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莫思量 第二十九章 世間情義二字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花有百種,人有百樣。

有些人生來受不同教育、文化傳統、修養以及生活環境影響,人和人之間總會太多因為這些而導致觀念不同的情況。

這些世間百態,通俗來說,可以這樣理解: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這更是一樣米養百樣人,良莠不齊是道家所講,天地自然之間的“定數”與“變數”。

而佛經曾將之稱為“因緣果報”。

萬事萬物都有其因果,今生的“果”皆是上一世所種下的“因”。

因果迴圈報應不爽,前世的債今世來還。

但柳山山卻從不信這些神神叨叨的言論。

在他看來,前者更加有信服力。

因為公子曾言,或許有些東西確實是天生無法更改的。就如一個人的修行天賦與根骨資質。

有些人生來就是修行的料子,資質好得一塌糊塗。哪怕平時吃飯喝水都能夠漲修為,出門賞個景也能悟出一些常人苦思冥想都不能領悟的玄機妙理。

就比如言信,硃紅雨一流。

更有那位天下無人不識君的劍首江月樓。

也有些人天生經脈俱廢,百穴不通。換而言之就是無法修行之人,只能當一輩子的普通人,百年後又是一捧黃土。

只是公子更是說話一句話,事在人為,天地間就沒有一成不變的事與人。

任何事物與任何人,都會因為諸多因素而發生變化。由開始既定的一面變得面目全非,與“理想”產生巨大差異。

就好比柳山山他自己。

如果沒有遇到公子,他或許依舊會是那個在大山裡放牛的少年。會似蘇寧那般不識世事,無憂也無慮,不懂人情世故渾渾噩噩過一輩子。

或許在某天,因為村中那名窺視自家嫂嫂已久的惡霸害得家破人亡,自己也有可能命喪黃泉。

或許也會有一名自小仰慕的俠客路見不平仗義出手,將惡霸除掉。事後亦如說書先生那般講的,俠客或留下姓名,說江湖人稱某某某。或灑然離去,不留下隻言片語不帶走一葉塵埃。

就如顧書冷,後來的自家公子。

只是當時公子沒有留下名字,也沒有不帶走一葉塵埃。

公子帶著他離開了那座大山,遠赴他鄉。

遠到那個如今在記憶中偶爾想起的故鄉,也開始變得漸漸淡去。

如果,當初公子沒有帶他走。他也許多半會像大山裡的同齡人那樣,早早娶妻生子,一輩子大概都能一眼望到頭了。

一葉而知秋,三歲能看到老,成家立室便是入墳時,就如那不變的“定數”。

只是,他遇到了公子。

也知道了公子所說的“事在人為”,在你勇敢的踏出那一步後,一切就變得皆有可能。

所以,當他從公子手中接過拿把劍的時候,一切都變了。

他從殺死那名惡霸之後,就從沒停止過殺戮。

從一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一直到如今的同境殺人第一。

他身後屍骨累累,以殺戮證道。

曾幾何時,他有想過終有一天自己會變成如今的面目?

所以他更相信,後天的際遇真的能徹底改變一個人。

這些改變,不僅僅是你能有多少成就,多強的修為。

用公子那句話來講,就是還得改變三觀。

從渾渾噩噩到知禮明事理懂仁義,再到殺人如麻。公子教會了他太多東西,他也學會了太多。

他已不再是‘少年’。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魔鬼與天使,也有自己的情和義,他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要在能夠出一份力氣的條件下,就這麼離去,他做不到。也不能夠原諒自己。

提起劍,出門便是江湖的豪氣,他有。

知恩圖報,士為知己者死,他也有。

於是他便來了,如那壯士一去不復返,自知生死難料而悍然赴死。

這便是他與公子之間的“情義”。

在他的字典裡,沒有臨陣退縮,更沒有忘恩負義狼心狗肺。

從遇到公子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就充滿了“變數”,變得有無限可能,能將不可能化作可能。

比如,做到不足三年達到三境。

比如,從一個無知少年成為殺人無數的劊子手。

再比如,或許在今夜過後江湖依仍舊會有他柳山山,將來立志要當劍仙的未來劍仙。

所以,當他踏入這條街,察覺被無數道陰森森的目光牢牢鎖定後,依舊沒有一絲一毫的畏懼。

更多的卻是欣慰,以及如釋重負。

至少,自己的存在還是能夠幫助公子吸引更多一些的目光。

雖然僅僅是杯水車薪,這些連四境都沒有的人註定只能在外圍打秋風,能夠走進顧草堂的才是真正的威脅。

但依舊幫公子減少一些壓力不是嗎。

柳山山苦澀一笑,自己到底還是太弱了,看來也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嗎?

