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七六 中原戰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金陵。

看完手裡的摺子,宋治深吸一口氣閉上眼,卻仍是無法掩蓋臉上的憤苦。

他怎麼都沒想到,趙寧竟然可以放著到手的王爵不要。

那可是大齊的第一個異姓王!

這份胸襟,如此氣度,若是換個位置,宋治潛意識裡都覺得自己比不了,故而免不得又驚又怒,一時無法接受。

良久,他暗自呢喃:“北胡未滅,何以為王......北胡未滅,何以為王......趙寧啊趙寧,你是真的赤膽忠心到了極致,還是心機深沉到了極處?”

趙寧對他有沒有很大的忠心,宋治不敢打包票,但要說趙寧對大齊的江山社稷,對九州這片土地上的百姓,那絕對是有一片赤誠。

若非如此,趙寧在國戰中就不可能如此賣力,更不可能單人獨騎在孝文山血戰到最後一刻,險些把性命丟在那裡。

無論趙寧到底是什麼心思,有著怎樣的打算,宋治眼下都不能無視趙寧的要求。

趙寧說得沒錯,大齊還沒到勝券在握的時候,北胡三路大軍:蒙哥、察拉罕與博爾術,現在大齊只是敗了其中之一。

況且,眼下河北地還有不少駐軍、綠營軍。

要想打贏這場國戰,需要鄆州軍繼續發揮作用。若是趙寧被王爵誘惑,甘願讓出兵權也就算了,他連王爵都可以不要,鐵了心要繼續統帶鄆州軍,宋治暫時還真不能跟趙寧撕破臉皮。

事情真要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出了內亂,遭殃的是他這個皇帝的國體。

宋治閉上雙眼,痛苦悄然爬滿眉梢。

想他堂堂帝王,竟然在一個臣子面前束手束腳,遇事有這麼多無奈,真是讓人悲憤莫名,恨不得手刃千萬人。

但這又能怪誰?若非有這場國戰,要不是大齊王師被北胡大軍打得找不著北,眼下皇朝離不開趙寧、趙氏,他何須對趙寧忍讓?

倘若這還是國戰之前,以他繼承歷代先帝基礎,一手創造出來的大勢,莫說區區趙寧小小趙氏,天下那麼多世家大族,誰不是魚肉一樣任由他宰割?

“草詔,趙寧攜功自重,不遵聖命,不聽調遣,臣節有失,暫止封王之事,念時局艱難,暫令其仍領原職原軍,以觀後效!”

說完這些,宋治心情稍緩。

趙寧想要在鄆州建立藩鎮,擔任節度使,他當然不能同意。

既然趙寧口口聲聲國戰大局,那就讓他繼續擔任汴梁北面行營大總管,這樣既沒有過於威逼對方,又能在國戰結束時,順理成章的讓對方交卸兵權。

至於趙寧口中因為戰爭大局,所以不能調走鄆州軍將校、削弱鄆州軍戰力的考量,宋治自然不能認同,免得對方的大義之名再度遠揚。

他必須給對方安個罪名。

“給貴妃傳令,讓她親率各部加緊作戰,務必早日將中原的北胡大軍盡數殲滅,待她凱旋之日,朕會親自為她慶功!”

......

燕平。

蕭燕看著堂中的木合華默不作聲。

這不是她第一次見對方,但她臉上的痛苦依然濃厚。

堪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左賢王,戰功赫赫的一代名將,天元可汗的左膀右臂,在兗州戰敗了不說,自己還身死道隕,這對王庭是莫大打擊,更是莫大損失。

想起曾經並肩作戰的歲月,想起小時候對方對自己的照顧與關愛,想起在草原上的歡聲笑語,蕭燕禁不住悲從中來。

而隨

著博爾術戰沒,麾下精銳力量被殲,黃河之南的戰局,已經無可挽回,國戰至今,天元王庭不是頭一次有敗績,但這回不同,那是戰略大勢上的失手!

影響深遠。

“中原大軍已無逆轉戰局、守住城池的能力,撤軍吧,讓能撤回來的,可以突圍殺出來的,立即退到黃河各個渡口,我會派人接應。”

良久,蕭燕做出了決斷。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近乎是一字一句,彷彿每個字都重達千鈞,壓得她喘不過氣,又彷彿每個字都是一根箭,刺得她的心千瘡百孔。

“公主殿下......”牙關都要咬碎的木合華五官扭曲。

蕭燕不容置疑道:“齊朝攻佔中原後,勢必積蓄力量,再攻河北地。中原已經守不住了,河北地絕對不容再有差池,調集大軍撤回,加固黃河防線,勢在必行!”

木合華無法再開口。

他有心帶著援軍殺回去,給博爾術報仇,但身為謀士,其實他也清楚,河北地眼下根本沒有強力援軍。

暫時放棄中原是唯一選擇。

時勢如此,天元王庭只能接受在中原的失敗。

“敢問公主殿下,大汗......大汗何時能夠迴歸?”

