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八章 摩托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比孫五福還走運的是張士慧。

不過一開始的時候,這小子自己可沒有這個意識,反倒心裡充滿了對寧衛民的怨氣。

為什麼啊?

這既有他自己炒郵票失誤,遷怒於寧衛民不帶他玩,所產生的憤怒。

也有寧衛民提前告知他的“內幕消息”,然後坐等摩托車停辦牌照,卻遲遲不能兌現的鬱悶。

尤其是春節過後,這兩種負面情緒還越發強烈了。

因為一是在炒作郵票上,張士慧已經失望至極,聽了譚大姐的勸,割肉出局了。

偏偏老天爺還誠心戲弄他。

他一撤出資金沒多久,郵市的行情又開始掉頭向上了,甚至就再沒有過回落。

明明能掙錢的事兒,居然讓自己給幹賠了。

張士慧是徹徹底底的當了一回高買低賣的大傻子。

他還能不在心裡罵娘嗎?

二因為缺乏存放摩托車的場地,張士慧不得不到處求人解決問題。

他好不容易才仗著壇宮飯莊經理的身份,以吃飯打折為條件,從京城紅旗廠要了個棄而不用的廢舊車間,勉強把這些車給存放進去了。

可沒想到,所託非人,那廠子一點不安全,有賊啊。

摩托車幹放進去了一半,因為忙其他的事兒,張士慧就暫時擱置了幾天。

結果一禮拜後再去,他就發現少了兩輛嘉陵50。

這下別說再不敢往廠子裡存車了,丟了的車也得想法找回來啊。

兩輛摩托值個小一萬塊錢呢,這麼大的虧,怎麼可能嚥下肚兒啊?

張士慧隨後跟廠方協商無果,就只能選擇報警。

派出所經過調查一番後,倒是抓住了廠裡的內賊,人也給判了。

可問題是兩輛摩托車卻沒找回來,已經被那偷車賊給賣掉了,就追回來四千六百多贓款。

更糟糕的為這了件事,張士慧跟紅旗廠的關係也弄僵了。

紅旗廠這邊因為藏汙納垢,管理無方,落了個不好聽的名聲,保衛科全體都吃了瓜絡。

答應借房給張士慧的副廠長更是因擅自做主外借廠房,挨了上級的批。

可想而知,廠裡上上下下那對張士慧還能有好臉色?

總之,最後就是雙方都沒落著好。

張士慧不但窮折騰一番,賠了好幾千塊,還把朋友變成了仇人,而且還得繼續給摩托車找地兒安置。

最後實在沒轍啊,他只能求“張大勺”去。

送了兩條好煙,兩瓶茅臺,兩份糕點,兩桶好茶,又聽了老人家一番對影響房屋採光不滿的擔憂和牢騷。

一再保證最多也就兩三年的事兒,一旦找著地就會挪車,這才勉強讓老爺子答應他,可以僱人在院裡搭了個鐵皮大棚。

隨後這又是八千花了出去。

瞧這事鬧得,多虧啊!

關鍵是自尊心也受不了啊。

想他張士慧在商海里混跡好幾年了,除了開始賠過這麼慘,後來一直就是賺。

怎麼眼下突然間就又不靈了?

又好像幹什麼什麼都不順呢?

這豈不是他就是個廢物?

離開了寧衛民,什麼都幹不好?

還有摩托車車牌禁用的事兒,因為一直連點眉目都沒有。

張士慧耐不住寂寞,就去託人跟交通隊打聽。

結果沒想到還遭到了一通嘲笑,受託之人認為張士慧八成是讓人給懵了。

給他反饋的訊息是,人家交通隊壓根沒收到一點風聲,就沒這麼八宗事兒。

而且人家交通大隊的隊長還說了。

京城摩托車製造廠剛剛與順義、懷柔、平谷等縣的二十八個鄉鎮企業開展專業化協作,成立了京城市汽車工業總公司摩托車事業部、京城摩托車工業聯合開發公司。

這明顯是要大力發展摩托車製造的氣象啊,怎麼可能不給摩托車上牌子呢?

