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漁翁得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坐了,”張鈞明道,“你是張大強家裡的是吧?要不是在家裡見面還真不敢認……呃……張大強在家麼?”

“他?”常明芬撇嘴嗔道,“這個點兒他能在家?還在灣上呢!一下班就跑到灣上去了,隔著牆頭我叫他三遍了,光吱唔就是不回來。”

“哦,他去釣魚了吧?”張鈞明問。

“是啊!除了釣魚他還會幹啥!”常明芬道,“來來來,先屋裡坐會兒,喝點茶,我馬上去喊他。”

“不了,”張鈞明道,“你忙你的吧,我自己去找他,找他有點事兒。”說完,他跟常明芬擺手告別,轉身出了院門,轉過衚衕向西灣水庫走去。

“有事兒?”常明芬瞧著張鈞明的身影消失在衚衕裡後嘟囔著,“切!堂堂的大村長找他能有啥事兒,要不是釣魚,就是摸蝦,肯定沒什麼正事兒!”

站在街口,張鈞明遠遠瞧見張大強立在池邊,沐著斜陽,橫著釣竿,彷彿一座無聲的雕像。偶有魚兒啄破水面,才發現這溫馨的畫面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相宜,果然有難得的靜謐與美好。張鈞明悠閒地點了支菸,嘴邊散著絲絲縷縷的煙霧朝張大強走去。

“張大強,這可是公家的水庫,不是你個人的水庫,誰讓你在這釣魚的!”距離十米遠,張鈞明把菸頭掣在手上,大叫一聲打破了黃昏的靜謐。當然,他在開玩笑。以開玩笑開始,快速拉近對方與己的距離,這是富貴閒人常用的手段。這手段一向好使。

小腿腿部隱在雜草蘆葦裡的張大強吃了一驚,手抖了一下,循聲轉頭望去,驀然迎上了張鈞明一張燦爛的笑臉。張大強隨即釋放了自己面部的緊張,也笑了起來。笑是會感染的。“鈞明哥,你做啥來?”張大強問,望著迎面而來的張鈞明。

不待回答,張鈞明已掏出煙盒,遞過一支煙去,“我來看釣魚,順便向你學習。”張鈞明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你……怎麼會有時間釣魚呢?”張大強問,“像你們這樣的領導,整天日理萬機的。”在張大強心目中,那些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時時刻刻在賺錢,哪會透過釣魚來打發時間?但他不知道,那些富貴閒人早已經將喝酒、娛樂提高到修身養性的層次上來,從晝伏夜出的燈紅酒綠邁向了融入自然和寄意田園。

“該幹得幹,該玩兒還得玩兒。”張鈞明答道。張大強也點了煙,隨著閒談,兩人噴出的煙霧互相纏繞起來,就像兩人越來越近的關係。世人不知,窮人結交富人很難,要跨過多少道門檻;但富人與窮人結交比較容易,一支菸捲、一句溫情的話、或者一頓無關痛癢的小酒,都會讓窮人感激涕零,抱有“士為知己者死”的壯懷。

自古以來,窮人結交富人是勉力巴結和諂意逢迎;而富人結交窮人則是禮賢下士、胸懷開闊有包容天下之心。

“釣魚不錯,”兩袋煙後,張鈞明覺得差不多了,已達到了暢所欲言的時機,遂開口道,“這是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最近我也想釣魚了,我聽說你是高手,所以請你來當我的老師。”

“請我?當老師……”張大強有點受寵若驚,“當老師我可不敢當……不過,你在釣魚方面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我還能行。”

“好的,就這麼說定了……”張鈞明道,“我要釣魚的話,需要準備什麼呢?”

“起碼得準備幾根好竿、幾卷好線、幾支好漂、幾個好墜、幾只好鉤、幾種好餌……”張大強道,望著張鈞明存疑的目光,繼續解釋道,“水域不同,釣竿也不同,池釣竿短,河釣竿長,釣大魚得需要甩竿……魚大小不同,魚線的直徑和魚鉤的大小選擇也不同……水深淺不一,得需要不同的漂和墜……魚類不同,餌類也要投其所好,比如麥面釣鯽,蚯蚓上小魚,釣黑魚你得用活食兒……”

“這裡頭的道道可真多!”張鈞明嘆道。

“是啊,”張大強賣弄道,“除了這些之外,還要有魚護、竿撐、抄網、刀剪等裝備……從水域分,有塘釣、河釣、湖釣、海釣……從季節分,有春釣和冬釣……”

“冬天也能釣?”張鈞明問。

“能,”張大強口若懸河道,“在冰面上砸開洞口,投入餌料引魚,然後以短竿入水垂釣。”

“開眼界了,”張鈞明嘆道,“走吧,別釣了,咱們一塊兒去吃飯,邊吃邊聊,釣魚簡直是一門學問,沒有你這樣的老師真是不行!”

張大強百般推卻無果,遂收了釣具,坐了張鈞明的奧迪車駛向飯店。兩人邊吃邊聊,酒後兩人約定第二天去魚具店購買釣魚一應用品。自此之後,隔三岔五,張鈞明便約了張大強去釣魚,無論野釣還是園釣,兩人去了不少的地方。

張小強偶爾來找張大強,嫂子常明芬總是對他抱怨道:“他?早又被大村長張鈞明勾走了,這時候,說不定已在百里地之外了……你哥那人也真是……本來愛釣魚如命,這下好了,有人請吃飯,釣魚也不花錢,簡直樂不思蜀了,成天不著家,我也見不著他……說不定,再過幾天,他連我長什麼樣兒都忘了……”

張小強無言,在心底嘆口氣,轉身走出門去。“媽的,真不愧是親爺倆,和我爸爸是一樣一樣的!”張小強在心底怒道。

在之後的時光裡,張競華書記時好時“病”,張鈞明村長時忙時閒,但據傳言,兩人彷彿兩匹倔強的雄馬兒,絕不同槽而食,也不走同一道車轍。如此一來,“張家村文明美化工程項目”便擱淺了。園區補貼的各項政策在兩位最高領導的執拗下始終無法落實。張家村距離周邊各村文明美化的差距越來越大,嚴重拖慢了園區想實現園區各村文明統一的程序。

終於有一天,園區派駐村幹部到張家村,直接領導張競華書記和張鈞明村長,在這位駐村幹部的領導下,村裡的體育器材終於豎立起來,整齊的景觀樹也栽起來,主要街道的邊邊角角鋪了方磚,敬業的環衛工人將路面清掃得乾乾淨淨。張家村慢慢有了該有的樣子。

再一次面臨選舉,在選舉前夕,鑑於張競華書記和張鈞明村長的長期不和表現,被園區確認為兩人無法共事,不再允許他們參與競選張家村領導的權利。為達到此種目的,園區領導將兩人的黨員關係移到了園區內,兩人失去了競選村領導的資格。

於是,本屆選舉,張光軍脫穎而出,成為新的村長。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啊!”有人嘆道。為什麼嘆氣呢?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張光軍和張競華無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