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李綱守衛汴梁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想了想,就讓高俅走武官之路。因為武官對出身的要求不嚴,只要有功名就行。趙佶的意思是讓高俅到下面去鍍鍍金,也沒指望他真能建功。邊帥劉仲武知道高俅是皇帝派下來鍍金的,於是格外幫襯。恰好,高俅在邊關的時候,宋朝在邊境打了幾個少有的勝仗。高俅升遷的資本,就順便有了,最後他做到了殿帥,掌管禁軍達二十餘年。

高俅主掌軍權的時候,宋軍已沒多少戰鬥力。高俅不是軍事家,不可能對宋軍帶來明顯的起色。高俅不是尋常之輩,在為官弄權上很有手段。他乖巧善佞,對皇帝百般討好。他迎合趙佶好名貪功的心理,在軍隊訓練上玩了不少花架子。高俅曾經主持軍隊爭標競賽,開始是吹吹打打,後面花樣百出,頗為熱鬧,讓趙佶看了十分滿意。

高俅這個人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對有恩於他的故人不忘報答。劉仲武在邊關對他的提攜,之後他與劉仲武家一直保持密切關係。劉仲武在政和五年打了敗仗,但他的仕途卻沒有受到影響,因為有高俅在朝中替他說了好話。劉仲武死後,高俅又極力向趙佶推薦其子劉錡擔任大將。蔡京迫害蘇軾及其家屬,同為一殿權臣的高俅對蘇軾一家並未落井下石。他不忘蘇氏,每當蘇家子弟入都,則給養恤甚勤,頗為時人讚許。

再說趙桓送趙佶出都之後,白時中、李邦彥等也勸說趙桓去襄州和鄧州,以暫避敵軍鋒芒。太常少卿李綱聽說,請求上殿面議。他對趙桓說:“道君皇帝把宗社授給陛下,您卻打算棄而去之,這樣做合適嗎?”趙桓默然不答。

白時中、李邦彥說都城守不住,只有避一避。李綱反駁說道:“天下的城池,還有哪個能有都城堅固?而且宗廟、社稷、百官、萬民都在這裡,怎能丟掉呢!為今之計,應當整頓軍馬,團結軍民,堅守都城,等待勤王之師。”趙桓問道:“誰能擔任統帥,指揮抗金?”李綱答道:“白時中、李邦彥雖然不熟軍事,然而身為宰相,撫慰將士,抵抗金兵,這是他們倆人的職責。”白時中十分生氣地說道:“李綱莫非不能率兵出戰嗎?”李綱堅定地說道:“陛下如果不嫌我懦弱無能,讓臣負責,我願以死相報!”於是趙桓任命李綱為東京留守,負責保衛東京,抵抗金軍。

正在這時,內待前來催促說道,皇后已經準備好動身離開。趙桓一聽,臉色都變了,急離座道:“朕不能留在這裡了。卿等不要留我,朕要同皇后一起啟程。”李綱跪下,一邊流淚,一邊磕頭,以死挽留趙桓。趙桓這才稍稍安定了一些,對李綱說道:“朕今接受卿的請求留下來。治兵禦敵之事,由你全權負責,萬萬不可稍有疏忽。”

當天夜裡,宰相白時中、李邦彥連夜進宮,又勸趙桓儘早離京,趙桓決定第二天一早就動身。第二天早上,李綱入朝,走到午門,看見禁衛軍

整裝待發,皇上的乘輿也準備好了。李綱知道趙桓又改變了主意,他著急地大聲問禁衛軍道:“你等究竟願意留下守衛宗廟社稷,還是願意隨皇上逃跑?”禁衛軍齊聲答道:“父母妻子都在這裡,願死守京城!”

聽了禁衛軍的答話,李綱急忙入宮,對趙桓說道:“陛下已答應留下,怎麼忽然又要啟程?六軍父母妻子都在這裡,願以死守城。陛下強迫他們護駕出走,萬一中途四散回都,誰來保衛陛下?況且金兵已經很近,探知乘輿尚未走遠,用健馬快追,怎麼抵擋得住?”趙桓這才醒悟,下令召回皇后。為了穩定人心,李綱立即曉諭軍民說道:“聖上主意已定,決心守城,敢有再說離開京師,擾亂人心者,斬!”禁衛六軍一聽留下堅守,一齊高呼“萬歲!”

李綱正在部署守城,金軍就到了都城西北的牟駝岡。牟駝岡是宋軍養馬的地方,兩萬匹軍馬和大批草料,都落入金軍手中。趙桓得到訊息,頓時大吃一驚,急忙召集群臣商議對策。李邦彥說道:“都城兵微將寡,勤王兵一時又到不了,除了割地求和,沒有別的法子。”李綱反駁道:“金兵孤軍深入,所帶糧草不多,不必那麼怕他。萬一出戰不利,可以閉城固守。同時,急催各路勤王之師火速前來,那時內外夾攻,一定可以打敗金軍,割地求和的事,千萬不能幹!”

