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第 74 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寇承平不愧是手握太平書坊的人, 訊息也頗為靈通,瞧見分坐在三個不同位置的唐氏三人, 登時來了精神,壓低聲音和旁邊的盛景意八卦起來,瞧這前夫後夫齊聚一堂的架勢, 可真是為難唐氏了啊!

盛景意聽了便說:“有什麼好為難的, 都各自嫁娶了, 難道還要避著不見嗎?”

說起那些個風花雪月的小道消息來, 寇承平可就有說不完的內幕消息了:“這你就不曉得了,當初他們是少年夫妻,還是從小表哥表妹的,感情深厚著呢, 要不是陸家那位老母親尋死覓活要拆散他們,他們也不會和離。”他把聲音壓得更低了,“我聽人說,他們和離後還有往來,要不是那姓陸的再娶了,怕是現在還在藕斷絲連。”

盛景意是背過《孔雀東南飛》的, 自然曉得從古到今有多少因孝字當頭而被拆散的婚姻悲劇。

唐氏再嫁後能婚姻美滿, 已經是再好不過的事。想想《孔雀東南飛》裡, 劉蘭芝被家中安排再嫁時焦仲卿找上門指責說她“賀卿得高遷”“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她只好傷心欲絕地在再婚當日與焦仲卿共赴黃泉了。

盛景意對寇承平說道:“這些事,你往後還是不要再與旁人說了。”不管當年陸觀與唐氏和離時有沒有再藕斷絲連, 現在他們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再傳這些閒話不太適合。

寇承平聽盛景意這麼說便住了口。想到唐氏現在還在暢清園當編輯兼老師,他立刻點點頭說:“我又不是愛說人閒話的人,這不是看他們三個人聚到一起了,才和你提幾句嗎?我看你和唐先生聊得挺好的。”

兩人說話間,第一位挑戰者已經登上擂臺,他會和百人團同步答題。

計分方式很特別,即便他能答對也不是立刻得分,而是要計算百人團那邊的錯誤人數,比如這道題百人團裡面有十個人答錯了,他就可以得十分。

這樣一來,題目的難易不同,挑戰者的得分也會不同,比賽區分度更高、可看性更強!

第一位挑戰者是個典型的好學生,一身監生袍穿得齊齊整整,頭髮也梳得紋絲不亂,他平時肯定是埋頭苦讀選手,乍然面對這麼多人的注視有點緊張,開始下意識地捻弄手裡的粗鉛筆。

這是他們五個挑戰者和百人團入選之後拿到的“戰筆”。

比起他們作畫起草用的炭筆,這支“戰筆”外頭有木殼裹著,用起來不會像炭筆一樣把手弄得烏漆漆。

他們這兩天都帶回去試著練了練“戰筆”的用法,堅決不在答題時落後於人!

張祭酒等人合力準備了豐富的題庫,比賽正式開始後第一套題便被開封了,主持人站在場中舉起道具牌,先面向百人團,讓他們在紙上把詩句補充完整。

題目不難,出的是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缺了個驚字。

杜甫的詩一向工整到近乎是在炫技,在唐時便以抄本形式廣為流傳,到北朝廷時更是興起尊杜詩之風。

比如銳意改革的北朝廷宰相王安石年輕時便格外推崇杜甫的詩,不僅經常研習杜甫詩作,還寫了首《杜甫畫像》狂吹一波並自費給杜甫出詩集,喜愛之情簡直溢於言表。

杜甫的詩是唐詩各種體裁的集大成者,什麼都能寫,什麼都寫得好,又吸引到一大批王安石這樣的狂熱粉,普及程度在唐詩之中算是非常高的了,第一題出他的詩可以算是送分的熱身題!

由於題目裡只缺了一個字,亮題之後鐘響三聲便要停筆,在當——當——當——的撞鐘聲中,百人團飛快掃完題目、緊張地寫下自己的答案。

本來題目並不難,那鐘聲卻敲得人心慌,這種氣氛著實很考驗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百人團那邊答完題,便輪到挑戰者亮出自己的答案。

不知是不是太緊張,第一位挑戰者到最後一下鍾聲響完了,才勉勉強強把答案寫了出來,字跡十分潦草,全然看不出平日裡那手好書法。

好在這時代字的變體很多,這樣寫也行那也寫也行,答題也沒要求非要寫成哪種字型,所以這位挑戰者勉強也算答對了。

可惜杜甫這首詩普及率太高,百人團的錯誤率很低,僅不到十個人寫錯。

盛景意看到這個人數驚了一下,覺得這種賽制對這時代的人來說是不是太小兒科了,要是一會大夥都只拿到寥寥幾分,場面會不會很難看?

可惜她左右都是學渣,想討論一下都難,只能認真聽起了點評老師的解說。

這些天謝謹行給她們補了不少課,不過沒有提及杜詩在北朝廷曾俘獲多少迷弟,今天張祭酒作為東道主,毫不猶豫地拿下了第一次解說機會,吹了一波杜詩這些年是怎麼走向神壇的。

盛景意聽著張祭酒侃侃而談,總算明白這句為什麼這麼少人錯,這就等同於後世的九年義務教育必背古詩詞!

