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就當做好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中科院的植物專家團是週五到的。

徐隨珠當時正在階梯教室給高三學生上大課。上半節課梳理語法考點,下半節難題解析,最後剩下幾分鐘時間,留給學生答疑。

這不正答疑呢,黃主任跑來敲敲門,說來貴客了。

那可是中科院的專家,大佬級的人物。給學生答疑的幾分鐘時間怎麼都得往旁邊放一放。

好在徐老師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對此無驚無喜。跟著黃主任來到校長室,依次和專家團的大佬們握了手。

校長室也就兩組沙發,坐不下這麼多人,乾脆請他們移步樓上的小會議室,又通知食堂臨時加做十份下午茶送過來。

原本客氣中帶著幾絲緊張的氣氛,隨著人手一份暖胃的水果茶和糕點,消除了車馬勞頓後的睏倦而消散,漸漸聊成了茶話會。

專家團的來意雙方都心知肚明,領頭的老專家提到校牆外那一圈長勢極好的香擎傘樹,也不兜圈子了,會晤的茶話會還沒結束,就問徐隨珠,這些樹種源自哪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徐隨珠摸摸鼻子,搬出了包子爹早就給她想好的那套說辭。

果然,一聽是從孤島移植來的,因為數量不多,就只在校牆外種了一圈。專家團頓時啞了火。

來的路上,他們就這個問題討論了好幾次,自以為做足了思想準備、算無遺漏,想不到還是漏了一處——

孤島,那是他們搬出中科院老院長,也未必能順利申請到考察許可證的地方。更何況,聽徐老師的口吻,孤島上的香擎傘樹並不多見,她當時把能移栽的都移栽了,一共才這麼幾棵。就算真的想辦法拿到了孤島探索證,也未必還能找到這類樹。

“徐老師,你看這樣行不行?”老專家沉吟道,“我看你栽種的間距比較小,雖然還沒深度研究,但透過對樹幹、樹冠的生長推斷,再過幾年,這樣的間距是無法滿足它們生長的。你看能不能篩幾棵給我們做研究?你放心,我們會照價支付轉讓費的。”

“這……”

徐隨珠沒想到他們會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案,倒出乎她的預料。

她以為專家團問出了孤島這一“原產地”後? 要麼打退堂鼓,要麼留下來實地研究。沒想到會出錢問她買。

想了想,說道:“說實話,我當時移栽的時候? 根本沒想到它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事先要是知道這種樹目前全世界可能就這幾棵,我不會當成行道樹來種。”

專家團的臉色好看了不少。

他們就說嘛,移栽的人肯定不知道這樹的價值和稀有度。要不然? 也太敗家了。

徐隨珠繼續說道:“剛才許教授的提議我覺得挺合理的。我之前是按每三米種一棵,十米差不多有三棵,要不就每十米篩一棵出來捐給國家做研究。”

“捐?”

“對!捐!”

她又不缺這筆轉讓費。當初移栽除了人工? 也沒花什麼錢。

何況? 植物所是奔著稀有物種來的? 就當是為國家做好事了!

專家團聞言欣喜若狂。

原以為說服樹主人轉讓幾棵給他們做研究要費不少口舌,沒想到對方不僅爽快地同意了? 還不要轉讓費。

“這……怎麼好意思呢!”老教授搓著手? 褶皺的老臉有點赧然。

“沒什麼,要不是種下兩三年了? 我們學校的師生對這批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否則全部送給國家也應該的。”

“不不不? 研究的話? 篩出來的這些足夠了!”老專家喜笑顏開? 委實沒想到這趟任務完成得這麼順利。

剩下的就是關於如何篩挖、維護的專業課題了? 徐隨珠聽得腦袋暈乎乎。

“徐老師,剩下這些樹,我們會申請‘珍惜樹種保護’的牌匾下來,到時候還得麻煩掛一下。我們這邊會定期安排人員來記錄生長資料的。”

突然有專家遞過來一張名片,說剩下的樹,若有什麼問題,儘管找他。電話裡解決不了,他會安排專業人員上門。

徐隨珠趕緊道謝。

一切談妥,天色暗下來了,陸夫人來電話,問她晚飯回家吃不,其實是想知道今晚有沒有機會看大孫子直播。

專家團遠道而來,身為東道主,肯定要陪他們吃頓飯的。

又得知他們一來就圍著香擎傘樹參觀,完了進校門找她,今晚的住處都還沒著落。

好在她姑就是開民宿的,剛開春這幾個月也不算旺季,多沒有,五個商務標間還是沒問題的。

“今天天晚了,大家想必也累了,晚上由我們食堂大師傅掌勺,嚐嚐咱們這兒的海鮮。吃完我陪你們去民宿辦入住,放心,房間都安排好了,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中午我請大家去島上的孔府珍味,那裡的主廚是御廚後代,擅長八大菜系裡的魯菜,大家有什麼想吃的盡情點。”

幾頓飯而已,她還請得起。

專家團聽徐隨珠說今晚就在學校食堂隨便吃點,明天中午再去外面吃頓好的,也沒多想。

能有正餐吃就不錯了,想他們中午十二點的火車到餘浦,一下火車直奔峽灣,中午飯都沒正經吃,頂多在火車上啃了幾片麵包、吃了幾片餅乾填了填肚子。

下車後,還沒進校門,就被兩邊花開正豔的香擎傘樹吸引得挪不開眼,沿著步行道挨棵地看過去,相當於繞著整個學校走了一圈,然後才找到徐隨珠。

可以說,要是沒有下午茶,這會兒他們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食堂就很不錯了,咱們在單位一樣吃食堂。”

“對!只要是熱乎飯菜,就是對胃最好的招待!”

大夥兒邊說邊往食堂走。

食堂二樓的包廂裡,黃主任早就囑咐大師傅備好了一桌熱菜,除了本地特色的小海鮮、大海鮮,還有直接從仿古街訂購來的掀起銷售熱潮不曾降下去的蛙鍋、小龍蝦

桌子中央的雙層大蛙鍋,上面一層是快要滿出來的純牛蛙煲,下面一層是牛蛙、鮮蝦、雞爪三合一的什錦煲,同樣滿滿當當。

圍著蛙鍋是三道仿古街銷量最好的小龍蝦口味:麻辣的、香辣得、十三香的。

再外圍才是一圈蔥油蟶子、香煎帶魚、花蟹炒年糕、椒鹽皮皮蝦、清蒸小黃魚等海鮮。

看到所謂“湊合食堂餐”如此豐盛,專家團集體咽起了唾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