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第 131 章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相較於金陵的欣欣向榮, 臨京的太子之爭卻已經白熱化,幾位“太子候選人”背後各有支持者, 免不了要相互撕咬。

重點撕咬物件是皇后僅剩的兒子瑞慶郡王。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要讓瑞慶郡王徹底失去競爭太子之位的資格,首先要扳倒的是孫家, 其次要扳倒的是孫皇后。

因此各家一商量, 暫時握手言和, 聯手集火孫家。

短短三個月, 朝中言官你來我往地彈劾,撕扯得十分起勁。

韓端身在金陵,他的同門師兄們卻有不少在朝中,他時不時放出一些訊息與罪證, 遙遙掌控著朝中局勢,每夜都睡得不多。

王氏分外憂心,悄悄與盛景意聊了一番。

盛景意認為熬夜容易禿,韓府君這般英俊瀟灑的人物,萬萬不可英年早禿,於是叫人寫信給老方, 問問有沒有什麼食療方法, 就那種睡得少精神也很好、熬得晚頭也不禿的神奇, 好留住韓府君一頭烏黑濃密的秀髮。

老方作為一個嶺南人,只有別人想不到的湯,絕沒有他們煲不了的,一聽這要求, 覺得挺簡單,洋洋灑灑寫了幾個湯方,表示輪流換著吃,一年到頭都不會膩,且可以強腎健脾、永葆青春!

盛景意麻溜地把湯方抄給王氏。

王氏收到盛景意的回信,沉默了一瞬,想想給韓端梳髮時確實會掉那麼一兩根,再想想杜工部都寫詩感嘆“白髮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可見憂國憂民是很傷頭髮的!

王氏頓時也有了點危機感,開始吩咐廚房採購相關食材,每日給韓端送些補湯。

轉眼便到了六月初,王氏出現了妊娠反應,自己捂了兩個月,只私下與韓端踢了踢,在飲食上格外注意。

到第三個月月信還沒來,她便請了大夫過來診斷,確定是有喜了,才給各家報喜。

入冬後天氣漸漸轉涼,王氏開始顯懷,盛景意不時過去看看她,陪她說說話。

比之臨京的風起雲湧,金陵逐漸連成鐵板一塊。近兩年來商賈們透過金陵商盟同氣連枝,接著商盟這邊又借由暢清園與各家女眷溝通往來,算是上上下下都凝聚在一起了。

《桃花扇》的第一次匯演沒選在秦淮河畔哪家花樓,反而選在暢清園。

未出閣的女孩子是不好看來這種戲的,各家女眷倒是沒什麼避諱,想著與其給家裡的臭男人看,還不如她們先一睹為快。反正金陵城有頭有臉的人家都有人過來,她們也不在意旁人說什麼閒話!

如今她們看展的次數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心裡對許多好看的小姑娘留了幾分印象,別的不說,至少不會見了就覺得這些小姑娘是狐媚妖精了。聽說《桃花扇》這出戲終於排練好了,她們這些暢清園的常客聯合起來要求東家把這次匯演搶過來。

錢不錢的不是問題,要緊的就是得她們先看,而且只許女眷入場,堅決不讓男人們進來蹭戲。

至於那群臭老爺們服不服氣,呵,不服氣又怎麼樣,他們搶得贏嗎?她們倒要看看這些老混賬藏了多少私房錢!

雌虎們一發威,大老爺們都沒聲了,只能在每天路過暢清園聽聽牆角。

這場演出在別處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在金陵也算不得什麼大事,甚至連參與其中的人也不覺得有多麼特別。

可這麼一場演出,正式帶起了經久不衰的《桃花扇》熱潮。

這次匯演所有的參與者,不管演出者還是還觀眾的姓名都被記了下來。

彼時盛景意正與昭康長公主等人共坐樓中,遙遙欣賞著戲臺上的演出,不時討論幾句。

昭康長公主這次是過來便沒再回京,每日與王氏這個孫媳聊聊天,展望展望重孫什麼時候出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經謝謹行敲打了一回,這大半年裡穆鈞都乖巧得很,再也沒作妖。

到《桃花扇》匯演結束,盛景意和穆鈞又被西巖先生帶去別處實習,只是這回多了李家兄妹倆,倒是熱鬧得很。

師徒幾人往北走了幾個縣,瞭解農事,瞭解民情,接觸許多從南邊或者北邊遷過來的人,隨後他們又隨江而下,去海邊住了一段日子,把海運之事掌握了個七七八八。

大半年時光就這樣悄然流逝,有兩件事把他們催回了金陵:一件是韓端與王氏喜獲麟兒,馬上要擺滿月酒;一件則是李婉娘和寇承平差不多該成親了,該回去備嫁了。

盛景意一行人風塵僕僕回到金陵,歇了兩天,便去祝賀韓端夫妻倆。

令他們沒想到的是,韓家這位新成員的滿月宴上不僅有昭康長公主,還有許久未見的太上皇。

太上皇近兩年突然插手朝堂之事,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過去一年裡孫家與各家相互撕咬,咬出了不少真相。

太上皇過去便知道宣義郡王是無辜的,經歷近一年的輪番鬥爭,當年之事才完完整整地浮出水面:原來連他長子的罪名也是憑空構陷的!

只恨當年他沒有發現此事,看見亂軍突起便勃然大怒,才導致長子和長孫死在亂軍之中。

孫家,太猖狂了!

可恨他那不中用的次子繼位之後淪為孫家手中的傀儡,連孫皇后都能騎在他頭上作威作福,皇帝當得比誰都窩囊!

