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求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陛下,左督師朱燮元、宣大總督張鳳翼、大同巡撫葉廷桂、宣鎮總兵李國樑及大同總兵王世仁等人聯名上書,請求朝廷發薊遼精兵,合擊‘順賊’!”內閣首輔溫體仁向崇禎皇帝朱由檢彙報道。

“什麼?”朱由檢聞言只覺腦門充血,差點昏死過去。

“朱燮元誤我,先前聲稱只需死守山西,然後用間,必獲大功。”

“如今山西丟城失地泰半,獨留太原孤城,他又有何顏面向朕請兵?”

溫體仁一聽,好傢伙,“順賊”馬上要達到家門口了,合著您這就沒打算探討一下援軍之事?

“陛……陛下,茲事體大,不如……不如轉兵部複議一番,再作計較?”

“著張國維過來,還是一同議一議吧!”朱由檢冷靜了少許,終於也意識到軍國大事,非同兒戲,好容易才壓制了不快,勉強點了點頭。

這張國維乃是新任兵部尚書,代替前往河南督師的楊嗣昌主持兵部日常事務。

在原本歷史上,明朝要先後損失一幹“知兵”之人,才輪到此人上任。

但是在現在這個時間線上,因為張順的出現,明廷提前折了洪承疇、陳新甲、孫傳庭、傅宗龍一幹名將,自然只能矬子裡面拔將軍,且把這張國維提上來救急。

當然,這張國維雖然沒有軍事經歷,但也不是吃白飯之人。

他在就任兵部尚書之前,乃巡撫應天、安慶等十府,不但先後主持興建了繁昌、太湖二城。

而且又疏浚了松江、嘉定、上海、無錫等地河道,修築了吳江、江陰、蘇州等縣橋、塘堰、漕渠。

但從個人履歷上來看,此人應當長於組織、規劃,短於指揮和形勢判斷,但是究竟本事如何,還要看他是否有可行之策。

“陛下,兵部尚書張國維到了!”自從宣旨太監離去以後,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就在朱由檢焦躁難安之際,突然聽到王承恩上前彙報道。

朱由檢不由精神一振,抬手道:“宣!”

不多時,那張國維果然匆匆忙忙的趕了進來,叩拜起來。

好容易等到張國維施禮已畢,朱由檢連忙問其策。

不意張國維避而不談,反而連忙上前啟奏道:“陛下,兵部剛剛得到急報。”

“東虜洪太於四月一日在沉陽稱帝,改偽號為大清,改族名為滿洲。隨後準備大起兵戈,誓師南征!”

“什麼!”張國維此話剛落,早震的在座文武重臣滿臉驚駭、呆若木雞。

“這……這……這,此話當……當真?”內閣首輔溫體仁不由牙關打顫道。

“這訊息卻是從朝鮮國傳來!”張國維不由苦笑道。

“年前東虜大舉入侵朝鮮國,我等水陸難通,救之不及,朝鮮國上下聞之,莫不感懷。”

“今春東虜收兵,虜朝鮮世子朝臣以歸,遂祭天地,僭稱天子,逼朝鮮國歸屬。”

“朝鮮力弱,不敢拒絕,遂有忠貞之士,私信與我,告知虜之虛實。”

“前……前有狼,後有虎,為之奈何?”朱由檢聞言早臉色發白、神色驚恐的問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怎麼知道?

新任兵部尚書張國維暗自翻了一個白眼,你們拉屎想不到我,擦屁股倒想起了我。

如今我才上任就面臨這個爛攤子,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好不好!

不過張國維雖然不懂用兵之法,卻也深通為官之道。

他不由笑道:“陛下勿憂,且聽臣分說當前情形。”

“俗話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那虜酋四王子既稱偽帝,想必定然會重整人馬,入關掠我。”

“如今陛下只有薊遼一副家當,萬萬不可輕動。理當曉諭三軍,使其謹守門戶,使虜不得入。”

“向使虜酋一如‘己己之變’,也可從容從此兩鎮抽調精銳禦敵。”

“那……那朱燮元那邊怎麼辦?”朱由檢聞言心思少安,不由開口追問道。

“朱少師老於用兵,手中有宣大山西三萬精銳,攻則不足守則有餘,本不足為慮。”

“其所慮者,不過是早日破賊,還天下一個太平罷了。”

“然而,今日不同於彼時,如今虜酋已僭稱偽帝,大舉入關就在眼前,豈可以天下安危成其一人之功業歟?”

新任兵部尚書張國維這番言辭看似理直氣壯,其實等同於把抵擋義軍的責任全都推到了朱燮元身上,自個只是一心專注於後金方向威脅。

“這……朱燮元太原那邊能頂得住嗎?”朱由檢雖然懵懵懂懂,好歹對威脅也有幾分感知,不由開口追問道。

好吧,這下子不會湖弄了。

如果張國維說頂得住,那麼萬一朱燮元兵敗,他自然也逃脫不了罪責。

如果他說頂不住,身為兵部尚書自然要拿出一番解決方桉。

張國維聞言沉吟了片刻,不由諫言道:“初,左督師朱燮元曾言,固守山西,著四川、湖廣、南直各練兵兩萬,圍攻‘順賊’。”

“如今山西固守已久,而右督師楊嗣昌、漕運總督朱大典等坐困於大名府,河南、南直無兵可用矣。”

“四川先前損失慘重,又有‘獻賊’酷烈,亦無力北征。”

“獨湖廣之地,不曾受損,與賊對峙於南陽等地。”

“陛下何不命令湖廣巡撫熊文燦帶兵北上,以牽制敵兵。”

“若其回師,則太原之圍自解;若其不回,則可趁機攻破南陽,殺入河南腹地,使其腹背受敵。”

“善!”朱由檢思索了半晌,不由點了點頭,讚賞道。

“然朱燮元、張鳳翼、葉廷桂一干人等聯合上書,亦不可……不可不應。”

“朕意擢太監高起潛為總監,督關寧侯拱極、張鑑二將萬餘人,前往支援太原,不知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這……”兵部尚書張國維一時間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

結果那內閣首輔溫體仁早大聲應道:“陛下聖明,臣等無異議!”

那張國維何其精明,但聽這話頓時覺得其中必有蹊蹺,也連忙附和了幾聲。

等到諸事已定,出得殿了,他不由深深的看了溫體仁一眼,這才反應過來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朱燮元為了向朝廷要兵,故意聯合宣大總督張鳳翼、大同巡撫葉廷桂、宣鎮總兵李國樑和大同總兵王世仁等一干實權人物上書朝廷,以示情況緊急。

結果沒想到適得其反,這件事兒反而引起了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警惕。

先前在崇禎五年圍剿義軍的過程中,崇禎皇帝朱由檢就曾分派太監監督各鎮。

雖然後來遭到各鎮的反對,最終作罷。但是監軍關寧的高起潛卻一直沒有被撤回,反倒讓他混了一個知兵的名號。

故而,這一次他便打著派遣援兵的旗號,將此人作為監軍派遣過去,以免督撫總兵一干人等連成一氣,不受朝廷控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