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野導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顧淼所在的金陵,是位於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城市,歷史名城,許多朝代在此建都,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要說名勝,隨便走幾步就是,顧淼家門口就有兩個。

金陵也許是全國範圍內,最喜歡改名字的城市,城市本身就小號無數,西周時名為“句吳”,春秋時的范蠡在此建立軍工廠,起名為“冶城山”,之後又叫石頭城、鬼臉城、建康、建鄴、白下、應天……

城中有水,現名為玄武湖,最早叫桑泊,三國時孫權曾在此練東吳水軍,改名為“練湖”,一會兒叫“前湖”,一會兒又叫“後湖”,一會兒被填平了變成農田,一會兒又被挖開重新蓄水,最後定名“玄武湖”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在湖裡發現了黑龍。

城中有山,現名為紫金山,蔣山、鐘山也是它,開國領袖曾寫過“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獅過大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單是紫金山山上走一圈就能完成“四個景點”的任務,孫權的東吳大帝墓在這裡,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明孝陵也在這裡,還有埋了孫中山的中山陵,就算汪精衛的墓被炸飛了不算,紫金山天文臺、靈谷寺、梅花山。

山與湖只隔一條馬路,最後回家還會路過玄武湖,隨便就能超額完成任務。

五種小吃更簡單,顧淼家是八十年代的小區,已經十分成熟,門口各種小吃都有。

顧淼仔細研究了地圖,預計完成任務最多四個小時,抓緊時間,把債還完。

第二天一早,是個大晴天,顧淼收拾停當,帶了一瓶水就出門。

這時他才發現,失算了。

由於是過年期間,賣小吃的攤販全都回家過年了,馬路上空蕩蕩。

轉過街角,忽然聞見了一股米粉的香氣,一個短髮婦人,正站在一副小挑子前。

她的面前是用膠泥做成的小風爐,風爐上頂著雙手合握為圈可以握住的缽型木模子,正冒著悠悠白色水汽,米粉的香氣,就是從這裡冒出來的。

婦人衣著乾淨,手腳十分麻利,將雪白的大米粉將木模子裝個半滿,又填上白糖黑芝麻粉,再用一層大米粉將木模子填滿,小鐵片飛快的一抹,將多餘的粉颳去。

填裝好了,就將蒸氣騰騰的爐子上原有的木模子替換下來,輕巧的將底部木塞一頂,一塊蒸兒糕就被取出來。

蒸兒糕熟的很快,只需要一個爐頭兩個模子,備用的模子裝填好之後,爐頭上的那個就已經好了,加起來不會超過30秒。

是以前人家在缺乏奶水的時候,給小孩子吃的,因此叫做蒸兒糕,入口綿軟,芝麻糖與米粉的氣味混合,又香又甜,不止是小孩子,許多人都很喜歡,一般會選擇它做為早餐或是點心,現在小孩子不缺奶粉,蒸兒糕的流程又多了一道:壓扁。不過顧淼還是更喜歡吃鬆軟口感。

近幾年賣蒸兒糕的攤子越來越少,大過年的竟然能遇見,顧淼也覺得挺意外。

“大過年的,這麼早就出來擺攤啦?”顧淼買了兩塊,順便跟老闆娘搭了兩句,過年還不放假的,一定是生活所迫吧。

老闆娘笑笑:“兒女都在國外,家裡房子太大,就我一個人,也是無聊,就出來找點事做。”

“……”顧淼訕笑著咬了一口蒸兒糕。

放在口袋裡的手機震動,拿出來一看,是來自系統的提醒:“收到轉賬2元。”腦中閃過系統發來的提示:知名小吃(1/4)

一個蒸兒糕的價格就是2元。

為什麼是2元而不是4元?顧淼猜想也許是因為這個任務的名字叫體驗師,買一個叫體驗,買兩個叫吃飽,系統只支付體驗費,不管吃飽錢。

這轉賬速度,還真的是實時報銷。

顧淼越發的不敢大意了,這簡直就是實時跟蹤系統,萬一自己真的想要欠債跑路,只怕跑到馬里亞納海溝也會被天降正義給滅了。

從家門口的菜市場穿過去,便是明朝開國大將徐達的中山王墓,這裡常年不開門,隔著鐵門,可以看見一座刻著“明中山王神道”的石牌坊,在荒草中有一條神道筆直向前,兩旁石獸也早已面目模糊。