這些都果不出平陽朝所料,被一語中的,沒有給公子添亂就已經是萬幸。

雖然那家夥平時看起來很欠揍,但不得不說他腦子確實很好使。

嗯…大概有公子一半…也許是小半?

但願他那邊的動作,也會有所收穫。

他舔了舔嘴角,在夜色中顯得那麼冷酷,與無情。

心想看來已經有太多人都忘記了,何為“同境殺人第一柳大總管”。

今夜,終於能夠殺個痛快了。

……

……

秋風蕭瑟,寒意沁人心扉。

這裡鐘樓林立守望塔直衝雲霄,如同俯視人間的神明,審視著這座城裡的每一棟房屋或每一個人。

這裡是上原城之外的某一座“城門”。

說是城門,不過卻是數座高塔連線著一棟高牆。城牆則是因為地勢的原因,顯露在懸崖峭壁之上,看似如在雲端。

這是上原城建立在天險之上的必然結果,曾經的數百裡巍峨雄城在歲月的侵蝕之下,被分割得支離破碎,顯得那麼的不堪一擊。

聳入雲端的高塔之下,有一人牽馬而來,在即將出城之時停了下來。

這並不是因為宵禁的緣故,似乎在等人。

大豐王朝開朝之後,境內城池“日出而作,日暮閉城”的規矩開始根深蒂固,逐漸成為王朝的制度。

只是上原城從來都沒有閉城一說,更別論宵禁了。

哪怕因為數個月以來幾大王朝之間的緊張局勢,都沒能影響相隔不知多遠偏靠大豐境界城區,這裡的城門駐軍把守都顯得鬆懈。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過今夜顯然有些不太一樣,平時哪怕守衛鬆懈也會有來自監察司的記錄和盯梢,旦不會此刻這般詭異的寂靜無人。

好似是因為某些緣故提前得到了密令,在此同一時刻消失得無影無蹤。

牽馬駐足之人不知等了不知多久,眼看就要入夜漸深,終於有人於城外入城,似乎提前說好一般來到牽馬之人跟前。

來人一身錦衣華服,衣冠肅穆腰配美玉,顯得極有身份地位。

身後一把長劍精美絕倫,加上本身氣宇軒昂,一眼瞧著就像是一位得道高人,功夫極高。

平陽朝一貫的沒有客套寒暄,直接開口問道:“輸了?”

為了能夠不被‘徒弟’看輕,時常裝作一副高人風範的劍堂大宗師顧風雅,如今似乎有些頹廢。身上的氣息明顯的有些紊亂,一時難以控制。

這位大宗師神色疲倦,臉

上有些陰沉,意味深長的冷笑:“顧先生大概會猜到,我得知劍山師白風帶走蘇寧後一定會去堵截,但絕對不會在時候派人來找我看我笑話。你就不怕會給你家主子添堵嗎?”

沒有人會想到,三顧草堂的劍堂大宗師會因為一個未入門的弟子,追了數千裡堵截那位已“超凡入聖”的劍山第三把劍,更是有過一場曠世絕倫的鬥劍。

眼下顯而易見的,這位在六境之中都極具盛名大宗師,約莫是敗了。

只是不知是在多少回合以外,還是棋差一招,過中的驚險曲折根本不為外人道也。

不知為什麼能夠算準了,這位大宗師會在此時此地入城的平陽朝微微一笑,:“我來此地,是要跟前輩做一樁交易的!”

顧風雅瞥了他一眼,直言不諱道:“就你?換你家公子來或許還勉強。”

言下之意就是,顧書冷與我對話尚且是因為蘇寧的關係,你又算什麼東西。平時或許能夠以長輩姿態教訓一番,只是眼下情形實在是沒有那個心思。

是以說話都顯得刻薄幾分。要不是疑惑這位讀書人出現得奇怪,他甚至都不會停下腳步與之交談。

平陽朝知道自己方才的話題打開方式觸了黴,對於顧風雅的刻薄沒有太在意,心平氣和的說道:“劍堂作為天下聞名規模不輸儒家三大“正院”的龐然大物,但在大豐王朝內卻屢受限制,甚至在上原城內一直只有一家分堂,再難有寸進。這不光是大豐王朝約束江湖宗門勢力手段過於強硬,其中更是因為上原城作為連同整個西北萬里屏障的唯一橋樑,牽涉著幾近是整個西北各大宗門與大氏族的利益。這就造成了作為新起之秀的劍堂難以在短時間內摻合進來,分得一杯羹。哪怕您是在六境之內已算頂尖的大宗師。”

“因為上原城實在是太特殊了,即便是三大王朝也僅僅是表面上統治,做不到全盤接管。這也是為什麼真正控制城內各大街道的會是這些小幫小派,官府實力不好真正明面上插足。”

“這便是人間王朝與江湖勢力之間的‘默契’。”

平陽朝說到這了,看了看顧風雅。

顧風雅一副洗耳恭聽,點了點頭讚許道:“說得不錯,這也是其中之一的緣由。這就是那位顧先生的分析?還是你個人的見解?”

