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自古棒子如夜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田峻忙著試種東北水稻的這段時間裡,田晏帶著黃忠和鞠義等人,橫掃襄平以東各縣,已經將遼東郡16縣(含遼東屬國)全部收回遼東郡。

這樣一來,在東北這塊地方的勢力格局,現在變成了:

一,高句麗勢力最大,佔居遼東的東北(今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及樂浪(今北朝鮮)等大片區域。擁兵可達二十萬以上。

二,東部鮮卑次之,佔據遼西以西及以北大片草原,若徵青壯男子為兵,兵力亦可達二十萬以上。

三,夫餘人勢力第三,佔據玄菟郡以北的大片草原。可用兵力在十萬以上。

四,漢軍勢力第四,佔據遼東郡和遼西郡。兵力接近四萬人馬。

五,烏桓在遼東郡以北和遼西以西,兵力雖超過漢軍,但論戰力,會差於漢軍。

六,辰韓和馬韓居朝鮮半島南端。

七,蒙古,女真等十幾個少數民族,則分居在遼西以北和以西的廣褒草原。

若是只從“橫北廓”的燕山以北來看,漢軍的實力並不足以在遼東、遼西立足。但漢軍有大漢朝這個超級“奶媽”,可以透過盧龍道這根“奶管”給遼東遼西不停地“餵奶”。

所以,漢軍人數雖少,但在接連打敗了檀石槐和高句麗王子之後,倒也沒人再敢輕捋虎鬚。

……

田峻來到遼東太守府府衙時,談判已經在太守田晏的主持下開始了。

田峻站在門口,便聽到一個囂張跋扈的聲音從府衙中傳來:

“我們“大高句麗國”自古以來就是燕山以北的主宰,遼東郡和遼西郡都曾經是我們“大高句麗國”的領土,希望太守大人儘快歸還我們的領土,釋放俘虜,並賠償我們的損失。否則,我們“大高句麗國”必起傾國之兵而攻之,“大高句麗國”的領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好像!

像後世“宇宙第一大”的韓國人的語氣!

想起後世以“自大”聞名全球的高麗棒子,田峻不禁啞然失笑。

後世的韓國人說孔子是他們韓國人,屈原是他們韓國人,孫中山也有他們韓國血統;端午節、中秋節和祭孔大典都是“大韓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並且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申遺……

原來,原來是有“自大”傳統的!

夜郎自大,棒子更自大!

……

“高句麗很大嗎?難道比夜郎國還大?”田峻一邊往裡走,一邊大聲問道。

“夜郎國在哪?怎麼有我們“大高句麗國”大?”高句麗使者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堂上的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田峻走到使者面前,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高句麗使者,認真地說道:“本將田峻,檀石槐的人頭就是本將砍下的。

本將很好奇,你們的國王高伯固的脖子,是不是比檀石槐的還要硬!你回去吧,讓高伯固那老鬼把脖子洗乾淨了等著。”

聲音不大,卻殺氣盈野!

高句麗使者嚇得連退了三步,眼珠一轉,立時換了一副臉色,點頭哈腰地說道:“原來是田破虜,幸會幸會!本使李權,見過破虜將軍。”

這就是高麗棒子的屬性:嘴巴上的自大,其實是源於來自內心的嚴重的自卑和欺軟怕硬,你拿棒子敲他幾下,他立馬就軟了。

田峻冷哼一聲,又道:“我大漢朝有六千多萬人口,我們的軍隊可達五百萬人以上,我們的軍隊比你們的人口總數都還要多數倍!你高句麗在我們漢朝面前,也敢稱大?請問高句麗是哪裡大了?是胸大還是屁股大?”

李權見田峻來硬的,再不敢囂張,惶恐地答道:“自然……自然是漢朝大,不論是胸還是屁股……呃,我的意思是高句麗大,漢朝更大!”

眾人都鬨堂大笑起來……

田峻見李權服軟了,才臉色稍稍緩和下來,用嚴厲的語氣道:“在高句麗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中原人的分支,本將才給你們一個和平相處的機會,若要不知輕重,口出狂言,那就早點滾回高句麗去吧。高伯玉的人頭,本將自會去取!”

