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頹廢中的希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崇德坊魏郡王府

自從被長孫皇后打了後,李泰就一直在府中痛並思痛,他怎麼也想不明白,除了武略方面,自己明明都要比李承乾更合適當太子,可為什麼父皇和母后如此的偏心呢。

看看他當了太子以後都幹了些什麼,處處針對世家豪門,屢次挑起邊釁致使國力損失無可計算,關中百姓家家素縞。打壓文臣士大夫,提拔那些無禮教的泥腿子,和軍中的武將勾勾搭搭的。別說因為他死了多少人了,就算那些恨他的、想殺他的估計他自己也數不清吧。

“殿下今日沒有飲酒,看樣子是好的開始啊。”,閻立德笑著往裡面走著,不過,一向反對李泰酗酒的他,今兒卻提了一罈子過來。

“閻老,你今兒這是?”,難道今兒是有什麼喜事嗎?要不然他怎麼一反常態呢,還有門外提著兩個食盒慢悠悠往裡面的走的杜楚客,從他沉重的步伐上就可以看出來,食盒裡面一定裝了不少的菜。

不管李泰臉上的狐疑之色和問題,閻立德二人自顧著將酒菜往桌子上擺著,等一切都完成之後,又把李泰拉倒席中。

“殿下,臣這個提前向您道喜的,殿下脫困之日指日可待了。”,話畢,對李泰敬了一下,一飲而盡。

杜楚客這話怎麼說的沒頭沒尾的話,被徹底搞糊塗的李泰,也只能把頭轉向自己的老泰山閻立德能把話說清楚了。

“殿下,上元節後宮夜宴的事兒,您應該聽說了吧!”

這誰不知道啊,偏心眼的母后為了能給自己找個合心意的太子妃,特意安排了勳貴家的小姐們獻舞,聽說到了最後的時候,太子還和麗質來也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

尤其是太子的那首不為狹更是被傳的邪乎,現在長安城的紈絝子弟和遊俠們要是不會唱上兩句,都特麼不要意思在各自的圈裡面混。可這和自己被圈禁有什麼關係,而且就算自己出去了,又能去挽回帝、後的心。

“殿下,太子那晚在慶善宮的表現確實贏得不少貴小姐的心,不少國公、郡公的夫人們都盯上了這事,畢竟這關係到一個未來的後位,誰又能不動心?”

“難道先生認為太子的婚事敲定了,父皇就會大赦天下嗎?這個光,小王可不想沾他的。”,依照李承乾受寵的程度,很難說皇帝會不會他一個小小的訂婚就會下旨特赦。

看著李泰噘嘴的樣子,閻立德則搖了搖頭,繼續說道:“殿下,你別急,這事還沒完呢。先不說皇后娘娘現在還沒有什麼表示,太子前幾天的一個舉動可是那些夫人幾乎都得罪了。以至於還連累了長孫無忌,參他的本子,可是一個接著一個往弘文殿送呢。”

嗯?這可是新鮮事,太子做了什麼能連累到長孫無忌呢,依照這一大一小像狐狸一樣的性格,想抓住他們的把柄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可最近沒聽說朝中出了什麼大事。

對於閻立德的話,李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即正了正身子,頗為誠懇的問:“先生可以忘下面說了,看看他們是反了什麼致命的錯誤,以至於能幫到小王!”

能出去誰特麼願意被圈在這裡啊,更何況自己一系的那些手下,誰知道他們會不會看自己失勢後轉投他人呢,所以不管出於什麼原因,自己都必須儘快的脫困。

呵呵呵.....“殿下,這還要是要感謝那位先太子妃了,要是沒有她,殿下恐怕是要等半年之期了。.......”

上元節後,李承乾不僅沒有給那些想和東宮結親的勳貴一個說法,更是大張旗鼓的祭祀先太子妃長孫悅。這樣那些勳貴的夫人們大感恥辱,在她們看來,太子這是在抽她們的耳光兒,難道自己千嬌百媚的女兒還不如一具枯骨嗎?

這不是在罵人嗎?勳貴們不敢明著找太子的麻煩,自然就找到了長孫無忌頭上,各種彈劾他的奏本呈了上去。更有甚者,在奏本就明參長孫無忌以亡女禍國,以至於儲君無心選妃,這是在斷送大唐的國祚......

而閻立德等人也趁著這個機會來了個渾水摸魚,讓找了幾個在皇帝那說的上話的外人,彈劾長孫無忌慫恿太子打壓其他皇子,這才將李泰、李恪等人胡思亂想,弄出武德殿那樣的事。......

“先生,此事算是一件痛快事,太子得罪那些夫人們,看來以後再想從她們家選太子可就難道,這大唐的儲君竟然娶不到婆娘,這卻是一件人間趣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李泰心中第一次為盧從壁喝彩,這個居心叵測的婆娘,當初可是把本王害的不潛,可誰能想到她當初做的事竟然讓自己如今被動的局勢峰迴路轉的機會呢。

“父皇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人,這話他能信嗎?”,人都是這樣,一旦有了一線希望都不願放棄,李泰雖說總是把自己擺的很高,但對於這一點他還是不能免俗的。

“陛下當然不信。”,看到李泰的胖臉垮了下來,老閻慢悠悠的給小胖子滿上一杯,示意他邊喝邊說:“可陛下不想讓人看出來他不信,或者說陛下太過愛惜自己的羽毛,他不想別人說自己的兒子也想和他做一樣的事,所以他沒有選擇。”

閻立德說的沒錯,皇帝這麼多年的作為,無非是在為玄武門的事遮醜,他不希望聽到別人說他的兒子也和他一樣有著一顆謀逆造反的心。

史官們已經把皇帝的那些醜事,一筆筆的記清楚了,要是在填上李泰這一筆,那樂子可就大了。雖然這幾年為建成喊冤的越來越少,可這不代表人們已經將那件事忘了。

老子是謀逆殺兄的暴君,兒子也學者他呢,這就應了上樑不正下樑歪那句話,長此以往下去,這是不利於皇帝統治的,李世民又不是傻子,所以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先生,即使父皇迫於無奈將小王放出去,可這事畢竟存在過,父皇和母后對小王的成見已深,小王該如何挽回這個局面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