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此消彼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加裝防盜版晶片會提高一些VCD的生產成本,但是相比於這種產品帶來的利潤,是完全能夠接受的。

目前進口的鐳射光碟機在中國市場上價格在1萬塊錢左右,最便宜也要八到九千元,透過評估, VCD每臺的成本大概在兩三千元左右,價格定在四五千元,絕對會迅速替代進口的鐳射光碟機,成為國民影音娛樂的新寵。

而且隨著技術的革新和產量的提升, VCD的成本會越來越低,最終的成本建有可能會降低到1000~2000左右。

在前世的時候,1997年是國產VCD最為火爆的一年,當時國內出現了愛多,新科,萬利達,金正,先科等眾多的 VCD品牌,媒體曾經用井噴來形容VCD市場的盛況。

而且在那幾年, VCD不光在中國迅速崛起,還很快風靡了全球,成為一個年銷售收入達到100多億的大產業,就連電子工業發達的日本美國都要參照中國的VCD來生產。

另外從1996年開始,中國的VCD市場每年以數倍的增長速度增長,銷量從1995年的60萬臺,猛增到1996年的600萬臺,1997年的銷售達到了1,000萬臺,使用了短短5年時間, VCD影碟機累計銷售已有5,000萬臺,並且催生了愛多,步步高,金科等國內響噹噹的品牌。

段雲打算在明年3月份之前,實現VCD的大規模量產,這比當年姜萬勐1993年9月開發出世界第1臺VCD影碟機整整提前了一年半的時間,當時的萬燕牌VCD一投放就被各個電子廠家全部買走做樣機,銷售異常火爆。

而在此之前,段雲還需要將產品在國內外先註冊專利,同時讓科研人員完成量產前最後的準備工作。

不過這裡面有個大問題,那就是天音電子廠產能的問題。

目前天音集團的學習機和復讀機以及錄像機佔用了大量的廠房設備生產線和工作人員,段雲如果想生產復讀機的話,還要再開辦一家工廠,建設新的廠房和生產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現如今深圳工業區的情況已經今非昔比,即便是天音集團這樣的納稅大戶,想要在深圳工業區申請一塊工業用地也是非常困難的,而且蓋新廠房安裝新生產線週期也比較長,最快也需要一年多的時間,而到了那個時候,按照前世的歷史進程,萬燕VCD已經開始上市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段雲需要暫時關閉一些電子產品的生產線,將產能騰出來生產VCD,畢竟VCD的利潤要遠比其他的電子產品高得多,而昔日曾經一度熱銷的學習機和復讀機等產品,在無數山寨廠家的圍攻下,已經開始進入微利時代。

學習機和復讀機開始被大量山寨,實際上也是給段雲上了一課,讓段雲深切的體會到,在當前的中國,國人的專利意識非常淡薄,維權成本太高,保護也不到位,而且因為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地方保護主義很嚴重,很多當地政府明知是違法山寨的產品,但依然對廠家進行保護,這也就讓段雲處理山寨的競爭廠家變得非常棘手。

而且現在的天音集團可謂是樹大招風,產品不斷被其他廠家模仿,甚至新產品剛推出來,就被其他的廠家買去當樣品,然後進行逆向仿製,國內的專利保護幾乎形同虛設。

所以在中國要想產品不被模仿抄襲,最好的辦法還是提高防盜級別和產品技術門檻,最好能夠保證 VCD這種產品有2~3年的利潤週期,等到其他廠家破解仿製出來之後,段雲已經賺取了足夠的利潤,同時也將產品進行了技術升級,成本也壓縮到了最低,即便降價,也能保證足夠的利潤空間。

相比於學習機和復讀機利潤開始變得越來越少,天音集團的錄像機也同樣開始走下坡路。

尤其是VCD這種產品一上市,錄像機就會逐漸被市場淘汰,這也是一個市場發展的必然。

雖然說市面上已經出現了進口的鐳射光碟機,但是天音集團的錄像機銷量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進口的鐳射光碟機價格實在太過昂貴,動輒9000到1萬多塊的價格讓人望而卻步,相對來說普遍售價在四五千元的錄像機,憑藉低廉的價格和相對成熟的技術,依然是目前最受國人歡迎的影音產品。

但是同樣價格的VCD一旦上市的話,錄像機就會被迅速淘汰,按照前世VCD火爆的程度來看,最快一兩年的時間,傳統的錄像機就會開始走向衰落,逐步從市場上消失。

所以段雲現在決定把VCD推向市場,實際上也等於斷了自己另外一條財路,儘管短期之內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在過個兩三年的時間,錄像機生產線停產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段雲早已經想到了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將整個錄像機的生產線和技術轉賣出去。

當初從日本引進這條生產線段雲花了2000多萬美元,加上這些年的技術升級和改進,前前後後投進去的錢也不少,而且這其中還有一些在國內頂尖的電子技術,這些技術也應用於學習機和復讀機的生產線上,所以即便錄像機將來會被淘汰,段雲也絕對不可能賤賣相關的技術和生產線。

而且現在段雲很缺錢,尤其是缺大量的外匯,幾億美元的窟窿到現在還沒填上去,另外VCD的生產線投入和生產也需要花不少錢,這些都是對於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後,段雲決定去找馬福元。

在整個80年代的深圳,段雲創辦的天音集團和馬福園領導的賽格集團可以說是深圳電子產業的兩大巨頭,雖然這些年來天音集團無論從技術實力,企業規模,以及企業利潤方面,都不如天音集團,甚至還有了不小的差距,然而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現如今的賽格電子配套市場發展的非常迅猛,市場的從業人員從幾千人發展到上萬人,商鋪數量多達3000個,日均客流量也達到了6~10萬人次。

在80年代的時候,中關村和深圳華強北可以說是南北兩個最大的電子市場,但現如今,以深圳賽格電子市場為主的華強北電子一條街,發展速度顯然是要快過中關村的,可以說是穩壓一頭,賽格電子市場的成功,也為賽格集團帶來了極其豐厚的利潤,這些年更是開始了國際化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國外知名電子企業開始入駐賽格,使之成為了中國最有活力的電子市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