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實驗成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兩個月後。

陳晨靜靜站在實驗室中,臉色有些蒼白。

而在他的身前,一隻小白鼠不斷在一座Morris水迷宮中遊動著。

這只小白鼠遊動起來極為靈活,雖然看起來有些迷茫,可是在錯誤的嘗試後總能迅速找到正確的路途,最終找到隱藏在水下的平臺。

誰都看不出,這些小鼠在兩個星期前,還有著嚴重的神經損傷跡象。

看著5號實驗小鼠來到平臺,陳晨輕輕按下了計時器,面無表情的說道,“28秒,比昨天快了2秒。”

隨後,陳晨開始填寫實驗記錄:

“6月齡基因修飾模型小鼠,採用手術移植克隆神經幹細胞治療,同時經過髓細胞觸發受體2(Trem2)激動劑白細胞介素4(IL-4)處理並誘導小膠質細胞啟用。”

“採用免疫組化,免疫蛋白印跡,熒光定量PCR從蛋白和基因兩個層面檢測Trem2表達情況。”

“水迷宮實驗顯示:模型小鼠在水迷宮實驗中表現出認知功能恢復。”

“在此模型中,經過IL-4處理,Trem2表達增高,模型小鼠的記憶認知功能損害大幅度改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結果:Trem2的啟用可能透過炎症反應,促進小膠質細胞的自噬作用降低。”

隨後陳晨彎下腰,將這只正在平臺上休息的小白鼠捉了出來,擦乾後固定在CT機上,並將大腦固定到無法轉動的狀態。

接著,陳晨啟動機器,CT機開始掃描5號的大腦結構。

將新的CT與之前的畫面進行對比,只見畫面上,小白鼠的大腦結構比上週飽滿了許多,比兩週前多出了巨大的變化。

如果說兩週前小白鼠的大腦內就像是一顆乾癟的核桃仁,那麼現在則變得充盈了許多,就好像膨脹起來的麵糰一般。

隨手將這些數據資料都規整到相應的類別中,陳晨看了看實驗籠中還剩下的幾隻同樣表現的小白鼠,隨手將實驗籠蓋住。

然後,陳晨轉過身,握住5號小白鼠的腦袋,同時右手捏住小白鼠的尾根,輕輕一拉。

咔吧!

一聲清脆的咔吧聲傳來,手中的5號在迅速而有效的頸椎脫臼中死亡了。

陳晨將這只小白鼠放在解剖臺上,開始解剖它的大腦。

十幾分鍾後,5號的大腦被整個分離出來,可直至此時,陳晨才發現這種小鼠的大腦並非得到了良好的恢復。

因為阿爾茲海默產生的大量神經元死亡,這些神經細胞死亡的區域產生出許多的結締組織塊,這些組織塊佔據了大腦原本的空間,令大腦無法恢復之前的狀態。

“可惜了。”

陳晨搖了搖頭,將這些大腦泡進了裝滿福爾馬林溶液中。

這三個月以來,陳晨照例使用克隆的方式克隆了這群小白鼠,同時在這些同樣有著阿爾茲海默症的小鼠模型中,採用了複合治療的方式。

1、使用TOM1蛋白質的基因過表達方式,提升大腦對炎症的抗性,並漸漸消除炎症。

2、使用禮來公司研發的Solanezumab抗體,清除大腦中的Aβ蛋白和澱粉樣沉積。

雖然這種藥物幾次臨床實驗失敗,被證明無法治療阿爾茲海默症,但它的清除Aβ蛋白的能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3、透過注入透過克隆胚胎提取出的神經幹細胞,同時使用細胞因子手段啟用大腦內原本便存在的G2靜止幹細胞,激發大腦自愈。

