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七四章 現實逼的方辰不得不這麼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越想方辰越覺得自己的想法不錯。

一旦讓上面的力量介入的話,就好說多了。

說個不好聽的,一旦國家介入,再苛刻的條件都能滿足。

反正,他是打算跟張如京談完之後,就去找朱院長聊聊。

畢竟這關乎到華夏晶片產業的發展,又不是他方辰一個人的事情,憑什麼國家就能躺贏?

沒這個道理的。

至於朱院長會不會願意,會不會捶他,已然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哪怕是他在朱院長面前撒潑打滾耍無賴,他也要讓朱院長支援他才行,反正他年齡小,這種沒皮沒臉的事情幹起來,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

而且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他剛才心裡算算,好像牛皮吹的有點大了,別看現在擎天好幾萬人,但是想要憑藉一己之力,就把這事做成的可能性著實不大。

畢竟擎天最多只能保證,派過去的人足夠聰明,但是能不能回得來,能不能耐得住寂寞,那就不好說了。

而上面卻可以從全國抽調人員來完成這個事情,兩者之間的力量差別是天差地別的。

而且,雖然國內的晶片行業落後西方發達國家十年左右,但畢竟還是有六百多家半導體企業,上萬名技術人才的,這些技術人才或許在現在的企業發揮不了什麼作用,但是在他這裡,可都是寶貝。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他也算是人才再利用了,朱院長應該感謝他才是。

就在這時,張如京突然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滿是小心的問道:“方總,我像請問您一下,您真打算在晶片廠投資上千億嗎?”

聽了這話,再看看張如京這幅小心翼翼,想要求證,又生怕刺激到他的模樣,方辰頓時為之絕倒,連翻了好幾個白眼,這才無可奈何的說道:“張總,您到現在還不信我,不過你還真說對了,我並不打算在晶片廠上投資上千億。”

聞言,張如京雖然知道千億投資是不可能的,但心中還是忍不住一陣失落。

但旋即,他自己就振奮了起來,千億投資的確是太多太多了一些,甚至他自己都覺得未來創辦晶片廠的話,他自己把這些年的積蓄拿出來,然後再拉個一二十億的資金,就可以開始做了,而千億實在是太誇張了。

再者,雖然他跟方辰實際接觸的時間很短,但是他覺得方辰即便拿不出來千億來,可拿出來二十億左右還是可以的,這已經滿足了他的最基礎需求,足夠了。

反而,倒是他剛才的問話,有些孟浪了,畢竟吹牛,畫大餅對於一個企業家來說? 已然是必備技能。

要是連吹牛和畫大餅都做不好的話? 又怎麼可能讓人跟著你幹一番事業的,至於說那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啥啥都有的創業環境,著實不多。

然而就在張如京在自己胡思亂想的時候? 方辰突然笑著說道:“不過,我打算在晶片公司投資千億。”

聞言,張如京頓時呆住了,過了好幾秒鐘,這才意識到方辰究竟是什麼意思。

“晶片公司?您真的要做晶片公司嗎?”張如京難以置信的問道。

合著,其實他和方辰一直是雞同鴨講,看似說的是一個事,但其實並不是一個東西。

晶片公司和晶片廠,看似區別不大,似乎就是背後的字尾不同,但其實卻是天差地別。

像英特爾,AMD,德州儀器這些就是晶片公司,最主要的工作是晶片設計,然後還包含晶片製作、封裝製作、成本測試等工序。

當然了,現在因為大量晶片代工廠的出現,導致這些企業已經有逐漸將晶片製作這部分給交給代工廠來生產的趨勢,但在以前的確是這樣的。

而晶片廠,則就是晶片工廠,只涉及晶片製作,而不涉及晶片設計和封裝製作,成本測試。

顯然,成立一家晶片公司的難度比成立一家晶片廠難度要高的多的多,說是十倍之差都不為過,封裝製作和成本測試倒還好,並不比晶圓製造難上多少,可這晶片設計製造就太難太難了。

