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零八章 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調制解調器太貴了,平均一個進口就需要八百多塊錢,以現在聯想的產量,如果每臺都安裝一個的話,那就至少需要兩千萬,而如今全華夏有上網需求的人,連五千個都沒有,實在是沒有必要。”

聽到張樹新對自己的吐槽,楊源慶臉色一紅,但仍舊嘴硬道。

聽了這話,方辰神情怪異的瞥了楊源慶一眼,然後很快就恢復如初。

他能說,有些公司註定不能引領時代潮流,甚至有時候連附人驥尾都做不到嗎?

不管柳傳至也好,楊元慶也罷,不能引領華夏的網際網路浪潮也不必過分苛責,但他就不相信,隔壁美國所發生的浩浩蕩蕩網際網路浪潮,楊源慶不知道?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美國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已經破到了千萬大關,而這些使用者都需要調製調節器。

甚至就連華夏這邊都已經打算開始籌備,華夏公用計算機網路骨幹網了,可以說一場席捲華夏的網際網路浪潮即將到來。

而已經到了此時此刻,楊源慶居然還能說出調制解調器太貴,使用者也不需要這樣的話來,簡直愚蠢至極。

說個不好聽的,現在調制解調器,乃至於所有的網路硬體市場,對於現在的華夏電腦界來說,就是一片空白,誰能搶先佔到,滿足用戶的上網需求,誰就在使用者那裡佔到了先機,徹底坐穩華夏個人電腦第一的位置。

並沒有察覺到方辰眼中的異樣光芒,張樹新接著說道:“除了調制解調器以外,網絡卡也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行,另外就是接入網這一塊,可以說完全就是空白,您是不知道,連我這屋裡的網路,都是我從科學院裡扯一根網線出來的。”

調制解調器負責輸入和解析,透過電話線傳來的模擬信號,而網絡卡則負責將調制解調器傳入的訊號,在傳入主機板和CPU晶片中,並且每塊網絡卡在生產出來的時候,都帶著一個MAC地址。

這個地址就相當於這個網絡卡在網路上的門牌號,是絕對不可能重複的,出廠的時候由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負責分配。

畢竟門牌號要是錯的話,那這資訊可是要發錯地方了。

不過,後來隨著技術成熟,網絡卡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大都整合在了主機板上。

聽張樹新說到接入網,方辰不由點了點頭。

這裡要說一下,網路的執行模式。

因為依託於電話線的緣故,所以網路跟固定電話的連結佈局方式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先是在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南,西北等區域之間,各自選擇一個重點城市,設立區域骨幹網,將這些區域之間相互聯通起來。

然後區域所轄的各個省之間,在省內再設立省級骨幹網,負責將省內的各個市聯通起來。

市設市級骨幹網,聯通各個區縣。

區縣再連線各個鄉鎮,鄉鎮連線村落。

這樣一層層的,建立起一個遍布全國的大型網路。

至於說想要跟國外網際網路聯通,則只需要在幾個核心城市,設立幾個國際出口路由器就行了。

但跟固定電話不同,固定電話只需要一根電話線和固定節點的交換機,以及一些輔助裝置,就能執行。

而想要將讓網路正常執行,還需要接入網。

接入網是指骨幹網路到使用者終端之間的所有裝置,其長度一般為幾百米到幾公裡,因而被形象地稱為“最後一公里“。

而且由於骨幹網一般採用光纖結構,傳輸速度快,因此,接入網便成為了整個網絡系統的瓶頸。

不過,對於此時的瀛海威來說,完全沒有任何所謂的接入網問題,直接一根網線從科學院內拉出來,簡單粗暴而有效。

方辰跟張樹新聊了一會,從張樹新嘴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後,便徑直告辭離開了。

弄得張樹新和楊源慶一陣懵逼,到現在,他們都沒有弄明白方辰為什麼會跑到這裡來。

怎麼看方辰都有種無意間跑到這裡,閒逛一圈的架勢,但從方辰的話語間,他們又隱隱感覺到了一絲絲的不一樣,好像別有深意似的。

出了大門之後,蘇妍抓著方辰的手,笑嘻嘻的問道:“怎麼,看上這家公司了,準備收購?”

