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百零三 大軍壓境(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五卷 國戰

章三百零三 大軍壓境(上)

————

乾符十二年,八月。

雄奇的雁門山聳立於藍天白雲下,林木依依荒草萋萋,當中一條並不寬闊的山道蜿蜒曲折,將山巒分為東西兩半。

山勢最為險峻之處,一座巍峨關城卡住山道咽喉,兩翼伸展出去的長城,隨著山勢筆走龍蛇,一眼望不到盡頭。

一身青衫的趙寧,站在關城城樓的飛簷上,負手面北而立,山風拂動髮帶與衣袂,襯托出幾分出塵之意。

他腳下蔓延出去的山道,已經被鐵甲洪流塞滿,頭戴氈帽身穿白色戰袍的天元、契丹將士漫山遍野,無邊無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起伏相對和緩的大小山頭、山谷,林木早已被砍伐殆盡,取而代之以一座座營寨,光禿禿的山野間只見士卒,不見荒草。

巨大的壓迫感猶如暴風雨中的參天海浪,要將雁門關這座礁石淹沒,要將雁門軍這艘船帆傾覆。

趙寧目光沉靜。

進攻雁門一線的北胡軍,以天元王庭大軍為主,總兵力三十萬,除卻往雲州運動的左翼,往靈州運動的右翼,以及在這兩地之間尋找防線漏洞破綻,隨時準備突入的遊騎,雁門關外的北胡軍多達二十萬。

這二十萬北胡軍,是雁門關必須要擋住的山洪。

乾符七年,雁門關駐軍十六萬,到了今年,原本由趙氏統率的十萬府兵,因為兵源問題逐漸減少到了七萬——這還是府兵兵源主要供給邊關的情況下。

否則,以眼下大齊府兵制近乎完全崩潰的情況,這七萬人都不會有。

這七萬府兵中,老卒約莫只佔半數。

雖說近些年來,府兵大規模延長戍邊期限是常態,但五年的時間還是太長,乾符七年參戰過的老卒,只佔四萬左右。

與之相比,安思明麾下那六萬士卒,是募兵制下的戰士,不存在輪替,故而在乾符七年參戰過的老卒,基本都留了下來。

這六萬精銳,本該是雁門關的防禦主力。若有他們在,雁門關的防備就很嚴密。可惜的是,他們都折在了草原。

安思明之後,零星突圍逃回雁門關的士卒,只有幾千人而已。

七萬多人要守住雁門關,其中還只有四萬老卒,這個難度難如上青天,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這就需要援軍。

援軍自然是有的。

日前,宋治已經下令,抽調十六衛禁軍中的六萬人馬,先期趕赴雁門一線,全部由趙北望統一指揮,其中主力直接到雁門關。

除此之外,各地防禦使的軍隊,也在準備趕赴邊關的過程中。

趙寧望著眼前茫茫的鐵甲海洋,不由得想起前世。

前世天元軍進攻雁門關,只用了一天時間就破關而入。

其它各種原因姑且不說,最重要的一點,是當時雁門關沒什麼王極境高手坐鎮。

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但決定性條件只有一個。

修行者的強弱。

尤其是雙方最強修行者之間的較量。

乾符七年的鳳鳴山之戰,趙寧之所以有那麼大發揮餘地,追根揭底,還是察拉罕沒讓天元王極境的修行者,解決掉趙玄極、趙北望等人。

寧緩緩呼出一口氣。

這場戰爭,他已經做足了準備。

接下來,就是沙場見真章、分生死的時候了。

......

最大的那座天元軍營寨中,察拉罕正在角樓上眺望雁門關關城。

“雁門關,雁門關......五年了,整整五年!這五年來,我雖然身在西域,輾轉各地跟隴右軍周旋,心裡卻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有朝一日一定要踏碎雁門關,滅掉趙氏舉族修行者,率領大軍從這裡踏進中原!”

察拉罕目光火熱戰意如熾,他盯著雁門關的眼神就像是看盤中美食,恨不得將對方一口吞下,吃得連骨頭都不吐出來一根。

乾符七年的失敗,是他這一生最大的恥辱,迫使他遠走西域,只能在在暗處挑動西域邦國反叛大齊,麾下可用之兵始終沒有超過三萬不說,還讓他在天元部族受盡白眼,尊嚴無存。

而今,他因為在西域的功勳,被天元可汗恢復王爵,終於是帶著數十萬大軍捲土重來!眼下再面對雁門關面對趙氏,察拉罕發誓要血洗當日之恥!

他要回報天元可汗的信任,他要向天元可汗證明,讓他來攻打雁門關,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

“右賢王鬥志可嘉。只不過趙氏也不是軟柿子,鎮國之名可不是虛的,不管從哪個方面說,他們都是南朝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另外,根據可靠消息,趙寧已經晉升王極境,堪稱心腹大患。這一戰,我們還需要小心行事,萬不能出半分差錯,重蹈鳳鳴山之戰的覆轍。

“這是右賢王的正名之戰,也是我的,不成功則成仁,沒有第三條路。”

說話的人聲音清淡語氣平穩,言談中有一股洞悉萬物的智慧。

察拉罕轉頭看向身側的人,正色道:“公主只管出謀劃策,小王自會負責衝鋒陷陣。咱們聯手施為,無論鬥智還是鬥勇,都會讓趙寧那廝飲恨於此。”

察拉罕面前的人,正是已經多年不見的天元公主,燕燕特穆爾!