然後看著眼前這位神情自若的年輕讀書人,嘖嘖道:“所以呢?”

長篇大論的平陽朝正了正神色,問了一個很隱晦的問題:“劍堂三大劍仙,十八子,七十二劍之中,真正走出劍堂總部出現在外的,一般都是十八子與七十二劍。那麼在上原城之內,劍堂真正的放有幾把‘劍’?”

話還沒說完,平陽朝就覺得遍體生寒。

這位劍堂七十二劍之中的‘石中劍顧風雅’,冷冷的注視著年輕讀書人,譏笑道:“你可知劍堂分佈天下數百大州,每一個大州數千裡之遙,單單這不足百把‘劍’坐鎮一週之地都是杯水車薪。為了這區區一州之地的城池,你就敢如此想?還是這又是那位顧先生的異想天開?”

平陽朝如同從水池撈起一般渾身溼透,沒有多少修為的他根本連大宗師的目光都無法承受。就別說這位大宗師言下的警告之音了。

只是他沒有絲毫的退縮,強撐著語氣鎮靜的一語道破玄機,“百年大計,天山盟約…”

話都沒說完,他如同被人扼住喉嚨,雙腳離地三尺有餘,整個人被直直的‘吊’在半空中。

只是他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開始大笑。

不過因為咽喉被掐住,笑聲變成劇烈的怪異咳嗽聲,尤為悽慘。

平陽朝確實很開心,因為他沒有失望。

從這位大宗師的反應來看,至少他賭對了,公子曾經無意之中透漏的某些隱私之事果不其然是對的。

公子曾與他談論過天下一些局勢走向,勢力興衰,對於貫穿數個大州的天山山脈有過言簡意賅的點評。其中就有無意間透漏天山山脈明面上的“天門”這個仙家勢力,也一語帶過劍堂。

來時心中結合回憶起的隻言片語,有過一些模模糊糊的推測,根本就沒有多少把握能夠說服這位超然物外的大宗師,如今就不一樣了。

他不會去管那群總想著謀劃天下的山上仙家,到底會引起怎樣的動盪不堪。更不想去理會劍堂暗中與他們勾結是否犯了江湖哪些‘忌諱’。

他只知道一件事,一切都為了能夠幫到公子。

即使做不到像柳山山那樣隻身赴險一人一劍殺個痛快,至少能做到三寸之舌綻蓮花,豁出性命去賭一賭。

哪怕失敗了也好過無作為,反正自己的命也是公子所救。即便是死了,也只是有些可惜沒能多殺幾個黑狗而已。

顧風雅譏笑道:“我見過太多你們這些讀書人的彎彎繞繞,也領教過你們讀書人‘脊樑’硬氣。只是我卻沒想懂你們這些鑽牛角尖的酸氣書生,為了一些自以為是的正氣,或者某些規矩,能夠做到挺直腰脊慷慨赴死。”

“你可知我的劍能輕易的將你們這種可笑的脊樑如砍瓜切菜一般,成片成片的收割?你們不是自詡聰明人嗎,又怎會這般不懂的韜光養晦,當真你為我不敢殺你們?”

說著這位讀書人手腳血管頓時爆裂,整個人也重重摔落地上,隨之而來的骨頭斷裂之聲清晰可聞。

顧風雅好整以暇冷笑道:“我如今倒有心思聽你的長篇大論了,你可要好好說道說道你的脊樑,是為了什麼敢如此的找死。”

這便是強者與弱者之間的談判。

平等永遠只在實力相當之間才存在,平陽朝自然知道這點。

他劇烈咳嗽著試圖掙扎起身,發覺做不到後乾脆躺在地面上,面朝星空狠狠吐咳出一口血水,怔怔出神。

他想起了公子曾經說的一句話,說世間道理和規矩其實不算太多,早就被先賢給說透了。但即使如此,能夠做到的又有幾個?即便是那些時時刻刻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的,也不一定就真的無錯。

說什麼世間人難分黑白好壞,世間事終究會有對錯是非。不過是自己覺得無錯,覺得無愧於心罷了。

所以不愧對自己的內心,就夠了。

與他人而言是對是錯,又有何干?

