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好作品,良心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大早,關蔭嘟嘟囔囔爬起來。

今天要拍的有點難度。

趙姐姐也停下手頭的拍攝過來幫忙,還跟景姐姐討論待會兒怎麼擺設道具。

這是抗戰劇裡其實最應該注意的問題之一。

千度一下“抗戰神劇”你就會發現,網友吐槽最多的那些詞一定有“髮型”。

這是一個問題。

其實最嚴重的是道具問題。

抗戰初期就出現了波波沙不奇怪,奇怪的是還能找到八一槓的影子。

你說有些劇組膽大不膽大?

還有更膽大的,三十挺九二式一字排開居高臨下揍鬼子。

這叫啥?

這就叫鬼子辛辛苦苦花了十四年從中華大地上逃了出去。

這不扯淡呢麼?

還有比這更扯淡的,人家都不用擲彈筒直接用rpg。

你一看,這不是“八寶飯”都吃不上的雜牌軍嗎?

rpg哪來的?

導演給的。

《巧奔妙逃》和《舉起手來》堅決不犯這種錯誤。

頭髮上打摩絲?

你信不信惹事精先打死劇務?

抱著一挺九二式突突一個聯隊的鬼子?

來,給你找八個鬼子你面對面單挑一下。

不過,今天要拍的比較復雜。

最主要的是兩個戰鬥場面。

第一個場面是從天而降的航彈。

還有一個是鬼子用擲彈筒在鐵道上對著驚慌逃跑的民眾濫殺無辜。

這有點讓小劇組重視。

楊攀龍在《舉起手來》中扮演游擊隊長,戲都拍完了,今天特意來幫劇務。

這人肯學習,劇組的東西人家能用心學。

劇務方面一般不太願意讓別人幫忙,尤其在一些戰爭戲的場地安排上。

你一個演員,要是不懂道具怎麼擺,隨便拿著道具到處跑,人家要用道具的時候找不到怎麼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楊攀龍不存在這些問題,他就幫著扛一下機器沒法挪動的道具。

今天要拍的第一個場景就是說書人、阿貴和彈棉花的叔侄兩人跑到山上,一枚航彈把小廟給堵住的戲。

這是《巧奔妙逃》幾乎放在最後拍的幾場戲之一,算是重頭戲。

天還沒亮,道具組就跟著劇務組跑到劇組旁邊的半山腰上,在一個小廢棄房前面搗鼓。

道具組組長是個女孩子,原本家裡是專門給一些劇組提供道具的,大學畢業之後,人家回去接手了生意,在劉香的幫助下,帶著工作室立馬加入了天后團隊,資金充足,人家不吝嗇在道具上花錢。

大姑娘看看太陽,正好,剛鑽進雲層裡去,很適合今天的第一場戲,不由有些著急,問一個平頭:“明哥,想好怎麼把航彈扔下來了嗎?”

平頭明哥是退伍兵,既是劇組的安保力量組成部分也是戰爭劇的指導。

明哥參加過一些演習,知道戰場最起碼應該怎麼安排。

看看快要倒塌的小房子,名字搖頭:“這樣不行。”

怎麼不行?

“要有那種高空落到地面上的航彈的震撼感覺,就要把航彈吊起來往下扔,”指著起重機正在從後山往上送的大家夥,明哥踹了一腳小房子,“這麼近的距離,那就是個空殼子,那也有一噸多的重量,就是舉起三米砸下來,這小房子恐怕也要被震踏,大關到時候在裡頭,房子要倒塌了那就出問題了。”

大姑娘點頭,得意道:“要不然你以為我們這幾天忙什麼呢?你再踹房子一下試試。”

明哥感覺這提醒有點意思,於是使勁踹了兩下。

房子紋絲不動,壓根不像快要倒塌的。

怎麼回事?

大姑娘得意道:“我們在裡頭加了一些骨架,當地原本就要把這房子拆掉,我們這幾天翻修做舊的時候,就在裡頭加入了桁架,看著外頭破破爛爛的,實際上你進去看看。”

裡頭還能有啥乾坤?

那還真不是一般的牢固。

房子裡頭光線很暗,就算貼著牆不摸還真看不出這是一張紙糊的牆。

紙是一絲不苟做成舊房尤其泥土房裡頭的那種顏色的,還在上頭貼了人造蜘蛛網。

紙後面是什麼?

明哥伸手敲了一下,有梆梆的聲音。

很明顯,人家不但用桁架和影視專用的古代做舊的牆紙翻修了房子而且還在外層貼上了一層厚厚的泥土。

這樣一來地面再震動也不會有桁架震動的那種嗡嗡的聲音了。

“行家!”明哥翹大拇指。

大姑娘揚眉:“要不然你以為呢,為研究這個道具,我們外景組專門用了一週時間才研究出這個場景。”

航彈終於送上來了。

大姑娘繞著兩米多將近三米高的鐵殼子轉了一圈。

這也是道具組的大手筆,晉陽這邊的鋼鐵產業不錯,不用去隔壁麻煩鋼鐵產量質量世界第一的鋼鐵生產地,劇組在廢品收購站買了一噸多的廢鐵,找一家鋼鐵廠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做成了一個高約三米直徑超過一米五的大罐子,罐子上焊接了民間鐵匠師傅三天鍛造的航彈尾巴,這是按照軍博給的圖紙仿照的,刷上一層漆晾乾足以以假亂真的抗戰時期鬼子的航彈道具。