蕭燕聞言微微頷首:“正該如此。”

五年前,蕭燕因為被趙寧算計,心裡受挫,一時瘋癲,修為盡失。自那之後就時而清醒時而渾噩,在天元王庭備受煎熬。

一年前,天元可汗成就天人境,不僅治好了蕭燕的瘋病,還修復了她的修為根基,讓她重新擁有了修為!

天人境,是這個世上修行者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擁有種種神鬼莫測的手段,神龍見首不見尾,不可以常理揣之,甚至不可以看人的眼光看待。

修復修行者被破壞的氣海經脈,讓修行者重新擁有修為,對天人境而言只是舉手之勞。

這回跟大齊的國戰,天元可汗讓蕭燕跟察拉罕走一路,在一旁輔佐對方,是給了他們一起向趙寧復仇的機會。

之前安排美姬謀害達旦可汗,挑起達旦太子與巴圖內鬥,趁虛而入扶持達旦太子重振旗鼓,兵不血刃吞併達旦部,並且成功伏擊安思明,都是蕭燕的手筆!

察拉罕跟蕭燕並肩看向雁門關。

他們自然能看到城樓上衣袂飄飄的趙寧。

他們眼中的復仇之光亮若太陽。

“太子還在燕平,大戰一開,太子生死兩難。”

“只要我們行動夠快,攻勢夠猛,就能在南朝

皇帝殺太子之前,兵臨燕平城下!屆時南朝皇帝就不是殺太子洩憤,還是要將太子恭敬送出,來向我們求和了。”

“此言有理。”

......

山海關。

將門孫氏家主孫蒙,頂盔貫甲站在關頭,俯瞰關外平地上,一望無際的北胡軍營寨,面容肅殺。

防守遼東兵馬入侵河北的長城關塞中,山海關是頭號重鎮。

自大齊開朝立國時,孫氏家主率領大軍從這裡出擊草原,配合趙氏先祖掃平草原開始,孫氏便駐守於此。

現在,他們迎來了使命的大考。

“一百多年了,這還是蠻子第一回大舉叩關。真沒想到,女真、契丹兩部會這般甲兵鼎盛。草原蠻子向來缺少鐵甲,可眼前這些蠻子,一個個都披甲執銳。

“再看他們行軍、紮營時體現出來的默契度,也完全不像是兩支互不相干的軍隊,倒像是一支被統一號令、訓練的部曲。”

說話的是石崇,他同樣眉眼凝重。

與孫氏一同坐鎮山海關的,是將門石氏。共同戍守一道邊關防線,孫氏跟石氏雖然存在點競爭,但總體關係密切,孫蒙跟石氏家主石崇也私交甚篤。

孫蒙冷哼一聲:“要不是防禦使損兵折將在先,導致山海關兵力空虛,這些蠻子敢堂而皇之在關前紮營,我必然會給他們迎頭痛擊,在他們立足未穩時,就讓他們全面潰散!”

這話石崇沒接,只是瞟了身旁另一位將領一眼。

防禦使史祿山聞言,不禁面黑如墨。

之前他奉命領軍出擊,結果被女真部王庭精騎當面痛擊,只帶了兩萬多人回來,五六萬將士的折損,的確對山海關防線削弱極大。

但此刻面對孫蒙的發難,史祿山卻不能忍著,當下反唇相譏:“這麼些年來,孫將軍的部曲沒少出擊遼東,何曾取得過拿得出手的大勝?

“本將丟的是自己麾下將士,孫將軍的人可是一個沒少,孫將軍要是真想劫營,大可開門出去,本將雖然無能,卻也能為孫將軍掠陣,只要孫將軍不退,本將絕不會早退半步!”

孫蒙見史祿山成了敗軍之將,還敢這麼硬氣,頓時大怒,喝道:

“什麼你的部曲我的部曲,眾將士都是山海關駐軍!你部折損了將士,損害的是整個山海關的戰力!本將告訴你,此戰若是不能擊退蠻賊,你就是最大的罪人!”

史祿山冷笑道:“大戰還未開始,孫將軍就想著推卸責任,找人承擔罪責了?孫將軍要是沒膽子守關,只管交出兵權,本將自會跟蠻子廝殺到最後一刻!”

“混賬!”

眼看兩人就要吵起來,石崇連忙將兩人勸開。

他雖然痛恨史祿山,卻沒孫蒙那麼大火氣,眼下只想大夥兒能拋棄世家與寒門之間的爭鬥、芥蒂,齊心協力共拒外敵,守住邊關——這也是宋治的詔令,為此,宋治還派遣了禁軍來增援山海關。

只不過,孫蒙跟史祿山對立、爭鬥好幾年,石崇只看兩人眼下恨不得互相搏殺的架勢,就知道現在要兩人一下子冰釋前嫌,恐怕沒那麼容易。

挑起爭鬥容易,要平息爭鬥可就沒那麼簡單了。不管宋治明不明白這個道理,他想要寒門跟世家立刻同心同德的願望,現如今註定沒那麼好實現。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