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鎮壓群雄 第二二七章.峨眉派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峨眉山的後山,其實是有一處迷陣的,這裡是峨眉派的護山大陣。

王勿和馮雪瑤避開人群,脫離了遊客路線,來到了峨眉山的後山。

“五雷宗真傳弟子馮雪瑤攜散修王勿,拜見峨眉派。”

馮雪瑤話音剛落不久,眼前的景色開始扭曲,迷陣解除,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氣派的宗門。

氣勢恢宏的牌匾上寫著峨眉派三個大字。

大門從內緩緩開啟,一個身穿道袍的男子。

“二位......裡面請......”

男子側身相迎......

“峨眉派雖然沒排上七正之列,但在華夏也是有名的大派了,峨眉山猴子眾多,峨眉派以白猿通臂拳和白猿劍法稱著。一會你說話,可得注意點!”

馮雪瑤靠近王勿耳朵輕聲說道。

有"天下秀"美譽的四川峨眉山,在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如《三皇經》雲:"人天中有三十六洞天,茲當第七洞天,一名虛靈洞天,一名靈陵太妙洞天。"《洞天福地記》雲:"第七洞天峨眉山,週迴三百裡,名靈陵太妙之天,在蜀嘉州,真人唐覽治之。"葛洪在《抱朴子》中雲:"峨眉……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據史籍記載,曾來峨眉修道和參訪的道教人物頗多,至今峨眉仍有不少與道教相關的遺蹟。春秋戰國時期, 有不少文人方士修仙訪道隱居峨眉山。其中峨眉武術創始人是先秦時期的武師司徒玄空(名白衣三,號動靈子)就其中一位,因其曾模仿峨眉山白猿的形態創造了白猿劍法(即

猿公劍法)與白猿通臂拳,又稱白猿公;

而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列傳第九》中記載,女俠越女應越王勾踐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劍與"自稱袁公"的老翁以竹過招,"袁公飛身上樹,變為白猿"。按這種說法,"白猿公"的傳說春秋時期就有了。

趙曄是東漢人,那麼白猿公的形象至遲在東漢出現。具體時間就難以考訂了。明代抗倭寇名將唐順之(1507-1560年,江蘇武進人)在《荊川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其中兩句"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這與"白猿祖師"的說法一脈相承。

據後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第九"以及樂山、峨眉山地方誌記載,先秦時期的司徒玄空,號動靈子,耕食於峨眉山中。他模擬猿猴動作,在狩獵術基礎上創編了一套攻守靈活的"峨眉通臂拳"和"猿公劍法"。因為司徒玄空好著白衣,徒眾們稱之為"白猿祖師"。峨眉派武術可以說是發源於此。

戰國末期秦滅巴蜀,此時已有道家在此傳方仙道術,三國蜀漢與曹魏、孫吳連年征戰,兩亞南北朝時期西北氐羌和西南僚人大量湧入巴蜀,為巴蜀地區的武術吸收中原和其他地區以及少數民族武術的長處,提供了機會。

早在一千多年前,最遲在魏晉時期,就有了峨眉山是天真皇人(亦稱皇人)論道之地,和軒轅黃帝曾來峨眉問道的傳說。如《五符經》雲:"皇人在峨眉山北絕巖之下,蒼玉為屋,黃帝往受三一五牙之法。"《抱朴子》載:"黃帝……到峨眉山見天真皇人於玉堂,請問真一之道。"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三《道教本始部·道教所起》雲:"今傳《

靈寶經》者,則是天真皇人於峨眉山授於軒轅黃帝。"另《三皇經》、《真文經》、《元氣論》、《泰一書》等道教典籍中也有關於此事的記載。

至今峨眉山上仍有幾處關於天真皇人論道的遺蹟。純陽殿宋皇坪上的授道臺,相傳即是黃帝問道處,另又有軒轅觀及靜室道紀堂。據《元一統志》載:"十字洞在嘉定府峨眉縣三十裡,洞口為十字,昕昏出雲氣,乃天真皇人論道之地。舊有觀宇,今為荊棘。"胡世安《登峨山道裡紀》載:"最奇者,莫如九老仙人洞。昔黃帝訪廣成子天真皇人,遊此,遇一叟於洞外,詢有侶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

“這位道長,我們此次前來峨眉,除了拜訪之餘,還想請教一下二十年前的一樁事情......當然......”

說著馮雪瑤塞給這名男子一瓶靈藥。

一瓶補氣丹,吞下可以恢復罡勁以下武者三成靈力,是上次從多爾袞墓中帶出來的。

這開門的男子只有化勁中期,看樣子有些像弱一點的外門執事長老,這種地位,有點什麼好東西都是會想辦法弄過來的。

果不其然,這男子看了看藥瓶,將其裝在懷中,態度一下子好了不少。

“這些門外瑣事我不太清楚,你們可以去找外門長老徐苦看看,他是管採購的,外面的事情他應該知道的多一些,進去直走第二個路口右轉通到底就是他的房間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謝謝。”

馮雪瑤道了個謝,對著男子點了點頭轉身朝著他指向的地方而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