在門口站了一會兒,系統沒有跳出提示景點完成度,看來,系統還真挺嚴格,在門口站一站不算完成任務。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還是老老實實把景點走一遍比較合適。

顧淼從小在這裡長大,對道路熟的不能再熟,他從山下的居民區往上走,從正經的登山石梯去紫金山天文臺,要兩個小時,從野路上去,二十分鍾就看見紫金山天文臺的半球形建築。

紫金山天文臺是國人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天文臺站大多從這裡誕生、組建和拓展。

可惜,現在顯示內部維修,不對外開放。

意料之內的,也沒有顯示任務完成。

不著急,再怎麼著,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那些不可能也關了吧!

顧淼隨便挑了一個方向走過去,紫金山上的植被繁茂,在二月間也依舊濃翠不減,山道上的天空被高大的樹冠分割成細碎的藍,陽光片片灑金落在地上。

前方傳來一個女孩子的聲音:“你們知道金陵城中為什麼這麼多梧桐嗎?因為前朝總統深愛著自己的妻子,那個女人最喜歡梧桐了,因此他入主金陵城之後,就為妻子種下了滿城的梧桐,象徵著鳳棲梧,如果俯瞰美齡宮的話,就會看見,周圍一大片的樹種植的位置如同項鍊,美齡宮就像項鍊上的寶石被嵌在正中間……”

一條在網上廣為流傳的謠言,被這個扎著馬尾的女孩子說得真情投入,她的聽眾是一位老伯伯和一位老婦人,這兩位老人家的衣著半新不舊,收拾的整整齊齊,髮絲皆白,腰板依舊挺直,聽小姑娘說話的時候十分認真仔細。

原來前方就是美齡宮了,顧淼對這條網路謠言早已唾棄很久,做為本地人,他忍不住插嘴:“金陵城中的梧桐是為了孫中山的奉安大典種的,從接靈柩的下關碼頭開始,一直到中山陵,這些樹叫法國梧桐,又名懸鈴木,不是中國古代鳳棲梧的梧桐。美齡宮的項鍊形狀也不是故意這麼修的,純屬意外,前朝總統夫人在這個美齡宮一共也沒住過幾天。”

一氣說完,他才注意到那個女孩子惡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顧淼才覺得自己這麼貿然插嘴的確不合適,自己怎麼就憋不住呢,算了,還是走吧。

他剛想走,老伯伯叫住他:“小夥子,你也是導遊嗎?”

“不是,我是本地人。”

“哦,這樣啊,真可惜,我還想請你給我們做嚮導呢。”老伯伯一臉遺憾,“這個小姑娘說要給我們做嚮導,還說收兩百塊,結果問好多她都不知道,說的還是錯的,本來說要帶我們去中山陵,結果轉錯彎,到這來了。”

原來這個小姑娘是個野導,自己這麼跑出來橫插一槓,這幾個遊客眼看著是不想請她了。

奪人飯碗如殺人父母,自己在這裡常住,別惹出麻煩來。

想到這裡,顧淼笑著說:“小姑娘也不容易,大過年的出來賺錢,這樣吧,我自己反正也是要逛的,兩百塊,你們照樣給她,我來說,好不好?”

小姑娘神色稍緩,白拿錢,還不用說,多好。

大家都很滿意這個解決方案。

顧淼帶著他們回到中山陵的正路上,遠遠的就看見刻著“天下為公”的牌坊之後,中山陵立於高高的臺階之上。

“這麼多臺階啊,我可能走不動。”老婦人猶豫著,“要不你們上去吧,我不去了。”

旁邊她的老伴勸道:“來都來了,怎麼能不上去呢。”

老婦人看著臺階,皺著眉。

顧淼笑著說:“慢慢走,不趕時間,中間有緩步平臺,走起來不是很累的。”

“緩步平臺?我怎麼沒看見?”老婦困惑的抬起頭,只見一級級的石階,哪有什麼平臺。

顧淼笑著說:“慢慢走,一邊走一邊聽我說,這裡一共有392級臺階,象徵著三民主義、九州方圓、兩黨合作,也暗喻了當時的人口三億九千兩百萬。從下往上看只見臺階不見平臺,代表著革命道路的艱辛。從上往下看只見平臺不見臺階,代表著偉人的視野十分開闊。”