總而言之吧,節後的張士慧堪稱是處處受挫,件件不順,因此悶悶不樂。

連在家也一樣,老婆兒子都不怎麼能看到他的笑臉了。

張士慧自己也沒少跟劉煒敬唸叨寧衛民的小話兒。

說寧衛民這次算是走眼了,這幾十輛摩托車的事兒弄不好要賠。

而由此而來麻煩事,這臭小子也不管,只顧著整天泡在總公司和美女堆兒裡快活著。

回頭再一出國,這些爛事兒全得靠自己擦屁股。

眼下自己是看著這些摩托車就煩。

那真是牢騷滿腹啊。

好在有一樣,家有賢妻男人不遭橫事。

張士慧千不該萬不該,劉煒敬這個老婆,他可算是娶對了。

在他煩悶的時候,劉煒敬不但沒挑撥離間,反而起的都是積極作用。

那是真沒少開解張士慧的小肚雞腸,提醒他當以情義為重,別斤斤計較,忘了寧衛民之前對他的好處。

於是張士慧一想,捏著鼻子也就認了。

沒錯是,吃水確實不該忘了挖井人,既然是自家人就不說兩家話了。

不就是幾萬塊嘛,反正肉也是爛在鍋裡,就是賠也賠的起。

人這一輩子掙多少是個夠啊,自己只求不虧心就完了。

結果萬萬沒想到,人的心胸一開闊了,情緒也不鑽牛角尖了,長期求之不得的好事反而自己就來了。

1985年的3月底,隨著報紙上突如其來的一篇報道,直指摩托車易發交通事故,不容易監管的問題。

跟著又有人隨之發表文章口誅筆伐,說摩托車二衝程發動機一在街上跑就冒藍煙,尾氣汙染嚴重。

京城社會輿論為此譁然。

不管是老百姓是不是仇富心理作祟,不願意看那小電驢子在街上冒煙瘋跑。

又或是真心覺得摩托車危險,對生活環境影響惡劣。

反正大家意見都挺一直的,民間的聲音無不強烈要求政府得採取措施。

於是不過區區兩個禮拜的工夫,張士慧苦等許久的“禁摩令”居然就真的被京城市政府推出執行了。

在京城範圍內,全面禁止摩托車新上牌照。

最關鍵的是補充的一條,目前已有車輛不受限制。

而這一舉措,不但在未來四十年,把京A摩托車牌照死死的限制在了兩萬五千輛之內。

把欣欣向榮的京城摩托車產業,一悶棍就給撩平了。

甚至還很快擴散至全國,引得各大城市競相效彷。

於是立竿見影,眾多廠家生產出來的新車就在京城賣不動了。

從這個時候起,要想買新摩托車還能上牌子,擁有合法的路權,沒別的辦法。

除非先弄輛有牌子的報廢車過戶到自己名下,才能解決問題。

不用說啊,這就進而導致原本沒有價值的摩托車牌子也有了價值,而且價格飛漲。

再後來,隨著“禁摩令”的發酵,很快,一個京A摩托車牌子幾乎就能頂一輛新車的價兒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果要問張士慧對現實如此演變的感受,那真是看傻了眼,充滿了嚴重的撕裂感啊!

一方面,是他被現實給五雷轟頂,不能不感慨命運無常。

說實話,他怎麼也沒想到,看起來根本不可能的事兒,偏偏還就美夢成真了!

連人家交通隊都說了,沒有絲毫風聲。

然而寧衛民卻足足提前一年就做出了正確的預言!

這簡直是手眼通天啊,也太神了!

市政府都成了寧衛民的親爹啦……

另一方面,則是張士慧無比慶幸,爽得不要不要的!

他覺得多虧單位有譚大姐勸著,家裡有老婆開解,自己才沒枉做小人。

否則今天,那得多敗人品啊?

他還怎麼好意思跟一直指點他怎麼發財的寧衛民繼續打交道啊!

現在這可好了,他經受住了時間考驗,迎來了政策紅利。

當初的投資一下子就翻倍了,不但什麼仇都報了,之前的付出都證明了是值得的。

就是再見著寧衛民,他也好表表忠誠度,顯擺一下自己是多麼的相信他,反而有利於他們增進感情。

那今後有這樣的好事,寧衛民不還得帶著自己玩兒嗎?

至於這些停在院裡的摩托成,他眼下再看著當然就是另一種心情了。

不但不煩了,而且還變成美滋滋的欣賞,一點不急於套現。

他又不傻,彩電不限購,一個購買指標還翻倍呢。

京城的摩托車打這兒起就不許再增加了,私人又沒法買到汽車。

那要想享受風馳電掣的感覺,沒有門路的老百姓還有什麼辦法啊?

只能花高價買車牌!

