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懷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孩子嗎?愛德華市長可是很少會提及自己的家人。”

“你說要是這個年紀能有這般的見識,也能有這般的思考能力,那我們為人父母的,不就可以相信我們的孩子能夠走上一條正確道路了嗎?當然,如果都能想到這一步,還能被人騙的話,那這個騙子估計也是世界級的騙子,也該被騙。”

“市長大人,諾曼家可是出了名的專出天才,但這並不是沒有代價的,諾曼家四代人,不算塞莉和現在的諾曼公爵,就說前兩個家主,那可沒有一個是善終的,按照外界猜測,多半是死於家族內鬥的,當然這些事情在諾曼領可是重大的禁忌事項,民眾都不怎麼敢提及。”

“他們本國民眾都不敢,更何況我們這些外人呢。只是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提及這些,我倒也不用擔心自己踩紅線。”

“市長大人千萬不要理解錯了,不是他們刻意採取了言論管制,而是諾曼一族的內部爭鬥可比他們的政策要出名的多,那可是硬生生的把一個大家族逼成了一脈單傳的殘忍內鬥。”

“大家族?諾曼家不一直是一脈單傳嗎?這還是挺出名的。”

“市長大人,這其實就是誤解了,上代諾曼家的家主,總共有十三個子女,然而等到諾曼公爵繼承家主位置的時候,活著的已經只剩下了他一個。西菲尼的民間,有這麼一句話“可憐紅顏多薄命,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用在諾曼家身上是最合適的。”

一個家族之中會允許有少量的聰明人,也會允許有少量的蠢貨。

但是絕對不會允許全部都是聰明人,又或者全部都是蠢貨。

這兩種情況,都會帶給一個家族徹底的毀滅。

聰明人的爭鬥,往往都不會給對方留有任何的後路,也不會給對手任何的活路,“只有死人,不會對他們造成威脅。”,這句話是曾經諾曼家族的家訓,現在已經聽不到了。

這種情況下的家族內鬥,還真的只能用不死不休來形容了,而活下來的人,也未必會贏的一切,現在的諾曼公爵就是最好的例子。

眾所周的,諾曼公爵的夫人因為難產而死了,而諾曼公爵至今都沒有再婚,更別提孩子,他只有塞莉這麼一個女兒。

很多人都猜測是家族內鬥,給諾曼公爵留下了極其大的精神創傷,以至於他對孩子這個詞,都留有巨大的陰影。

只是愛德華這樣完全不在乎,也不理解這些事情的人,可不會去深入的思考。

“還有這些內情?這些大戶人家,家大業大,也真是財也大,難也大。”

“無論是什麼樣的爭鬥,顯然都是當事人不願意被提及的,尤其是民間的各種惡意猜測,與其說是諾曼公爵管控了有關他們家族的言論,還不如說是封堵了民間對他們一族的惡意抹黑,這和言論控制,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更何況,這本就是他們家事,誰會希望把自己的家醜公之於眾呢。”

“沒想到羅伯特你知道的這麼多,我之前一直以為他們家族一脈單傳,是因為體制問題,偶爾也能在新聞上看到說諾曼家的人經常生病,又或者意外死什麼的,總的就歸到了體制問題上。雖說死的都是挺蹊蹺的,但只能說是巧合吧?”

“巧合到不像一個巧合——我想市長大人也不願意自己的家人,手足相殘吧?而他們諾曼家,就非常樂於做這些事情,當然,我說的都是沒有經過證實的,大部分都只是來源於民間猜測。”

“看來即便是聰明遍佈的家族,他們在往前邁進之時,也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可就像現在的我們,不付出代價,怎麼能夠看到未來呢?我們可都算是在透支未來,以保障現在的一切,但我想這絕對不會是錯誤的。”