英特爾,AMD,德州儀器之所以能屹立在這個世界上,甚至連晶圓製造都敢舍出去,交給別人來做,不就是因為他們知道,只要他們把控著晶片設計,就已然立於不敗之地,晶片廠是不能與之競爭的,更別說再誕生出一個晶片公司來。

說實在話,晶片公司什麼的,他連想都沒有敢想過。

他想說什麼,但看面帶微笑,一臉信心十足的方辰,話又不由自主的重新咽了回來,他沒有想過晶片公司,也知道自己做不成晶片公司,但並不代表方辰不能這麼想,方辰也做不成。

畢竟方辰已經創造了無數的奇蹟。

緊接著,他的臉上不由浮現出了陣陣喜色,聽方辰的言下之意,方辰還真準備在晶片上投資千億,而且千億,似乎還真有可能染指一下晶片設計,這個連他都可望而不可即的領域。

張如京的臉上忽然浮現出一絲絲憧憬之色,他現在已經在遙想,華夏擁有晶片全領域設計製造能力,是個怎麼樣的美好情形了。

看張如京這個模樣,方辰忍不住揉了揉腦袋,張如京還真是有點喜形於色,這心裡想的是什麼,幾乎臉上都表現出來了,怪不得前世會被臺積電給擺了那麼多道,幾乎落了個丟盔卸甲,一敗塗地,不得不退出中芯國際的下場。

其實,說真的,他也想吃點簡單飯,做點什麼晶片製作啊,封裝測試,甚至哪怕晶片設計都可以,只做一項,而不是所有都做。

甚至如果可以,華夏不被晶片卡脖子,能夠隨時以合適的價格買到,他所有想要買到的晶片,他連晶片領域都不想涉及,老老實實做他的裝置產品,難道不好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現在做小霸王遊戲機,學習機,復讀機,影碟機,尋呼機,大型程控交換機,不香嗎?

為什麼還非要做什麼晶片公司?

難道他方辰要把全世界,所有掙錢的生意都給做了嗎?

當然不是這樣,他方辰雖然自命不凡,但還沒有狂妄到,憑藉一己之力就能把世間所有生意都給做完的地步。

只是現實,逼得他不得不這樣做。

不管是,小霸王遊戲機,學習機也好,復讀機,影碟機,尋呼機,大型程控交換機也罷,這些電子產品,其中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關鍵零部件,或者說核心,那就是晶片。

晶片就是這些電子產品的大腦,中樞。

也就意味著,他如果不能自己生產這些電子產品所需要的晶片,那他就要被那些西方發達國家給卡脖子,說被制裁,分分鐘被制裁。

並且這種生產,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能夠製造就行,而是晶片全產業,所有專案的技術實力。

除了晶圓製造,還要掌握晶片設計,封裝製造,成本測試,甚至連單晶矽的生產,提純,他都準備摻一腳。

聽起來,這簡直就是浩浩蕩蕩,幾乎不可完成的事情。

沒見,連英特爾和德州儀器,AMD都有將自己設計的晶片交給晶片代工廠生產這一趨勢嗎?

至於封裝製造和成本測試,則早就外包出去了。

而在未來,可以說,這些晶片公司幾乎除了保留設計能力,其他晶片所需要的環節全部都交給了代工廠。

越來越加的行業,產業細分化,似乎是未來的大勢所趨,而他方辰卻竟然還要這麼大包大攬,連英特爾他們都從未涉及過的單晶矽生產,提純都要摻一腳。

聽起來,簡直是那麼的愚不可及。

但實際上,華為麒麟晶片的例子告訴了他的,哪怕是自己已經擁有了,像英特爾和AMD,高通他們那樣的晶片設計能力,可是依舊隨時可能被美國給卡死。

在前世,華為,經過了十來年辛苦耕耘,這才好不容易,麒麟晶片茁壯成長,擠進了世界一流晶片設計企業的行列,幾乎與高通晶片平分秋色,但說被美國一紙禁令給禁了,不也就禁了,從此成為絕響。