還有最後的一項,那就是在阿爾茲海默症初期階段時,首先啟用小膠質細胞,主動吞噬異常沉積蛋白。

但如果阿爾茲海默症已經進入了中期乃至後期,則採用相反的方式,抑制小膠質細胞的啟用,直至使用Solanezumab抗體清除掉大部分Aβ沉積後再進行小膠質細胞啟用。

這就是陳晨採取的方法,透過對炎症的治療,以及神經幹細胞移植,再加上對大腦本身的免疫系統的干預,這種複合方式完全可以在初期和中期壓制住阿爾茲海默症,讓其無法惡化,甚至產生好轉。

其實現實的醫學界並非達不到陳晨這種效果,唯一的限制依然是克隆方面,除了這個限制外,成本也是制約這種治療的因素。

畢竟光是這一套治療方案下來,成本方面就是天價了,如果運用到商業,一個療程就需要上百萬美元。

至於因大量神經元死亡而出現的位阻效應,以及結締組織佔據大腦,這一點陳晨就束手無策了,或許透過開顱手術的方式將這些結締組織取出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至於NZT-48那邊,因為時間不夠的原因,再加上沒有任何實際進展,於是陳晨也就停止了實驗。

既然NZT-48實驗停止,陳晨也就開始招手助手,將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分配下去,這才如此迅速的得到了這些實驗成果。

如今實驗有了成果,陳晨便不再猶豫,直接讓助手將之前準備好的老年黑猩猩送了進來。

科學界早已發現,黑猩猩也能得和人類一樣的阿爾茲海默病,於是在小白鼠實驗還未完成之前,便讓助手們製作了黑猩猩的阿爾茲海默病模型,並對這些黑猩猩進行克隆了。

這樣也能節省下大量的時間。

不僅如此,陳晨還讓在中洲區保護自己父母的小隊分出一人,去商都偷偷提取出王曦教授的體細胞然後帶回來,對王曦教授進行克隆,等到幾個月後王曦教授真的來到研究中心時,立即就能用到克隆後的神經幹細胞。

如此費盡心機,也算是對王曦教授的一種報答了。

想到這裡,陳晨剛準備進行下一步實驗,突然電話響了起來。

陳晨皺了皺眉,拿起手機一看,才發現是新電影的責任編劇打來的電話。

將實驗室留給助手,陳晨走出實驗室,接通了電話。

“修改好了?我知道了,等會就去檢視。”

原來,編劇已經再次按照陳晨的要求修改了劇本,拿來給陳晨稽核。

這就是陳晨委託愛德華茲家族的任務了。

來到自己的辦公室,不用吩咐,小X已經開啟了郵箱,將對方傳送來的劇本投影在了牆壁上。

陳晨花了幾分鐘看完整個劇本,隨後勉強點了點頭。

劇本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了現實的3年後,這個是陳晨要求的,畢竟隨身碟只接收貼近現實架構的電影,直接設定成現實背景也更保險一些。

而故事的主線,則是北美洲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藥企,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研究員突然機緣巧合地發現了一種能徹底抑制阿爾茲海默症的化學小分子。

這種小分子不僅能阻止tau神經纏結,阻止Aβ沉積,而且還能消除炎症,徹底終結阿爾茲海默症的一切症狀。

這種藥物,就是故事的核心。

而劇情,就是一個不知名的黑勢力不知從哪得到了這個訊息,為了得到藥物樣本,開始綁架主角身邊的同事,主角發現情況後連忙拿著藥物逃跑,一直被人追殺的老套故事。

這個劇本之前已經被陳晨PASS過幾次,無奈之下編劇去除了電影中一些科技和邏輯不合常理的部分,雖然這些部分很有戲劇性,也很有賣點。

不過這次,差不多已經符合陳晨的預期了。

只可惜陳晨沒有想到好萊塢的速度也這麼慢,從劇本編寫到修改就花費了兩個月的時間,剩下一個月再如何迅速也不可能將電影趕製出來了。

不過還好,陳晨已經找到了抑制阿爾茲海默症的治療手段,只要在黑猩猩身上也能成功,陳晨便可以進入臨床實驗。

想到這裡,作為投資方的陳晨給對方回覆了一個“透過”。

這樣一來,好萊塢那邊的電影就可以正式開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