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股價大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事已至此,眾人也是騎虎難下。

趙之龍一咬牙,“好,拋了!”

眾人大概是在四十兩的時候吃進,現在三十兩拋掉一半,立時就虧了二十五萬兩。

雖說大家底子後,二十五萬兩,分攤到各家,也就虧了幾萬兩而已,但是還是讓各為士紳一鎮肉疼。

王鐸為了避免有人不聽號令,索性讓人把股票都集中起來,當著大家面操作,避免有人兩面三刀。

雖說江南紳商是個利益集團,但是各家也有各家的利益。

就如清軍南下江南,一部分東林和江南士紳,選擇了投靠清軍,儲存家財,而另一部分東林和江南紳商,如崑山、嘉定,如夏允彝、陳子龍等人,卻毀家紓難,堅持抗清。

因此,還是集中起來,當面操做,以免有人拋,有人不拋。

等忙完,將股票陸續丟擲,果然砸到了三十兩,不過對面老徽似乎還在死撐,又拉到了三十二兩。

雙方一陣拉鋸,最終將每股價格定格在三十兩收盤。

這個價格,令王鐸等人,頗為振奮,“明天繼續拋售,老徽撐不住了!”

天黑後,各位士紳直接在王鐸的宅子歇下,以便明日再戰。

江南商業發達,各位都是手握雄厚資金的大佬,一生炒過糧,炒過棉花、生絲,總之什麼賺錢,就過炒什麼。

各人一生經歷諸多商場大戰,甚至參與過,當年陝商、晉商、徽商的揚州之爭,江南士紳內部的開海之爭,但不得不承認,炒什麼,打什麼商戰,都沒有炒股刺激。

這一天下來,價格七上八下,每一次波動,都代表著盈利或者虧空上萬兩,甚至幾十萬,真他娘的太刺激了。

這讓王鐸等人,不得不承認,攝政王真是個人才,不經商太可惜了。

大家夥一時間,都愛上了這個股票交易,刺激,上癮,肉疼。

王鐸等人,不知道,自己已經逐漸領悟股市交易中做空的技能。也就是透過一些手段,或者釋放關於公司的負面訊息,將一家公司的股票,砸下去,然後低價抄底。

幾人幾乎一宿沒睡,大清早便聚集在一起,等著隔壁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

同時,吳崇德也召集了江淮棉業的眾多股東,還有不少未參股的徽商,聚集在一起。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徽商乃是明清時期,中國十大商幫中名列前茅的大商幫,他們不像陝商和晉商,有著輸糧換引的大政策,和地處邊貿的地裡位置,也不像江浙商人,坐擁繁華江南,又兼海貿之利,他們什麼都沒有,只有徽州大山。

相比於其他商幫,徽幫的崛起的條件,遠遠不如其它商幫,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十大商幫之一,其中有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便是徽商並非單打獨鬥,而是整個宗族一起戰鬥。

這就得說明徽商的來源,他們的祖先,與福建、贛南、兩廣的客家人,差不多,都是兩晉時間的中原大族,乃是士族門閥的後代。

兩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中原士族門閥,大舉南遷。

徽州一帶,山林起伏,一些世家大族,為了躲避戰亂,便進入徽州山丘,並於此紮根。

因為地處山區,所以歷代以來,他們的宗族延續得以儲存下來。

同江南各地,士族門閥瓦解不同,徽州一地,宗族勢力卻非常強大,數千人的大宗族,仍然不散居,家譜延續千餘年,絲毫不亂。

這種宗族意識,使得徽商往往抱團,比其它商幫,更為團結。

不過與陝商一樣,在清軍南下的過程之中,除了投靠滿清的晉商之外,中國其它幾大商幫,都遭受重創。

揚州城,一下被屠七十萬,陝商、徽商可謂損失慘重。

之後,金聲、江天一於徽州起義抗清,清軍三路圍剿,起義失敗後,金聲被殺,而清軍自然不會放過徽州和富裕的徽商,使得徽商損失慘重。

在明朝收復南京後,徽商又重新開始發展,不過因為地處隆武統治境內,後又遭遇唐魯之爭,徽商生意紛紛破產,如今乃是宗族集資,才勉強有所發展。

在距離證券交易所的不遠處,另一間宅子內,吳崇德看向眾人,一臉凜然道:“諸位,雖說這一戰,我們肯定會贏,但是也不能讓他們砸的太慘,給攝政王難看。沒什麼好說的,守住三十兩,是我們底線。現在,大家不管是去借貸,還是去抵押店鋪,一定要把股價拉上來。”

這時,證券交易所衙門外,一聲鑼響,大門大開,早以守在外面的各家管家和掌櫃,頓時一擁而入。

這場股票大戰,已經震動了整個江南商界,楊州城中的各地商賈,也紛紛趕來湊熱。

一時間,城中各酒樓酒肆的包間內,都是各地來的商人,他們一邊吃酒,一邊遣下人檢視,交易所內更是人滿為換。

這時,一間酒樓內,坐著幾名關中來的秦商。

最近,周國開啟西北邊貿易,鼓勵商賈與烏斯藏、青海,還有西域的蒙古人、藏人、回人做生意。

蟄伏許久的關中秦商,在關中逐漸太平,政策轉好後,終於開始了動作。

西北的胡人,有三個重要的需求,一個是茶葉,那是一天都不能少。

另一個是棉布,遊牧的蒙古人,冬天還可以穿穿動物毛皮,可是一旦到了夏天,繼續穿毛皮,那便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對中原棉布的需求十分大。

最後一個便是鐵器,蒙古人、藏人要做飯,要煮茶,便少不了鐵鍋。

現在海上貿易雖然發達,但是一年能到沿海的船隻,也就幾千艘而已,西面和北面胡人的需求,長期以來,都佔據大頭。

特別是,大明禁海之時,海上走私畢竟規模難以做大,西北和北方的需求,長期佔據很大一部分,僅是茶葉貿易,一年交易金額就達數千萬兩。

這次陝商從新踏足揚州,便是因為關中需要大量的棉布、茶葉,前來江南採購。

“開市了!”一名黑瘦的秦商低聲道:“我們要不要插一手!”

為首一人沉聲道:“靜觀其變,俺們是來採購布匹和茶葉,兩方都不能得罪。”

(求月票,推薦,訂閱,求書單)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