聞言,方辰不由一愣,然後頓時笑了,將蘇妍的手握得更緊之後,一臉玩味的說道:“你怎麼會這麼問?”

“我不是聽你,平常也經常投資一些美國公司,而且尤其是計算機和網際網路類的企業,而這家瀛海威既然是國內第一家做網際網路的,並且我覺得這張樹新的格局挺大的,應該是能做出一番事業。”蘇妍吐了吐舌頭,微微有些臉紅的問道。

這大概是這幾年,她第一次過問方辰在企業上的事情。

不過,說真的的,她是真心覺得張樹新做的挺棒的,而且她也很少見一個女人能做起一個企業,並且還具有如此遼闊的開創精神。

另外,雖然她幾乎從不過問方辰,企業上的事情,但畢竟跟方辰待在一起的時間長了,尤其是這一年多,方辰在燕京的時間已經大於出去在外的時間,所以耳濡目染之下,她也間接的瞭解到了,方辰在投資上的一些動向。

並且,瀛海威這個開華夏網際網路先河的創舉,也值得鼓勵。

再者,瀛海威實在是太小了,以方辰現在的財富水平,拿出九牛一毛,不,把本該投資在其他網際網路,計算機企業上的資金,拿出來一點點,投入到瀛海威身上,就足夠了。

然而最重要的還是方辰有興趣,如果方辰沒有興趣的話,怎麼會主動拉她出來逛街,看這個瀛海威時空。

畢竟平日裡,方辰是個多懶的人,大家也知道,擎天大廈一週還去不了三次呢,更別說逛街了。

但突然一想到,方辰拉她出來,居然是因為要去看瀛海威時空,而不是真心陪她逛街,蘇妍臉色瞬間一變,狠狠的白了方辰一眼。

這一眼,瞪的方辰簡直覺得莫名其妙,他沒幹啥啊,為什麼要瞪他?

“我的確是對網際網路和計算機企業有興趣,張樹新的格局也的確是挺大的,但能不能做出一番事業,恐怕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說實在話,我並不看好她。”方辰搖了搖頭,一臉唏噓的說道。

前世,瀛海威的失敗,雖然有些另外惋惜,直到2018年,還有人懷念海贏威這個華夏網際網路的先驅者,但其實仔細去想,瀛海威的失敗,其實命中註定。

到1996年,張樹新這一年多來,對華夏網際網路的啟蒙工作,終於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在那個華夏網際網路既瀛海威,瀛海威既華夏網際網路,瀛海威作為華夏民眾瀏覽網際網路的唯一選擇,唯一服務商的時代。

瀛海威不僅有了清新的空氣,遼闊的疆域,伸手可及的榮譽的彩虹,更有了經貿委屬下的華夏興發集團投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華夏興發集團,六千萬戰略投資瀛海威,獲得了70%的股份。

而張樹新和丈夫,雖然股份稀釋到了26%,但因為瀛海威市值的上漲,身價一下翻了三番,達到了2160萬元,成為華夏首屈一指的新生代女富豪。

與此同時,公司員工從最初的3個人發展到了100餘人,全國大大小小的媒體每天都在連篇累牘地宣傳瀛海威和它的“書寫華夏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傳奇“的理想。

但隨後的1997年,張樹新迅速遭遇了滑鐵盧,當年9000萬元的營收目標只完成了十分之一,九百多萬,最重要的還因為幾次投資策劃失敗,虧損了兩千多萬。

所以在1998年,大股東興發集團很快罷免了張樹新,瀛海威總裁的職位,從此瀛海威徹底泯然眾人矣。

然而之所以會造成這個結果,除了大股東,興發集團比較短視,沒有意識到在網際網路初期,就想獲得盈利是件不可能的事情以外,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出在張樹新身上。

張樹新是搞媒體出身的,所以在宣傳和策劃上面,很有一套。

“華夏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就是出自於她的手筆,這句話瞬間在華夏掀起了軒然大波,無數的人都在詢問,資訊高速公路是什麼?

