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連通內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將各部財權收而歸一,這種大動作顯然不是輕易就能談下來的,除了京師的國家重臣和一眾京官都得表達意見之外,南京官員和地方官員顯然也都需要發出聲音。當所有的意見都彙總到了乾清宮,最後才會由皇帝做出宸斷。

這顯然需要一段時間來發酵,因此一些反對的人也就有了時間來找理由或者想辦法。

這一日,位於澄清坊西北部、成壽寺東南側的一處氣派大宅裡,便有三個正在想辦法的人。

這處宅邸是新近換了主人,老以前的原主人本姓徐,徐階的徐。後來這宅子改姓了劉,劉守有的劉。再後來便被抄沒了,屬於宮中罰沒的,按理說便姓朱了。

只不過,一段時間過後,這處宅子不知道為何又改了姓,據說是因為宮裡覺得宅子沒用,拿來賣掉抵款進了內帑,於是宅子便姓了張。

不是張居正的張,也不是張鯨的張,是張誠的張。

自張鯨去後,張誠已經是宮裡大璫中的三號人物——這句話其實有點問題,實際上早先宮裡正式論排序的時候張誠也在張鯨之前,只不過張鯨跋扈,平時氣焰看起來更高,是以外頭很多不知內幕者都以為張鯨更在張誠之上。

張誠親眼目睹了張鯨的敗亡,雖然那次還有幾點小疑問他一直沒有完全查明,但大致問題出在哪,他還是有所推論的。說到底,張鯨小瞧了高務實,不僅小瞧了高務實在皇爺心目中的重要程度,也小瞧了高務實在宮中實力的強大。

張誠覺得,高務實在宮中的這份強大,關鍵在於三個人:一是黃孟宇,二是陳矩,三是永寧長公主。

這三個人都是對皇爺擁有極大影響力的人,前兩個是皇爺的親信,後一個更是皇爺的胞妹。如果這三個人始終在皇爺身邊,他張誠想要更進一步,那是千難萬難。

或許永寧長公主無所謂他張誠進步還是退步,但作為司禮監的大璫之一,他張誠是有別於黃孟宇和陳矩的第三大勢力,黃、陳二人必不可能容許他繼續做大,因為那樣的話,就意味著他們二人必有一個失勢。

所以,進步的難點在於搞掉黃孟宇和陳矩,然而更難的點則在於黃孟宇和陳矩都是高務實的盟友,他們抱團在一起的情況下,張誠實在找不到辦法。況且……一旦得罪了高務實,那就和得罪永寧長公主也沒有區別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單打獨鬥已無取勝的可能,張誠於是開始物色盟友。他一開始想到的就是申時行和餘有丁,後來申時行優柔寡斷,說好的要在高務實出征之後使絆子,結果卻沒了下文;餘有丁雖然膽子更大一些,可惜死得偏偏太早。

總之,那一次的“聯合”不說死在了紙面上,最起碼沒有真正落實下去,按照申時行的說法是“靜候時機”,按照張誠的看法則是已經沒戲。

於是在那之後,張誠重新把目光收回了宮中,物色新的盟友物件——或者說靠山也行。

宮裡真正有地位的其實就那麼幾位,兩宮太後地位雖然尊崇,但現在已經基本離開了朝堂視野,影響力出不了紫禁城,不靠也罷。

皇后娘娘地位其實不差,可惜這位娘娘太過一板一眼,張誠覺得靠上她也沒什麼用,真要是自己出了什麼事,她搞不好還是第一個站出來責罰的,那還不如不靠過去。

如果張誠有當年張居正燒冷灶的風範,此刻他或許會選擇王恭妃,畢竟現在外廷高務實的敵對勢力莫過於心學派,而心學派是力推王恭妃之子朱常洛為太子的。

可惜張誠不愛燒冷灶,他覺得王恭妃在皇爺面前實在說不上話,靠上她和自己把自己貶入冷宮沒什麼區別,完全是明珠暗投。

若論寵愛,皇爺最寵愛的女子必然是鄭皇貴妃了,因此張誠決定投靠在鄭皇貴妃門下。

這個決定看起來相當正確,因為鄭皇貴妃上次因為高務實被皇帝訓斥了之後,一方面決定不要去和高務實比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暗暗反思,最後認為自己還是不能單靠個人聖眷維持低位。

