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九章 花見時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日本一年當中有兩大景緻是最誘人的,一是春天的櫻花,二是秋天的紅葉。

作為一個狹長的島國,日本南北溫差很大,四季分明。

日本的櫻花從南開到北,每年三月份,櫻花從被日本強行佔據的琉球開始爛漫,開到北海道漫山遍野時,已經是六月份的初夏。

而紅葉是從北到南反向而行的。

當北海道已經是落葉繽紛、小雪紛飛的時候,日本南端的九州地區還是枝葉初豔。

至於說到日本人為什麼如此鍾情於這兩種景緻?

寧衛民從他認識的日本人口中得到的回覆幾乎是一致的。

那就是因為這兩種植物在最美麗的時候,都是以很純潔的色彩奉獻於世間。

像櫻花盛開時是不見樹葉的,用日本人的話說,是“滿樹櫻花”。

而楓葉紅透時豔麗似火,也並不夾雜其他的色彩。

它們都很符合日本人的審美觀——單一、樸素、唯美。

同時,無論櫻花的花期還是紅葉停留在枝頭的時間都是十分短暫的。

前後差不多也就兩個星期,過後便會紛紛凋零,也很容易讓人產生憐愛和珍惜感,從而分外珍惜。

當然了,正因為如此,要想賞櫻花或者是賞紅葉也得抓緊時間才行。

否則這樣的美景稍縱即逝,只有追悔莫及。

對於這件事,根本不用松本慶子主動提起,寧衛民自己就一直記掛在心。

哪怕是出於補償心理,他也希望東京櫻花滿開的花期,能夠挽住松本慶子手,好好陪她逛一逛。

所以等到曲笑母親入院就診的事兒一辦妥,等到張嬙和崔建的專輯灌錄也進入了正軌。

寧衛民就主動對松本慶子提及此事,約好了一個日子,決定兩個人騰出時間,一起去賞櫻花。

只是可惜啊,寧衛民還是不太瞭解日本的國情,他怎麼也沒想到日本人對於賞櫻花的重視程度和執著,就沒提前做好應有的準備。

所以願望雖好,事到臨頭卻讓他頭疼了,因為根本沒有合適的地方可供他和松本慶子去賞花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敢情一開始櫻花剛剛綻放的時候還好,花開三四成的時候,人開始漸多。

等到花開一過六七成,盛放的時候,賞花的人多得就有點不像話了。

好像東京每一處能看到百株以上櫻花的地方都是人滿為患。

真正到了滿開的花季,更完。

東京到處人潮洶湧,街上擠滿了追櫻的人潮。

別說上野公園、目黑川、千鳥之淵這些免費的賞花地點,根本無處下腳了。

就是新宿御苑、六義園、飛鳥山公園這些需要買票的賞花地點,也是擁擠不堪。

而且門票價錢還翻倍,平日三百円,櫻花季期間八百円。

誰說日本人素質高的?

照樣TM喜歡趁火打劫,在這兒絕對沒有ZB燒烤。

說實話,儘管寧衛民能夠提前預料到會人多,但真的沒想到會有那麼多。

日本這亂勁兒,說起來特別像未來國內的五一、十一黃金週,各地遊客向京城的故宮和長城集中扎堆似的。

哪怕沒有車,遊客單憑徒步都能造成交通擁堵。

而且最邪門的是,不光是週末,連平日工作日都是這麼多人。

寧衛民透過電視新聞報道,看到熒屏上人山人海、人頭攢動的情景。

他是死活都想不明白,這些人都打哪兒冒出來的呢?怎麼跟種蘑孤似的!

TM日本全國才一億多人口啊,看這樣子好像都跑東京來賞櫻花了!

即便如此,那也不能連班兒都不上了呀!

別說,還就是這麼邪性。

寧衛民認為的這些不可能,偏偏還真的距離事實真相不遠。

雖然程度上和他估計的略有差距。

怎麼呢?

原來說起這日本人的賞櫻花活動,古已有之,歷史悠久。

一般認為平安時代812年宮中舉行櫻花宴是其起源。

當年隨著遣唐使被廢止,梅花不再東來。

無所事事的日本皇族沒有梅花可賞了,就找到了新的代替品——櫻花。

於是春季賞櫻便成為日本宮中每年的常規活動。

到了1598年,豐臣秀吉在京都醍醐寺舉行的“醍醐賞花會”,更以豪華奢靡名彪史冊。

等到進入江戶時代以後,賞櫻花活動已經拓展到了民間,成為日本的平民百姓也能參與的大眾娛樂了。

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就生動描繪了江戶市民賞花取樂的情景。

而且按照日本的傳統風俗,日本人賞櫻花還不光只是看,還免不了要大吃大喝,狂歡大鬧,撒撒酒瘋才行。

因為日本人相信,只有這樣,才能讓豐收的年景和豐富的食物成為現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當代的日本來說,東京櫻花盛開的這個時間點也很特別。

