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幫與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葉家已經搬來應天府,住在城西,葉姨娘又要照看女兒,又要收整宅子,原來的下人帶來,又再買一些。

好在能打聽到的知道葉家是二房當家,原配不在,也沒人下帖子上門拜訪。

陶桂菊跟著葉田卓回鳳陽府的時候,住在堂姐陶桂琴那,丁家這才知道陶家為何搬到應天府,欣喜若狂,對待陶桂菊簡直不能再親熱。

陶桂琴為孃家高興,她生的雙胎兒子兩歲了,準備年初二一家去應天府回孃家。

丁家老太爺夫妻商量了下,讓長孫女跟著陶桂菊回應天府,去報名學那個女子醫理學校,不圖孫女能當女大夫,圖丁家有個露臉的機會。

葉姨娘把家事安排好,宅子讓心腹留下來轉賣,帶著兒子閨女和未來兒媳回應天府。

回去之後,葉府尹帶著兒子葉田卓親自去岑家拜訪,見到了原河,唏噓。

造化弄人,誰能想到那個付家小兒竟然是岑家人。

難怪聰慧、會讀書。

葉田卓搬回家住,依然每天去陶家一趟,中午在陶家吃飯,晚上回去陪親孃和妹子。

葉府尹新官上任,早出晚歸,兢兢業業,生怕出點問題。

葉姨娘在家照顧女兒,給兒子準備聘禮,家裡有客人來,也只是許家的女眷。

許家有個老太太,每次來帶著孫女,孫女十三四,長得倒是不錯,在應天府長大,許家老太太自認為孫女是京城嬌女,苦於沒有機會高攀。

遺憾葉姨娘親子已經定親,不然許家可比陶家富裕,但也知道陶家可不是普通的平民。認為葉家是看在這方面才與陶家結親。

每次來帶著可心的孫女,話裡話外的想讓葉姨娘引薦給豆家媳婦,長公主的閨女,好進入貴人圈。

葉姨娘聽了幾次後,並沒給許老太太解釋,直接傳話給許家在應天府的當家人,也是她的堂哥許進達,讓他來葉家一趟。

許進達聽了堂妹所說,羞愧,說回家會給母親媳婦說清楚。

婦人總歸見識短,有時教導不如男子。

葉姨娘自小當男子一樣出門在外辦事,比一般女子見得多。

當初給葉家當二房,心裡是有委屈,好好的大姑娘為何做小?

但也知道,身為家中一員,給家族出力是應該。

別說她一個商家女,就是官家千金婚嫁有的也是利益之上。

去給葉家當小,堂姐妹們個個羨慕。出嫁前母親翻來覆去說,以後要幫孃家兄弟。

可是父親卻給她說,規規矩矩做人,對待原配夫人恭敬到老,處於什麼位置就做那個位置上的人,別覺得自己是葉家主母,孃家的事在葉家事之後,只有你好了,孃家才能好,等你把孃家事放在葉家事之前,你也該回孃家了。

父親說我們是跟著你走,不是你轉回來拉我們,在葉家,你沒資格。

她進了葉府幾年,老爺才慢慢和她說說心裡話,對於許家的事也會伸手幫忙。

葉姨娘這才明白父親的話。

如果當初她聽了母親的話,老爺會隔斷和許家的關係,一個二房的親戚,不認,誰也不會說什麼,許家人也不會有人能進入葉家。

等有了兒子,葉姨娘的心裡再沒有一絲不舒服,老爺雖然不是英俊男人,對她們母子心疼,府裡除了她沒別的姐姐妹妹,不用受其他女子氣。

她的兒子是官家子,閨女是官家女,有親爹護著,將來不用為家族做犧牲,這點上她放心,老爺不是那種用兒女謀前程的人。

原配夫人身體不好,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又不願見她,倆人不用天天照面。她個二房,沒受過正室折磨。

葉姨娘時刻記住父親的話,又站在男人角度衡量各種問題,不會像其他婦人那樣,只計算內宅得失、眼前利益得失。

雖說是在內宅,她一直打理自己陪嫁,之後又打理葉家產業,看問題自然比普通婦人長遠。

父親給她說過,你得聽話,別以為自己比其他婦人有本事不記得自己是誰,你是商家女官家妾,在葉家輪不到你出頭拿主意,你家老爺不是笨蛋,別以貌看人,葉老爺哪怕不是官家,當爹的我也不敢輕視他。

母親卻在她在葉家有了地位後,第一個就想把孫女嫁給外孫,父親說田卓是葉家的孩子,你得聽葉家的,你娘不是幫你幫許家,是糊塗人有著糊塗心,又想辦糊塗事害許家。

只可惜父親去世了,兄長和母親一個心思,也幸好老爺調往應天府,她和孃家拉開了距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是自己往高走了不幫孃家,父親說了,做錯,幫就變成害。

幸好老爺不知道兄長的打算,田卓也沒說,畢竟舅家沒臉他也沒臉。

剛到應天府,本家親戚又想利用她辦事,葉姨娘冷笑,也不想想我好了你們才能好,害了我難做,你們又能得到什麼好處?

如今現成的好機會你們不利用,非得靠閨女往上爬。是不是以為我們這一房就是靠我給人當二房才有了今天?

葉姨娘知道,如果她是母親教的那樣,親兒子老爺不會讓她撫養,直接送回祖宅了,也不會再讓她生一個。給葉家帶來麻煩的事老爺不會做。

如今應天府修建醫學堂,許家要是眼明,捐款去呀,送閨女去學醫呀,這個不比送閨女給貴人當妾要好?

葉家剛來應天府,葉姨娘沒法讓親兄長捐款,沒法出頭,出頭反而讓別人議論老爺。

親兄長經過這幾年她疏遠後,明白了道理,知道聽親孃的是錯,跑來找她痛哭流涕,說以後一定聽從父親生前教誨。

葉姨娘在葉家十幾年,等於跳出商家這個圈,越發明白為何官家看不上商家,有的商家確實唯利是圖,這就是父親說的眼界格局問題。

兒子要娶陶家女,按理來說,陶家連商家都不如,鄉下匠人出身,他們的立志是經商為家裡謀富裕,但是從田卓說的一些話,一些事,葉姨娘對陶家老太太刮目相看。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就算沒有貴親想幫,陶家也會越來越好,只不過進度慢。如今有豆家這個親戚,那就是一步代替了原本的幾代人的跨越。

老爺認可,願意兒子娶陶家女,葉姨娘聽老爺的,她的見識能比老爺強?

所以她對陶桂菊很親熱,見了面就給了好些禮。

葉田卓洋洋得意,給陶桂菊說沒說錯吧,他娘人可好了。

陶桂菊放下忐忑的心,女兒家最怕未來婆婆看不上,將來婆媳關系難處,那可是一輩子化不開的冤孽關係。

葉家搬來應天府,親事定了,葉田卓只有等,不過每天回家抱抱妹子,和父親說說話,白天去衙門溜出去找桂菊妹妹逛街,倒也其樂無窮,不再著急成親出門。

成親前好好陪陪爹孃和妹子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