即便始終不能弱了這份聖眷,但也要想方設法繼續擴大在皇帝心目中的好感,而這就需要有人幫把手了。

張誠作為司禮監的大璫之一,又不是黃孟宇、陳矩那種眾所周知的“高黨”,自然也是鄭皇貴妃拉攏的絕佳物件。

這下子自然一拍即合,張誠赫然有了後臺,鄭皇貴妃赫然有了幫手。

事情到了這一步,本來就該告一段落了,然而張誠此時忽然發現自己好像還可以有其他更重要的作用,比如……為鄭皇貴妃和心學派之間牽線搭橋。

這個想法乍一聽十分扯淡:心學派要推的太子是王恭妃之子朱常洛,鄭皇貴妃要推的太子自然是自己的兒子朱常洵,雙方的觀點南轅北轍,你牽什麼線,搭什麼橋?

但張誠不這麼看,他認為這雙方之間是有共同點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的觀點都和高務實不同。

高務實主張的是等,等皇后有了嫡子,這些爭論就都沒有必要繼續存在了。

換句話說,高務實既不支援朱常洛,也不支援朱常洵。他既是心學派的對手,也是鄭皇貴妃的對手。

張誠思來想去,勸鄭皇貴妃同意立朱常洛為太子是肯定不可能的,這個女人受皇爺寵愛至斯,絕不可能放棄讓兒子成為皇帝的機會,所以她這邊沒有妥協的可能。

如果說要妥協,張誠覺得還是心學派方面可以妥協,最起碼……朱常洛又不是他們的兒子,你再捧上天去,他將來繼位之後也不會稱你申時行或者王錫爵一句尚父、亞父。

所以張誠認為,如果要對抗高務實,繼而將黃孟宇和陳矩搞下去,最關鍵的勢力聯合就是心學派與鄭皇貴妃之間的聯合。至於他張大璫,那當然是最佳的粘合劑。

連通內外,捨我其誰!

於是張誠今日便派人悄悄送了請帖,邀請申大學士和王大學士來他的外宅一敘。

申時行、王錫爵如約而來,不過看起來面色都很沉肅,與張誠見面之時也看不出多少親熱。

王錫爵與張誠不熟,只是在過去做日講官的時候有過數面之緣,連話都沒搭過幾句,看不住親熱倒也說得過去。

申時行的不親熱,張誠卻覺得多半是刻意為之。畢竟他們二人雖然前段時間關係轉冷,可那是因為在對付高務實的問題上出現了看法偏差,實際上二人根本沒有撕破臉,理論上來說依舊還是盟友。

至於為什麼刻意為之,想必是因為王錫爵。王錫爵這人很看重面子,對於張誠這種內宦一貫不假辭色,申時行可能是未免被王錫爵看不起,這才如此表現。

張誠想明白了這點,心裡難免有些不舒服,但一想到自己的目的,他還是冷靜下來,將這份不滿埋在心中,面上堆起了笑容。

一陣沒什麼營養的客套之後,張誠悄悄將話帶進了主題,他朝申時行問道:“聽說高司徒最近動作很大呀,元輔調理陰陽、揆總天下,難不成對高司徒的舉動也都是贊同的?”

申時行沒有什麼表情,語氣也乾巴巴的:“高日新乃是戶部尚書,他要說戶部的事情,天底下沒人能攔住他。”

張誠並不生氣,反而又笑著問王錫爵:“王閣老在內閣分管工部,莫非也同意高司徒收了工部之權?”

王錫爵淡淡地道:“凡朝政事,若我果欲反對,倒也不拘工部一衙。”

張誠笑道:“這麼說,王閣老是真不反對?”

王錫爵稍稍沉默了一會,終於還是忍不住輕哼一聲,道:“高日新欲將天下財權收於一手,此事我自是反對的。”

張誠便問:“王閣老為何反對?”

王錫爵皺眉道:“這有何值得一問?財權散之各部,即便該部有失,所壞不過一面。如兵部虧空而戰亂又起,則尚可仰給於戶部;戶部亦虧空,則還可仰給於內帑。倘若各部毫無財權,一旦戶部虧空,豈非朝政皆壞?屆時天下事皆仰給於內帑,吾不知皇上內帑可有這般豐沛?”