李權趕緊道:“田將軍息怒,本使是帶著誠意來的。”

田峻這才笑了笑道:“既然如此,本將也就不為已甚,先給這次談判定個調:

其一,領土問題不容談判。

其二,俘虜都已自願為本將拓荒,不需再談。

其三,要談的話,可以談和平與貿易。由田郡丞和沮長史跟你談就可以了。”

說罷,田峻在上首的位置坐下來,倒了杯烈酒,喝了一口,又向田豐舉了一下杯子。

田豐會意,倒了一杯烈酒,遞給李權道:“這是我們漢朝新出的美酒,名叫酒鬼醉……”

……

接下來,和談幾乎變成了貿易談判。最後達成了雙方開邊市,以馬牛羊換美酒的貿易協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對田峻來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此時遼東郡勢力還太小,並不足以消滅高句麗。

除此之外,田峻也不願在此時消滅高句麗,要是把高句麗、夫餘、鮮卑都打敗了,田峻也就沒有理由再呆在遼東了。

天下還沒有亂,現在還得養寇自重。

得等,等黃巾之亂後,才可以有大的動作。

現階段要做的,就是“種田”,積蓄勢力,以待亂世!

……

與高句麗停戰之後,田峻又將主要精力放到了發展之上。

不論現代還是古代,一個地區的發展都離不開鋼鐵。

而遼東,恰恰是鐵礦非常豐富的地區。不僅鐵礦豐富,煤礦也非常豐富!

後世的遼寧是鋼鐵大省,僅是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就有:鞍山鋼鐵集團,本溪鋼鐵集團,北臺鋼鐵集團,東北特鋼集團等等。

穿越人士來到遼東,豈有不煉鋼鐵的道理?

不過,很可惜!

田峻雖然知道高爐鍊鋼的原理,卻從沒有實踐過,也沒有去鍊鋼廠參觀過。只是在高中時學習了一些原理而已……

沒辦法,這鍊鋼就像當年在大學時追女朋友一樣:有條件得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於是,田峻決定豁出去了!首先是礦山的尋找,這並不難,遼東鐵礦多得是,

後世探明的遼陽鐵礦帶,面積達600Km2以上,鐵礦儲量超過21億噸,其中最大的礦區在就在弓長嶺和西黃泥等地,該區鐵礦保有儲量18億噸,年產鐵礦石1000萬噸。

且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就曾在遼東鍊鐵打製兵器,太子河就是為紀念太子丹而命名的。

田峻很輕易地便找到了太子丹開採過鐵礦的弓長嶺礦區。

不過,以這個時代的開採水平,也只能露天開採。沒有爆破物資,沒有先進的機械設備,採礦是非常艱難的。

現在採礦的方式是:將礦區的地表泥土全部剝光,然後,用木材燒,再澆上冷水,利用熱膨脹和冷收縮原理,使岩石開裂,然後,再用鐵釺一塊一塊地撬下來……

冶鐵的燃料,這個時代用的是木炭,但田峻知道後世用的是焦炭。

按照田峻還記得的半瓶子物理和化學知識,木炭燃燒放出的熱量比焦炭還要多,田峻也不知道為什麼焦炭會更好。

但既然是成功的經驗,田峻也就果斷地決定用焦炭。

焦炭的煉製原理與木炭其實一樣,田峻小時候陪父親上山煉木炭,就是建一座窯,把木柴堆在中間密閉起來,然後在封閉室外燒火,讓木柴在高溫下慢慢炭化。再封窯3~5天,開窯之後,木柴就成了木炭。

這其實就是中學時學過的練制焦炭的乾餾原理。

不過,得先找到煤炭。

這個時代在遼東還沒有開始燒煤,但田峻知道遼陽煤礦很多。

煤田主要有遼陽-海城、煙臺、寒嶺三處煤田,主要分佈區域是在西馬峰、西大堡、尖臺子、鏵子、西大窯、張臺子、寒嶺、徐往子等地。

派了幾千個士卒去找黑石頭,很快就在鏵子山和西馬峰找到了煤礦。

因鏵子山煤礦易於開釆,田峻便選定了鏵子山做為採礦點,採出的煤運到一個秘密的山溝裡煉成焦炭,再運到弓長嶺鐵礦山。

然後,在離鐵礦山數里的地方建了一座塢堡,用於高爐鍊鐵。

由於只知道原理,田峻與工匠們忙活了三個多月,也只能練出鐵來,要練出鋼,估計還得改進工藝才行。

但小高爐鍊鐵的效率卻是傳統鍊鐵窖的數十倍,五座小高爐每天能出一萬多斤(漢斤)鐵,也就相當於後世的2.5噸鐵。

這個生產能力在後世不值一提,但在這個時代,卻把田晏、田豐、沮授等所有人都驚呆了也樂壞了。

由於鐵質讓田峻不太滿意,田峻下令將現在生產出的生鐵,主要用來加工成農具,只有少量用來打製兵刃和鎧甲。

……

此時,已經是農曆七月了。

農曆三月底種下的水稻,已經快要抽穗了,田峻只好暫停鍊鋼的研究,將精力放回試種的水稻上。

農時是最不可以耽誤的,往往是耽誤幾天,在農作物的重要生長期沒照顧好,就可能導致大量減產甚至絕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