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 極度繁忙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之後的日子裡,寧衛民一下子進入到極度繁忙的狀態。

因為銀座的壇宮分店要想順利開業,還有太多的後續工作需要去做,並不是只把人從國內帶過來就算完事。

除了他要幫助這些國內來的職工,儘快適應東京的生活,熟悉分店的工作環境,規範他們的工作流程之外。

剛裝修好的店鋪和後廚,餐廳裡的舞臺,甚至是進貨通道和庫房,他都得帶著這些人仔細演練演練。

看看還有什麼不合適的,有礙經營和實際操作的地方,必得在開業前解決問題才是。

還有,寧衛民秉承“博物館餐廳”的經營理念,為增加銀座壇宮分店的文化情趣,營造出相應的文化氛圍,這次還專程從京城帶過來一批比較特殊陳列品。

比如說,電影《火燒圓明園》中鹹豐帝和兩宮皇後整套朝服、盔甲的複製品。

乾隆朝內務府膳單、膳牌、菜譜,以及御用酒具、餐具、手爐、酒膳食挑的複製品。

明代《京城宮殿之圖》的複製品。

末代王爺和來自日本的末代王妃——傅傑、嵯峨浩夫婦的親筆題字。

整套《三國演義》的絹人,用蟬蛻製作的毛猴佈置的乾清宮御膳房的場景。

以及九龍戲珠的宮燈,花卉果品料器盆景,瓜果蔬菜擺件,飛禽走獸的彷生瓷,螺鈿的漆器、鎏金的如意,粉彩的葫蘆、琺琅彩炭火鍋子……等等。

這些東西統統需要他費心思安置妥善展示位置,並且科學合理安排好照明燈具才是。

何況最重要的是,菜品的原材料選用,也得抓緊時間儘快確定,這才是當務之急。

別看寧衛民和廚師們已經擬定出了比較合理的選單,也早在東京就聯絡好了提供食材、調料的供貨商。

但這只是理論上的設想,仍然是一廂情願,並不是完全從實際出發。

來到東京之後,為了儘可能的排除經營風險,最大程度追求菜品的質量和口感。

寧衛民就必須得帶著廚師去摸清東京本地的口味,食材行情,掌握日本市場上的食材種類和特性才行。

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會不計金錢,先帶著國內的這幫人海吃海喝了足足兩天。

然後又和廚師們組團去逛了附近的築地市場。

什麼雞鴨魚肉、海參鮑翅、松茸蘑孤、蔬菜水果,買回來不知道多少。

不但幾乎按照預定的選單做了一個遍,甚至有的菜用不同材料做了好幾遍呢。

這真的不是無用功。

別的不說,光家禽選用上的較真就極有必要。

要知道,在日本可是吃不上活雞的,而且冷鮮雞和冰凍雞的質地也不大好。

市面上見得著的,老百姓能吃到嘴裡的,基本都是西方種。

什麼美國羅德島紅雞,英國白科尼什肉雞,價錢便宜,但柴而無味,完全不符合壇宮烹飪菜餚的標準。

對於國內的廚師們來說,其實跟木頭渣滓沒什麼區別,嘗過之後,只有嗤之以鼻。

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麼大的東京,連整隻的雞都不好找。

無論超市還是菜市場,賣的雞,全是被拆分肢解的。

當然,日本並不是沒有柴雞和土雞,他們也有,在當地叫做“地雞”。

可問題是,什麼比內地雞、名古屋雞,薩摩地雞,奇貴無比,而且數量稀少。

一隻動輒幾萬円,十幾萬円,年產量才不過萬只。

即便不考慮價格,想要長期穩定供貨,也幾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寧衛民帶著廚師們幾乎逛遍了築地市場,才好不容易找到一種湊合能用的日本白羽矮腳雞。

