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第一批大棚始末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個沉沉的夜晚,碧空無月,星辰惺忪欲睡,李建強在星輝下穿過黢黑的衚衕,沐著庭院裡溢位的燈色和暗夜調和的微光,踩著此起彼伏、或遠或近的犬吠,去他家的塑料大棚。

此時,大棚裡的西紅柿的收穫接近尾聲,已不需要睡在棚屋裡守夜,李建強的父母仍不放心,便派他去棚上看一眼然後回家睡覺。李建強穿街過巷,沿著村北後灣的邊岸向大棚走去,一路上盤算著大棚今年的收入。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家大棚的收入是數一數二的,在張小強的印象裡,他家做什麼都做得最好,從油田上撇油撇得風生水起,五個孩子培養出三個中專生,現在種大棚每年幾乎收入一萬元。在1993年的今天,在這個不見經傳、窮困閉塞的小鄉村,在所有村民眼睛裡,這一萬元是個很大的數字。

土地是一樣的,大棚的建造是統一規劃的,村裡聘請的大棚種植指導員是公共的,也就是說技術是幾乎相同的,那麼,為什麼大棚戶與大棚戶之間的收入會產生一千到五千這樣大的差距?

張小強想不明白,為此苦惱不已,令他更懊惱的是,他家當時為何不選擇種大棚?

大棚並不是家家都有,第一批只准了二十五戶,是書記張九泰響應鄉政府的“農民致富”號召而開闢的,為了該項政策的順利推行,村裡許了很多的好處。比如,大棚的土地是額外劃出的,不屬於村民的口糧地之內,大棚的建築材料村裡給補貼一多半,另外,地面白白使用,不用上稅。

人們依然議論紛紛不肯接受,不肯接受的原因很簡單:他們怕。

考慮到自己與張祖華曾經的接班人關係,也考慮到自己的老婆是張祖華老婆的外甥女,並急張祖華之貧極,張九泰率先跑到張祖華家裡遊說他,希望張祖華接受這少有的從“天上掉下的餡餅”。說了半天,唾沫星子飛舞,直說到張九泰口噴白沫,張祖華依然無動於衷。

坐在大炕一角的張小強很不明白,張九泰如此急人所急,並將自己所掌握的所有政策資訊剖析得清清楚楚,把黨和組織所給的巨大優惠展露得明明白白,他都明白了,為什麼自己爸爸就咋都不懂呢?

“說到底,有政府補貼,建造大棚花不了多少錢;有人幫忙,耽誤不了多少工夫;有人免費指導技術,不用擔心種不好。即使再種不好,一個蔬菜季過後,你投入的幾百塊還賺不回來麼?即使種菜不行,第二年你可以種小麥,整整一畝地,種小麥也能收回本錢了吧?”張九泰苦口婆心,語氣裡近乎哀求,張祖華依然無動於衷。

“好吧,我的親五叔,咱們也算是上下接班人關係,另外,我老婆還是五嬸兒的外甥女,還是五嬸兒為我保的這個媒,你想我能坑你麼?我就是坑誰也不能坑你啊!”看到張祖華無動於衷,拉著臉比鞋幫子還長,張九泰喝口茶水,聲嘶力竭道。

張祖華依然無動於衷,臉上擠滿了奇怪的表情,心似為所動,卻迷惘無比,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徹底迷失了方向。

最後張九泰嘆口氣失望地起身離去。“五叔,你呀你呀,來輛巨型推土機也推不動你呀!”張九泰邊走邊說道。張小強猜他一定有句話藏在肚子裡沒好意思說出來,“你呀,活該受窮啊!”之後走了。

院外的大門咣噹一響,張祖華確認張九泰終於走了,這才長長地吐了一口氣,立直了身體,抿去了臉上的迷惘,自言自語道:“你們知道他為啥對我這麼苦口婆心麼?”

誰也沒有言語。

張小強從大炕上抬起頭,好奇又沒好氣地問:“為啥?”