後來,張樹新對於內容的開發和策劃,也證明了這一點。

即便在後世,人們也很公允的承認,在網絡服務起步的初期,瀛海威向國人傳播了幾乎所有關於網際網路的基本概念。

可偏偏,張樹新並沒有作為一個企業負責人,最重要,也是最需要在意的一點,那就是如何讓企業可持續性的發展下去。

她只關注於她想要做什麼,做什麼才能更好的普及網際網路,讓更多的民眾知道網際網路,所以攤子鋪的是無比龐大。

可往往,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正是因為大量的投入,所以在接連碰觸到幾次失敗之後,張樹新就只得黯然離場了。

有人曾經評價過張樹新,說張樹新的表現,太像一個體制內的官員。

作為政府,只需要栽得梧桐樹,打好基礎,引得鳳凰來就行,至於鳳凰什麼時候來,來的時候究竟落到哪顆梧桐樹上,其並不需要關心。

而作為企業來說,則需要保證自己投入的每一分錢,都是有意義的,都必然要對自己的企業有所回報才行。

並且,張樹新在企業專案和管理上,是有著重大紕漏的,又或者說其並不具備管理一個企業的能力。

張樹新曾計算出1997年瀛海威當年度的網上遊戲利潤為1000萬元,她還要求員工在3個月內拿出10個高水準的遊戲軟件。而當時,瀛海威的所有網絡帶寬即使用滿24小時也不可能達到1000萬元的目標,3個月拿出10個高水準的遊戲軟件更是天方夜譚。

瀛海威的聯機服務是實行收費制的,然而日後網絡業的發展趨勢表明,這一方式是徹底失敗的,它無異於把網站變成了一個上岸票價十分昂貴的孤島,自絕於洶湧澎湃、開放自由的資訊海洋。

對此,張樹新始終沒有下決心進行轉軌,這大抵是瀛海威的第一個大敗筆。

而尤為糟糕的是,瀛海威還使用了—套與網際網路TCP/IP所不同的通訊規程,當時廣大網民所熟知也最容易找到的網景瀏覽器和IE瀏覽器,在號稱“'縱橫時空“的瀛海威竟然不能使用,這等於是以一家之力在與整個世界網路標準相抗爭,也當然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對此的抗議聲從使用者到公司內部一直不斷,可直到1997年10月,瀛海威才宣佈取消這一規定。而在這漫長的兩年時間裡,瀛海威的高層主管堅持不改規定的原因,竟然是“公司花了大量財力、人力研製出的專用軟體不能隨便捨棄“。

但死抱住所謂的技術創新而忽略市場需求,這是工業時代生產方式的通病,所以在某種意義上,對張樹新的過多指責無疑是苛刻的。

因為,她不可能系統地為一個完全新鮮的事物進行市場調查,她也不可能為某種市場上並不存在的東西進行可行性研究。

而作為戰略制定人的張樹新最可惋惜的失誤是,她沒有對失敗進行及時的系統研究,沒有把產業內最新發生的某些意外事件作為特別的機遇來加以仔細的考慮。

張樹新所表現出的模樣,似乎比客戶更“知道“市場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她往往把一些程序中的意外看成是對自己的預測能力和專業知識的侮辱而加以拒絕。

她沒有想到,正是這些意外倒可能是發展的真正的方向。

她更沒有牢記這樣的格言:企業不是要高傲地創造或改造市場,而是要千方百計地滿足市場。

但幸運的是,一個瀛海威倒下了,無數個華夏網際網路企業站起來了。

在同年,華夏迎來了網際網路沸騰的一年,華夏網際網路商業化真正啟動的一年!

在1998年到1999年間,搜狐、網易、聯眾遊戲、3721、騰訊、新浪、阿里陸續成立了。

甚至兩年後,新浪、搜狐、網易,居然在納斯達克上市!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考慮,方辰都不可能想要收購瀛海威。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