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扛把子”為什麼是嘉穀農牧(4K)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嘉穀養豬陣營的“成績單”傳了出去,引來一陣喧囂。

驚呼者有之,難以置信者亦有之。

簡單粗暴的計算一下:嘉穀農牧同期的生豬出欄量是牧原股份的六倍多,也就意味著嘉穀農牧至少月賺60億!

雖然都知道他們的業績暴增,主要源於“量價齊升”,但這個數字,還是讓嘉穀農牧捲入了“豬瘋狂”的旋渦中心。

嘉穀農牧過去幾年出欄量年複合增長率高達50%以上,今年在非瘟肆掠之下,散養戶補欄意願低,更是為其提供了擴大市佔率的絕佳戰略機會。樂觀點測算,可能在非瘟徹底得到控制之時,嘉穀農牧一家的出欄量將接近5000萬頭。

屆時,如果嘉穀農牧上市,說萬億市值肯定是誇張了,但輕輕鬆鬆突破五六千億元,應該是沒人懷疑的。

資本市場於是流傳著一個玩笑:拼死拼活,不如養豬。

然而,行外人覺得好笑,行內人卻根本笑不出來。

他們首先知道一點,那就是你拼死拼活是真的不如嘉穀農牧養豬。

大部分豬企都能在這波“豬瘋狂”中分得一杯羹,但嘉谷系養豬陣營是分了一“海碗”羹。憑藉資金、技術、規模、人力、政策等優勢,整個嘉谷系養豬陣營都大賺特賺。賺到什麼程度?江湖傳言,非瘟如果持續兩三年,嘉谷系養豬陣營賺到的錢怕是足以提供全國10%的生豬產能,而不需要額外的資金投入。

就這,還是豬價被嘉穀農牧的“爆產能”壓了一波的情況下。

很顯然,“壓價”不是因為嘉穀農牧視金錢如糞土,而是因為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部分消息靈通的業內人士已經收到風聲,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有嘉谷系養豬陣營的產能調控豬市,豬價處於可控範圍,農業部堅定了在非瘟衝擊期間加強養豬環保整治,促使落後產能淘汰、加速產業轉型升級的決心;二是農業部將嘉谷農牧擺在政策扶持的第一序列。

當然,第一點肯定會有明文公佈;但是第二點,更多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但是,有一個道理全世界都通用的:公共訊息的可信度,很多時候真不一定有私人訊息的可信度來的高。

新希望集團新任掌門人小劉總就是透過私人渠道確認的訊息,然後更多的是氣憤。

“憑什麼呀?掌握成熟非瘟防控技術的,又不止嘉穀農牧一家;要說它養豬養得最多,給點時間,誰還趕不上啊;它是關係通天還是怎麼著?”小劉總現在是一個頭兩個大。

在養豬行業,新希望六和是晚輩,今年生豬出欄不過是在200萬出頭。如果是老前輩溫氏集團獲得上面的“力挺”,她也就不說什麼了;但換做是嘉穀農牧,她有足夠的理由表示不服。

前面說過了,在養豬行業? 基本上是同行洗掉同行。站在整個產業鏈高度看,整個生豬產業鏈,市場空間最大的幾塊分別是飼料、養殖、屠宰、肉制品。

肉制品,雙匯一家獨大,但由於我國豬肉消費主要以熱鮮肉為主,雙匯肉制品平庸多年? 目前還看不到有啥亮點起色——龍頭都衰成這樣? 阿貓阿狗的日子更慘。

屠宰,雙匯也是霸主,不過這個“霸主”的成色很是不足? 空有產能? 利用率卻長期在低位徘徊。

飼料,變化最大。最近幾年行業撞上天花板,再沒有easy錢掙了。

——中國的養殖業都在向著提升集中度的方向發展? 對於大型養殖企業來說? 配個飼料? 能有多大難度?無論是從成本還是從效率角度考慮,都不會外購。

這也就算了? 所有大型養殖企業都這樣? 多嘉谷農牧一家也不算多。但嘉谷農牧,它不只是一家養殖企業啊,它是一個“山頭”,不斷吸引同行養豬場加盟;加入嘉穀養豬陣營後,特丫的全部不再是飼料企業的“菜”了。

好吧,這也就忍了,反正新希望的主要客戶是散養、小養殖戶。而且因為行業迎來劇烈洗牌,為了避免做溫水青蛙,新希望也進入了下游養殖業。

非瘟一來,學習嘉穀農牧自繁自養模式的新希望算是準備充分的。雖然因為散養、小養殖戶不斷退出市場,飼料業務營收很難看,但在養殖端好歹能趁著豬價暴漲“回一波血”。

特丫的嘉穀農牧又來了!!!

