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捕蟬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天越來越熱了,樹上次第奏出蟬鳴。

一天晚上,我在蚊帳裡睡著了,醒來時周圍漆黑一片,摸摸周圍,除了姐姐之外,誰都不在。我感到害怕,把姐姐叫醒了,倆人在一團黑暗裡不知所措。難道爸爸和娘丟下我們走了?再也不回來?黑暗和闃靜像洶湧的大海,漫過門縫和窗臺,就要吞沒我們了。

就在這時,屋門響了,是一把鐵鉤在撥動門閂的聲音。我和姐姐更害怕了,我緊緊抱住了姐姐,不敢出聲。母親口中的“妖怪”要來了,要來收拾那些不聽話的孩子。問題是,我們並不確定我們是否是聽話的孩子。

我家的木門分為兩扇,右門扇的中部有一個橫向的長五釐米、高一釐米左右的孔眼。裡面有門閂,門閂上有等距的幾個孔眼。門閂既可以從屋內開合(直接用手栓門),也能從屋外開合。在屋外開合時,需要一把“鑰匙”,這鑰匙是用一根粗鐵絲彎成的,一頭是一個彎鉤,一頭帶有一個圓環作為把手。開合時,站在門外,將“鑰匙”的彎鉤插入右門扇的孔眼內,用彎鉤試探尋找門閂上的孔眼,找到後向回拉,彎鉤即嵌入門閂的孔眼,推動手柄向左可以栓門,向右可以開門。

也就是說,即使在屋子裡插好門閂也並非安全。因為一旦有人製作一把簡陋的“鑰匙”,隨時可以輕鬆地撥開門閂。所以,睡覺時我總是提心吊膽。後來,父親在門閂的活動端上方鑿了一個小眼兒,在屋內栓門後,用一隻木銷插入門閂上的小眼內,可以防止外面的人用“鑰匙”開啟門閂。

這麼做之後,再睡覺時我踏實多了。

此時,屋門響了,我和姐姐在蚊帳內抖作一團,被恐懼擊潰了,抱在一起“等死”。

門栓被開啟了,一個黑影閃了進來,我們看著“它”並沒有朝我們所在的火炕撲過來,只是在灶臺上划著了一根火柴,點燃了煤油燈。燈亮了,母親的臉出現在昏黃的光芒裡。真溫暖。這下我們放心了。

“娘,你去哪兒了?”我們異口同聲問。

母親沒有說話,而是藉著燈光來到火炕前,輕輕撥開蚊帳,微笑著向我們展開右手,她的手掌裡有幾隻“怪物”在爬行著。我們吃了一驚,向後退了一步。

“別怕,”母親說,“這是知了猴。”我湊上前去,端詳那幾隻知了猴。

“你拿一隻試試,它沒啥可怕的。”母親又說。

我遲疑了半天,從她手上取下一隻放在掌心,知了猴爬動著,令我的掌心又癢又痛,它無畏地向我的腕部衝鋒,我“唉呀”一聲甩掉了它。母親笑了。

“這是好東西,”母親說,“我們把它泡在鹽水裡,等攢得多了可以炒著吃,可好吃了。”

“這是哪來的?”我問。

“樹上啊,”母親說,“夏天正是出知了猴的時節,它從地底下爬出來,爬到樹上,一夜之間,就會變成在樹上唱歌的那種知了。”

聽到這些話,我覺得很神奇。是誰將它的種子種在地下,使它長成這種奇怪的東西呢?

“好啦,別玩了,我把它醃起來,你們睡吧。”母親說。

母親每個晚上都去村西邊的小樹林裡找知了猴,一個星期之後,泡著鹽水的白瓷碗裡積累了大半碗。

“可以吃了。”母親說。她拿出白瓷碗,用筷子將知了猴一隻只撿出來,鹽水卻捨不得倒掉,以備下次再泡。她在灶間的大鍋裡放了幾滴油,點燃柴火,當油快要冒出青煙時,母親把瀝去水分的知了猴投了進去,知了猴在鍋裡翻滾著,冒出一陣陣煙氣,一片片奇特的炒香從鍋裡面爆發了,令人垂涎欲滴。

每只醃製好的知了猴在油鍋中脹大變形,蟬蛻變得透明。母親滅掉火,將它們鏟出來盛放在瓷碗內。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吃吧。”母親說。我們早已按捺不住了。

第一次吃“油炒鹽味知了猴”,那絕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沒有之一。

在一個蟬聲聒噪的午後,我跑出院子,來到衚衕裡,繞到陳偉家的屋後,看到張洪廣手執一根竹竿向濃綠的樹葉間伸去,樣子輕柔如同一隻捕鼠的靈貓。我感到好奇,順著他的竹竿望去。只見他的竹竿尖端粘了一些東西,白白的,凸起著。

張洪廣示意我禁聲,然後他將竹竿尖端的那團東西慢慢伸向一隻匍匐在樹枝上的蟬。

“吱……”只聽一陣蟬響,那只蟬莫名其妙地粘在那根竹竿的尖端上,驚慌失措地掙扎著,卻於事無補。張洪廣抽回竹竿,捏住那只蟬,順時針纏繞幾圈後,將蟬從竿上扯下來,收入自己的布袋裡。他的布袋裡,已經獲取了十幾只蟬,在裡面慌亂地哀鳴著。

“你是怎麼捕到蟬的?”我問。

“用麵筋。”張洪廣說。只說了一句便不多說了,因為他比我大六、七歲,我在他眼中,只是個不被看起的小不點兒。

“那是麵筋!”後來我問爸爸,他告訴了我答案,“首先將小麥放在嘴巴裡嚼,直到嚼到沒有任何一絲的顆粒,成為乳白色的樣子,再拿到清水裡淘,直到白色的東西淘淨,剩下的又軟又粘又有韌性的東西,就是麵筋。這種東西在未幹之前粘性最大,纏在竹竿上,湊近知了的翅膀,一旦粘上絕沒個跑。”

又有一天,我又見到張洪廣在捉知了,布袋裡收穫頗豐。

“又是麵筋嗎?”我問他。

“不是,麵筋太費糧食了,這次我用驢尾巴。”他說。

“什麼?”我感覺到很驚訝,張大了嘴巴,跑回家去問父親。

“沒什麼了不起的,”父親說,“驢尾巴、牛尾巴、馬尾巴上的絲線都行,粗壯點兒的頭髮都可以。”

“頭髮?!”

“是啊,將驢尾巴上的絲線剪下一段來,做一個活結套扣,一端綁在竹竿上,將套扣伸向知了的頭部,猛力向下一拉,知了就會被套住。”父親說。

那個時候,我沒有套蟬和粘蟬的能力,但對這兩種方法心馳神往。

“倘若我會粘蟬和套蟬,那我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知了猴,也可以吃到美味的知了了吧!”我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