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張永德力敗唐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正在此時,南唐的舒州節度使馬希崇,率領兄弟十七人投奔了後周。柴榮任命他為右羽林統軍,隨駕返回京城。柴榮又把南唐的使臣孫晟、鍾謨,以及被生擒的馮延魯等人,也一起帶走,同時召趙匡胤父子回京。趙匡胤留下一部分將士鎮守六合,自己統領親兵進入滁州,看望父親趙弘殷。趙弘殷此時已病癒,於是一起出發,趙普也跟隨他們北回。

趙匡胤路過壽州的時候,剛好遇到南寨的指揮使李繼勳被南唐大將劉仁贍出兵偷襲。李繼勳所儲存的攻城工具具,大多被燒燬或搶去,將士死傷了數百人。李繼勳逃入李重進的東寨,才得以脫身。後周軍隊經此一敗,難免灰心喪氣,於是想請求柴榮同意班師回朝。幸虧趙匡胤得知之後,急忙趕赴軍營,助他一臂之力,替他重新整頓軍隊,修繕攻城器具,部署了十多日,周軍這才士氣重振。趙匡胤接著辭別了李重進和李繼勳,返回京城。

柴榮於是加封趙弘殷為檢校司徒兼天水縣男,趙匡胤為定國軍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又舉薦趙普,說他才可大用。柴榮採納了他的意見,於是令趙普為定國軍節度推官。

正在此時,接到吳越王關於常州軍情的奏報,說他們被南唐燕王李弘冀打敗,死傷過萬。柴榮得到這個壞消息,不禁驚訝不已。與此同時,又接到荊南的奏表,說是朗州節度使王逵被部下所殺,眾軍推舉潭州節度周行逢為帥。柴榮嘆息道:“吳越剛剛喪師敗績,湖南又失去了一支人馬。恐怕南唐又會乘隙進攻,看來朕還是要再度南征。”但是宰相範質等人依然勸諫阻止,因此柴榮一時躊躇不決。

當初,南唐將茶、鹽強行配給農民而徵收糧食布帛,稱為“博徵”,又在淮南興造營田,農民吃了很多的苦頭。後周軍隊到達的時候,農民爭相奉送牛酒來迎接慰勞。但是後周將帥卻不體貼安撫,反而專門從事擄掠,把農民視為糞土草芥。結果農民都很失望,相互聚集在山林湖澤,建立城堡壁壘自己固守,操持農具作為武器,拼綴紙片作為鎧甲,當時人稱之為“白甲軍”。後周軍隊討伐他們,卻屢次被打敗,先前所得到南唐各州,大多再為南唐所有。

南唐將領朱元很有武略,上書給李璟議論用兵的得失之道。李璟認為他很有才幹,於是命令他率兵渡過長江,意圖收復江北的失地。朱元過江後,當即揮軍攻打舒州後周舒州刺史郭令圖抵擋不住,棄城逃跑。接著,南唐將領李平又攻取了蘄州。南唐國主李璟於是任命朱元為舒州團練使,李平為蘄州刺史。不久,朱元又攻取了和州。

柴榮得知之後,便赦免了淮南各州關押的囚犯,廢除南唐李氏不合理的賦稅徭役,事情有不便利百姓的,都委託州縣官吏奏報。柴榮想以此得到淮南民心歸附,為下此南征做準備。

南唐的救援部隊在紫金山安營,與壽州城中的烽火遙相呼應。淮南節度使向訓

上奏請求派廣陵的軍隊合力進攻壽州,等待攻克壽州城,再計劃進取,柴榮下詔同意。向訓封好都府倉庫交給揚州主管人員,命令揚州牙將部署在城中的巡邏,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揚州百姓感動喜悅,軍隊返回,有的人揹著乾糧送去。滁州守將棄城離去,領兵趕赴壽州。

劉仁贍固守壽州城,見周兵一天天增多,於是屢次請求南唐朝廷發兵救援。唐主李璟只是命令齊王李景達率部增援,李景達由於之前被打敗過,因此非常小心謹慎。他駐軍在濠州境內,不敢前進。監軍使陳覺,膽子比李景達還小,權力卻比李景達要大。凡是軍中的文書往來,都是由陳覺一人主持,李景達只是在後面署名,敷衍了事。所以他們雖然擁有五萬大軍,卻毫無鬥志。南唐的將士們也樂得逍遙,過一天,算一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只有唐將林仁肇等人真心趕去增援,因此率領水陸各軍,去救援壽州。可是後周大將張永德屯兵在下蔡,擋住了南唐援軍的去路。林仁肇冥思苦想,這才想出一個辦法。他命令用戰船載著乾柴,順風放火,想以此燒燬下蔡的浮橋。

張永德見狀,急忙出兵抵禦。但是火勢極大,險些不能支撐。幸好突然風向轉變,大火反而燒燬了南唐的船艦。林仁肇無奈,只好逃了回去。張永德於是用鐵索一千多尺,在距離浮橋十幾步的地方,攔腰阻截淮水河道,並系上了巨大的木頭,因此南唐軍隊無法接近。