——新希望六和的養豬產能佈局,與嘉穀農牧類似,儘可能靠近主要消費區。如環渤海的產能對應京津市場,魯南蘇北的產能對應長三角市場,越省西部的產能對應珠三角市場……特麼全是嘉穀農牧集中釋放產能的區域。

所以,別怪兩家氣場不和,因為嘉穀農牧的“穩市”,知道新希望少賺了多少錢嗎?這得多大仇多大恨啊。

年輕的小劉總剛從父輩手中接過一整個新希望集團,能否帶領這個營收數百億的龐然大物在變化較為頻繁的行業中實現轉型,一直為外界所矚目。而轉型,總是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被嘉穀農牧這麼一攪局,新希望的資金壓力變大,她沒打爆嘉穀的“狗頭”,純粹是因為打不過。

另一邊,老劉總雖然退下來了,但他依然是新希望集團及其旗下諸多子公司的大股東,看著煩躁的接班人,他眉頭一皺。

“憤怒並不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你是這種表現,會讓我覺得將集團交到你手上是一種錯誤。”老劉總語氣冷然道。

曾經做過首富,在農業方面堅持了三十多年屹立不倒的老劉總,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眼下的局勢,還不至於讓他動容。

好歹是被精心培育的接班人,小劉總在老父冷峻的目光下,表情也變得冷靜下來。

“現在,你告訴我,嘉穀農牧得到上面的全力支持,有什麼說法?”

政府不做則已,一旦全力支持一家企業,力度是絕對夠大的。起碼,讓嘉穀農牧成為養豬界當之無愧的“扛把子”,是沒有任何難度的。

雖然,各家大型養豬企業貌似都是從散戶手中搶奪市場份額——畢竟行業集中度還很低,相互之間似乎談不上激烈的競爭。

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像新希望,生豬產能佈局與嘉穀農牧高度重合,都是針對一線消費市場;而正如前段時間很火的一個網上影片所示,同等價位下,消費者更青睞品質更優的嘉穀豬肉,這就產生了不小的競爭。

所以,他是能理解女兒的不忿的,但現在的重點並不是發洩怒火。

小劉總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不服:“雖然不想承認,但嘉谷農牧佈局早,在危機中響應政府需求的速度快,自然會受到各級政府的歡迎。”

“嗯,還有呢?”

小劉總鼻子皺一皺,不是很懂老父的意思,這理由還不夠嗎?

老劉總心裡不由暗歎,還是有差距啊!

嘉穀集團的齊董,也同樣年輕,但人家主導完成了佈局,而自己的女兒看都沒看出來——這種差距,又何嘗不是兩大集團之間的差距呢?

“比方說,現在行業內外關注的嘉穀養豬陣營的低成本,究竟代表著什麼?你深入思考過嗎?”

老劉總做農業生意這麼多年,這些生意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售價沒有太大的提升空間,有些農副產品的價格甚至是經常往下走的,於是,提高利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成本。甚至可以說,唯一能夠控制利潤的,不是漲價,而是控制成本、節約成本。

在市場競爭當中,“成本底線”的原則看起來是個笨辦法,但確實是一個長久之道,也是一個安全防禦之法。所以老劉總下意識就從嘉谷系的養豬成本開始分析。

小劉總聞言也陷入了沉思。

低成本代表著什麼?對於養豬來說,代表著優良的豬種、優秀的管理……不對,這應該不是老父想要的答案。再想想新希望的老本行,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飼料……不對,應該是嘉穀農業。”