“市長大人,我們當然沒有做錯,用未來的錢,建設未來,如果這都有錯,那我們要怎麼才能走向未來呢?乾脆停留在原地什麼都不做最好。我們現在遇到的這些問題,是我們時代的一種必然,即便不怎麼好看,我們也必須要去做,如果我們不這麼做,我們甚至沒有未來。”

“要是人人都和你一樣,能夠理解我們的難處,就不會有那麼多矛盾了。”

現在倫敦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矛盾。

而這是大家都清楚,卻都無法迴避的大問題。

市政廳能夠起到作用,也能夠改變現在所有的情況,但——真的要這麼做嗎?威廉留下的種子已經發芽生根,是短期,甚至是長期都沒有辦法改變的現實,這種時候市政廳強行干涉和誘導,只會把未來的局勢變得更糟。

更何況還有勞班這種間諜沒有被抓獲,要說倫敦現狀是內憂外患,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面對如此巨大的威脅,現在他們手上可以打出去的牌,也就只剩下殘破不堪的市政廳下面前維持城鎮運轉的官員,以及完全不被民眾信任的治安隊,還有一個未必會聽市政廳使喚的KGB殘留分部仇殺隊。

沒了,這就是他們手上的牌,我在明,敵在暗,怎麼看都是糟透了,對方可以摸清他們的一切,而他們對敵人一無所知,外因是勞班那群間諜,內因則是威廉留下的種子。

主外,威廉的影響就會迅速發散,而主內,勞班就有可能破壞整個城鎮。

兼顧兩方的結果,多半就是兩頭失敗,十分清楚這一點的愛德華,自然也只能在做出判斷前,儘可能的打探情報,以此較為妥善的解決這些大問題。

這也就是現在愛德華所設想的解決辦法,這可不是聽天由命,而是走一步看一步,也沒有人能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做出如此重要的判斷。

——

仇殺隊本部,隊長辦公室。

阿希對著KGB的上層彙報了皇家學院的情況。

然而那群老頭聽完後,並沒有給阿希什麼評價,反而是對著他說了一些非常奇怪的話。

“我們之前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我們KGB除了你們仇殺隊,所有重要的工作員幾乎是在同一時間全滅的,難道是威廉·華萊士真的有什麼通天的本事,提前調查出了我們所有的工作員?我們都覺的這不太可能,也不現實。”

“各位是懷疑有人出賣了KGB嗎?這種事情就算現在想要查,我覺得也非常困難,這會是一次要觸底的清查,倫敦的所有人都會有這個嫌疑,想要查出內奸,那就必須挨家挨戶的湊差,而現在絕對不是觸底調查的時期。”

“不是這個問題,我們KGB在倫敦不算是隱秘的存在,甚至連到農民都知道我們有參與進倫敦的事務,和仇殺隊的隱秘程度是完全的兩個極端。”

“——”

“弄到倫敦人盡皆知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都屬於外來人,是不太容易融入當地社會的,也是比較容易暴露,所以也就明著行事了,不加隱瞞的形式,那被眾人知曉存在也是理所當然的,按照我們之前的判斷,應該算是利大於弊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我們偶爾會接觸下倫敦的市長愛德華。”

“你們該不會懷疑是愛德華出賣了KGB的名單吧?就算KGB和愛德華有接觸,他也不可能記住所有人的名字,就算記得住,我也不認為你們每次派過去的人都是不同的,更別提把所有人都派去見一遍愛德華這種蠢事了。懷疑愛德華,我覺得缺少最基礎的邏輯。”

“那你們要怎麼解釋仇殺隊絲毫無損的問題呢?根據我們從市政廳和治安隊那瞭解到的情況,愛德華在此之前是完全不清楚KGB和仇殺隊的關係,而治安隊和市政廳的部分官員,雖然我們從沒有正式的告知過他們,但他們心裡多多少少也猜出仇殺隊和KGB的關係。”