並且要知道,並不說是只要美國一解禁,華為的麒麟晶片就能重振旗鼓的,瞬間登上世界一流晶片企業的寶座。

畢竟要知道,晶片是個大投資的行業,這一點從英特爾高通,每年上百億美元的研究經費就可以看出來。

而麒麟晶片無法生產售賣,也就意味著這部分晶片設計的費用,只能由華為自己來承擔。

但說真的,這麼一大筆費用,任誰來承擔都是承擔不起的,甚至有可能把華為給拉進深淵之中,萬劫不復。

畢竟華為一年的利潤,還沒有一百億美元,只有不到六百億華夏幣,九十億美元的樣子。

而一旦失去麒麟晶片,華為手機的銷量必然大打折扣,這又是雪上加霜。

所以,大機率,華為雖然不會完全的放棄麒麟晶片,但絕對會放棄一部分的晶片設計投入,以最小的代價來維繫一定的晶片設計能力,以待東山再起。

沒辦法,誰讓華為不能製造晶片,華夏也沒有企業能生產這樣先進的晶片,包括已然是世界排名第四的中芯國際。

所以說,華夏的體量,以及華夏所面對的危機和壓力,都註定了,華夏必須走全產業突破這條路,哪怕是任何一個環節想要偷懶,假手於人了,那就會隨時隨地的被卡住脖子,多年辛苦,淪為泡影。

而他唯一能相信的,就是華夏自己的企業。

但現在既然沒有,他就只能獨自奮鬥,獨自努力了。

張如京滿是驚歎的看著方辰,說真的,他現在覺得自己面對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片,深不可測,且暗潮洶湧的大海。

他真的不知道,究竟是怎樣的雄心壯志,磅礴大志,才能讓一個人產生如此驚天動地的想法。

在這個接近21世紀的時候,讓華夏這片近乎晶片荒漠的地方,開放出一個名為世界一流晶片企業的繁花來。

而並不是,之前他所想象的晶片廠,晶圓製造。

說實話,直覺告訴他,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們最後所面臨的結局,大機率只能是失敗!

但不知怎麼的,他卻有種不由自主,想要投身於方辰身邊,投身於這個偉大的事業中,為這偉大的事業努力奮鬥,哪怕粉身碎骨也百死不悔!

“所以說,一千億其實真的不多,甚至說白了,這一千億就是給你們燒的,希望你們能在燒完這一千億之前,讓咱們自己的晶片不說有一定的競爭能力,最起碼能用吧。”方辰有些無奈的說道。

晶片行業著實是個令人頭疼的行業,頭疼到,連華夏在科研攻關上的大殺器,都與之無效的地步。

華夏有一種獨特的產學研模式,叫做集中力量幹大事,也就是說透過運動式的集中攻關,來突破某一項技術。

這種方式在不考慮成本和良率得軍工領域內是有效的,兩彈一星,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科研領域的成果就是這麼誕生的。

但在產業化和民用化方面,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時至今日,華夏積體電路學界領很多“達到國際水平”的成果,只具備“展示和驗收”功能。

一經專家評審會透過,就束之高閣生鏽落灰,極少走向市場。

原因無他,成本太高,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

沒辦法,造原子彈,可以不計成本,但造晶片能嗎?

而且這樣的道理,上可以應用到航空發動機,下可以應用到圓珠筆頭。

也就是民用技術,不但要解決有沒有,好不好用這兩關,還要解決成本能不能比人家低,具有市場競爭力這一關,這在西方國家已經佔據先發優勢的情況下,想要做到,那就太難太難了。

畢竟這世界的法則一項就是如此,便宜貨有,好貨也有,可這又便宜又好的貨,卻是沒有的。

“這個您多慮了,我反而還能更有信心一些,沒見首鋼投了五十個億做晶片,現在不也做成了,我們沒道理,比他們更差。”張如京信心十足的說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