末了,木合華抬頭盯著蕭燕問。

接觸到木合華的眼神,蕭燕心中的痛苦陡然加重了一倍,那是飽含憤怒與悲涼,充滿希翼又暗藏忐忑,還有幾分委屈幾分哀怨的眼神。

複雜的目光,正如複雜的局勢。

蕭燕不知該如何回答。

她也不知道,元木真何時會回來。

半響,她收斂思緒,堅定而莊重地道:

“大汗不會拋棄他的雄圖霸業,也不會坐視他的子民平白戰死,你我應該明白,大汗歸來之日,那便是光明重新灑遍大地之時!”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

乾符十六年的中原大戰,開始於秋七月,結束於冬十一月,過程並不算長。

最終的結果是,齊軍克復了所有城池,算上兗州之役,總共殺傷敵軍十多萬,只有不到十萬北胡將士撤回了河北。

但如果從乾符十三年,博爾術進犯西河城、楊柳城開始算起,這場陸陸續續的大戰便持續了三年。

三年以來,大齊死傷將士、青壯數十萬,百姓罹難者不計其數。

在趙寧率部退回鄆州後,中原大戰主要由汴梁軍與趙玉潔調動的兵馬進行,前者克復了滑州、鄭州等地,但絕大部分州縣,還是由趙玉潔指揮的藩鎮軍收復。

雙方軍力有天壤之別,這個結果理所應當,汴梁軍能夠克復滑、鄭二州,已經是非常難得。

中原全境光復後,宋治並沒有立即回汴梁,而是繼續呆在金陵,朝廷也沒有搬到汴梁去的意思。

此舉讓很多人心生困惑,但在有心人眼裡,這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深究起來,原因其實只有一個。

準確地說,是因為一個人。

天元可汗——元木真!

天人境的元木真沒有露面,沒有再度被擊敗,宋治便不敢回汴梁,免得重蹈覆轍,皇威大損。

元木真一日不露面,一日不被確定再無威脅京師的能力,宋治便一日不會回汴梁——除非是北胡大軍徹底戰敗,退回長城以北。

倒是中原大戰結束,趙玉潔凱旋之時,數百文武官員,帶著排出去十幾裡的儀仗隊伍,浩浩蕩蕩出迎了整整六十裡。後來,連宋治都親至金陵城門相迎。

那一日,金陵城萬人空巷,趙玉潔名動四方。

......

黃河之南無戰事,各地都太平下來,不復兵荒馬亂,趙寧給鄆州軍放了假,讓將士們輪番休沐回家省親,他自己也回了晉陽。

“自兩軍呈僵持對峙之勢以來,察拉罕的攻勢愈發疲軟,今年休整了大半年,初秋之時接到探報,對方在準備新一輪的大攻勢。

“這老賊意欲一舉奪下壽陽,攻入晉中平原,斷我糧倉,且兵圍晉陽城。

“沒料想,察拉罕的兵馬還未調動就位,你已經攻下兗州,陣斬了博爾術,而後蕭燕又下令在中原的北胡大軍回撤,察拉罕的這一輪攻勢便沒了蹤影。

“趙公子,你還是厲害得很吶!”

說話的是便裝在身的楊佳妮,說是便裝,也不是貂裘長裙的女子裝束,而是幹淨利落的錦衣男裝,活脫脫一個油頭粉面的俏公子。

說話的時候,楊佳妮依然在喝酒,只不過這回兩人不在飯桌前,而是在登山出遊的小徑上,酒壺也相應換成了酒囊。

不管是酒壺還是酒囊,美酒對楊大將軍而言,好似就跟蜜水瓊漿沒啥區別,尋常喝來解渴而已,反正她是千杯不醉,似乎也沒什麼不妥。

大雪初歇,光禿禿的群山銀裝素裹,正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之景,別有一番意趣。修為高強的人不懼寒風,可以站在視野開闊的山脊風口肆意縱覽美景。

楊大將軍在稱讚過趙寧後,一手抓著酒囊,望著群山盆地,另一手來回揮動,高興地臨場賦詩:“好山,好雪,好風光!好,真好!”

趙寧不是酒桶飯缸,當然沒有楊佳妮那種拿酒當水喝,對著山景噴酒氣,還樂在其中怡的體驗。

只不過遠處的山巒銀白一片,面前的女人雙頰緋紅,雪野靜若處子女人熱氣如蘭,倒是的確相映成趣,頗有些動人。

忽地,站在十丈高崖前的楊大將軍轉過頭,貓眼一般的明澈雙眸沒來由地瞪著趙寧,氣勢洶洶的質問道:

“當初趙玉潔初掌兵權時,你說她高興不了幾天,如今三年過去了,她一直手握雄兵不說,還克復了大半個中原,建立了赫赫戰功,你怎麼說?”

趙寧聳聳肩:“誰能想到博爾術那麼不經事,竟然沒能讓趙玉潔鎩羽而歸,我還想等她頂不住的時候,再讓大姐過去接替帥位呢。”

楊佳妮長長的哦了一聲,“如此說來,你是沒算到嘍?”

趙寧攤開手,心胸坦蕩:“我又不是神,怎麼可能事事都料得準?”

楊佳妮神秘一笑,“這麼說來,接下來的事你也算不到?”

“什麼......”趙寧正想問一句什麼事,楊大將軍已是雙掌擊出,迅捷突兀,前者猝不及防,被雙掌按在胸口,直接推出了懸崖!

身為王極境的修行者,腳在空中跟腳在平地並無本質區別,趙寧還不至於摔下去,萬沒想到的是,伴隨著“哈”的一下吐氣開聲,楊佳妮十指交握成拳,重重砸在了趙寧的肩膀上。

於是趙寧筆直掉落十丈。

懸崖下是厚厚的積雪。

趙寧栽蔥一樣栽在了雪地裡,只有一個腦袋還露在外面。

如此模樣,並不妨礙趙寧無語的看著楊佳妮:“楊大將軍有必要這般兇悍嘛?”

楊大將軍哼了一聲:“更兇悍的還在後面!”

她手臂一揮,周圍千斤積雪便呼啦啦席捲而下。

趙寧就這麼消失在了世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