“這並不難猜,治安隊的深入調查,每次都以保密被拒絕,而能夠用機密拒絕進一步調查的可能性,其實就那麼幾個,為此猜出我們之間的關係,並不是難事,我也覺得沒什麼不正常的。”

“不正常的點,就在愛德華身上,他可以說倫敦高層真正迷糊的一個人,雖然他這迷糊也有疑點,但勉強也可以歸納進個人的行事風格。你要知道他為了清除仇殺隊這種他眼中的犯罪組織,他甚至逼迫財政部大出血,給治安隊採購F22,並且一買還是好幾件,這東西的價格你們也清楚,都是上億的玩意。”

“即便上億,也沒有幾個人能用,都是好看不好用的玩具。我反而更在意愛德華是真的不知道我們之間的關係?這可真夠奇怪的,難道說他在打聽仇殺隊情況的時候,沒有被告知過因為機密和許可權,他無法深入瞭解?”

“肯定被告知過,但正因為如此,他才完全無法掌控仇殺隊的資料和人員配置,從而讓仇殺隊在這次災難初起之時,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失,也沒有遭受威廉屬下的攻擊,從而完整的保留了編制。”

“光靠這一點就去懷疑愛德華,我覺得也太牽強了,能有這種嫌疑的人太多了,你們為什麼只懷疑市長呢?”

”雖說愛德華沒辦法一口氣掌控所有人KGB成員的名字,但是我們KGB幾乎都是外來人,以他手中的許可權,想要透過這層關係調查,並不是什麼特別難的事情,也只有他的許可權,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調查。”

“倫敦外來人口這麼多,調查起來絕對是比較困難的,但就和領導說的一樣,只要願意去調查,愛德華的市長許可權還是有機會調查出一定的結果,只是太難了,真的太難做到一點痕跡都不留了,而如果要留下痕跡,那KGB是一定能夠掌控到這條情報的。”

“難不難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還應該相信愛德華,我們絕對不能否認愛德華的嫌疑。如果說愛德華背叛了愛丁堡,那現在倫敦所經歷的一切,是否正在把倫敦推入地獄,現在倫敦的唯一決策者就是愛德華,我們(KGB高層)都認為他的權力過大了。現在我們面臨的是一個非常嚴肅和嚴重的問題,阿希,在這方面我想聽聽你的意見。”

要問愛德華有沒有嫌疑吧,那肯定是有的,每一個倫敦市民都會有的嫌疑,出現在愛德華身上,這並不奇怪。

只是為了這麼點嫌疑,所以就不信任愛德華?那倫敦還有誰可以信任?

明白這一點的阿希,心裡自然是更偏向於相信愛德華的,因為從理性的角度思考,愛德華投靠威廉有什麼意義?他能得到什麼好處呢?而現在威廉死了,難道他投靠威廉,真的只是為了策劃一個無意義的自殺行為?

要知道現在愛德華手中的權力可不是變大了,而是變小了,並且倫敦所發生的事情,嚴重的打擊了以愛德華為首的市政廳的公信力。

沒有任何利益情況下的背叛,這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愛德華是威廉親爹,或者親兒子,可從他們的年齡差來看,這一點顯然也是不可能的,為此,阿希是完全不想懷疑愛德華,因為他叛變的可能性實在太低了。

可現在KGB的上層,顯然是對愛德華有所戒備的,並且還在思考是否要對愛德華進行抓捕,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各位領導,現在倫敦是非常重要的時期,災難過後的重建,將會改變倫敦的走向,如果現在沒有辦法做到團結一心,那倫敦就沒有未來。這個時期我們不能因為個人的懷疑,從而影響我們對全域性的判斷,我不想否認愛德華的嫌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但愛德華對我們倫敦來說,我想絕對不是敵人,他在位這麼多年,成績和成果,都是能夠看見的,就光考慮這一點,愛德華叛變的可能性,就已經非常低了。我想這個世界應該滅有一心一意,專心辦實事,謀發展的間諜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