當時他覺得公子這話說得…很不負責任,不太適合他在家裡夫子所講的‘道理’。

如今他雖然不太認同,但又覺得有些在理。

概是因為世間人雖然都不可能做到如夫子所說的仁義禮智信,只知弱肉強食。

但世間人仍有人有情有義。

人生百態,人有百種。

總不能一概而論,總不能都如一種人。

那樣才是怪理。

而他,從被公子當頭棒喝到如今生死一線,才真正懂了自己心中的道路,該往哪走。

這位讀書人讀了那麼多書,總算覺得此時此刻才是最爽快的,心中那一口氣直達‘天聽’。

顧風雅神色一亮,輕咦了一聲,口中連連嘖聲。

平陽朝雖然重傷垂危,但‘神意’十足神采奕奕,輕輕問道:“有人曾說過,這世間人和物就如同一副千姿百態的畫卷,得需要有某些神韻才能當做點睛之筆。他還說過江湖是一張珠簾。 大人物小人物,是珠子,大故事小故事,是串線。 情義二字,則是那些珠子的精氣神。 ”

“我曾經就因為國破家亡仇深似海,一直活得很迷茫,猶如茫茫大海無處著陸,除了仇恨還是只剩下仇恨。如今倒是清醒一些了。這種感覺,真好。”

顧風雅蹙了蹙眉頭,好似聽懂了某些事情,頓時瞭然。

沉默片刻過後,他幽幽開口感嘆:“原來如此,倒是我小覷你的‘脊樑’了。難怪他會教出你們這樣於世不同性情的人來,也難怪我徒兒會…與眾不同。”

然後,又冷笑道:“然後,接著又想著用什麼理由達成你今日來此的目的?總不會天真的想著,用你們之間的那套‘情義’來感化我吧?你的‘神’也只是暫時的,本身的傷勢不可避免,你的時間可不多。”

神意開始由滿轉虧的平陽朝有些疲倦,輕聲說道:“劍堂之所以能夠在這片天下迅速開啟局面,做到不下於三大“正院”的規模。就是是因為劍堂的模式類似於書院模式。”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劍堂作為一個崛起不足百年的勢力,終歸是因為底蘊不足。分散各大州的分堂無法有足夠強的強者鎮守,導致各大分堂勢弱。儘管整個劍堂依舊很強,但卻難以改變如今現狀。除非…”

“除非整合劍堂,劍堂宗門制?”不等平陽朝說完,顧風雅嗤笑介面,頗不以為然,“如果你僅僅是這些見解,我看你就不用多說了,劍堂內部早就討論無數遍,也有過數次分歧。你說的只是廢話。”

這並非是虛話,作為一個跨越數百州的龐然大物,

平陽朝依舊盯著星空出神,嘴邊呢喃道:“所以就有了想要以一地作為嘗試,而這個地方就是整個西北。而踏入西北的中樞,就只有打通這個連同三大王朝的上原城。想要在各大宗門的忌憚聯手牴觸下駐軍西北,就不得不接觸那群紮根在天山山脈的‘外來者’。”

聽到了這裡,顧風雅眉頭緊皺,臉色一時變化莫測。平陽朝說的與劍堂內部佈置確實沒有多大出入。只是內心也在驚訝平陽朝為何能夠得知劍堂內部最機密的計劃,要知道這種計劃也只有核心高層知曉。

難不成真有內鬼?

還是說這種謀劃本身就不難猜測,就連一個小地方的謀士也能夠看破?

平陽朝忽然開懷大笑,接連咳嗽數聲,“你們劍堂大概一直都低估了那群‘山上仙家’的能力了吧,從沒想過與他們合作會發生如何的變化。也沒有過多考慮各大宗門對那群仙家的提防心,有著一條很隱晦的‘線’”

“一旦你們跨過那道‘線’,你們必然會不被容忍,屆時頓時成為眾矢之的。”

顧風雅心中一沉,冷笑道:“原來如此,看來那位顧先生也想過這點。也是這般看法?”

他說的不是眼前平陽朝,而是直指顧草堂那位少年郎。

只是平陽朝並沒有理會這位大宗師的弦外之音,而是敏銳的捕捉到了話語中的那個“也”字。

他愣了片刻,自嘲一笑。

自以為聰明,卻沒想到別人早已有過猜測。又如何會真的如他所說,成為天下‘公敵’?

