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老“參把頭”(3/3)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嘉穀在大肆託市,一億資金的投入,足以在東北人參市場攪起一陣強勢的波瀾。

與此同時,齊政和張澤宏帶著聘請來的“放山”人隊伍,一頭扎進了長白山原始森林。

張澤宏這貨對於尋幽探寶抱有天大的興趣,這種“挖寶”時刻,他說什麼也要參加。

誰還沒有一個得到“奇遇”的夢想呢?只要他不怕辛苦,來就來唄,齊政沒有任何意見。

長白山莽莽蒼蒼的林海充滿了無限的生機,然而這種生機對於野山參十分渺茫,野山參的生存狀況在人類無止境的欲求面前已經瀕臨絕境。

但在從事“放山”行業的人眼中,長白山茂密的原始森林就是他們的聚寶盆。

“放山”是東北地區對進山採挖野山參這一行當的稱謂。這一行當古已有之,在清朝時期就已形成了相當的規模。

在利益的驅使下,人們毫無顧忌地採挖這種珍稀植物。以致於清朝政府不得不制止濫採之風,在康熙年間就實行發票採參,嚴禁私採。這是歷史上較早的由政府採取的保護野山參資源的措施。

但清政府的保護措施並不能完全控制私採人參。歷年對野山參的濫採,到了今天,野山參資源已經是鳳毛麟角。

即便如此,每年還是有極少數的“放山”人採到人參,因一根小小的野山參得到可觀的意外之財。

靠賣參發財的故事被當地被傳揚得花團錦簇,而那些執著的“放山”人,也像是尋夢一樣,艱苦地找尋著縹緲神秘的野山參。

年過五旬的崔忠明便是一名“參把頭”,採參已有三十多個年頭。“把頭”是對放山多年經驗豐富者的尊稱,是採參隊伍的帶頭大哥。

他是嘉穀重金聘請的領頭人。

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崔忠明與齊政和張澤宏說起長白山人參的傳奇故事。

“在清王朝時期,一株質量上佳的野山參,價格就已經大大超過同等重量的黃金。滿族作為一個偏居東北的少數民族,之所以能崛起,從山上採挖的人參功不可沒。”

“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看重野山參的藥用及保健功效,這一認識直接導致了野山參的瀕危。現在,能在野外發現野山參,實屬奇蹟。”

說到這崔忠明瞥了齊政一眼,他對齊政所說的在長白山中找到“幾株”野山參的說法一直表示懷疑。

老實講,如今能發現一株參齡稍大的野山參,都是祖宗保佑了,幾株?開什麼國際玩笑!

他更傾向於齊政是看錯了!

如果沒有懂行的人指點,絕少接觸野山參的都市人,即使在穿越原始森林的旅行中萬幸地遇見它,一般也不會引起注意。

特別是對於沒開花,也沒有結果,葉片平平展開的人參植株,與周圍的草並沒有明顯的不同。一般人即使看到了,也根本不知道自己錯過的是連城價值的野山參。

故而在他眼中的“公子哥”齊政,大概是被野生人參的傳說迷昏了頭。

不過嘉穀給出的報酬實在太豐厚了,即使他早已不再翻山越嶺去找野山參了,也無法不動心。

就算是陪“公子哥”戶外遊吧!崔忠明如此安慰自己。

但是他對齊政帶的這麼大一支隊伍哭笑不得,不就是找幾株所謂的“野山參”嗎?至於這麼大的陣仗嗎?只能說,有錢人的癖好他真的不懂。

……

傳承多年的“放山”行業有著獨特的行規。

採挖野山參很艱難,“放山”少則要幾十天,多則幾個月,採參人要帶上大量的生活用具和挖參用具。

齊政就好奇地看著崔忠明隨身帶著的挖參用具,有索羅棍、小手斧、匕首、剪子、鏟子、鹿骨針(或用其他獸骨製成)、棒槌鎖數個等。

崔忠明見齊政感興趣,就一一為他講解:索羅棍非常重要,它用硬木製成,用以撥草,尋找人參;棒槌鎖是一根紅線繩,兩端各系銅大兩枚,而且銅大錢忌用“道光”和“光緒”字樣的,因忌諱人參會消失……

齊政:“……”

“現在,隨著野山參的瀕臨滅絕以及人工種參技術的發展,古老的採參習俗已經漸行漸遠,即將成為歷史嘍!”崔忠明神情帶著說不出寂寞。

“但其實這樣也好,最起碼,給野山參一條生路吧!老天給我們創造了這種‘能治百病的草’,我們有什麼理由要使它瀕危呢?”採挖了野山參幾十年的崔忠明在這一刻彷彿變成了哲人。

齊政殘忍地打斷他的展望:“只要有巨大利益,即使可能性很渺茫,人們從來都不會放棄尋找野山參。天地之大,可謂無處是野山參的棲息之所。”

崔忠明一噎,沒好氣地瞪了齊政一眼。

“我跟你說,人參是一種對水質、土壤要求很高的植物,1萬粒種子在15年後只能存活100顆左右。”

“野山參的生長特別慢,如果遇到林地土薄肥少,根的重量積累就更慢了,增加一個複葉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

“所以你說發現的是‘六品葉’野山參,如果是真的,那就太難得了。我也只在年輕的時候,才有幸採挖過一株百年野山參……”

齊政聽出了崔忠明濃濃的不信任,笑而不語。

他事先並沒有給崔忠明看拍到的照片,怕人多話雜,鬧得沸沸揚揚。

現在進山了,直接到目的地看就好了,多說無益。

齊政只希望崔忠明的神經到時能夠繃得住。

說起自己的戰績,崔忠明興致勃勃,“下山後你們到我家做客,我請你們喝上一兩杯人參酒。雖然不是野山參,但也是挑選了優質老參泡了數年,細細品味一下,在酒的辛辣中,有一點淡淡的甜味和輕微的苦味,那就是人參的味道。”

齊政隨口應下了他的邀請。

在東北很多人家裡,都能看到一個大大的玻璃器皿,裡面盛著當地的土製燒酒,中間浸泡著一根或數根白白胖胖的人參。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很多東北人必備的滋補品,也是東北老鄉特有家居擺設。

在這裡,人參不僅僅是一種滋補品,更多的是附加了一種濃濃的精神上的滋養。

長途跋涉就在這樣的交談中度過,直至來到齊政佈置的“藏參”之地。

聽齊政說到了之後,張澤宏只覺疲憊一掃而空,兩眼放光地打量著四周。

“參把頭”崔忠明也一臉肅穆,甭管齊政找到的是不是野山參,真正的“放山”人,對於大自然,都要拿出起碼的尊重。

一行人在齊政的帶領下披荊斬棘,直達“藏參”的凹槽之地。

驀然看到眼前的景象,崔忠明震驚得嘴巴都合攏不上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