款,從頭到腳,從裡到外,全部都是國產的電腦來,不管效能如何,那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勝利,國家應該給發一個科技一級進步獎的。

既然是這種情況,他自然也就沒有考慮過,擎天晶片,甚至擎天電腦如何跟其他電腦,尤其是那些使用英特爾CPU晶片電腦競爭的問題。

現在經過方辰這麼一說,的確是要把晶片的效能給再提升一些才行。

“如果只是提升主頻的話,那倒也是好辦,基本上可以提高10%到15%左右的效能,但代價就是晶片的消耗增多,發熱增加,甚至需要更大,散熱更好的散熱器才能保證晶片的正常執行,但依舊會減少晶片的使用壽命。”倪廣南一邊考慮,一邊說道。

“這個沒關係,無非就是散熱器的成本增加一些,兩熱管不行,那就四熱管,再不行的話六熱管,八熱管都無所謂,至於使用壽命的話,就更不是問題了,我想即便再怎麼超頻,三五年的壽命還是能保證的。”方辰大手一揮,渾不在意的說道。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說個不好聽的,散熱器的成本才幾個錢,就算是全部都用銅來製造,以現在的銅價和製造成本來計算,也就不到一百塊錢。

而一百塊錢,能換來CPU效能提升10%到15%,完全是值得的。

另外說真的,方辰真的有些不想吐槽現在CPU晶片,或許是因為功率都比較低,連超過60W的都不多,所以不管是英特爾和AMD所配發的一些散熱器,都爛的可以。

熱管沒有就不說了,連散熱片都沒多少,這要是擱在後世,連五塊錢都買不了。

幾千塊錢一塊的CPU晶片,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有臉,配出來這樣的散熱器,說個不好聽的,還沒有一塊蘿蔔來的有用。

不過,這些有散熱器的,還算是比較好,有些更過分的CPU晶片,甚至連散熱器都沒有。

這絕對不是因為什麼散片的原因,不給配,而是在晶片公司設計的時候,就沒有設計散熱器的打算。

方辰只能說,功率低就是任性。

“甚至,我覺得把晶片本身的體積給增加一部分,也是可以的。”方辰突然笑眯眯的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