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獎金制度的刺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些事情,那可就是在異常巧合的情況下,接踵而至的。

當陳願師兄抓著手裡的信封,一臉戲謔的遞給周正時,老周頓時覺得,他被侮辱了!

這是赤裸裸的打臉啊!

他甚至都能察覺到,陳願臉上淡淡的嘲諷。

算了,懶得和那家夥計較。

阿q先生的精神勝利法,在這一刻,被他用到了極致。

摸著口袋裡厚厚的小錢錢……

其實也不怎麼厚,畢竟只有一期的稿費,再多,又能多到哪兒去?

飛快的跑回宿舍,關上門。

活脫脫的就像是那些地主老財一樣,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都要開啟保險箱,看看自己的財產一樣。

摸出口袋裡的毛爺爺,紅紅的,看起來,怎麼這麼喜慶呢。

嘿嘿!

要說新聞行業,那也真是緊跟著時代的發展潮流,99年發行的第5套人民幣,這麼快就用上了。

數了數,整整六百塊的大洋。

金錢的強烈衝擊,讓周正一時間有一種虎軀一震的衝動。

有人計算過,從兩千年這會到後來他生活的那個時期,人民幣的價值,應該是漲了六七倍左右。

平均下來也就是說,他一期小說,能掙到以後的3600塊錢。

我去,難以想象啊!是不是。

光是報社那邊給發的稿費,一月,他都能賺到十萬塊。

再放到年薪上,那也就是上百萬的級別。

心酸的他,哪怕是後來混到古都時代傳媒公司的副總裁,那一年的股份分成加工資,也就才兩三百萬。

可是,那是他打拼了十幾年的成果啊!

這才回來幾天的功夫,居然已經這麼能賺錢了,光是想想,他手心就都是汗。

怎麼說呢,他有些心慌,害怕活成後世自己最討厭的那幾種人。

那個時候,不僅僅是傳媒行業,就像他提過的,陳願從事的娛樂行業。

像什麼天價片酬,罷演女藝人,甚至是耍大牌不合作,拿著錢不幹活的破事,也是一掃一籮筐。

他們一部戲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掙。

當時就讓上市公司的周總,很是不爽。憑什麼老子這麼努力,還是賺的沒有他們多?

還有網絡文學行業的那幾位大佬,他們都已經不算是靠稿費生活。

僅僅是書籍出版一面,隨隨便便拿個幾百萬,那都和玩兒似的。

小說一火,版權一賣,再被影視化。個人的身價,那更是層層往上漲。

像後來比較火的三少和土豆,兩人更是組建了自己的公司,透過他們個人的名氣和威望,在行業內混的是風生水起、如魚得水。

美滋滋的想著,他以後真的湊足了錢,個人的名望和人脈又達到了一定程度,搞出的《生活報》,肯定要加一個小說板塊。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是不是?

他怎麼說,以前也是個小說狂人,就算寫不出這麼經典的小說,不是還有凡人修仙,在後面等著嘛!

那本書怎麼說也是集大成者,用網際網路時代的話來講,就是一件妥妥的吸粉工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寫書,我要開始玩命的寫書!”

根據歷史的時間節點,周正很清楚,留給他折騰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最多一年,他必須拿出至少百萬,才有可能在臥虎藏龍的京都,創辦出屬於自己的一份報紙。

當真要這麼搞的話,相關部門方面的打點,人員招募,以及內容方面的營銷模式,這些都是需要他考慮。

現在這麼賺錢,是不是,還是有些慢了?

周正這麼一想,頓時覺得這一簡直是靈魂拷問!

隨即,他目光一凝,開始奮筆疾書!

……

相比於以後嚴重萎縮的書報亭,這會的它,卻正值巔峰時期。

有人曾戲稱,90年代那會,要是能從那上頭攀上點什麼關係,弄幾臺座機,處在人流密集處。

光是坐在那翹著二郎腿,吃吃喝喝,收打電話的錢,都能比一般的工薪階層要過得更舒服。

這事到了兩千年,開始變化。

畢竟安裝座機的費用雖然貴一些,但隨科技的不斷發展,這些東西慢慢已經變成了生活必需品。

行業的興衰,來源於人們的需求,而書報亭就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

和後來那些開茶樓,卻只為品味生活的土豪們不同,這時候的這東西,別看其貌不揚,那是真的不少掙錢。

小小幾平米,一月上千塊不成問道。

“叔,給我一份《青年週末》。”

人大校外的飯店一角,已經跑了第三個書報亭的楊尚,氣喘吁吁的把錢遞了過去。

“對不起啊小夥子,賣沒了。明兒你趕早吧!”大爺打著瞌睡,連小窗戶都沒開。

“啥,又沒了?”

