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回 任督二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奇經八脈是任脈、督脈、衝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的總稱。

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裡配合關係,其循行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其功能有:

一、溝通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絡;二、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滲灌等調節作用。

任脈,行於腹面正中線,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陰及陰維脈交會,能總任一身之陰經,故稱:“陰脈之海”。任脈起於胞中,與女子妊娠有關,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督脈,行於背部正中,其脈多次與手足三陽經及陽維脈交會,能總督一身之陽經,故稱為“陽脈之海”。

督脈行於脊裡,上行入腦,並從脊裡分出屬腎,它與腦、脊髓、腎又有密切聯系。

至於任督二脈打通方法,可從醫學與道門導引養生的角度分別探討。

醫學的觀點可從《靈樞.營氣篇》的敘述,瞭解十二經脈與任督兩脈的迴圈次第。

經脈的流注從肺經開始,依次迴圈到肝經;再由肝經入胸,上行經前額到頭頂,再沿督脈下行至尾閭,經陰器而通任脈上行,然後再迴流注入肺經。

《營氣篇》說:“此營氣之所行,逆順之常也。”這是醫經所述,任督之氣在人體執行的自然規律。

由此可以理解,就正常人而言,任督兩脈本來就是通的,何須打通任督二脈?

以道家導引養生的觀點,所謂“通任督”也就是通三關,即尾閭、夾脊、玉枕、行“周天”運轉之意。

道書中認為,人的壽命極限為上壽一百二十歲,只要以導引內丹的訓練,從“逆”的方向上奪天地之造化,凝練精、氣、神,提高生命品質,就可挑戰年壽極限,延長生命。

所謂“逆”,是指督脈由會陰起經背脊三關而達頭頂百會,再由身前任脈而下丹田,此稱為周天,正好與上述醫家所提的經脈循行途徑相反。

道門借由小周天的行氣鍛贊,將先天之精與後天之氣(水榖精微)結合凝練成“藥”,此即練精化,又為“初關”;爾後再進入大周天練氣化神階段,謂之“中關”;最後再進入大定階段,達“上關”之練神還虛,而入道體。

其中周天的執行以任督兩脈為主,這種後升前降的機制,稱為昇陽火而降陰符,即為打通任督二脈。

初關為九月關、中關為十月關、上關為九年關,可見修練之不易。

不過,這個修練脈絡,卻清楚標示從身體到心靈、從有形到無形、從物質到靈性的質變過程,是具體可循的。

至於藉外力“打通任督二脈”的可能性,經典中雖確實可見內功深厚的修道之士“布氣”之說,即發放外氣為人治病,但除了江湖人士,正典中未曾見到以外氣打通任督二脈之說。

布氣治病,是醫學環境條件下,面對疾病的無奈對策。

醫家與道門對任督兩脈行徑的說法,其差異可從順腹式呼吸與逆腹式呼吸的鍛贊區隔。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經書說“順成人,逆成仙”,即督脈上行而任脈下行。

只要練法得要,行功者斡旋人體原氣,女子以練任脈為主,盈其血,男子以練督脈為主,盈其氣;並從“調心”、“入靜”著手,河車倒轉,而使身形固養,任督兩脈氣機通暢,所謂性命雙修,即此是也。

醫學與道門自古就有打通人體任督二脈的具體翔實的修煉路徑方法,道門則有內丹術,確實打通任督二脈的修煉法。

任脈經絡循行。

一.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

二.以上毛際

三.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

四.上頤循面入目

督脈經絡循行。

一.督脈者,起於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

二.其絡循陰器合篡間,繞篡後。

三.至少陰與巨陽中絡者,合少陰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

四.與太陽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入絡腦。

五.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

六.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

七.其男子循莖下至篡,與女子等。

八.其少腹直上者,貫臍中央,上貫心.。

九.入喉,上頤環唇,上系兩目之下中央。

在江湖中,打通任督二脈就意味著脫胎換骨,武功突飛猛進,實際上並沒有那麼神秘。

江湖上,經常會提到任督二脈,而且很多會提到打通任督二脈可增進武功、益壽延年。

醫學指出,任督二脈確是兩條涉及長壽的經脈,可必須開啟任督二脈間的斷脈。

打通任督二脈,從而修道成仙,是眾生的嚮往。

仙人的世界本來是一種人們理想的世界,生活在現實生活的人們無法實現它,然而道門的仙人世界離人們的現實世界並不遙遠。

仙人不僅可以在自然界任意遨遊,而且不受人間世俗君王制獨裁政權的束縛,使擁有最高權力的君王都奈何不得。

他們“或竦身入雲,無翅而飛;或駕龍乘雲,上造天階;或化為鳥獸,遊浮青雲;或潛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氣;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間而不識;或隱其身而莫之見。”

在修道之士看來,“道”是高於君權的,仙人自然能超越君權,同時擺脫了禮教的束縛,又拋開了人世間相互傾軋的災禍和爭名奪利的煩惱。

仙人境界是人們有史以來在君權重壓中嚮往的理想世界,成仙以後可以得大解脫,逍遙自在,無比幸福,具備足夠的誘惑力。

人生渴望自由,可以在仙人的精神解脫中得到滿足;人生渴望平等,可以在人人皆可成仙的原則中得到滿足;人生渴望健康長壽,成仙後可以長生久視,返老還童;人的食色大欲,則有成仙後的九芝之饌和玉女來侍;人生嚮往遊樂和免除災禍,成仙後則可遊於六合之外,無何有之鄉,聽鈞天之樂,並有役使鬼神的神通和法術。

然而還必須看到,仙人的世界畢竟是超現實的彼岸世界。

道門告訴人們,世間的榮華富貴、金錢美色、高官名利都是靠不住的,是通向仙人之路的障礙和負擔。

世俗生活的快樂隱藏著災禍和煩惱,脫不開人生的苦難和老病而死的悲涼結局。

人們只有拋棄世俗生活的榮華富貴和縱情恣欲的短暫快樂,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和昇華,向仙人境界飛躍,去享受永久幸福的神仙生活。

這個心靈淨化、昇華和飛躍的過程,就是修仙體道的過程。

修仙方術也以採服長生藥為主。直到內丹學成熟,道派漸和丹派合一,仙人境界重新向真人學說復歸,一些修煉有成的內丹家本身就成了神仙,他們以內丹功法開發出人體生命和心靈潛能,有了修道結丹的切身體驗。

如呂洞賓雲:“朝遊北海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嶽陽人不識,朗然飛過洞庭湖。”

這種仙人境界至少在精神上是可以企及的,在肉體上也是有法可依,有術可煉的。

修仙就是追求自身與道的一體化,與大自然的本性契合,修煉內丹有成的人便是體道合真的仙人。

所以,在世人看來,內丹學就是通向仙人境界的階梯,人們只要修成了大丹,便成了駐世的仙人。

這些人能保性命而全天真,視名利色權如浮雲而無恐懼煩惱於胸中;他們有真知、真才、大謀、大勇,是真強者而能忍辱居弱;其為人能懷素抱朴、豁達恬靜而逍遙物外,這些人已經體道合真,也就達到了仙人的境界。

可他們修成了仙,卻又妄動無明,導致在劫難逃,甚至以道術妄加殺戮,終於釀成了因果。

羅睺和通天教主爭聖,現在羅睺再次歸來,要將眾仙諸聖踩在腳下,從而引起了仙魔大戰。

如今眾仙已敗,三清重傷,他們逍遙的日子也就到頭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