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當浮一大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很好,帳冊清晰,支用有度。遇上某這橫鼻豎眉者,還能沉的住氣,李相果然沒有看錯人。”

當曾梧黑著臉驗查完所有糧庫、錢庫後,返回衙門時輕描淡寫的說出這番話後,秦越的腰肢才鬆軟了下來。

對忽然就變的笑容可掬的曾梧道:“明公威勢太大了,直接就把末將給鎮住了。”

“時人皆稱‘樸能薦士,谷能識人’,這一路上李相可誇你們不少好話,某便與其打賭一試,唉,一方上好端硯就這樣沒了。”

“末將這就滿城收羅去。”

曾梧大笑道:“少來這一套,不知陳將軍能飲酒否,若是可以,晚上一起小酌幾杯,某來上任,你們總該為某接接風,洗洗塵,這才象個同僚嘛。”

秦越也笑道:“陳將軍最是以身作則,只能末將陪你喝上幾杯,哦,這位也行——甲校尉,快過來拜見曾明公。”

甲寅是來尋秦越的,他練了一天的新兵,卻是不知有新縣令到任了,忙上前拜見,秦越在旁幫著引薦。

互相見禮畢,三人說說笑笑的進了內衙,先洗手淨臉,喝上兩杯茶,酒樓叫的席面也就送到了。

這曾梧不板起臉龐,倒也是個風趣之人,十分健談,妙語連珠,天文地理,時世典故,莫不信手拈來,幾杯酒下肚,更是豪興逸發,藏否起時政來。

“今上雄才偉略,其‘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至太平’的豪言真的是震耳發聵,自登基以來不到兩年,你們看看做了多少事:

軍事上,徵北晉、收秦鳳,淘汰老弱,重賞驍勇,致使三軍用命,如今又開始征伐南唐。

民建上,治黃河,擴汴京,築塞堡以拒遼兵,浚汴河以通泗水。

一樁緊似一樁,這些,可都是化錢如流水的事項,而我大周之陋窮,天下人都知道,本無力用事,可聖上卻偏偏做到了,還做成了,真正了不起。當浮一大白!”

秦越甲寅忙舉杯齊飲。

曾梧一杯酒下肚,又道:“可某更佩服聖上在經濟上的用心與決心。

這邊國庫空虛,這邊還在減免稅賦,勸農桑、興商路,招逃戶,救陷藩人戶,一件件惠民詔書頒佈,說起來簡單,當了家就知道如何的難。

這些都是緊著當前的褲腰帶,著眼於長遠的民生大計吶,自唐季以來,有哪個坐上龍椅的會這般做?

當浮一大白!”

秦越甲寅又陪著飲了,曾梧挾一口菜壓酒,繼續道:

“再一個,亂世之際,釋門興盛異常,有識之人皆意識到不妥,但誰敢撩這虎鬚?

唯當今聖上動了真格,淘汰冒名惡劣之徒,招搖撞騙之輩,還釋門清淨,保佛家大德,這是行霹靂手段,懷慈悲心腸……

若非陛下天縱睿謀,胸懷黎民百姓,無以有此英斷。當浮一大白!”

曾梧邊喝邊說,到的後來,顯然是酒喝高了,竟然仗劍起舞,口吟詩詞,狂放豪邁。

只可惜大著舌頭,秦越與甲寅都沒聽出他吟的是什麼玩意兒,不過卻知道了這傢伙竟然是從燕北慕名南下,直接當街擋住郭榮御駕自薦的猛人。

甲寅見他慷慨激昂的樣子,就想起了師兄程慎來,心想同是讀書人,眼前這一位是意氣風發,師兄則是溫潤如玉,相比之下,還是師兄更親近一些,卻不知夫子他老人家眼下可安好。

……

曾梧雖然滿腔書生意氣,但卻是有真才學的,接任縣令便大展手腳,第一件事是舉城清汙通溝,把城內環境弄整潔了。

第二件事是廣徵民壯,幫助貧困百姓修整茅屋,加固梁壁,趕在大雪來臨前把百姓的窩給弄暖和了。

第三件事是慰問孤老貧殘,運載著大袋米糧的大車就在身後跟著,一家家的分發下去,一聲聲“曾青天”就喊起來了。

做這些事,官府竟然沒掏一個仔兒,全是當地鄉紳捐錢納糧。

這讓一直心有傲氣的秦越也佩服的五體投地。

“你們軍紀不錯,能做到對百姓秋毫無犯,不過這種井水不犯河水的在某眼裡,也只不過一般而已,有點良心的將軍都能做到。

昔吳起為將,與士卒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在某看來,其胸懷也不過爾爾。

他的心裡沒有百姓。

你們虎牙營駐紮在這裡,吃霍丘,用霍丘,若能為百姓們做點事情,人家才會把你們當子弟兵看待,出征有人相送,班師有人奉漿。”

秦越被他有些饒迷糊了,問道:“明公準備讓我們怎麼做?”

“修路還是修渠,二選一,事畢,某自會為你們揚名。”

“啊?!”

抓壯丁抓的如此理直氣壯還要倒欠人情,這曾梧的本事也是絕了。

不過想想也是道理,秦越點點頭,道:“得嘞,我這就與陳將軍商量去,看來晚上又得我請酒了。”

曾梧大笑道:“本就該你請吃,某兩袖空空,不吃你吃誰的,難不成與某一起喝西北風不成。”

秦越趕到軍營,見陳疤子甲寅都在,就把曾梧的要求說了。

“讓我們修路?”

“是啊,讓我們白乾,還要我們記他的情,這就是真正讀書人的本事,誰讓他說的對呢。”

陳疤子點點頭,道:“那就修吧,分兩班,勻出六百人輪流修路,有個五六天,這通壽州城的路也就能修好一半了。那時,我們的裝備也應到了,正好出兵。”

“你我都得帶頭。”

“這是自然。”

次日一早,晨曦初開,早起的人們驚奇的發現平日挎刀持槍的虎牙軍改握鋤頭鐵鍬,排著整齊的隊伍大步,流星的向東城外開去。

“你們這是幹啥去?”

有霍丘籍的士兵回答道:“修路。”

官兵幫著修路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便傳的滿城皆知。有鄉紳宿老聞訊,駕牛車騎驢馬出城一觀。

但見通往壽州的官道上,五六百士兵或平道基,或鋪沙石,正幹的熱火朝天,塵土飛揚。

“這大周之兵果然與大唐的不同,進城不犯百姓已是難得,況助力民生乎。諸位,回吧。”

“啊,這就回去麼?”

“是呀,回去,回去安排下人燒水,攤餅,給這些兵娃子們,來一口熱水點心。”

“……又要我們費錢糧……這……這……”

“能遇仁義之師,得明公之治,已是福事,還要斤斤計較這些幹什麼,走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