這時白時中已經畏懼辭官,李邦彥為太宰,張邦昌為少宰。趙桓接受了李邦彥的意見,派使者前往金營商議割地求和。使者走到半路,碰上金軍的使者吳孝民,於是宋使又領著吳孝民回到開封。吳孝民還沒有見到趙桓,金兵先已攻城。幸虧李綱事前預備,把蔡京家的山石運來疊門,堅不可破。到了夜間,李綱招募敢死士一千人,縋城而下,殺入金營,砍死了酋長十餘人,兵士百餘人。幹離不也疑懼起來,率兵暫時退走。

次日,金軍使者吳孝民問納張覺的事,並要索交童貫、譚稹等人。趙桓說道:“這是先朝事,朕沒有開罪鄰邦。”吳孝閩隨即對趙桓說道:“上皇既然已經禪位,過去的事情不必計較了。請少帝同大金重新結盟修好,派遣親王、宰相前往我軍請和。”趙桓問大臣們道:“誰可以擔任去金營請和的使者?”李綱請求派他前去。趙桓說道:“你身負守城重任,國家安危,系卿一身,豈可離開?讓李梲去吧。”

前往金營議和的使者確定後,大臣都退了下去,只有李綱留下不走。他問趙桓到底為什麼不派自己出使金營。趙桓回答道:“卿性格剛直,前去議和不合適。”李綱奏道:“金兵大軍即將兵臨城下,勤王之師又沒有到來,暫時議和也可以。但議和的條款要恰當。否則,會招來大禍,宗社安危在此一舉。李梲柔懦,恐怕有誤國事。敵人是貪得無厭的,必然會提出苛刻的條款。只要朝廷舉措適當,敵人就會見機退去。如果朝廷迫於金軍威勢,答應他

們的全部要求,金軍就會輕視我們,那樣後患無窮。”趙桓不聽,仍讓李梲出使金營。

李梲到了金營,見幹離不南面坐著,兩旁站著兵士,都面帶殺氣。他膽戰心驚,慌忙再拜帳下,跪行上前。幹離不厲聲喝道:“你家的京城,我本來旦夕可破。為了給少帝情面,想存趙氏宗社,這才停兵不攻。你們應該知道我的大恩,要遵我這幾款條約,我自然退兵。否則立即屠城,你們就不要後悔了!”說完,就取出一紙,擲給李梲說道:“這便是議和約款,你拿去罷!”

李梲嚇得冷汗直流,接紙隨意看了看,也不管裡面寫的什麼,只是喏喏連聲腿出。幹離不又派遣蕭三寶奴、耶律中、王汭三人,和李梲進城,等著取結果。次日,金兵又攻打天津、景陽等門,李綱親自督戰。他又命敢死之士,縋城出戰。他任命何灌為統領,自卯時到酉時,和金兵奮鬥數十百合,斬首一千多級。何灌也受傷多處,大喊而亡,金兵被迫退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綱入宮議事,見趙桓正與李邦彥商談和約,案上擺著一紙,就是金人要索的條款,由李綱瞧將過去,共列四條:給金軍五百萬兩金子,五千萬兩銀子,牛馬一萬頭,綢緞一百萬匹,尊稱金帝為伯父,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派宰相、親王到金營為人質,把金軍送過黃河。

李綱堅決反對這些條件。他說道:“金軍索要的金帛,竭盡天下之財,都無法滿足,一個京城怎麼會夠呢?三鎮是國家的屏障,割給金軍,以後還怎麼立國?至於人質,宰相可以去,親王不能去。應該派能言善辯之士,前去同金軍商談條件,說明哪些可以答應,哪些不能答應。只要談幾天拖延時間,勤王大軍就會到來。那時金軍所提條款雖然不能實現,也不得不趕快退去。屆時再同他結盟,他就不敢輕視我們,和平局面才可以長久。”

李邦彥說道:“敵人狡詐,怎肯讓我們拖延?現在都城都保不住,還管什麼三鎮?至於金幣牛馬,更不用計較了。”張邦昌也隨聲附和,贊同和議。李綱還想再辯,趙桓卻對李綱說道:“卿你先去指揮軍事,此事慢慢商議。”

等李綱一退出去,李邦彥等極力勸趙桓接受條款。趙桓只顧目前,就全部答應了金軍的條件。等李綱得知,已來不及勸阻,只能憤懣滿胸,嗟嘆不已。可是此時國庫早已空虛,哪有那麼多金銀?趙桓只好下令在京城盡力搜刮,因此搞得家家不安,人人驚恐,全城亂紛紛,朝野鬧哄哄。

就是這樣,趙桓也只得到金二十萬兩,銀四百萬兩,民間已空,遠沒有達到金人要求的數目,第一條不能按照約定,也只好陸續籌措。第二條就讓人先奉送三鎮地圖,第三條交上誓書,第四條就是派遣人質問題。趙桓派張邦昌為計議使,侍奉康王趙構去金軍為人質。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