但林仁肇等人不甘心失敗,再次率領水軍進攻張永德。張永德夜晚命令善於游泳的士兵潛到敵船底下,系上鐵鎖,發兵攻擊。南唐的船隻於是不能前進或後退,淹死的士卒很多。張永德奪下了南唐十多條戰船,又解下身上的金帶賞給善於游泳的麾下士兵。

張永德見李重進持久無功,於是對他非常懷疑。張永德在上表報捷的時候,附上密書,說李重進屯兵城下,卻毫無戰意,恐怕懷有二心。柴榮卻認為李重進是親戚,應該不會如此,便示意李重進,令他自己表白辯解。

當時他們兩位將領各自握有重兵,眾人心裡擔憂出事。一天,李重進單人匹馬到張永德營帳,從容自如地歡宴飲酒,對張永德說道:“我和您有幸因是皇上的心腹而當上了將帥,自然應該為主效力,不敢懷有二心。我不是不知道曠日持久,有過無功。但是留仁贍善於防守,壽州城又非常堅固,一時實在攻不進去。你應當能體諒我的苦衷,為何對我疑忌如此之深?”

張永德的敵意這才消除,眾人心裡也踏實下來。南唐李璟聽說,急忙派人將封有書信的蠟丸帶給李重進,用高官厚祿來引誘,書信中都是毀謗朝廷和策反離間的話。李重進不受誘惑,把信送給了柴榮。

當初,南唐孫晟、鍾謨跟隨柴榮到了汴梁。柴榮待他們很優厚,每次朝會,讓他們排在中書省官員的後面。並時常召見,讓他們享用美酒佳餚。但是

當柴榮問起南唐情況的時候,孫晟只是說道:“唐主畏服陛下神武,事奉陛下別無二心。”

等到獲得南唐蠟丸中的書信後,柴榮勃然大怒,召見孫晟,斥責他回答的不是實情。孫晟神色嚴正言辭激昂,只求一死。柴榮再問南唐國中虛實,孫晟緘閉口不答。柴榮大怒,命令都承旨曹翰送孫晟到右軍巡院,再按柴榮的意思問他。

曹翰與他飲酒,酒過幾巡以後,和言悅色地問他,孫晟始終不說。曹翰於是對他說道:“我有敕書,賜相公自殺。”孫晟神色安祥,尋找朝袍朝笏,整理衣帽,向南叩拜說道:“臣下我謹以死報國。”於是赴刑。連同他隨從的一百多人都被鐐死,鍾謨貶為耀州司馬。事後柴榮憐惜孫晟的忠誠節操,後悔殺了他,於是召回鍾謨,授予衛尉少卿。

柴榮鑑於稅收的規定有缺陷,於是對侍從大臣說道:“近代各朝徵收糧食布帛,大多都是不等到收穫、紡織完畢。”於是詔令三司,從今夏稅在六月開始徵收,秋稅在十月開始才徵收,由此使得鄉里民間都感到便利很多。

山南東道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安審琦,坐鎮襄州十幾年。這年進京,柴榮加封他為太師,遣送他返回鎮所。上路以後,柴榮問宰相道:“愛卿等送他了嗎?”宰相回答道:“送到京城南面,安審琦深深感激皇上的恩德。”柴榮說道:“近代各朝大多不用誠信對待諸侯,諸侯即使有想效忠盡節的,也是無路可走。統治天下的人只要能不失信用,還怕什麼諸侯不會心歸誠服呢?”宰相心悅誠服。

孫晟的死信傳到南唐,唐主李璟痛哭流涕,贈給孫晟太傅之職,並追封魯國公,諡號文忠。擢升孫晟的兒子為祠部郎中,厚恤他的家屬。柴榮殺死孫晟之後,決意征服南唐。柴榮知道後周的水軍沒有南唐強大,因此特別命令在城西的汴水中,造戰艦數百艘。接著柴榮又令南唐的降將日夜訓練,準備出發。但是由於連年征討,需用太多,國庫難免有些不足,於是又要設法籌措軍餉。

柴榮聽說華山的隱士陳摶仙風道骨,知道羽化昇仙、冶煉金子的法術。於是柴榮派人把他召來。陳摶見是皇帝的命令,自然不敢違抗,只得跟著使者進京拜見柴榮。柴榮見他後,和顏悅色地問道:“先生精通霞舉飛昇、黃白各術,能否指教一二。”陳摶答道:“陛下貴為天子,應該把心思用在治理天下,何必用這種異術?”

柴榮說道:“先生期望朕使得天下大治,用意非常好。朕願與先生一同治理天下,還請先生留在朕的身邊!”陳摶說道:“臣只是一個山野鄙人,不知道治理的辦法。再說上有堯、舜這樣的明君,鄉野就有有巢、由這樣的隱士。如今盛世,怎會沒有奇士。現在微臣能夠寄居於華山,長享太平日子,這同樣上出於聖恩!”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