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彭輝的副業(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為了保證一年四季的飼料問題,彭輝還在這三十萬畝的農地裡,使用了大棚技術。這其實已經是一種東北很常用的農業技術了。

但是規模,卻很大。

甚至還特意和這三十萬畝農地間的一些農戶,簽署了協議。

也就是大棚使用協議。

彭輝提供大棚的修建,這些農民每年繳納一筆不高的使用費。

這筆錢,比他們自己維修一座大棚要經濟實惠很多。

很多農民都籤了。

原因很簡單,東寧這邊多山地,農民的田地往往都會被山頭阻斷。

再加上農民本身種的地就不多,連在一起的也少,最多的一戶,才不到四百畝地。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在當地已經是種植大王了。

但是說實話,四百畝真的不夠看。

如果全都弄成大棚,得不償失。

所以每年這些地都會面臨各種自然災害。

東寧自然也是有保險的。

但是每年的農業保險,都是在賠錢。

為什麼?

就是因為無法形成規模,無法使用大棚種植,導致只能靠天吃飯。

這兩年全球氣候變得極其糟糕。

東寧這座“塞北小江南”也遭了秧。

不是大旱,就是大澇。

導致農民的一年辛苦全都白費。

不是沒有人想要用大棚技術。

但是……

往往維修、維護的費用就很高。

再加上一直沒有種植業的專家,導致這片土地的收成十分不穩定。

大棚技術,是一種不算新的技術,但是在東寧,還保持著原始的靠天吃飯的情況。

不是沒有人想去找人。

而是……

找不到。

全國那麼多城市、鄉村,人家憑什麼來你這?

這年頭專家難找,騙子太多。

農民吃了大虧,自然不願再去搞這個。

而這也是東寧的經濟始終上不去的原因。

但是這些,對於彭輝而言,卻並不是問題。

直接去東北林業大學或者相關的農業大學走一趟,自然有人慕名而來。

有了技術人員,施工資金也就不成問題。

彭輝為了能夠普及大棚技術,提供了三種模式。

一種是普通大棚,多用於產量少,耕地少的散戶,大多為十畝地以下的。

一種是溫室大棚,多用於產量一般,耕地不多的農民,大概為十畝到一百畝之間的。

最後一種,也就是智慧大棚。

針對的是一百畝以上的農民。

大棚嘛,東寧這邊還是知道的。

不過前期買的最多的,就只是前兩種。

反倒是最後一種無人問津。

倒不是信不過,而是因為這種大棚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術,很多人勞動力有限,又不想僱人,難免保持觀望態度。

彭輝也不去管,直接給自家的三十萬畝地全都弄上了智慧大棚。

這種智慧大棚操作簡單,不需要農民還要每天辛苦的去進行掀起隔膜和蓋上隔膜,只需要一個按鍵,就可以做到更換和覆蓋。

造價真的不貴,一平米的智慧大棚造價才只有100。

屬於半賣半送的情況。

在風口,大多採用的抗風性能好的材質,造價會提高一些,但不會超過一百五。

而在平原地帶,造價也不會太離譜。

如此經濟實惠,並且品質有保障的東西,迅速在東寧火熱了起來。

這種東西的建造時間很短。

五千平米的智慧大棚,只需要兩週。

這還是初期建築隊不習慣的情況。

等到熟練了之後,建造同樣規模的大棚,只需要一週,甚至更短。

當然,材質不同,售價當然也不同。

但總體而言,比直接網購有安全保證,並且還便宜。

老百姓可不認你什麼牌子不牌子的。

只要你價錢便宜,經濟實惠,就絕對會有人去嘗試的。

更何況有了大棚之後,別的不說,前些天剛剛下完一次雨。

結果降水量太大,導致許多地都被淹了。

這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這兩年氣候一直不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往年這種事情多了去了,也沒什麼人抱怨。

但是今年呢?

今年有一部分人早早的建立了大棚!

那些非彭輝造的大棚也就罷了,畢竟這些都是塑料大棚,防水能力比較低,有的質量不過關,本身也被淹了。

可彭輝的大棚呢?

哪怕是普通的塑料大棚,也因為排水良好的緣故,根本沒有淹到!

更別提溫室大棚和智慧大棚了。

農民自然瘋了。

當然,大棚技術只是一個捎帶,實際上彭輝在意的,還是養殖業。

因為喂得草料都是豬草或者糧食,所以彭輝的豬,要長得比別家的豬更強壯。

雖然不是那種肥嘟嘟的,但一身的精肉也看著讓人喜歡。

養殖的時間也很短,只用三個月。

截止到10月份冬季供暖的時候,就已經出欄了。

當然,這種豬都不大,只有90斤。

這也是最佳的養殖比例。

再高,花費太大,得不償失。

再低,豬本身的出肉率太少,也不合適。

而很快,這些哼哼唧唧的二師兄們,就被運到了距離最近的省會——哈市的明輝屠宰場。

這是之前在完成東寧的任務之後,建築隊的產物。

如今,建築隊已經南下,打算趁著冬天剛來,還可以施工,前去附近的城市建立屠宰場。

早在兩個月之前,明輝飯店就已經正式投入使用。

不過因為當時還沒有出欄,所以也只是進行前期的規劃和裝修。

彭輝當然要走的是高檔路線。

也就是說,可以使用的數量是有限的。

那麼這些多餘的二師兄們,則大多數被本省的豬販子或者本地的餐館之類的買走。

原因很簡單,多運動的活豬,和普通飼養的豬是不一樣的。

肉更有嚼頭不說,也更加的香。

當然,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沒有化肥。

為了保證豬肉的質量,在彭輝的要求之下,豬吃的都是那些原生態的豬飼料。

比如什麼豬草混合小麥等作物製作出來的無農藥的豬飼料,再加上有專人在養豬的過程中為其放歌、按摩等等各種對標國外養殖業的水準,導致這一批二師兄的品質非常高。

直接搶佔了高階豬肉的市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