首要原因,是日本學校學制比較特殊。

不同於共和國九月上學,六月畢業,日本是四月份上學,三月份畢業。

那麼到了東京櫻花盛開的時候,相處了幾年的同學就要分別,各奔東西。

許多大學中相戀了幾年的愛人,也會在櫻花樹下拉鉤吻別,演繹最後的甜美與酸楚。

其次,日本的財政年度跟我們國家也不一樣。

日本是從4月1日起,到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

所以,對於大部分的日本人來說,4月1日既是新一年的開始,也是新生活的開始。

小學生變成了中學生,中學生變成了大學生,大學生畢業走向了社會,就此成為社畜。

而且無論公司企業還是機關單位,一年的人事調動也都是在櫻花盛開的時節完成的。

於是有的人升官了,有的人退休了,有的人即將被派往異地或者外國工作。

那麼這個時節,也就成了東京人聚會最多的時候。

基本上每個公司,每個公司的每個部門,都會在盛開的櫻花樹下舉行聚會,聚眾喝酒。

幾乎每一株櫻花樹下,總能看到歡喜與眼淚。

這還不算,別忘了,這個年頭的日本經濟崛起也讓日本退休的老人普遍富足。

而且正因為日本特殊的狹長國土,櫻花花期存在著時間差,許多身體健康,有錢也有閒的日本老人就成了“追櫻族”。

他們掛著相機走走停停,能夠從日本的最南端一直追著櫻花的腳步來到最北端。

而東京是就是他們旅行中途非常重要的一站,幾乎每個追櫻族都要來。

再加上在東京的外國人數量原本就不少,對如此絢爛的櫻花美景同樣感興趣。

如今因為日元升值,全球的外國資本都在往這塊寶地湧來,更多的外國人也席捲而來。

這一切的因素湊合在了一起,那可不東京的人口爆炸了嘛。

要說有一個億或許有點誇張,但兩千多萬,比花季前的東京常駐人口翻上近一倍是一定的。

乾脆這麼說吧,時至今日,別看賞櫻花不是日本法定節日,可已經成了不是節日的節日。

全日本從上至下的社會階層都願意參與這個社會活動,那熱鬧勁幾乎相當於一場狂歡節。

甚至由此而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經濟模式——櫻花經濟。

這個時節的東京,無論是在百貨公司還是超級市場,都插上了櫻花樹枝,渲染著櫻花的粉紅。

飲料公司把易拉罐印上了櫻花圖桉,各種用櫻花釀成的酒也紛紛登場。

還有櫻花蛋糕,櫻花茶,用櫻花花紋做成的衣服和包。

商家還會推出櫻花時節的特賣價,東京各處也會舉辦夜間賞花的夜市。

當然,最開心的還是公園、酒店、旅館、餐廳、旅行社,那是統統漲價,收入最高能比平日翻上三倍。

所以這種情況下,在東京想要看櫻花開宴會,就必須要派遣人手提前去搶佔地盤才是。

實際上對於各個企業而言,一般這種體力活都是公司新進職員的任務。

這些剛剛離開校園的小夥子們作為個個公司的先遣隊,不但要扛上很大的塑料布,還要買上各種啤酒、飲料、烤串、魚乾等下酒菜,在櫻花剛剛含包待放的時候就去圈地。

而且至少要堅持一個禮拜才行。

但凡東京賞櫻聖地景緻極佳的地方,每年都免不了會上演一幕幕的爭搶鬧劇。

到時候你就看吧,望不到邊際的櫻花之下,便是密密麻麻數不清的腦袋。

那情景和共和國坐綠皮火車,過道全部坐滿人,東倒西歪的場面一模一樣,密集的腦袋比櫻花搶眼。

而且這些提前圈好了地方的人群,是幾乎不流動的,一群連著一群,會從早喝到晚,甚至醉臥於櫻花樹下。

日本昭和時代所謂的“花見”,就是這麼誇張和瘋狂。

可話說回來了,寧衛民一個初來乍到的異鄉人,又怎麼會瞭解這些呢?

等摸清了眼前的困境,他算是麻爪兒了,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破局。

別說如今已經錯失了良機,他自知很難再找到適合觀賞櫻花的地方了。

就是能找著這麼個地方,鬧哄哄的,也不適合他和松本慶子約會啊。

上次旅行,在大坂的道頓堀就差點惹出亂子來,那就是前車之鑑。

寧衛民還沒忘了當時帶著兩位女星窩在壁櫥裡躲避的狼狽呢。

他可不敢再冒風險,帶松本慶子在公眾場所招搖了。

於是沒有辦法,後來他想來想去,決定還是找專業人士幫忙。

就又打電話給了大和觀光目黑區分社的高橋社長,向其討教。

別說,學猴子搬救兵這招倒是管用。

還別看高橋社長最近也因為櫻花季的到來忙得飛起。

但他畢竟是幹旅遊的,還是分社社長,所掌握的資訊和手裡的資源,都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他不但給了寧衛民雪中送炭的建議,而且直接就提供了兩個聽起來都比較靠譜解決辦法。

首先,如果時間不寬裕,只能就地在東京賞花,而且需要一定私密性的話。

那麼高橋社長推薦寧衛民去隅田公園坐屋形船。

據高橋社長說,隅田川兩岸一公里區域內,有大量江戶時代種植的櫻花。

墨田區一邊約三百多株,臺東區一邊約六百多株,加起來近千株櫻花樹,形成了兩岸一水的櫻花道。

在這裡坐船遊河,邊吃日式料理邊賞櫻花,是東京傳統賞花特色專案。

雖然客位早已經被訂光了,現在就是花再多的錢也訂不到票了。

可沒關係,他可以想想辦法,透過私人關系,幫寧衛民增加一條包船。

不過價格大概要二十萬円,比原價要貴上五萬円。

第二,就是如果時間充裕,希望能完全避開東京的擁擠,也是有辦法的。

高橋社長會建議寧衛民選擇東京周邊擁有私家“櫻花別苑”的溫泉酒店。

從鬼怒川沿岸進入林蔭小道,青苔叢生的巨巖阻隔了溫泉街的喧囂,徒剩靜謐。

那裡就是東京附近櫻花花期最晚的地方,也被稱作“東京的後花園”。

大和觀光和那裡的幾家酒店都有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寧衛民提供一間舒適的房間應該是沒問題的,而且不會漲價。

於是這麼一來,寧衛民總算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了。

他毫不猶豫的大方了一回,根本沒做選擇,兩個方案全要了。

反過來,寧衛民也以一批拉杆箱為回報,額外劃撥給了高橋社長的分社。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