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1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車騎真那麼講?”徐庶驚訝道。

“嗯。”

魚不智臉上渾然沒有半分喜色,反而心情沉重。

朱儁欲將上郡拱手相送,乍聞匪夷所思。

可往深處想,似乎又順理成章。

上郡新復,百廢待舉,人口重新整理倒是很快,但場業生產恢復任重道遠,什麼都得從無到有重頭再來,需要耗費大量財貨和心血。畢竟是新復之地,賦稅收入微薄,要重建,要養兵,要備戰,朱儁肩上的擔子從來不曾輕過,即便華歆和士孫瑞先後往投相助,受先天限制,上郡發展仍難以盡如人意。

朱儁揮師河套,其實也就一年多。

客觀地講,這麼短的時間,光復了上郡全境,政務有條不紊向前推進,絕對稱得上是非常亮眼的成就。但朱儁不這樣認為,他沒把自己當成諸侯,盤踞河套,為的是為打進長安清君側積蓄力量。天子和百官被賊子挾持著,日夜盼忠直之士解救,這都一年多過去了,他盼望的揮師勤王仍遙遙無期,鑑於關東諸侯彼此攻伐日甚,合兵西向的夢想,連有點眉目都說不上。

於是朱儁便一直痛苦並憤懣著。

沒心沒肺的傢伙,多是快樂的。

有理想的人,相對不快樂。

日子一天天過,朱儁一天天受著熬煎。

在這個平均壽命極低的時代,五十多歲的朱儁,是貨真價實的“老夫”。軍政操勞,心情鬱結,治理上郡也因賦稅微薄而捉襟見肘,長期這麼折騰,朱儁的健康狀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惡化著,比在中牟時期明顯老了很多。先前閒聊沒多久,朱儁多次咳嗽,便是身體狀況亮紅燈的訊號。

對國事的憂憤,顯然加劇了身體老去速度。

朱儁健康出了問題。

倘若清君側指日可待,以朱儁的性子,拖著殘病之軀也會加班當老牛,為漢室流盡最後一滴血。但現在的情況並非如此,既然身體不允許,當然得找個接班人。不比在朝中做官那會,上個辭呈,工作一交就能告老還鄉,朱儁領著上郡太守,得把上郡好好交託出去,繼續為營救天子積蓄力量。

問題是,交給誰。

按常理,士孫瑞或華歆可以接班,畢竟皆漢室忠臣,一起在上郡打拼,彼此信任,知根知底,而且這兩位跟朱儁私交很好,接過朱儁的槍很合適。但河套羌胡眾多,又離涼州軍不遠,可謂危機四伏,需要強有力的領導者,尤其注重軍事方面的能力。奈何士孫瑞和華歆是文官,治政理事不在話下,說起軍事只能紙上談兵,不是合適的人選。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內部挖不了潛,便只有訴諸外求。

一郡相贈,且還是在河套的上郡,離中原近,土地肥沃,又是產馬地,還能跟羌胡通商,隨便放個風,肯接手的諸侯一大把。不過朱儁忠於漢室,選接班人首先得跟他相性相合,也就是得忠於朝廷,關東諸侯或忙著圈地,或彼此征戰,單這一條就淘汰絕大部分諸侯。

拋開朱儁對接班人的主觀認同,如何確保順利交接,也沒那麼容易。

這畢竟是一個郡。

而且是很重要的郡。

上郡跟關東諸侯和涼州軍都近,地理位置敏感,牽一髮而動全身。

交給涼州軍是沒有可能的,朱儁寧願毀了上郡,也不會便宜亂臣賊子;關東諸侯陣營挑一個?先不說有沒合適人選,譬如現轄區是否與上郡接壤,是否有意願保衛上郡、解救天子,是否有能力抵禦關東和涼州軍聯手攻伐(利益永恆,不用置疑這種可能)……涼州軍能坐視一位敵對諸侯接上郡?

朱儁在時沒事,不代表換個人也沒事。

朱儁是名臣宿將,威望高,涼州軍對他有忌憚,再加之知道上郡新復,短時間內難以威脅長安,所以涼州軍捏著鼻子認了,免得激怒了關東諸侯。可等到朱儁光榮引退,換個新人上來,誰還能單靠名望壓制涼州軍?沒有!上郡未必立即倒黴,但捱打機會很大,上郡現在已經有點底子值得收割……

真打起來,關東諸侯多半不會幫。

上郡又沒給我,我沒落好處,憑啥幫?涼州匹夫,狠狠揍那摘桃子的!

這就是人性。

這就是人心。

朱儁為官數十年,對這些看得通透。

得找個兩大陣營都能接受的人。

忠於漢室,軍力強大、方便接管、自己信得過、兩大陣營也能接受……

放眼天下,同時滿足所有條件的,數來數去有且僅有一個人:魚不智!

魚不智是忠直之士,至少朱儁對這廝深信不疑,“忠於漢室”完美達成;逐鹿軍多精兵悍將,即便朱儁長年帶中央軍的大佬也羨慕不已,“軍力強大”毋庸置疑;龍領就在上郡,距郡治膚施僅二十五裡,“方便接管”不在話下;至於信任,朱儁視魚不智如子侄,何來信任問題?