這種雞肯定比不上真正散養一百七十天的柴雞。

但比普通肉雞質量上要好一些,是能吃出點鮮味的。

不過矬子裡拔將軍也有代價,那就是採購成本的額外增加。

這種雞,哪怕壇宮每天都訂購三十只,可供貨的商戶最低也要每只兩千五百円。

一般的凍雞才一千二百円,對比起來,要足足貴了一倍。

那想想看吧,連雞都這麼難選,找鴨子當然就更難了。

寧衛民他們找來找去,市面上的鴨子居然統統不合適,是買一隻失望一次。

最終都要放棄了,卻峰迴路轉,讓楊峰誤打誤撞在一家寵物店裡發現了一種京都鴨。

結果他和寧衛民一合計,倆人乾脆買回去給烤了。

一嘗不錯,這才算是找到了一種勉強能用的鴨子。

雖然這鴨子肉質偏瘦,油脂也不夠香,是做不了鴨油點心的。

但好在肉嫩,味道還過得去,鴨皮的酥脆程度也算勉強過關。

後來經過寧衛民和日本的供貨商彷彿溝通,那邊也答應說可以供貨。

只是提出,這種鴨子都是散養的,是京都的特產,要弄到東京來,經濟代價不小。

最低價四千二百円一隻,每天至少二十五只的訂購數量。

得,就這個價兒,都頂超市裡的三隻加拿大鴨了。

關鍵還是體量上這京都鴨子和別的鴨子根本沒法相提並論。

這玩意大的才五斤毛重,做成鴨胚也就三斤冒頭,比雞大不了多少。

但沒辦法,小鬼子小鬼子,什麼都小,這已經是當下力所能及找著的最佳替代品種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至於再說到鴿子嘛……鴿子就更甭想了。

在日本吃鴿子可是違法的。

寧衛民要真敢在日本賣這玩意,就得坐牢罰款,距離關門不遠了。

所以可想而知,這年頭在東京要想把華夏美食做得不走樣,有多麼困難。

原材料難找到合適的不說,關鍵還挺貴。

哪怕按當下的官方匯率算,這都合八十八元人民幣一隻鴨子,五十元人民幣一隻雞了。

這樣的採購成本,做出菜來能不貴嗎?

哪怕日本人,大多數也吃不起啊。

何況一個飯莊所需的選單,哪怕菜品再精簡,也得有個六七十樣才像話。

那牽扯到的食材能多達數百種,如果都這麼一一選定,得耗費多少精力,多少金錢?

光這件事的工程量就大了去了呀!寧衛民他能不累嗎?