等不及把頭上的汗擦掉,楊尚撩起衣服,又開始狂奔。

誰讓他在女朋友面前誇下海口,揚言一定能買到一份青年週末。

小夥子體力也是好,沒有共享單車的這會,一路狂奔十公里,腎是真的好。

當然,諸如他這樣的遭遇,整個京都市,起碼有好幾十起。

講真的,這並不是一個很誇張的數字。

往後,引流巨大的即時通訊工具及短影片分享平臺。

那些網際網路工具,所帶來的巨大流量和造就的藝人的水平,所引起的群體效應,遠遠不止現在報紙效應能夠相提並論。

只是,就如一瓶水裡滴了一滴香油。

哪怕口味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但至少能夠讓人品嚐出來。

周未這個名字,也已經開始慢慢的,被人們所熟知。

京都郊區,一處毫不起眼的半新的三層小樓內,《青年週末》的大本營,就坐落在這裡。

和財大氣粗的京青報不同,青年週末的每一筆錢,花的都很心酸。

只是這幾天的辦公室氛圍,開始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哎,你們聽說了嗎?裴姐籤了個新人,還是千字120的高價。”

“聽說了,誰不知道啊!就是寫《飄渺至旅》的那個週末。”

“呸,人家明明叫周未!”

“好,周未就周未。”

中年大叔摸了摸他那油光發亮的頭,有些感嘆的說著:“也是真的沒有想到,一本小說居然能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光昨天一天的功夫,就讓咱們報紙的銷售量,活生生的提高了一成,你們敢想?”

“這有什麼,周未哥寫的這麼好,有人喜歡是很正常的好不好!”

美工部的一個小編,頓時化身為周正的粉……讀者。

這會,還不能叫粉絲,那詞是04年才出來的。還有它的變種idol,也還沒應運而生。

“小雨啊,我說你這也草率了,人家認識你嗎?你就在這裡說。”同組的一個女生,看她這架勢是有些吃味。

“哎,別吵了,裴姐出來了!”有幾個年長的,眼巴巴的看著總編辦公室。

眼瞅著裴玉出來,當眾宣佈了他們《青年週末》第二天的報紙銷售量。

總共印刷的15萬份報紙,竟然被一掃而空。

各大書報亭及其他攤點,有半數也發來了缺貨的訊息,要求加大訂閱量。

這代表了什麼?

簡直是難以想象。

原本還在10萬級數上掙扎的青年週末,竟然在兩三天的功夫,一下就鳥槍換炮,到了十五萬。

那可是50%的銷量提升啊,不是一筆小數目。

用更直觀的資料來表示,他們每天賣出10萬份的時候,都能夠形成自給自足。

這憑空培加了50%,哪怕從其中削出來一些,往各個部門的硬體和軟體設施上,多添一些。

那他們這些人的工資,也是能夠上漲一點的。

眾所周知,國企部門的收益是僵化和死板的。

至少在這個時候,頗有些像是幹多幹少一個樣的感覺。

在給孩子看病,還在五塊、十塊上糾結的時代,除了一些機靈的經商者,事業單位的公務員們,工資普遍都偏低。

尤其是新聞傳媒行業的採編、記者等職業,工資更是低的令人發顫,平常一個月,也就三四百塊錢。

只是事業單位的福利比較好,逢年過節會發些東西,有的地方,還會提供單位住房。

吃穿用度方面,倒是不用太過擔心。

如果是別的事業單位,哪怕是報紙的銷量大幅度提升,和他們的關係也不大,頂多就給發點米麵油之類的東西,算是獎勵。

可青年週末不是如此。

就在上一年,報社專門舉行的全社討論大會上,齊雲總編親自把獎金制度落實了下來。

這也就是說,從那天開始往後,青年週末就有了獎金制度。

這會兒的獎金制度,差不多已經完善。像是月獎、季獎、年度獎,都有一套流程。

其實這一套,不僅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的私企裡,都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整,並成熟的的標準。

一向以開放進取的《青年周未》,當然成為了報業改革方面的急先鋒。

“大家加油努力,總編說了,要是繼續保持這個勢頭下去。這個月,每個人的基本獎金,都至少會達到兩百元。”

這個訊息,裴玉毫不避諱的講了出來。

要說整個青年週末,誰的權力和威懾力最大,那也不用說,當然是齊總編。

可要說誰在整個報社最受歡迎,最受大家愛戴,那絕對有超過一半的人,投性情耿直、待人誠信,又富有正義感和善良的裴大小姐一票。

她說的話,大家基本上都信服。

而這,就是威望!

有了獎金的刺激,更沒有人願意偷懶。

整個青年週末,瞬間就開始進入了極其有效率的高速運轉時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