張誠一邊聽一邊連連點頭,待王錫爵說完,他更是大聲誇道:“誠哉斯言!王閣老這番話當真是老成謀國,咱家聽得真是茅塞頓開。”

然後他卻猛一皺眉:“可是話雖如此……以高司徒之聖眷,實學派之威勢,若朝廷諸公不能齊心駁斥,恐怕皇爺那裡……很難拒絕這位同窗重臣的建議呀。”

這是一句完全正確的屁話,所以王錫爵雖然輕哼一聲,卻並沒有說出什麼來。

還是申時行能屈能伸,端起架子便是首輔,放下架子能做捧哏,當下便問道:“張公似有高論,不妨說來聽聽?”

張誠笑了笑:“我哪有什麼高論?不過我想實學聲勢雖大,卻也打不過心學,二位閣老此時所以一籌莫展,關鍵還是在於宮中並無得力奧援,難以直接影響皇爺心意。”

好傢伙,這也是句完全正確的屁話,所以申時行尚未開口,王錫爵已經忍不住揶揄之色,朝張誠笑道:“張公的意思莫非是說,你來做這奧援?”

王錫爵果然是架子大,脾氣也硬,他這話若是說的時候沒有臉上那揶揄的表情也還罷了,帶上這表情卻就成了嘲諷,意思是:憑你也配作為高務實在宮中的對手?

張誠的太陽穴跳了兩下,差點忍不住反諷,但終究是“進步”的慾望大於一切,他竟然生生忍住,只是笑容收斂了起來,不鹹不淡地道:“咱家自然還差了一些,不過宮裡並非無人有這般能耐。”

申時行和王錫爵對視一眼,心中都是莫名其妙。他們兩個這樣的官場老油條,對於這種事的反應速度足夠快,對視的那一眼時間裡便已經將宮裡的重要人物審視了一遍,但他們認為都不可能。

宮裡能在高務實的“陰影”之下還足以影響皇上的人寥寥可數:

兩宮太後可以算上。皇上不管對她們親近與否,這兩位都是他的嫡母和生母,在大明朝這個孝道至上的國度裡,只要兩宮太後鐵了心要求皇上不可聽信高務實這番收盡天下財權的鬼話,就算皇上被高務實說動了也沒用,至少也得給兩宮太後一個面子。

然而問題在於兩宮肯定不會這麼幹:陳太後是出了名的把高務實當成先帝穆廟留給皇上的股肱之臣,而且她本身也不干涉朝政,還政皇上之後沒有對朝政發表過哪怕一次、一丁點看法,指望她反對,完全不可能。

李太後對高務實倒是有過幾次意見,但事後都被證明是她的不對,要麼是誤會了,要麼是自己被騙了,甚至還因此大失顏面過,最終不得不放手讓皇上親政。這種情況下,指望她再次跳出來,幾乎也不可能。

畢竟,在她放手之後,皇上可是連戰連捷,數次打出了國威。但凡她還沒有徹底老糊塗,就不可能再自取其辱——瞧這話說的,人家李太後現在其實也才四十許的年紀,哪能就老糊塗了?

再往後便是皇后……這個算了,不說也罷。她不僅是高務實的支援物件,本身也是儀範表率,絕對不可能主動干政。

皇后之下便是皇貴妃,可這就更不可能了。對於鄭皇貴妃而言,申時行和王錫爵現在要幹的就是“搶奪本屬於我兒子的皇位”,她腦子抽風了都不會反過頭來幫心學派才對。

鄭皇貴妃之後還有誰對皇上有足夠的影響力?黃孟宇和陳矩可能還有一點,但那估計也不現實,這兩位都是高務實推上來的,多年來都是高務實的鐵桿盟友,好端端的怎麼可能背叛高務實?

再往後……好像沒了吧?難道張誠說王恭妃?

算了,王恭妃在宮裡能自己保住小命就算菩薩開眼,她哪有本事影響皇上!她要有這本事,朱常洛現在早他娘的正位太子殿下了。

此時,張誠看著兩位滿臉狐疑的閣老,施施然笑道:“二位不必再猜了,咱家說的就是鄭皇貴妃。”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援,謝謝!

感謝書友“o尚書令”、“曹面子”、“神霸天下2”的月票支援,謝謝!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