太上皇想到過去的種種,心中滿是後悔與痛恨。

於是太上皇見到穆鈞與盛景意相攜而來時,態度便越發慈和起來,招呼他們上前說話,先問他們都讀了什麼書,又問他們近來都做了什麼。

其實太上皇這兩人一直有叫人留意穆鈞兩人的動向,知道他們遊經數縣,在每個地方都停留了三兩個月,做的事與在上元縣時相差無幾,只是不必從零開始學而已。

不過,人與人之間想促進感情,本就不在於知不知道,而在於交不交流。

穆鈞與盛景意都落落大方地應答。

太上皇見他們應對起來十分從容,一點都沒有怯場,自然越發喜愛。

等他們看完孩子留下賀禮回去了,太上皇還單獨和昭康長公主感慨:“這兩個孩子,真像他們爹。”

昭康長公主聽太上皇這麼感慨,沉默了一瞬,嘆息著說:“是啊,看著就想起他們來。”

“我們回京的時候,把他們帶上吧。”太上皇緩聲說道,“我這身體怕撐不了多久了。”

“皇兄——”

“生老病死,人人都不能避免。你也別太擔心,最好的太醫都在臨京,有他們在,我應當還能活個十年八年。”太上皇說道,“我只是想早些看到這孩子認祖歸宗而已。”

任何人捲入漩渦之中都會覺得累,太上皇遠離權利漩渦那麼多年,這兩年再次涉足其中,難免會覺得疲倦不堪。

若非見到穆鈞後心底的愧疚再也無法掩藏,他興許就半推半就地裝一輩子糊塗了。

可他已經見到穆鈞,且在宗室子弟中看了一圈,沒發現哪個孩子比得上穆鈞。這種情況下,他就不得不為趙家江山的未來打算了。

當年他那麼偏愛宣義,也沒想過越過次子把皇位傳給宣義。現在他後悔了,早知道會出現這樣的局面,他就應該擇賢而立!

太上皇的目光落到了昭康長公主身上,開口問道:“昭康,你覺得鈞兒這孩子怎麼樣?”

聽到太上皇喊穆鈞一聲“鈞兒”,昭康長公主哪會不明白太上皇心中所想。她說道:“別的事我也不懂,我只覺得這孩子沉穩有度,做事頗有章法,瞧著是個可靠的孩子。就是性子比宣義要獨一些,沒宣義那麼愛交遊。”

昭康長公主這麼一比對,太上皇搖著頭嘆息道:“即便是父子,也不可能樣樣都相似。”

……

同樣的月色之下,韓端夫妻倆也沒睡。

王氏把孩子哄睡,交給奶孃看照,出來時看到韓端立在中庭,不由上前問道:“夫君在想什麼?”

韓端笑道:“沒想什麼,就是今晚月色不錯,出來看看。”他頓了頓,才補充道,“年底我三年任期就滿了,本來我打算再在金陵待三年,但陛下讓我年底就回京去,這事你得有個準備。”

王氏聽了,心中頗有些不捨。

金陵雖不如臨京繁華,卻也差不到哪裡去。

他們夫妻倆單獨住在金陵,平日裡做什麼都自由,何況金陵還有盛景意她們在,要是她們回了臨京,往後見面的機會就少了。

人和人之間的感情雖不至於見不到面就轉淡,但不可否認地,距離確實可能讓人逐漸疏遠。

不過提及這事,王氏免不了說出心中的疑問:“今日我看陛下對穆公子他們頗為特別,反覆問了他們許多事。”

那態度不像是對旁人家的後輩,倒像是對待自家兒孫,關心和偏愛溢於言表!

韓端一點都不意外王氏的敏銳。

他們如今已經成親一年多,孩兒也出生了,他便牽著她的手進屋,與她說起穆鈞的身世來。

王氏沒料到還有這麼一段曲折。

幾乎是在韓端講述完當年那段舊事的同時,王氏就想明白了他與謝謹行的打算:“你們是準備……讓他去爭太子之位?”

韓端並不訝異。

他知道他的妻子有多聰慧。

韓端坦然應道:“對。”

他本來想扶持個“傻子”上位,可謝謹行的插手打亂了他的計劃,也改變了他的想法。

北伐不是單憑誰就能實現的。

朝廷需要自上而下地改變,否則就會如同當年王師北上一樣,雖勝尤敗!

扶持一個傀儡很方便。

到時他可以隨意操控朝堂,把韓家變成另一個孫家。

不,他們韓家比孫家底蘊要深厚得多,不會像孫家這樣以被人連根拔/起為結局。

謝謹行挑中的穆鈞,讓韓端看到另一種可能性。

如果有一位銳意中興的太子——甚至帝王,是不是會比掌控一個沒有思想、沒有主見的傀儡要好一些?

當然,這個選擇風險也很大,比如穆鈞將來可能翻臉不認人,比如會有比他更能左右君王意見的人存在。

朝廷很可能不能變成他的一言堂。

倘若是再年長十年八年的韓端,是不可能冒這個險的。

那時他可能已經弄權多年,徹底體會到權利的美妙,絕不樂意鬆開握著權柄的手。

可現在不一樣,現在的韓端才二十出頭,他還年輕,剛成婚不久,又初為人父,正是一個男子最意氣風發的時期。

這個年紀的韓端,還有一顆敢冒險的心。

韓端認真說道:“他比大多數宗室子弟都要出色,我和慎之都覺得他適合那個位置。”

王氏看著韓端堅定的側臉,逐漸壓下了剛才聽到那段秘辛的驚詫。她目中光彩掠動,只覺眼前的韓端比任何時候都叫人怦然心動。

王氏問道:“陛下這次會把穆公子帶回臨京?”

韓端道:“應該是的。”

王氏關心另一個問題:“那謝六妹妹呢?”

韓端淡淡笑道:“謝六妹妹本就是臨京謝家的人。”

他們都在金陵待得夠久了,也該回臨京去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春溪笛曉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