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牧場與藍莓之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齊政等三人橫跨三省,來到蘇省北部的甘禹縣。

甘禹縣位於蘇魯兩省交界,北臨魯省,西接大海港,境內山區、平原各佔一半。

三人首先來到嘉穀農牧在甘禹縣的牧場建設據點。

甘禹縣就是嘉穀“萬頭牧場”計劃的第一個落腳點。

嘉穀開啟“萬頭牧場”的選址後,多地政府求賢若渴,其中,甘禹縣政府又是最雷厲風行的急先鋒。

低廉的土地出讓價格;提供擔保協調為萬頭牧場申請信貸資金;推動十萬畝低產耕地實行“糧改飼”,種植牧草;甚至連糞汙資源化利用的配套專案都準備妥當……簡直不能再貼心的那種。

而甘禹縣的地理位置相對來說也比較符合嘉穀對牧場的要求——近海港,方便美國牧草進口;近消費市場,牧場及乳製品加工廠可以輻射經濟發達的蘇魯兩省;近糧食產地,魯省是玉米種植大省,能為牧場提供優質的精飼料……

一拍即合!

嘉穀農牧很快就和甘禹縣政府簽訂了“萬頭牧場”專案投資協議,專案分牧場奶牛養殖、高階乳製品加工、糞汙資源化利用、有機生態農業四大板塊。總投資11億元,專案佔地5000畝,分為兩期建設,第一期奶牛養殖規模2萬頭,第二期再引進奶牛3萬頭,牧場建成後年產鮮奶約50萬噸。

月初動工建設以來,十多支建設施工大軍冒著寒風團結奮戰,專案順利推進。

齊政到來時,已建成牛舍十棟,園區道路硬化、飼料區、精料庫、擠奶廳等配套設施大體完成,明年三月剩餘工程量全部竣工並投入使用。

張宣淞和潘華看著熱火朝天的牧場建設,雖然不免感慨於嘉谷攤子鋪得夠大,同時又感到疑惑,說好的水果基地呢?

面對兩人的疑惑,齊政笑了起來:“嚴格來說,水果基地其實是牧場的配套專案之一。這樣,我先帶你們去認識一個人。”

……

甘禹縣西南一座海拔三百多米的山上,儘管氣溫驟降,但山頭還是一片綠意盎然,沿山間小路一路向前,一座藍莓園就坐落在這裡。

山頭間,鱗次櫛比的梯田種滿了低矮的藍莓樹,繁茂的枝葉彷彿能看到結果期樹頭上那累累的果實,三十多歲的霍斌就在山頭迎接三人。

霍斌算得上是一個奇人。

他家裡以石灰石挖礦起家致富,但霍斌的興趣,卻從不在家裡的礦山上,而是在田間種植上。簡單來說,就是一位家裡有礦卻折騰不休的富二代。

九十年代中期,當絕大多數國內老百姓還不知道藍莓是什麼東西的時候,霍斌就開始研究藍莓。

“當時,我在電視上看到了藍莓,充滿了好奇。我瞭解到省內很少有人種植它,就判斷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霍斌爽快地對張宣淞和潘華說道。

他決定試種後,不僅買了書學習,還從美國買來不同品種的藍莓苗,開始了漫長的種植之路。

三年後,霍斌試種的第一批藍莓掛果了。

“當時別提多高興了,我算是蘇省第一個吃螃蟹的。”有了試種的成功,霍斌就更大膽了。同年,霍斌拉了幾個朋友入夥,籌集了1000萬元資金,在甘禹縣租了幾百畝土地,共同組建公司,開始大面積種植藍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投資千萬、購買種苗十多萬株、聘請工人幾十個……霍斌風風火火地做起了藍莓生意。

萬萬沒有想到,由於環境差異巨大,藍莓種植技術也各有不同,霍斌購買的北方種苗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

很快,在第二年的春天,霍斌的藍莓種苗幾乎死亡了一大半。

“投資的錢就這樣打水漂了,是我們太小看藍莓種植技術了。”霍斌坦然說起曾經的失敗。因為虧損嚴重,投資夥伴也相繼散夥,公司也不復存在。

“鼓沒打到點上”,霍斌的第一炮不僅沒打響,還將家裡提供的資本虧得一乾二淨,成為甘禹縣有名的敗家子。

在那次慘痛的失敗經歷後,霍斌沒有放棄,他痛定思痛,不僅系統學習了藍莓種植知識,還四處拜訪專家,與農業大學、農科院園藝所等建立了合作關係。在科研技術的支撐下,霍朝勇逐漸掌握了藍莓種苗培育等核心技術。

但曾經的失敗歷歷在目,無論是家裡人,還是朋友,這次都不再支援他,“家裡有礦,做什麼不好呢?為何偏偏要在地裡死磕呢?”

“大概是因為父輩靠挖礦起家,總要有不爭氣的後輩要將從地裡所得的還歸地裡。”霍斌自嘲道。

沒有資金就難以發展。

當然,農業資金門檻低,規模可大可小。大老闆可大搞——成百上千萬投資;小老闆可小搞——幾萬到幾十萬投資;至於廣大農民,可散搞——幾萬元以下投資。

得不到家裡的支援,霍斌也就比一般農民稍微好點,勉強能當個“小老闆”。

就在他準備找朋友借幾十萬,再次殺入藍莓市場時,甘禹縣政府看中了藍莓產業,並引進了嘉穀的專案投資。

……

“所以,嘉穀的第一個水果基地,就是藍莓種植基地?”張宣淞一臉意外道。

齊政點頭。

潘華也是想不到。

畢竟藍莓這玩意,在如今的國內,實在是太小眾了。

他們做生鮮經營的,當然知道藍莓是什麼。但走到大街上隨便問幾個人,估計沒一個知道藍莓具體長啥樣的。

霍斌看到張宣淞兩人的表情,連忙說道:“其實藍莓是個好東西,其果實內所特有的藍莓花青素等物質,具有提高視力、抗衰老和防癌等功效,被譽為‘21世紀功能性保健漿果’和‘水果中的皇后’,並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這些年風靡歐美及島國。由於藍莓具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在國際市場上需求量極大,且售價昂貴,產品供不應求。”

張宣淞反駁道:“但那是在國外,藍莓在國內可沒有什麼市場。”

霍斌搖頭:“不,恰恰相反,我認為藍莓在國內市場的一片空白,就是最大的機會。”

齊政暗自點頭。

國內藍莓產業的快速發展階段應該是開始於09年,在這一階段,工商企業和金融資本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投資大規模種植藍莓。

當其時,藍莓熱以野火燎原之勢爆發,全國27個省份都開啟了藍莓產業化種植之旅,其範圍相當廣泛,北起黑省、南至瓊海、西至藏省和疆省。種植模式是採用日光溫室、冷棚和陸地相結合,實現了從3月中旬到8月底向市場供應鮮果。

其中當然有泡沫的存在,但“藍色旋風”的背後,顯然是有巨大的價值體現,否則資本不會追逐藍莓的產業化。

霍斌不知道未來,但他對自己掌握的技術門檻自信十足:“在我看來,甘禹縣只要抓緊眼下的發展機遇,絕對會一躍成為國內的藍莓之都!”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