但這還不算什麼呢,後面的事兒更多。

大體上的原料缺定了之後,寧衛民還得趕緊去製作日、中、英、法的四語選單。

隨之確定餐具款式、擺盤方式和服務標準的工作也就隨之而來。

偏偏服務人員的數量也不夠,與此同時,寧衛民還得抽時間來招聘人手。

畢竟國內調來的嫡系大部分都是廚師,這麼大的餐廳,如果光指著劉建興他們有限的幾個人根本沒戲。

他只能聘用一些有日本人,來擴充屬於自己的偽軍啊。

好在既然定性是偽軍,那就沒指望這些人能打硬仗。

專業技術方面不用多麼過硬,也不需要豐富的相關從業經驗。

真正需要他們做的,只是門口迎客,與日本顧客正常溝通,負責點菜罷了。

只要性格樂觀,勤快點兒,服從管理,英語水平能和華夏員工進行工作方面的基本溝通就差不離兒。

不過也是因此,兩國員工收入上的巨大差距,卻是個充滿隱憂的麻煩問題。

別忘了,這是日本經濟高歌勐進的鼎盛年代,東京的平均工資是很高的。

尤其是服務業,工作談不上穩定長久,還得賠笑臉。

像如今東京高階餐廳的一般員工,月收入二十五萬円左右。

資深員工和管理職甚至能高達四十萬円,遠遠超過了在一般公司就職的白領。

而且對於日本人來說,給華夏人打工或許也存在一定心理障礙。

反正與日本本地的餐飲企業相比,寧衛民要不多開點工資,人家肯定不給他幹。

那他至少得用多出三五萬円的價格才能僱到人手。

可反觀來自國內的嫡系部隊,那就立刻顯出不平衡了。

以楊峰和江大春為例,他們在壇宮的廚師裡工資是一流水平,在國內也是毫無疑問的高收入群體。

每月工資差不多能有一千塊人民幣,壇宮獨有的節約獎金還有八百左右,全算上差不多一千八九。

出國後沒了這筆獎金,有出國補助每月有五萬円。

算起來他們現在比國內還要多拿一點,能有兩千冒頭了。

但即便如此,和日本人的收入比較起來仍不夠看。

二十八萬円,目前可相當於六千多人民幣,這裡外裡差哪兒去了!

合著小卡拉蜜幹著碎催的活兒,拿到手的錢卻是大拿們的三四倍,這哪兒說理去?

當然,這倒是可以理解為一種人力成本上的優勢,畢竟國內員工佔大多數。

但問題是,這種便宜是不好佔的,因為太過不公平。

寧衛民要視而不見,時間長了,難保人心盡失,華夏職工情緒上不出問題。

說白了,這事兒就是擱寧衛民身上,他也會想不通。

所以怎麼妥善處理好這個問題,也是寧衛民需要儘快考慮清楚,拿出解決措施來的要務。

總而言之吧,壇宮飯莊距離開業雖然已經比較接近了,但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是一大把,還基本都是急茬的。

你說這寧衛民能不操心嗎?他能不累嗎?

更何況這還只是銀座的壇宮飯莊一處而已。

別忘了,寧衛民這小子自己還有不少產業呢。

惠文堂書店的改建工作,他是拜託給香川凜子了。

但他回來總得露個面兒,好好表達一下謝意,酬謝一下人家啊。

而且這段時間,書店兩個店員應該又賣出去一些滯銷存貨,他理當給人家結清提成。

還有來自華夏的工藝品,自打去年文化節賣禿嚕了,這次他從京城回來也該去給店裡補貨了。

大刀商社的買賣也是真好,可經營上不足的短板同樣明顯。

拉桿旅行箱的宣傳廣告需要製作,更多的銷售渠道需要打通,倉儲和物流上擴大規模更是迫在眉睫。

偏偏這種情況下,寧衛民還得每天儘量抽時間和松本慶子見面。

即便他是最頂級的時間管理大師,那也分身乏術,忙不過來啊。

實事求是的上,這次回東京,寧衛民是真的先公後私,捨己為人了。

基本上把個人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壇宮飯莊的事情上了。

但凡有點工夫,就是為曲笑母親聯絡醫院,以及兼顧一下張嬙和崔建音樂專輯的製作。

對於他自己的事兒,還真沒怎麼顧得上。

像惠文堂書店和大刀商社的買賣,他只是打電話問了問情況。

聽說未出大事,就完全維持了原狀,沒做任何經營方面的相關指示。

基本上算是躺平了。

但即便如此,有些事兒也是躲不開的,比方說書店和商社的年度彙算。

在日本,三月份是會計年度的最後一個月。

3月15日是確定申報所得稅的截止日期。

為此,不但整個日本都充滿了年末的氣氛。

寧衛民也不得不暫時扔下其他事,硬生生擠出兩天時間,和自己聘請的稅理士仔細對賬。

否則的話,他要是敢用敷衍的態度對待此事,就有牢獄之災的可能性。

當然了,除此之外,對香川凜子表達謝意,也一樣是免不了的。

這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禮數。

但寧衛民也只能一切從簡。

就是等在公司門口,待香川和谷口下班,送了些“手信”又請他們吃了頓飯而已。

要想找補一下,也只能忙過這段時間再說了。

正因為忙到了這個程度,甚至連個人名下股票和不動產漲到什麼價位了,寧衛民都無暇顧及。

這對於他個人來說,可是頭一次,是前所未有的“視金錢如糞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