他又指了指碑亭:“從那邊到祭堂,一共有339級臺階,與當時參眾二院議員的人數相等,寓意每個人作為一個臺階,將中山先生的精神發揚光大,我們正在走的這段被分為八段,也象徵著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沒想到這麼一段臺階,還有這麼多說法。”老伯點了點頭。

小姑娘一臉的不屑,小聲嘀咕:“這個我也知道。”

大年初四,遊客還是不少,站在孫中山的坐像之前,老伯恭敬的三鞠躬行禮,顧淼有些好奇的看著他。

老伯看出他的疑惑,解釋道:“我很小的時候,是在這裡出生的,後來去了臺灣。”

後面的話不必講,顧淼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老伯又繼續說:“哎,難得回來一趟,想找找我家原來的地方,都不知道在哪兒……”

顧淼安慰道:“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可以帶你們去找找,不過城市變化實在太大,別說七十多年前的事,就算是七年前的房子,都不一定還在原位呢。”

進入裡間繞棺之後,顧淼腦中出現任務提示:知名景點(1/4)。

嘿,so easy!

老伯出錢請客,四人從中山陵坐小火車到了明孝陵的門口。

神道旁站著高大的石人、石馬、石駱駝,這裡也是顧淼小時候常來的。

“可惜你們來的不是時候,現在沒什麼特別,如果是在深秋的時候,旁邊的楓葉全部紅了,落在地上,天上地下一片紅,看著喜慶又熱鬧,到了冬天下雪的時候,白雪蓋在這些石翁仲身上,又是另一番的肅穆景象。”

說到這裡,老婦人問了一句:“金陵還會下雪?這邊不是江南嗎?”

“金陵的主城區在江南,還有一半在江北呢。基本每年都會下,2008年的時候暴雪,雪深到了膝蓋,走路都不好走。”顧淼想起那天,自己還頂風冒雪往大學時代女朋友的宿舍送飯,如今伊人已為人婦,心中不由黯然,忙岔開話題。

“所有皇陵的神道都是直的,唯有明孝陵卻是彎的,當初開建明孝陵的時候,挖出了孫權墓,施工負責人去請示朱元璋,一般情況下是要平墳,朱元璋說:‘孫權也算得上一條漢子,就留下他為朕守陵吧。’於是,神道修的時候,就轉了個彎,繞過了孫權墓。”

老伯笑著說:“紫金山真的是風水好,這麼多人都選在這裡埋。朱元璋說讓孫權給他守墓,真把他埋下去以後,孫權不一定打不過他哦。”

“朱元璋在這裡的幫手多,徐達、常遇春、劉伯溫都在這,孫權身邊沒人幫襯,還是不行的,這裡的老大應該是孫中山,旁邊的無樑殿裡是他的陣亡將士公祭堂,離這不遠是廖仲凱何香凝合葬墓,不高興的還能把汪精衛叫出來吊打一下。”

“汪精衛墓也在這?”老伯問。

小姑娘搶著說:“就在離這不遠的梅花山,不過埋下去第二年就被炸平了,這幾天梅花山的花也開滿了,雲蒸霞蔚,滿山的香氣,如果是秋天來,最適合去的是靈谷寺,雖然靈谷寺得名是因為收藏了唐僧的頭蓋骨,不過在秋天時萬畝桂花盛放,特別好吃。”

老伯聽見了最後四個字,不解:“特別好吃?”

“嗯,在早晨金桂半開的時候把桂花摘下來,洗乾淨,與白糖拌在一起,醃漬一段時間,糖就沾滿了桂花香氣,金陵的很多甜食都是放的桂花糖,比如桂花糖芋苗啊,赤豆小元宵啊,白粽子蘸桂花糖也很好吃的。銀桂和丹桂不好吃的。”

“哈哈哈,”老伯笑起來,“你對吃還是很在行的嘛。”

小姑娘得意的看了顧淼一眼,顧淼心中默默吐出兩個字:“吃貨。”

他抬手看了一眼時間;“喲,都一點了,走,你們挑個吃本地小吃的地方,我請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