不過,為了劇情誇張的需要這航彈顯然是誇大了。

抬頭看看房子背後,兩個起重機正在加大伸臂。

大姑娘背著手點頭,忽然想起還有一個真能炸的航彈。

那是一會兒要替換掉鐵殼子還引爆的航彈。

“裡頭的量可不能太多了。”大姑娘急忙拿起對講機喊。

山背後,一枚仿航彈道具正在進入最後的裝填工作。

晉陽不但有市局派來的工作小組,還有當地防化方面派來的專家。

“沒什麼問題。”專家笑道,“但是你們也太捨得下本錢了,就為一個鏡頭,居然費這麼大的力氣,一會兒還要先把裡頭的桁架拆掉拿出來,再把這個塑膠殼子給弄爆,就是正規抗戰歷史劇的道具組也沒你們這麼計較的。”

管道具組的副導演,也是帝戲的一位師姐,站在一旁監督著,聞言不屑道:“年代劇就是年代劇,道具不用心,全靠演員把水平拉起來,那也是一個漏洞,能花錢解決的問題有時候吧,還真不是問題。”

說著話,演員們三三兩兩的都到了。

七哥李東果套著打滿布丁,稍微一抖塵土就嗆人的外套,褲子提的歪歪斜斜的,從前面看,襠跑到了左腿正上方,從後頭看,褲縫跑到右胯去了,最關鍵的是李東果壓根沒在意形象,一大步一大步上山,褲子勒得他齜牙咧嘴的,他居然沒發現褲縫偏了。

這還不算,腳上穿著一雙破破爛爛的布鞋,也不知道這傢伙從哪找到的,腳面分成兩片,一片還在腳後跟上呢,一片已經跑到腳前頭了。

後頭跟著佟國維,頭髮凌晨就用水抿了起來,這會滿頭塵土不說,還落了一層厚厚的灰,臉上被化妝組畫出黑一道白一道的效果,走半山腰上,一身汗又把妝弄花了。

這是角色正需要的效果。

關蔭在後頭攙扶著魏棕萬老爺子,老爺子臉上全都黑了,走幾步趕緊跳幾下,一臉汗水把臉上的黑灰拉的一道一道的,他還沒敢抬手擦一下,要把妝弄壞了,麻煩人家化妝師。

凌晨兩三點起來給演員化妝,那幾個小姑娘小夥子辛苦。

老爺子也穿著一身打滿布丁的衣服,光著腳趿拉著布鞋,一邊走一邊從褲兜裡抓一些破棉絮往身上拍。

這是藝術家,啥形象最符合角色人家就以啥形象示人。

走著山路,老爺子還跟關蔭交待:“你那《精武陳真》,你好歹給我準備一身好衣服,我想演個體面人。”

老爺子要扮演霍元甲身邊的老人,戲不多,但關蔭改編的《精武陳真》是這位老人發現小鬼子買通的廚師下毒毒害的霍元甲,老人是在西洋留過學的,所以老爺子非要演個體面的角色。

關蔭笑道:“放心,絕對手工縫製,一套西裝絕對把老爺子的氣質襯托出來。”

老爺子撓撓頭:“草原禿鷲?”

這是個梗,在《三國演義》劇組,老爺子演司馬懿,跟諸葛亮對抗的戲裡,老爺子那麼大歲數,人家還要親自騎馬,能不用替身就堅決不用替身,導演張劭臨很擔心,私下裡就讓馬術組幫忙看著。

結果到拍“火燒上方谷”那場戲,老爺子騎著馬穩穩當當的不說人家還能小幅度策馬奔騰。

張導就誇獎:“魏老師真是天賦了得啊,堪稱草原雄鷹。”

老爺子把盔甲一脫,指著自己的腦門兒笑稱:“我這叫草原禿鷲!”

這會兒提起這個,關蔭不由好笑,連忙奉承:“那不能,咱這是近代的戲,這麼說吧,一套花格子西裝,還打領帶,這角色必須是個體面的角色,就是可能老爺子要辛苦一點,稍微學幾句津門話。”

“介四個嘛?”老爺子張口就是津門話,“結界,介四個嘛?該不能你告我,介鶴頂紅,還是嗦了蜜了不是?”

地道!

關蔭誇獎:“愣是把津門話拐到魔都去了!”

老爺子哈哈一笑,拍手道:“翰得小!”

是啊,還得學。

一路說著話,到了山腰裡一看,關蔭決定:“道具組辛苦,今兒發一週的正常薪水當獎金。”

佟國維回頭看看跟著向美媛一早就跑後山看劇組運轉的女兒,學到沒?

佟爾嘉啥也沒敢當面說出來。

心疼一筆又一筆的錢啊!

你劇組集合那麼多大明星老戲骨,你一天才給這些人開多少報酬?

佟國維是按照國家乙級演員的標準給報酬的,《巧奔妙逃》裡他演阿貴,是主角,拍完之後先按照劇組規定給保底工資,佟爾嘉算了一下,不超過八萬塊錢,到電影上映,根據表現再給分紅,加起來恐怕不會超過二十萬。

二十萬是啥?

對咱老百姓來說,那就是緊巴巴過日子攢兩年還未必能攢出來的收入。

可對娛樂圈的稍微有些知名度的明星來說,一個包?一頓飯?或者是隨手扔掉都不當回事兒的一堆紙?

“劇組是好劇組,可是報酬給的太少了。”佟爾嘉暗暗對比了一下,“比我剛離開的劇組一集給的報酬的五分之一還要少啊。”

他媽的,你就說這幫玩意兒不被老百姓痛恨那有道理嗎?

對面助手拿著提詞板,你他媽的就站在鏡頭前照著念幾句臺詞你就上百萬的收入?

你他媽的是皇帝身邊的太監奴婢給誰宣旨呢嗎你叨逼叨就那麼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