接下來第二題馬上開始,臺上的挑戰者竟就卡殼了,這組題的主題明顯“戰亂”,第二句出題人選的是“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乍一看生僻得很,可要是問下一句的話,大部分人其實都能接上: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偏偏出題人狡猾地出了第一句,百人團錯了過半不說,挑戰者更是直接答錯了,不得不暫時離開擂臺。

這挑戰者退場得有點快!

盛景意有點遺憾,這位好學生還是缺乏鍛鍊啊,平時不多練練膽子,往後殿試豈不是會腿抖!

這次負責解說的是東萊先生,他輕輕鬆鬆地把全詩背了一遍,又講解了它的創作背景。

連沒聽過這首詩的寇承平這些小紈絝,都不由自主地隨著東萊先生的解說出了神,彷彿能隔著時空看見那血淋淋的唐末亂象。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盛景意聽到這句,目光卻落到了韓端與她便宜哥哥的方向。

韓端是主戰派,她哥卻不知是什麼立場,他們私交不怎麼樣,難道是因為立場不同?

這些事沒在盛景意心裡頭停留太久,畢竟那根本不是她能左右的,連千金樓那麼小一地兒都不歸她說了算,她又有什麼能耐摻和這些家國天下的大事?

盛景意摒除雜念,看著第二個挑戰者上臺。

五個挑戰者都是國子監挑出來的,第一個才答了一題就折戟沉沙,張祭酒看向第二個挑戰者的目光就多了幾分嚴厲,眼底明明白白寫著“你可不能再丟國子監的臉”。

第二個挑戰者頂著這樣的壓力,表現得還挺不錯,一臉答對了五題才出錯,總分都過百了!

張祭酒臉上總算多了幾分笑容,端起學生遞上來的冰凍飲子喝了一口,感覺渾身舒爽。

接下來的第三、第四位挑戰者遇到的題目更難一些,分數又比二號挑戰者,尤其是第四位挑戰者,有道題竟一舉拿下了六十一分!

盛景意看著被刷到一百八十五分的記錄,不由有些緊張,擔心分數太高讓徐昭明喪失信心。

許是老天聽到了她的心聲,第四位選手在最後一道題也卡殼了,最終志不在一百八十五分。

這分數雖然高,但也不是沒辦法超越的!而且前五位選手沒一個答對六題,要是徐昭明能一舉拿下六題,好歹也算雖敗猶榮!

第四位挑戰者下臺之後,盛景意馬上動員所有小紈絝開始揮動手裡的旗幟。哪怕她們很矜持地沒給徐昭明喊加油口號,小旗子還是被搖得嘩嘩作響,引得不少人往她們這邊看。

剛才已經有不少人取了飲子和糕點吃,這會兒見小紈絝們行動起來便知道徐昭明要上場了,不由也舉起旗子跟著揮舞起來。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啊!

反正他們只是湊數的,就當是他們對同窗的一點微不足道的關愛吧!

徐昭明走上擂臺,看到的便是臺下的旗子匯成了海洋,齊齊為他搖動起來。

他是當過《桃花扇》選角活動評委的,也算見識過不少大場面,可此時見到臺下那些或臉熟或面生的同窗跟著寇承平他們一起為他搖起了寫著“明”字的旗子,他心底湧現一種極為陌生、極度激昂的情緒。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他要一口氣把六題全部答完!

相比徐昭明的滿腔壯志,張祭酒對他的期待值就不那麼高了。看到觀賽的監生們紛紛為徐昭明搖旗鼓勁,張祭酒心裡還有點納悶:這徐家小子什麼時候和同窗們處得這麼好了?

旁邊的東萊先生不認得徐昭明,心裡自然沒存著偏見。他見徐昭明昂首挺胸地站到擂臺賽,只覺這年輕人很不一般,光是這股子“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就很了不得了。

東萊先生與張祭酒說道:“這孩子瞧著不錯,哪家的?”

張祭酒苦笑道:“就是定國公家的小孫子,平時不怎麼愛讀詩書,只不過這文會的主意是他出的,所以才算上他。”

東萊先生也聽過徐昭明的“樂痴”之名,聽張祭酒這麼說便笑道:“原來是徐家的,我倒是挺看好他。”

要知道唐詩本就是前朝的“流行歌曲”,大多數也是能唱起來的,比如李白寫的《贈汪倫》就寫過“忽聞岸上踏歌聲”,所謂的“踏歌”便是邊唱邊用腳打拍子,唐人會在送別時“踏歌”,宴會上“踏歌”,甚至連開著開著朝會,朝臣也會突然獻舞一曲,表達自己對君王的敬愛。

反正,不會歌舞的人是不合群的,寫的詩也要講究格律,這樣唱起來才不拗口!

徐昭明既然天天琢磨音律,與詩詞一道應該也有不錯的造詣才是!

張祭酒沒東萊先生那麼樂觀,只訕訕然說:“但願吧。”

他已經做好丟臉的準備了!

反正前頭已經出了三個表現優異的學生,徐昭明一題都答不對也沒關係,速戰速決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春溪笛曉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