老劉總終於露出一副“孺子可教”的欣慰表情。

“你是說嘉穀的產業鏈閉環優勢?”小劉總模模糊糊地摸到了方向。

“方向對了,但格局還不夠。”老劉總呵呵的笑兩聲,臉色一整道:“你要記住一點,戰略即格局。要想獲得國家級支援,只有踩準國家的戰略線路。”

“你我都知道,農業部的一個佈局方向,就是糧改飼。你不能將嘉谷農牧看做是一家養豬企業,而是一個‘養豬體系’,其中就包括了‘糧改飼’戰略的實施……”

所謂“糧改飼”,就是引導種植優質飼草料,將單純的糧倉變為“糧倉+奶罐+肉庫”,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結構調整為糧食、經濟、飼料作物的三元結構。

奶業暫且不提,對於雜食性的生豬養殖來說,完全用大批糧食去做飼料,進行動物蛋白質的轉化,是極大的浪費。

甚至可以說,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本質上不是說人吃的部分——人吃的主糧怎麼說都是有保障的。所以糧食安全問題,本質是飼料用糧過多,包括大豆、玉米進口量的大幅增加,都源於此。

嘉穀農牧的養豬成本低,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豬飼料中新增部分優質草產品來替代精料。

這不算什麼秘密,以新希望集團的實力,搞個飼料配方的改進,絕對是綽綽有餘的。

但為何只有嘉穀農牧,能夠用牧草成熟地替代部分精飼料,有效降低成本不說,還有效提升肉質和豬群健康程度?

“沒有大規模的糧改飼,也就沒有廉價的優良牧草供應,更談不上什麼替代精料,降低成本了!新希望六和與嘉穀農牧最大的差距,就是身邊少了一個嘉穀農業。”老劉總喟然嘆道。

嘉穀農業公司是一個很神奇的存在,縱觀嘉穀體系成員,它算是最默默無聞的了。

但仔細研究過嘉谷體系的有心人都能發現,嘉谷系所有賺錢的個體,譬如嘉穀糧油、嘉穀乳業、清源啤酒,乃至嘉穀農牧,都離不開嘉穀農業的“種種種”。

正是因為看清這一點,年初針對嘉谷系合作社的“搞事情”,就是為了扯嘉穀農業的後腿——新希望也在其中推波助瀾偷偷下了點黑手。

可惜,嘉穀的反應太果斷,而且人家的牌面夠大,嘉穀農業受影響程度有限。及至非瘟一來,無論是輿論還是同行,都顧不上搞事情了。更意想不到的是,非瘟凸顯了嘉穀體系做大的價值,更可能決定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農業新格局。

不過,比不上也就比不上了,老劉總轉而評價道:“所以,你以為農業部全力支持嘉穀農牧做大做強,只是因為它能多養豬?不是的,其支援的是農業改革佈局。嘉穀農牧做大了,透過利益緊密聯結,農業部開展的‘糧改飼’也相當於按下了快進鍵……”

“所以,我為什麼支援你帶領集團打通上下游來進行轉型?以前關注行情,以賣出好價,行得通;但現在行不通了,現在你要是沒有打通產業鏈,你根本談不上具有護城河……”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你面臨的是一場持久戰,沒有個三四年,無法看出公司的轉型成果。你需要向嘉谷農牧取經,但無需耿耿於懷。你必須承認,這世界上永遠有比你強的人存在,你要做的不是貶低對方,而是不斷突破自我……”

老劉總不是一個多話的人,但是當說到農業、農事的時候,說到豬、說到鴨、說到雞的時候,說到那些著名的農業企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我們的農業應該怎麼來學習、對標,怎麼發展這些事的時候,他就會一下子很興奮,說得滔滔不絕。

小劉總的嘴角抽動兩下,不服氣地服氣了。

年輕氣盛的接班人,執掌一個龐大的農業帝國,要承認遠不如人,多多少少是一件打擊士氣的事情。

但是,無論是“姜還是老的辣”得退任老父,還是恢弘佈局的嘉穀高層,都讓她意識到了差距。

以前,她對一句話嗤之以鼻,現在真不好說了。

——有些人,生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的。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