“他為的是政績,”張祖華淡淡說道,“我難道沒當過書記麼!做人要正直,做書記更得這樣……張九泰他這個人實質上不錯,可為了政績,連臉也不要了!”

“政績?”張小強頂道,“哪怕他真是為了政績,但你沒想過麼?大棚地是額外開闢的,不在口糧地之內,完全相當於白種,他分析得極有道理,怎麼幹大棚戶都不會吃虧,你怎麼就想不明白呢?”

“白種白種!”張祖華惱怒了,在他眼中,一個小毛孩子敢反抗父母權威簡直是造反,因此反嗆道,“你才見過多少世面!在西北坡方向的那個村也種棚,我早已經去看過了,你沒見他們的大棚外,天天扔的爛白菜一攤一攤的……政策是政策、優惠是優惠,但前途誰能明朗?要是過上兩年政府收稅怎麼辦?再加上你技術不到位而造成大棚顆粒不收!”

張小強不言語了,他的確沒見過一攤攤的爛白菜,也無法預測變幻莫測的時局和大棚的最終命運。

因為無知,所以害怕。

“要我說,你就是個地地道道的膽小鬼,”張小強娘在一旁插話道,因為她此時抽了一口濃煙,所以她的臉和眼睛在纏繞的濃煙裡彎幻莫測,“哪怕樹葉掉下來,也怕砸破頭!”

“你說什麼?”張祖華回頭怒道,“你這個狗娘養的,你懂啥?你能確保以後政策不變化麼?你能確保大棚一定種得好麼!你能確保以後這大棚到底是個聚寶盆,還是個徹頭徹尾誰都收拾不了的爛攤子?到最後還不是這些人跑著跪著幫你擦屁股?”

張小強娘也罵了句“你他媽的才是狗娘養的”便再也不言語了,因為她和張小強一樣,終究是弱勢群體,在任何時候,家裡主事的仍是男人。儘管這男人根本不頂事。

就在張祖華徹底放棄種大棚時,張九泰馬不停蹄,繼續遊說了具有勞動力和進取精神的農戶,仔細幫他們算了一筆賬,終於有人答應下來。最先答應的便是張光軍家和李建強家。

當有人問起張光軍家和李建強家為何要種大棚時,他們作了詳細的解釋並算了一筆賬,最後聲稱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要是不幹的話,就是天下最大的傻子。

有些人不想做傻子,更不想做天下最大的傻子,於是報名種棚。更有些人懷著“他們如此賣力宣傳,便是早作了到時候自己不行也要拉人下水”的想法,拒絕了大棚。

儘管有人不想做傻子,仍有人做了傻子,有些人看不見遠方所以做了極早放棄的傻子;有些人跟風,抱著“要死大家一塊死”的態度報了名,做了跟風的傻子;有些人做了不想陪人下水的精明的傻子。

似張光軍和李建強家這樣的精明人畢竟為少數,而跟風的傻子卻湧出來一大片,搶著跑到書記張九泰家去報名。可憐張九泰苦苦作了近一個月的工作幾乎無成效,卻在張光軍和李建強家的一言號召下,一天便將二十五座大棚的名額報滿。

張九泰終於雨過天晴,露出了笑容。接著在橫貫東西的鐵路北側,張家村的北坡內,不幾日來了幾輛巨型推土機,轟隆隆運動起來,開始了戰天鬥地種大棚的新時代之舉。

大棚種成了,就在未種大棚村戶們抽菸、喝茶、聊大天,在妄自猜測種大棚這件事根本就是個災難,並歡笑著“預祝”來年的大棚肯定會是個“豐收年”的這個冬天,僅一個蔬菜季,張光軍和李建強家就傳出足足賺了一萬元。

這下,人們笑不出來了。再在抽菸、喝茶、聊大天時,未種大棚的村民們談論的,往往是濃濃的諷刺和無盡的後悔。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