最難是兩大陣營接受,不容易找到這麼個人,但魚不智是【拓土英傑】,朝野聲望如日中天,前不久各路諸侯為飛地仗義執言,不惜排隊打臉劉焉,關東諸侯陣營肯定不會有人反對,至少不能明著反對。涼州軍也很有意思,逐鹿領與羌人決戰前,郭汜居然贈送軍團傳送卷軸示好,顯然對魚不智有相當高的認可度,魚不智接手上郡後,涼州軍的敵意應該沒那麼嚴重,於是上郡還能擁有和平發展的時間。

玩家在NPC世界口碑極差,膽大包天,寡廉鮮恥,毫無信義等“標籤”,足以說明NPC對玩家的普遍看法。可現在卻有一名玩家,混到各方勢力都能接受並認可的地步,甚至比眾多關東諸侯口碑還好,朱儁不禁百感交集。

魚不智不僅符合所有條件,還特別能折騰。

逐鹿領薪資福利高得嚇人,換常理早該破產,但那小子不僅沒有破產,還到處開分基地,四方布武,小日子紅紅火火,越折騰領地愈發有聲有色。對比上郡的慘淡經營,朱儁不由得開始懷疑自己,尚能飯否?

罷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十年。

所以呢,就那小子了!

將上郡交到魚不智手中的念頭,早就在朱儁腦海中萌芽,起初較模糊,而且時機不成熟,未曾聲張。直到最近發生了一系列事情,情勢不斷演進,逐漸朝著朱儁希望看到的方向發展,讓事態逐漸明朗。

譬如魚不智兩度開疆拓土,成為朝野間好評如潮的【拓土英傑】;譬如排隊打臉事件,很多諸侯有自己的小九九,但對魚不智聲望提升幫助極大;再來就是傳奇兵種的誕生,這是張王牌,獨一無二,份量超乎想象;還有一個是龍領恰巧意外暴露了,魚不智接管上郡,不會有人噴他手伸得太長。

英雄造時勢,時勢亦造英雄。

諸多風雲,際會於斯,讓朱儁最終下了決心。

“朱車騎確實不容易,欲將上郡贈予主公,對於他何嘗不是一個解脫?而且車騎與主公說時,士孫君榮和華子魚皆在,兩人無異狀,說明他們早知朱車騎心意,並不反對……主公德不孤,方能得諸君認同。”徐庶感慨道。

魚不智沒說話。

徐庶是由衷地佩服哥,哥或許沒那麼好,但這時哥說什麼?矢口否認,會不會傷了徐庶拳拳之心?為了保護徐庶自尊,哥勉為其難地預設了。

徐庶繼續道:“若朱車騎退隱,士孫君榮和華子魚將如何?”

“朱車騎沒說。”魚不智道:“以我的判斷,士孫大人多半會跟著隱退,華子魚則有可能留下,但即便他有意,照禮數,也應該是在我誠心邀請後,他才會欣然留任,否則必然也會離開。”

徐庶點頭。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君擇臣,臣亦擇君,況且魚不智說起來還是晚輩,長輩變成給晚輩當差,沒有誠意當臺階,對方哪下得來臺?說來都怪朱儁,魚不智跟朱儁接觸多了,連帶著在華歆和士孫瑞面前都矮了一輩。

徐庶深看了魚不智一眼,嘆息道:“朱車騎一片好意,主公卻不答應……”

魚不智苦笑:“沒看透個中利弊,亦不忍鳩佔鵲巢,未敢答應。”

答應接手上郡,朱儁就此歸隱,大漢一代宿將,壯志未酬,悵然落幕,以魚不智對朱儁的瞭解,必然留下心結,死而有憾,這是他不希望看到的。再則接不接手上郡,茲事體大,在利弊沒釐清之前,魚不智不會貿然應下。既然沒想好要不要拿,索性先明確拒絕,避免給人留下貪婪或不果斷印象。朱儁執意給,將來肯定還會找他;即便朱儁後來改變了主意,沒得到上郡,最起碼全了情分,還能親密無間。

這是魚不智的處事態度,個人風格,不好說對錯。

但也不要把這廝想得多麼高尚,魚不智的心裡話是:哥固然沒要上郡,上郡仍在朱儁手裡,跟在哥手裡有多少區別?沒多少嘛!還能讓朱儁繼續撐著門面,哪怕朱儁什麼活不幹,有他面子在,上郡的麻煩事都會少很多。

“主公大仁。”徐庶沉默半晌,說道:“我也覺得,暫且保持現狀更好。”

這下輪到魚不智詫異:“哦?”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徐庶道:“主公近來風頭太勁,再獲贈上郡,實力暴漲,很容易惹有心人忌憚,對領地不是什麼好事。我們攤子鋪太大,麻煩事很多,潛在敵人也並未消停,仍在暗處蠢蠢欲動,實不宜過分招搖。”

魚不智無奈道:“我們哪有刻意招搖?多是形勢所迫,一步步走到現在。”

“外界可不這麼認為。”

“隨他們去!”魚不智屬於不惹事也不怕事,別人該怎麼忌憚還得忌憚,能遭天磨乃真漢,不招人妒是庸才,不是自己保持謙遜低調,就能皆大歡喜。但徐庶剛才的話還是給他提了個醒,徐庶從來不說廢話,逐鹿領確實有很多麻煩事待處理,此時重提,顯然徐庶認為有些事情到了必須解決的時候。

“元直,你有計劃了?”

“有,不是很滿意。”

“說來聽聽。”

“是這樣……”

“難怪你自己都不滿意,慢了,太小心,週期過長,恐節外生枝!”

“這麼多隱患要解決,未敢冒進。”

“我有些想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