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猜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辦公室內寂靜無聲了很久,張明教父子都被驚住了。

過了好一會,張明教方才驚歎道:“沒想到小善你還有如此才情。”

“既然如此,我尊重你的想法。你說的菜都蔬菜基地那邊我還真認識一位了不得的專家,我會請他來給你指導一下。”

“再就是供銷渠道的問題,這個只要有的,你都可以進。不管是百貨大樓,各大市場。另外,方便以後的供銷合作,註冊公司是有必要的。”

安子善點點頭,深以為然,註冊公司確實很有必要,不管是宣傳還是交易。

“你說的是,張叔,回去我就去辦。還有,謝謝您的幫助。”

張明教笑著擺擺手,“小善,你說這話就有些見外了啊,哈哈。”

“那就這樣吧,等那位專家到了之後,我聯絡你,到時候再面談。”

安子善笑道:“好的,張叔。不過,我很好奇您說的那位專家,能先透漏下什麼來歷嗎?”

張華也是一臉好奇,說道:“講下嘛,老爸。”

看著這倆孩子好奇的模樣,張明教笑了,“好,那我就給你們說說,這個傳奇人物。”

“此人叫王守文,是個老黨員。我們認識也快十年了,此人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明人,當時這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國內可是掀起了一場“菜籃子革命”,結束了一到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和蘿蔔的歷史。”

“作為一名老黨員,他的胸懷裝著全中國,他無私地將大棚技術在全國推廣,使億萬農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當時咱們縣裡組織去參觀學習,把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技術學到手然後在全縣推廣,然後我們就這麼認識了。”

“老王是菜都柳樹溝村的村支書,幹了20多年的村支書啊。不但如此,他還多次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可以說,他才是菜都蔬菜基地的領軍人,一手造就了菜都現在的地位和規模。我到現在還記得,當年他剛發明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情景和光榮事蹟,畢竟全國、全黨宣傳了那麼久”

“那是89年冬天,當時老王頂著幾乎全部村民的冷嘲熱諷,毅然帶領全村十幾名黨員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研究成功這一技術。”

“他們推掉了

十多畝越冬的小麥,建起了第一個冬暖式蔬菜大棚,然後在零下十多攝氏度的深冬生產出頂花戴刺的黃瓜,頂花鮮豔嫩黃,甚至有淡淡的清香。”

“那時,他們沒有一個競爭對手,所有人都驚呆了。北方的寒冬居然會有這樣的黃瓜,要知道就算從南方運來的黃瓜,經過長途運輸之後,也不會頂花帶刺。”

“這麼新鮮的剛剛採摘的黃瓜,整個市場簡直瘋了,黃瓜賣到了二十多元一斤仍然“有價無市”,供不應求,跟當年的豬肉賣的一樣貴。”

安子善和張華一臉崇拜的望著張明教,前世安子善雖然瞭解一些菜都蔬菜基地的事情,但卻並不熟悉。

更遑論這個人的事蹟了,簡直牛逼的一塌糊塗,安子善都忍不住懷疑他是不是重生者了。

如果不是重生者怎麼做到一個月之內研發出來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前人如此之多,智者更不缺乏,為何偏偏是他,這樣一位農村的村支書。

而且農村出身,如何會有這樣的見識和學識?又怎會有這樣的魄力,推平越冬的小麥來建造冬暖式蔬菜大棚。

崇拜之餘,安子善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猜想不無道理。

“張叔,這人上過大學?”安子善微凝眉頭。

張明教愣了愣,“沒有聽說過,應該沒上過。”

“那他祖籍就是在柳樹溝嗎?”

“嗯,是的。”張明教繼續點頭。

“這樣嗎?”安子善不在多問,他有種感覺,此人不簡單,很可能是像他一樣的重生者。

或者是易算界中人?但就算是通神境,易算之術對這種發明難道還有幫助?

安子善不清楚,還沒有接觸過真正的通神境易算師,而且對易算界知之甚少,無從判斷分析。

“小善,你是有什麼猜測嗎?”張明教看著連問兩個問題後,默不作聲沉思的安子善,意味深長的說道。

“啊,沒有,張叔,我只是隨便問問。”安子善回過神來,笑道。

“嗯,無需多想,你要知道咱們國家像你這樣的天才很多的,並不是只有你一個。只不過,有的人早智,有的人晚開竅而已。”

張明教笑著說道,安子善注意到他的眼中有奇異之芒閃過,不禁心有惴惴,一時不明白張明教究竟是什麼意思。

是發現了什麼?

還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了?

安子善不好多說,只是報以微笑,輕輕頷首。

……

從教育局出來後,安子善騎著腳踏車,張華雙腿八叉在兩側,坐在後座。

“華子,你覺得這個王守文如何?”

一邊騎著車,安子善還是在想這個王守文。

“啊?什麼如何?這傢伙太牛逼 了,簡直不是人。”張華不知道在看什麼,心不在焉的隨口說道。

“嗯?為什麼這麼說?”安子善對他說的這個簡直不是人,有點上心。

“不為什麼啊,我覺得你也不是人,太畜生了。子善,你的稿費真的賺了五萬多嗎?”張華來了興致,極度的求知慾從他的語氣中滲出,八卦之火熊熊燃燒。

“你大爺的,我還以為你有什麼高見呢,原來都是廢話。稿費的事情我沒騙你們,但是你要給我保密啊。”安子善笑罵道,心裡松了一口氣,卻又有種被吊著的感覺。

“嗯嗯,保密,保密,臥槽,你也太屌了吧,你這實力完全無法低調啊,看來以後我要吃狗大戶了,唉,跟你比,我就是貧農。”

張華大呼小叫著,對自己這好哥們再次刮目相看。

現在的蓮山縣城區實在是太小了,一路說笑,沒有十分鐘他們就到了新華書店本口。

新華書店四個紅色的大字二十多年不換樣,從兩扇大玻璃門進去之後,裡面的格局就跟安子善前世時高中圖書閱覽室一樣,除了靠近門口位置放置了一些成摞的田字格本子。

這次來新華書店的目的,安子善是想買一本新華字典,然後再買一些本子和圓珠筆,雖然前世用慣了中性筆,但是現在的中性筆太貴了,用起來太奢侈。

大概要到2002年之後,中性筆才真正在大陸普及開來。安子善看了一下,新華書店木製貨架上擺放的中性筆,居然標價6至8元一支。跟前世一塊錢一支還送兩根筆芯的價格相比,雲泥之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桂雲不識字,但是如果要把菜園進行機械化和自動化改造,產量提高,後期免不了跟張明教提供的渠道打交道,寫字,記賬是不能避免的了。

而安子善覺得,自己又沒有那麼多時間給老孃當助理,畢竟現階段他還是以抓好自己的學業為主的。

所以,他計劃親自教母親識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