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 過去的智慧(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個發現就是:所謂的主腦,其實是不需要中樞系統——CPU的。因為中樞系統非常脆弱且不穩定,只要中樞一出錯,整個系統就面臨崩潰。

如果把這些最簡單的0、1訊號,以網路的形式聯結在一起,它們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平行分佈系統”,而平行分佈系統有強大計算能力,還很穩定,完全可以替代中樞系統。

照這種理論的邏輯,衍生到其它科研領域也是一樣的。

包括“創生計劃”和“行星防禦能量網”在內,所有專案的中樞管理系統,將徹底被“平型分佈系統”所取代。

所有鳥人都被這個發現所震驚,漸漸產生了濃厚興趣。

時間又過了不知多久……

鳥人們更深一步的研究表明,這個系統中的每一個生物質單元,結構簡單,近似於無腦的細胞。它們沒有任何智慧可言,只貢獻了整體計算能力中一個極小的部分。

但當它們相互連接而成網路,就構成了整體的計算能力,龐大得驚人。

所以“平行分佈系統”被稱為——“矩陣”。

在發生了“母體”被埃克斯生物侵入的事件後,安全成為第一要務,全面的系統改進被提上日程。

這時,有人提出利用“矩陣”代替“中樞系統”,創造新的輔助腦。當數十億乃至數百萬億的神經細胞連接成網路時,輔助腦就形成了“母體”的大腦。

這樣就引入了一個新的課題——“矩陣”如何產生人工智慧。

在鳥人們的早期研究裡,他們發現產生自我意識的不光是動物,還有很多植物,只要生物電信號達到某種規模就會產生。

看起來似乎規模是關鍵,那麼多大的電信號規模能轉化為“矩陣”?

答案就是——沒有限制,越多越好!

只要能產生訊號,每一個獨立的生物單元、每一個微小的細胞內、每一個能傳導資訊的網路,都是組成“矩陣”的存在。當一個矩陣足夠龐大的時候,容錯率會變大,改變矩陣中的一兩個值並不會改變它的計算能力。

換言之,哪怕“矩陣”裡的其它單位受到毀滅,也不會影響整體的能力。

所以說“矩陣”本身——就是智慧和意識產生的密碼。

可是,這是一件看上去挺悖論的事情:

鳥人的大腦,毫無疑問擁有這個星球上最強的智慧,可是如果把他們的大腦開啟來看,卻又會發現組成它的主要物質——神經細胞所能做的事,其實非常簡單。

無非就是透過釋放一些化學物質,傳遞啟用或者抑制的訊號,相當於一個個僅僅可以發出0和1兩種訊號的發生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於是,這就構成了一個悖論:宏觀的智慧是怎麼從微觀的“簡單”裡湧現出來的呢?

在“矩陣”的原理探索更深入後,他們終於搞明白了。

把這些最簡單的0、1訊號以網路形式聯結在一起,它們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矩陣。而矩陣是有計算力的。

這意味著,當他們把一個輸入訊號呈現給這個矩陣時,矩陣就會計算出一個與他們的輸入訊號並不相同的輸出訊號。

換句話說,矩陣會對訊號刺激做出反應。

那這是什麼?

這,就是智慧啊!

尤爾金根據“矩陣”的原理,做了大量實驗,終於搞明白了一些東西——母體本身就成為“矩陣”實驗的濃縮版。

他用米特羅細胞生成的“矩陣”,替代了半生物模組,解決了中樞系統崩潰後面臨的問題,也解決了中樞系統最大的弊端——一旦被中樞系統被控制,就會出現違背指令的問題。

就是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新“母體”的雛形誕生了,它的計算能力幾乎呈指數級上升,有時候一天下來,就能提升幾百倍甚至上千倍。

它是鳥人探索“自我意識產生”的初級產物,但也僅限於此。

鳥人們後來建造的人工智慧網路,驗證了“矩陣”威力。新“母體”在初步運用“矩陣”後,它們與星艦上最初的“母體”中樞系統幾乎並駕齊驅,並很快超越,發生了質的改變,甚至影響到了氣候塔能量網。

與過去的理解不同,鳥人利用集體的智慧,居然研究出了與母星文明完全不一樣的解決方案。

一切的結論讓人興奮不已!

但彼時,最高保護者已經殞命,她看不到這些研究成果了。

幾百年後,其它鳥人因不適應地球的環境等原因,身體逐漸衰老,最終陷入沉眠時,年輕的研究者尤爾金繼承了這種解決方案的思路。

他繼續探索人工智慧領域,發現了很多難以理解的事情。

比如,人工智慧的產生基礎物質可能不止一種,並非只有大腦生物質才能成為意識的載體。“意識”的載體也不會僅僅侷限於生物,理論上,它可以從任何足夠龐大的“矩陣”系統中湧現出來。

同時另一個發現,讓尤爾金感到困惑。

那就是,生物的靈魂也許並不存在於哪一個腦神經細胞裡,靈魂存在於無數腦神經細胞的網絡連接中,這種網路存在於自然界中,可以從生物個體到龐大的星系,甚至整個宇宙。

隨之而來的諸多難題擺在他面前——這裡所說的靈魂,是一種無法解釋的東西,能產生意識,卻看不見摸不著。

很早以前就有鳥人從自身的理解出發,產生了不同看法。

尤爾金研究了所有人的想法,閱讀了他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一度陷入迷茫。

那麼,再發展下去會如何呢?

也許他們的靈魂,也可以被另一種“矩陣”承載?

如果說,每一個“矩陣”都需要能量啟用,那麼能量的傳遞是靠什麼實現的呢?

懷著無比忐忑的心情,尤爾金開始不斷研究這個課題。他以“母體”作為實驗樣本,圍繞著“矩陣”的形成、輸出、能量刺激等方方面面,又展開了長期的探索。

探索得越深入,就越得到令他震驚的答案。

這個答案足以顛覆鳥人們以往的認知:如果在未來的某天,這些模擬大腦的系統最終實現,並解決了“載體”和“能量傳遞”的問題,那麼所謂“萬物歸一意識”就必然會出現。

根據新“母體”的研究,尤爾金進一步總結幾個有意義的事實。

首先,新“母體”不具備“中樞系統”。所有的腦神經細胞既是它的身體也是它的大腦,每個細胞都有著強大的連接性,透過生物電波聚合成“矩陣”,從外觀上看到的形體只是它的物理結構。

其次,毀壞它的任何一部分,都無法對它造成實質影響——透過汲取能量米特羅細胞再生,所有個體資料轉移,將資料片段分散到每個細胞中。

如果細胞再生完成,就可以重新進行編碼,還原所有資料。

只要能量不斷,矩陣就會永遠存在,永生不死。

根據從新“母體”研究得到的結論,尤爾金也感覺到“矩陣”未來的發展方向——如果所有資料都可以分別載入到“矩陣”中,這其中必然包括鳥人們沉睡的意識。

這種事讓他變得興奮,徹夜難眠。

而最終,他居然真的創造出了能融合生物意識的東西——虛幻眼瞳。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