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利益最大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藤尾增岡離開後,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段雲都沒有接到任何的迴音。

不過段雲也知道,藤尾在東芝集團中只是一個中層的管理而已,關於在中國合資辦廠的事情,它需要層層反應,而一旦上級提出反對意見,這件事情就會無限期拖延下去,藤尾增岡為了自己的專案只能不斷的向上級反映。

實際上段雲不知道的是,藤尾增岡回國的當天,就已經向上級反映了這件事,希望東芝高層能夠同意他在中國合資辦廠的事情。

不過商人從來都是喜歡利益最大化,尤其是東芝這種大集團在商業策略制定上,則更加的精明謹慎,在得到藤尾增岡從中國帶來的反饋之後,確實引起了東芝高層的一些注意,他們為了這個快閃記憶體晶片專案,還專門開了一個內部高層會議,研究是否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的事情。

80年代的時候,東芝彩電才大批量的進入中國,而當時的那句“偷去吧,偷去吧,新時代的東芝。”更是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廣告詞。

但實際上,東芝也算是最早在中國開展業務的日本廠家之一,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後,東芝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

鮮為人知的是,1977年,我國第一條成建制引進的彩色電視機用雙極線性積體電路生產線正是從東芝公司引進的。

當時專案投資2.7億元(約合6600萬美元),建設目標是月產能10000片3英寸5微米,年設計產能是2648萬塊積體電路,主要目的是為了給當時大量引進彩色電視機生產線的各彩電生產廠進行元器件配套。

這條生產線1982年10月專案後工序通線投產,1984年前工序通線投產。到1987年,742廠的生產量超過3000萬塊,佔到全國總產量的40%,成為當時我國技術先進、規模最大、具有工業化大生產的專業化工廠。

但當時東芝公司賣給中國的晶片生產線技術含量並不算高的二手生產線,是在國際上早已成熟的彩電晶片技術,歐美日等國家早已經有了更為先進的電視機晶片的生產線技術,並不具備任何的國際競爭力。

而這次段雲想要引進的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技術,就必須要用到東芝的一些最新的裝置,並且這種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市場還沒有被開發,沒人知道其中的巨大商業潛力。

所以在這次關於中國投資辦廠的會議中,東芝高層對這件事還是存有分歧,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東芝高層並不看好藤尾增岡這種“ 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的商業價值,而且對於這種產品是否能夠在中國熱賣,也存在著嚴重的質疑。

另外對於東芝這樣的大公司而言,他們一直追求的都是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如果能自己做的產品,絕不在國外建合資企業,況且在中國做合資企業,需要接受嚴苛的股份限制,通用的做法就是中方佔51%股份,而外方則佔49%,企業的管理也必須要由中方人員擔任。

所以東芝電子高層討論之後,決定先向歐美的一些大廠商推銷這種“ 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如果能開啟歐美市場的話,那麼東芝公司就沒有必要在中國設立合資企業,東芝公司自己建立一個快閃記憶體晶片廠,以此達到利益最大化。

但如果歐美廠家對他們這項技術不感興趣的話,而中國內地又願意投入重金購買相關的晶片生產裝置,那麼東芝公司將會重新考慮在中國開辦合資企業的事情。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正是因為如此,段雲才遲遲沒有收到東芝電子方面的反饋,不過這也在段雲的意料之中,他還需要趁著這段時間想方設法賺取更多的外匯。

整個5月份,天音電子廠多彩隨身聽的銷量再創新高,在工廠24小時連續不停的執行之下,加上產品技術研發中心對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天音電子廠總共生產了19萬臺多彩隨身聽,純利潤高達3600多萬元,這個數字甚至已經超過了大部分的深圳合資企業,毫無懸念的成為了深圳電子業的龍頭企業。

六一兒童節的天,段雲再次拿出了240萬,在深圳上步工業區八卦嶺工業區同時動工修建兩個託兒所,兩個幼兒園,四所小學,包括社長李灝在內的一些市委領導也都參加了學校的奠基儀式,並對段雲的舉動做出了高度贊揚。

段雲對於捐助修建深圳市政建設花錢毫不手軟,按照他今年的計劃,除了之前承諾的800萬捐款之外,他還準備再增加500萬,擴建上部工業區和八達嶺工業區各主幹道,整個工程預計要到明年中旬的時候才能完工,到時候兩個工業區的主幹道將會大幅度拓寬,由以前的雙向兩車道變成雙向4車道,並且由原來的水泥路面替換成柏油路面,具體的施工方案將由市政府相關部門和深圳第一工程隊合作完成。

段雲這麼做,其實也是希望能夠得到政府方面對他們企業的大力支持,還有一方面就是如今段雲已經成為了深圳電子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正所謂樹大招風,這個時候段雲在悶聲發大財,已經是不可能了,為了避免遭人妒忌,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有些錢該花還是要花的。

段雲有自己的商業理念,而且這些投資修建的市政工程其實對於他們天音電子廠也是有好處的,一方面解決了外地打工者孩子託管上學難的問題,另外一方面就是道路拓寬之後,貨車就不再容易出現堵塞的事情,方便段雲向全國各地發貨。

隨著段雲對市政投資的不斷加大,深圳市政府這邊也動用自己的渠道,對於段雲進行了很多正面宣傳,一時間,段雲成為了各家電臺電視臺的採訪嘉賓,並且他的事蹟也經常出現在廣州深圳當地的報紙上。

段雲頻繁捐助市政建設的事情很快就引起了人們的熱烈討論,不光在廣州和深圳,包括全國範圍內,對於這件事也有了一定的爭論,對於段雲這樣突然出現的“良心資本家”,大部分人還是非常認可段雲的這種做法的,但少數人依舊質疑段雲這麼多的動機。

而在深圳市委之中,對於段雲的討論也比較多,甚至有的深圳市委領導提議,讓段雲成為深圳市的人大代表,這個建議一提出,頓時在深圳市政府內部引起了輿論震動。

事實上,直到1998年兩會的時候,私營企業老闆才第1次進入了兩會,人大代表的行列,而在此之前,關於私營企業老闆是否能夠成為人大代表的事情一直都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因為這從根本上涉及到一個國家到底“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而深圳在1986年的時候,首次提出要讓私人企業成為市級人大代表的話題,確實是一件非常膽大而前衛的事情。

當然這件事最後還是無疾而終,這幾年深圳一直處在改革的風口浪尖,全國各地對於深圳各種批評聲音也非常大,在面臨如此大政治壓力的情況下,深圳市政府當然不可能讓這件事情再掀起任何的風浪,因為深圳現在的發展之路已經很難走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