不過世事難料的是,當他發覺這次顧風雅卻沒有出言譏諷,或者失去耐心痛下殺手,而是心思沉重的緊皺眉頭的時候。

平陽朝心中似有猜測,輪到他嗤笑道:“既然你們明知會有如此結果,你們還要去賭一賭?”

他猛地想起公子曾經點評過劍堂的現狀,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看來這句話意思是這個,劍堂內部也已經開始意識到。

顧風雅莫名的似有所覺,“看來那位顧先生知道的還不少。那麼可有講過破解之法?”

他心中仍舊不願相信,整個劍堂核心商議的佈局眼光,會連一個尚未及冠的少年都比不上。

只是不知為何,潛意識竟然又有些期盼著某些答案。

平陽朝嘴角微微翹起,說到此時才覺得一切局勢終於走上了‘正軌’。

“你們可曾想過,真正的拿下整座上原城,而並非是打通一條‘路線’?”

顧風雅冷哼一聲,“異想天開。”

上原城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根本都不用去猜。

作為三大王朝共同連同的一個點。

又怎麼會容忍這個點脫離在掌控之外?

“那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劍堂偏向某一方呢?”

“這不可能,劍堂絕不會依附在王朝之下。”

只是這位劍堂大宗師自己都不曾發覺,不再一言不合就心生不耐煩。而是有所變化,似乎真的在期盼著某些答案。

“那麼如果有一個人,既能在朝廷之中有些巨大話語權,且自身本身就是一流宗門的人呢?”平陽朝最終說出了一句讓人值得深思的人來。

這也是他今夜最終的目的。

顧風雅心中一驚,下意識道:“言信?”

平陽朝沉默了,一切盡在不言中。

顧風雅心思百轉,輕嘆道:“如此我明白了,看來這也是你今夜最主要的目的。”

話說到這份上,兩人早已有了默契,他接著道:“你們的建議和誠意很好,只是劍堂不是我一個人說了算。而且,拿下上原城也絕非易事。”

平陽朝笑了笑,似乎因為傷重並沒有開口。

也似在用一種言外之意表達著。

他需要這位大宗師的表態。

顧風雅深深的望了這個弱小的讀書人,由衷說道:“看來你今夜的目的達到了。”

儘管他未曾入城,但在出城之前他就已經知道了某些佈局。

這些資訊不難猜測出眼下形成的局面。

在他看來,那位顧先生今夜已然是必死之局。

這也是為什麼得知劍堂某些未來佈置出現了洩露,依舊還能在此不急不緩,靜待結果。

必死之人而已,根本不需要他動手。

而眼前這位忠心耿耿的顧草堂‘餘孽’之所以找到自己,開出如此條件,目的難猜嗎?

只是,他卻失算了。

平陽朝卻艱難的微微搖頭,“今夜,才是你們劍堂最好的動手時機,玉林街便是最好的投名狀。哪怕你們任何一方都不站位,短時間仍舊可以有很長的迴旋空間。”

然後頓了頓,暖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一座城,說難很難,但說容易也確實很容易。只要挺過今夜,公子自有更好的定奪。”

顧風雅神情變換,最終連番數次過後,似乎下定決心。問道:“你可想好了?”

玉林街作為三大王朝在城裡的‘界線’,就如整個上原城也如整個西北的‘界線’一般重要。

但在如今局勢裡,大豐放棄了玉林街。北鄭王朝又因為只有一個青黨,根本不能夠短時間把整個玉林街守得固若金湯。

如此時機正好。

只是他沒有想明白,這位讀書人今夜為何能夠做出這樣的決定。

那麼徹底陷入絕境的顧書冷怎麼辦?

於是他問了出來。

平陽朝不出所料的回答:“不用,我家公子那邊自有其他破局之法。你只管放手接管玉林街。要讓某些人付出慘痛的代價,不僅僅是失敗兩個字,還有後悔兩個字。”

聲音中似在牙縫中擠出,猶如獰笑。

顧風雅驚訝不已,心想既然如此,那麼你今夜這番動作,又是為了什麼?

只是平陽朝似乎再也沒有餘力多說一句話。

他眼神彌散,凝視著星空似在呢喃:“天下人人都能死,包括我也能死,但你卻絕對不能死。”

這一刻,顧風雅心中百感交集。

眼前這位彌留之際的讀書人,曾飽讀詩書,學盡君子儒家經義道理,曾滿腹儒家正統氣數的讀書人。

今夜說所展露出來的只有瘋狂,和滿滿的草莽意氣。

當真是可以為了情義二字赴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