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扶蘇的蛻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個月時間過去了,大部人馬自北疆歸來。

數萬秦銳士直接回到了軍營,而鐵鷹銳士則護送著北辰與扶蘇迴歸了咸陽城。

而這時,嬴政的旨意也已經到來,召皇長子扶蘇覲見。

不過卻並沒有叫上北辰。

不過這也是在意料之中的,畢竟這是人家父子久別重逢,肯定有話要講,自己一個外人還是不要摻和了。

而且據他對嬴政的瞭解,不出三天肯定也會單獨叫自己過去的,不用著急。

至於現在,當然是回到家中,跟夫人女兒團聚了。

雖然這次出去並沒有花費太長的時間,但在經歷了血腥的戰爭之後,還是很懷念溫馨的家庭。

另一邊,扶蘇也進入了咸陽宮,當踏入大殿之時,抬眼便見到了坐在上方的始皇帝。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隨即行禮道:“兒臣見過父皇。”

正在批閱奏摺的嬴政放下了手中的工作,開口道:“平身吧。”

扶蘇聞言站起了甚至,看向了皇位上的嬴政。

不過緊接著起神色卻是一變,有些驚訝說道:“父皇,您怎麼……”

此時的嬴政的頭上的髮絲已經有三分之一變成了白色,臉上也蒼老了許多,看上去已經像是一個老人。

不過自己也就只離開了幾年的時間,但對方看上去卻像是至少度過了十幾年。

他很清楚的記得,在離去之前還見過前者。

那個時候的始皇帝還是意氣風發,生命力非常旺盛,如同青年一般。

沒想到再次相見時,卻是已經步入了遲暮。

此刻,他也理解了為什麼要這麼著急的召自己回來。

因為對方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了。

而就在扶蘇看向嬴政的時候,對方也在打量著他。

原本扶蘇作為長公子,一直都是錦衣玉食,細皮嫩肉的。

而在北疆度過了幾年之後,皮膚卻變得粗糙了不少,不過身上的氣質卻硬朗了許多。

比起以前來,少了幾分柔弱,多了一些堅毅。

嬴政開口道:“朕的身體沒有大礙,你不必擔心,這次召你回來,是想要看看你在邊疆的這幾年有沒有進步。”

“說說吧,幾年來都學到什麼?”

雖然很擔心前者的身體狀況,不過對於問題也不能不回答。

隨即說道:“稟父皇,兒臣於北疆之地度過了五年多的時間,感觸最深的便是百姓的艱苦與將士們的英勇忠誠。”

在他剛剛抵達北方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巡視長城的建造。

而當看到那一個個衣衫襤褸,面色蠟黃的民夫拼命修築長城的時候,不由的生出了一些心疼與心酸。

他想要讓這些民夫停下來休息兩天,但卻被蒙恬攔了下來。

修長城是一項緊急的攻城,而且這些民夫在修完長城之後,還需要調往其他地方繼續服役,所以不能停下來。

雖然這樣會帶來很大的壓力,但是也沒辦法,如今秦國需要用人的地方太多了,勞動了不夠。

而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夠壓榨百姓的力量。

這是一個無奈的舉措,也是現在的大環境所造成的。

也是在這個時候,扶蘇明白了想要讓百姓休養生息,過上好日子,並不僅僅只是君主的一個決定就可以做到的。

百姓們是貧還是富,更多的事取決於整個國家的狀態。

只有當國家解決了內憂外患之後,才能夠穩定民生。

若是不能把匈奴以及六國的問題處理掉,即便讓百姓過了幾年安生日子,要不了多長時間便會再次爆發戰爭,將國家拉進水深火熱之中。

現在的百姓過得是很苦,但至少要比被捲入戰爭之中,無故送了性命要好。

另外,對於秦軍的戰鬥他也是有著不小的感觸。

在邊疆的這幾年,扶蘇也親眼見到過匈奴進犯,與秦國將士發生血戰。

一次次被擊退,一次次又再來。

每一次被擊退後,都會留下滿地的屍體,有匈奴的也有秦軍的。

還記得在第一次看到廝殺的場景時,自己的感覺很不舒服,控制不住的想要嘔吐。

雖然以前也看到過罪犯被殺死,但那種千萬人拼命殺戮的場面卻是沒有領教過。

滿地的鮮血,殘缺的屍體,還有那痛苦的哀嚎與臨死前恐懼不甘的眼神,都讓其印象深刻。

目睹了這樣的場景後,他好幾天都沒有睡一個安生覺,即便睡著了也會半夜驚醒。

這種情況直到半年後才好上一些。

不是因為其他的原因,而是習慣了。

在感受了幾次血腥的戰場之後,他也漸漸的適應了,適應了鮮血的氣味與那殘酷的戰鬥方式。

在北疆度過了一年的時間後,他的心中便平靜了下來。

甚至在兩軍廝殺的時候還能夠很冷靜的觀察戰場局勢,分析著雙方的優勢與劣勢。

不再會被這樣的景象給驚到。

與此同時,自己的心似乎也在變得越來越硬。

雖然仍舊會為了士兵的死亡而悲傷,為了戰爭的殘酷而感慨,但卻不再像以前那樣敏感。

當見過了太多的死亡之後,自身的接受能力會強大許多。

與其沉浸在哀傷與不忍之中,倒不如去思考如何降低傷亡,儘快擊敗對手。

這幾年的時間,扶蘇學到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過度的仁愛是一種累贅。

有仁愛之心是好的,但卻要分清楚施行仁愛的物件、方式以時機。

在亂世之中仁慈不僅會害了自己,也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尤其是作為一國之君,更是不能一味的仁慈。

有時候冷酷一些,或許能夠拯救更多的生命。

心腸太軟,過於仁慈的人通常都會感情用事,而身居高位,需要的卻是最理性的判斷。

如何穩定國家,獲得更多的利益,需要站在大方向上去考慮。

不能因為自己的不忍,便影響到大局。這是身為君王的大忌。

父子兩人在一起談論了一個時辰,從言語與態度之中,嬴政感受到了自己的這個兒子所產生的巨大變化。

雖然依然主張施行仁政,但卻是果決了許多,不再受個人情緒的影響。

展現出了與從前截然不同的一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