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論持久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就在明軍戰士浴血奮戰的時候,李梟忽然間收到一個訊息。

在庫爾斯克與基輔之間,正有軍隊在佈防。

難道說……,法國人調動了預備隊?

真是這樣的話,那進攻基輔的計劃無疑會胎死腹中。

法國人和可奧匈帝國軍隊不一樣,這些人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甚至有一定的反坦克能力。

相信,在斯韋特洛亞爾反坦克的成功,會讓他們把更多的高射炮投入到戰場上。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辦法有效對付八十八毫米高射炮。

即便是最新型的四號坦克,前裝甲也不足以抵擋八八炮的轟擊。

“法國人好像沒有那麼多預備隊,要應付法國南部防務,又要應付察裡津戰場。

他們哪兒來的那麼多預備隊,會不會是普魯士軍隊?”

史德威有些疑惑,按照道理來說,法國人不應該有那麼多軍隊。

“回總參謀長的話,是以色列軍隊。”

“以色列軍隊?”

聽到這個訊息,李梟和史德威同時吃了已經。

雖然早就猜想到以色列人不會旁觀這場戰爭,可卻沒有想到他們會在這個時候參戰。

李梟覺得,以色列人會在法國人傷亡慘重的攻下察裡津之後。戰局明朗之下,才會參戰分一杯羹。

卻沒想到,他們這麼早就參戰了。

“該死的以色列人,當初咱們就應該把他們徹底打廢了。”

“那個時候,我們有現在這麼多兵員麼?”史德威冷冷的說道。

李梟臉上有些掛不住,因為當初是他力主放過以色列人的。

大明吃虧就吃虧在戰爭動員太晚,如果在一年前開始大規模徵召兵員,把明軍的總人數擴充到三百萬以上。

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用兵捉襟見肘,到處都缺人的情況。

後方的部隊,訓練一批到了前線,就會傷亡一批下去。

事實上,已經打成了添油戰術。

從去年大明開始參戰以來,大明軍隊累積傷亡已經達到了二十萬人以上。

明軍在之前的戰役中,從來沒有打過這麼慘烈的戰爭。

從中東到俄國,大明百萬大軍灑進去,卻還是到處缺人。

沒辦法,要控制的地域實在是太大了。

能夠逐漸抽調兵力的中東,也只能抽調出三十萬人。

剩下的二十萬人,要控制從埃及到巴士拉的廣大土地,確保蘇伊士運河區的安全,也實在是不容易。

這三十萬人還都是海軍陸戰隊,登陸作戰還成,可缺乏重武器的他們,註定不能像陸軍這樣進行大規模會戰。

而且這三十萬人還不能一次性抽出來,不然又會在中東形成權力真空地帶。

這也是李休攻下西西里島之後,遲遲沒有進行科西嘉島登陸作戰的原因。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中東抽出來的海軍陸戰隊,是登陸以色列還是繼續投入到法國方向?

“大帥,總參三處傳來的情報。”情報官氣喘吁吁的跑了過來,遞給李梟一封加密情報。

“哦!”李梟接過資料夾子,開啟看了一眼,立刻鎖緊了眉頭。

“怎麼了?”史德威很少看到李梟這副表情,他覺得有些奇怪,到底是什麼事情能讓大帥變成這樣。

“英國人搞出了煤化油的技術,第一批已經生產出一百噸。

現在普魯士和法國都在建廠,而且……以色列已經建成了工廠。

上個月,已經生產出來七十噸汽油。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產量還會增加。

也就是說,塞瓦斯托波爾港裡的那些艦船重新有了油,又能開起來了。

聯軍的飛艇,也重新有了油。

飛艇可以滿載執行,他們的運輸效率也就越高。

有了油,他們的內燃機機車也能開動。火車可以拉更多的車皮!

運輸效率大大的提高!

仗不好打了!”

李梟嘆了一口氣。

原本以為只要截斷了歐洲國家獲得油料的渠道,就能夠卡住他們的脖子。

讓他們的柴油機,汽油機,和各種各樣的機械回到蒸汽機時代。

卻沒有想到,歐洲人居然另闢蹊徑搞出個煤化油來。

這種技術李梟倒是聽說過,用卡數很高的煤炭進行提煉,進而獲得汽油和柴油。

在工業上,這種煉製是十分不划算的。

雖然煉製出來的汽油和柴油,和石油產品的汽柴油十分接近。可成本,卻要高出很多。

不過事情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沒人再會考慮成本的問題。

只要有油,讓天上的飛艇重新飛起來,讓地上的內燃機車重新跑起來。

讓港口裡的軍艦重新動起來,多大的成本歐洲國家的君主們都願意承擔。

他們甚至願意用黃金,購買大明的走私油料。

煤化油成本雖然高企,但也比用黃金換油換算多了。

“那我們更要進攻塞瓦斯托波爾,幹掉以色列人的工業基礎。

讓他們沒辦法繼續進行戰爭!”

“事情沒那麼簡單,現在的塞瓦斯托波爾,可不是想打就能打的。

老二的艦隊遠在西西里,正籌謀著攻佔拿破崙的老家科西嘉島。

然後,以科西嘉島為基地,進攻法國南部的馬賽,又或者是圖盧茲、摩納哥。

鉗制一部分法軍,不能遠赴俄羅斯戰場。

如果現在把老二的艦隊調回來,西西里不一定保得住。法軍能夠騰出手來,繼續向東線戰場增兵。

我們的壓力會更大!”

“那……!”史德威已經聽出了李梟的意思。

李梟不打算把李休調過來,進攻塞瓦斯托波爾。

這也好理解,以色列艦隊實力依舊強大。

以前沒有作為,是因為缺少油料,艦隊根本開不出港。

現在有了煤化油,而且以色列很可能事前從英國人那裡獲得了煤化油技術。

在歐洲還在建廠的時候,他們已經可以生產出來成品油。

有了油之後,戰場就變得不一樣了。

大明除了裝甲優勢,還有飛機的優勢,其他的地方優勢正在慢慢變小。

“不要灰心,我們剛剛才打了勝仗。

庫爾斯克包圍圈裡的幾十萬聯軍,正在被逐步消滅。現在我們光俘虜就抓了三十多萬!

英國人,更是整建制一槍沒發就投降了。

這個時候,我們就更不用灰心了。”

掃視了一眼指揮部裡的人,李梟又說道:“

現在整個歐洲的人口有五億多一點兒,他們幾乎是全員參戰。

也就是說,我們大明要和五億人口的歐洲戰鬥。

站在我們這邊的,只有俄羅斯區區兩千三百萬人而已。

不過我們的身後,也有四億大明百姓。還有兩億人口的藩屬國!

我明軍如今全部兵員,還不到兩百萬人。

也就是說,大明百姓二百個人供養一個士兵。

可你們看看歐洲人,遍地的小國家。

北邊的丹麥挪威,人口僅僅幾百萬人的小國家。

居然派出了二十萬軍隊參戰!

他們多少百姓供養一個軍人?

三十比一,四十比一。

你們好好想想,究竟是我們能夠挺得住,還是他們挺得住?”

李梟的話,引起了參謀們的竊竊私語。

大帥說的沒錯,雖然現在前線兵力上看,聯軍佔據了優勢。

可這種優勢是犧牲了後方生產換來的,這種情況繼續下去,最終的結果肯定是經濟崩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大明因為一個士兵由兩百人供養,即便仗打得再打,也不會動搖大明國力的根基。

拖延下去,歐洲國家肯定不是大明的對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