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時報成習慣,侍郎上門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小公爺說不考就真的不考了,帶著他的姬武將們就這麼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中。

一群群聞訊而來一睹玉公子風采的女子們哀嘆可惜,怎的自己不是那姬武將中一員呢!

然後心下又想著這玉公子什麼時候會再出來,可惜玉公子回去後便再沒出他的莊子。

只有那《帝國時報》上每日可以看到他寫的《天龍八部》,和偶爾的一些時評。

當一切都開始上了軌道之後錢福、王越這兩個經驗豐富的老家夥,能夠把《帝國時報》打理的很好。

這倆老頭兒也深切的體會到了言官罵人的爽感,然而他們都是君子。

所以哪怕是針對於邸報的很多評論,也都是一次次再討論下來的結果。

江潮和許庭光兩個人現在已經是自發的來幫忙了,能夠跟在兩個國朝老臣身邊學習這可是難得的機會啊!

其他人求還求不來呢,每次只需聽他們二人辯論朝堂條令得失便收穫不少。

今日之論是錢福的主筆,論的是最近朝堂十餘言官、數位侍郎與通倭海商勾結一事。

錢福畢竟是科舉出身的狀元,說話自然不會跟張侖似的那麼直接的喊打喊殺。

只是一邊感嘆國朝初期太祖設立科道官,意為“以小制大,以下制上,大小相制,上下相維,為國監察”。

不曾想才過百五十年居然已經淪落至結黨營私、朋黨勾結,甚至做出損國利己之事。

前有南京御史、給事中家人幸進貢生,還行敲詐勒索之舉禍延鄉鄰竟被壓下不得上報。

後又有科道官結連成朋黨,以國朝官職、銀錢為邀鼓譟貢生衝擊扶桑公主駐地。

現在更是爆出二十餘海商勾結倭寇多年,違禁下海更是劫掠沿海無比放肆。

這些個科道官們哪個不是飽讀詩書、哪個又不是進士及第?!

哪個不是滿嘴的仁義道德,可哪個又不是操持著損國利己的生意?!

這些還是被查出來的,那些沒有被查出來的又有多少?!

科道官啊,國朝啊!若是再無改變,恐怕就得被他們蛀空了……

後世有一種觀察結果表明,多數人平均接受習慣一件事物大約需要二十一天。

在經過了足足一個多月後京師無論從官員、士子,還是普通百姓都習慣了《帝國時報》。

每天買上一份似乎已經跟開門七件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般的地位,若是不買上一份總覺著少了什麼。

朝堂上大家戰戰兢兢的不再是科道官,而是每天出刊的《帝國時報》。

禮部、禮科上次被連罵兩天後,就被來京趕考的舉子們堵著丟了無數的爛菜葉子、雞蛋。

然後被追著罵的狗血淋頭,以至於上朝的時候不得不一塊兒謝罪請辭。

弘治皇帝溫言寬慰了一番後留中不發,只是讓他們先出一個春闈解決方案來看看。

這意思就很明白了,春闈這件眼前最要緊的事情如果你們搞不定那就回家啃老米飯罷!

可……他們是真搞不定啊!要是搞得定的話,何必麒麟兒罵了半天都沒有出個章程應對?!

還得被一群舉子們到處丟爛菜葉子、臭雞蛋……

“老夫這已經是實在沒辦法了,所以只能來請玉公子援手一二。”

張升說這話的時候滿臉苦澀,陛下留中不發讓他們上報個章程的時候那眼神……

老張頓時感覺自己就像是被磨刀霍霍的那頭豬羊,陛下就是那位持刀的屠夫。

禮部、禮科上下一堆人急的團團轉,可誰都拿不出個合適的章程來。

拿上去幾個被硃筆批註了一通丟回來,總結就是:不切實際,狗屁不通!

眼瞅和陛下和內閣臉色越來越難看了,他們也知道再拿不出合適的章程來恐怕就得大禍臨頭了。

一個瀆職的罪名是跑不掉的,人家問題都指出來你卻解決不了。

這不是明擺著顯示自己的無能麼?!

既是無能你還賴在位置上,這是要耗費國朝米糧麼?!

還不趕緊回家耕田啃老米飯?!

張侖看著張升這本家老頭兒無奈的嘆了口氣,這可真不能怪他們啊。

畢竟禮部一大票人就沒幾個負責處理過這種大型事物的,大家從來也不琢磨這事兒。

驟然間讓他們負責規劃數千人同時考試,還不許走舊制……

這直接讓他們抓瞎了,做不出來方案是理所當然的。

“柏崖公言重了,此事小子義不容辭。”張侖微笑的對著張升微微頓首,輕聲道:“只是此事不易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本來張侖說義不容辭,張升還松了口氣。

但接著張侖說此事不易就讓張升的眉頭皺了起來。

張侖見狀,笑著給張升倒了杯茶輕聲道:“柏崖公,並非是小子要推脫索取好處……”

“只是,此事若是要立下章程那麼就必須得戶部、工部乃至刑部的配合才能完成。”

卻見張侖說著,擺開了袖子誠懇的道:“戶部需要撥款,工部需要出工匠……”

“我是不考慮發起徭役的,所以考慮由刑部提供一些罪囚負責修建、工部的工匠負責督建。”

對於封建王朝總是徵發徭役這件事情張侖是非常詬病的,本來生產力就低下。

一個小康之家若是被徵發了徭役,那幾乎就是家破人亡了。

家裡就那麼些許壯勞力,徵去的徭役多數吃喝也不好、醫療也跟不上。

傷亡率是極高的,而且還都是逼著去免費幹活兒。

這樣的情況下有幾個肯賣力幹活兒的?!

在張侖看來這是效用比最低的一種做法,非常的煞筆。

與其折騰他們延長工期達不到效果還不如不要徵徭役,讓他們在家裡多種糧食呢!

他們能給國朝提供的稅收,都可以供應國朝招募工人短期內完成這項工作了。

張侖看得張升皺眉,便嘆氣把自己的看法說了一遍。

“國朝這總是徵發徭役的事情,該停就停下來了。”

卻見張侖緩緩的站起來,輕聲道:“多與百姓休養生息,國朝百姓已經夠苦的了!”

“真要人手,那些個強盜、飛賊、無賴子……在京城裡也是禍害,不如讓他們出來贖罪!”

老張捻著自己的長髯點了點頭,唔……有道理!不夠再從通州這些地方給抓上一批。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