這就意味著他手裡的京A摩托車牌照值老鼻子錢了,弄不好就會變成傳家寶。

誰讓這玩意是真的狼多肉少啊,從此他還“窯著”了。

就這樣,每天除了在老婆跟前誇老婆,感謝老婆的開導和提醒,自己才沒犯傻。

張士慧還多了個新愛好——樂此不疲的跑到慧民煙酒店後院去擦摩托車。

他還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性,把這些不同型號的摩托車發票都找出來,一一登記入冊。

不為別的,就是為了不能隨隨便便賣便宜了。

這麼好的生意,他必須得要找著真喜歡摩托,又出得起錢的主兒,才往外出。

有那麼幾天,張士慧甚至還心血來潮,騎著自己的舊摩托上了上街。

看到別人側目的眼神,居然感覺比開壇宮那輛皮卡都有勁。

這種心理很享受,說起來確實也很微妙。

雖然不能說是燒包,可本質上又屬於是燒包。

也或許正因為這種感受大家普遍都有吧。

“禁摩令”一實行,摩托這種本來就有奢侈品屬性的東西有了物以稀為貴的屬性加成,反而讓人越發心甘情願捱上一刀。

那真是越禁越火,越限越熱啊。

再加上張士慧手裡的那些車,本身就是沒怎麼跑過多少路的新車,比那些舊車好賣多了。

所以五一勞動節前,張士慧身不動,腳不挪,就做成了兩樁甜買賣。

分別以一萬塊的價錢賣出一輛幸福250,以一萬六的價錢賣出一輛嘉陵本田去。

淨利潤高達百分之一百六。

這還是看朋友面子上呢,張士慧才沒死咬兩倍的價錢。

甚至就連他的那輛舊摩托,也以八千五的價錢讓給古四兒了。

論起來,合著他落一白騎了兩年,賺了一倍的利潤,古四兒還得欠他一份風情。

瞧瞧,這有多麼合適呢。

當然,張士慧要價這麼狠,既然他賣出去三輛車,看車的人可遠遠不止。

真正的數字怕是得以十倍來算。

不過張士慧也不煩這個。

因為與賺錢相比,他發現自己其實更享受帶著人來看他的幾十輛摩托的過程。

他特喜歡別人一走進煙酒店的後院,就被停放在鐵皮棚子底下,各種型號的摩托車給嚇傻了樣子。

而且幾乎無論問什麼型號的摩托,他的院兒裡都有,比賣摩托的商店還全乎呢。

這種感覺怎麼說呢?

就好像他成了玩兒車屆的王者,永遠是居高臨下看顧客啊。

以至於買車的人都客客氣氣,一口一個哥的叫他,無論買不買都時不時帶喜歡車的人來看。

當然了,看也不能白看,這些人經常就會在他這兒買菸買酒。

面子裡子俱全啊,張士慧也就更捨不得低價出售這些摩托了。

甚至逐漸地,他還真就在京城的摩托愛好者中混出了名氣,落下個“摩托王”的外號,成為了八十年代末京城摩托界的名人。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讓他驚喜的得意,意想不到的快樂。

最後還得說說春節後從張士慧手裡買了兩輛摩托車的譚大姐,那肯定也是很幸福的。

買到手了才倆月,一萬就變兩萬了,這也是一筆橫財啊。

這還真應了她早先的那句話了,真真兒的白落了一輛摩托車啊。

不過話說回來,也得承認,譚大姐能沾上光,不能說單純的走運。

這位大姐當初的眼光和魄力就不說了,就說“禁摩令”一實行,看著車牌價格飛漲。

譚大姐就做了一個明智的全新決定,兩輛摩托車一輛不留了,全賣掉。

這樣的腦子就實在的不易。

譚大姐心裡是怎麼想的啊?

她是這麼想的。

這摩托車確實危險啊。

坐了些日子,她如今也明白了,真就是肉包鐵的玩意,而且速度太快了。

難怪老百姓都說,要想死得快,就買一腳踹啊。

她可捨不得兒子冒生命危險,天天用摩托車接送她。

那還不如賣了用這筆錢乾點實在的事兒呢。

幹什麼呀?

買房唄。

這是最現實的需求,她家裡孩子多,又沒有幾個出息的。

她就不能不為將來考慮,這叫未雨綢繆。

再說了,她又知道寧衛民一直在買房,她可不相信寧衛民這麼有本事的人,會幹賠本的事兒。

而摩托車最好的政策她已經賭贏了,已經有了厚利,那就該見好就收。

否則不但風險有可能加劇,這事兒就是老讓張士慧想起來,對她自己也不划算。

即便張士慧並不介意她分享好處,可老想著這事總會心裡不舒服。

時間久了,也難保不起芥蒂,人家可是老闆啊。

所以倒不如儘快脫手,也就等於翻篇了。

瞧瞧吧,一個老孃們居然有了這樣的見識,誰能說這不是一種本事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