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生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花費可就大了去了,哪像普通的糧食,隨便往糧倉裡一放就好。

因此,番薯的儲存成本極高。

不僅如此,只要稍微有點破損、帶點蟲孔啥的還不能長期儲存。

而且它還與果蔬一樣,在運輸過程中也極易損壞。

相比起其他糧食,它太脆弱,且不能長久儲存,這便是它的劣勢。

對他們兩家來說,它還有一個劣勢,便是要考慮保密性。

若將番薯整個拿出去賣,那它就很容易流傳出去。

畢竟糧食都是可種植的吶,有完整的番薯在手,還怕別人研究不出種植方式?

在糧食方面,可千萬別小看了百姓們的能力。

尤其是番薯還是一種極易種植的作物,種植方式更好找。

特別是那些幫自家育過種、剪過苗、種過地、挖過番薯的村民們,幾乎一整套流程都知道。

若是讓他們知道番薯就是跟米糧一樣的糧食,而他們又有了購買渠道,還能不去買些過來種植?

既然是買的,那他們又沒偷沒搶,光明正大拿到手的,為何不能種植?

那種植番薯的方式不就被他們傳出去了麼。

如今之所以如此放心地僱傭村民們種植,便是因為對於番薯,他們薛家目前對外說的是蔬菜,而不是糧食。

這還多虧了之前種植的水芹菜。

在大量肥料的澆灌下,薛家的水芹菜一年能割五六茬,畝產能達幾萬斤。

產量如此之大的蔬菜讓村民們覺得不可思議,同時也是羨慕萬分。

便有不少村民也嘗試著學薛家挖池塘種植。

可水芹菜這玩意兒在他們這邊不興吃,眾人找來找去也沒找到種子,最後那苗種還是從薛家討去的。

但因為沒有足夠的肥料,出來的產量遠沒薛家那麼好。

這也就算了,至少相比起其他蔬菜,它得產量也算頂頂好了。

最重要的還是這玩意兒極易腐壞,他們就算種出來,也找不到如鄭家這般的買家。

周圍沒多少人識得水芹菜,導致他們沒什麼銷路。

而若要挑的遠些賣,不說他們有沒有這個精力,就這玩意兒也太嬌貴了,讓他們走不得太遠的路。

想要賣給鄭家,但數量少鄭家又不收,好不容易大家都湊成一堆了吧,那品質又參差不齊的,看著就不如薛家的好,鄭家也不收。

算來算去,種水芹菜還不如種糧食,眾人便也淡了跟風種的心思。

最後便不了了之。

經過薛家的誘導,這番薯在他們眼裡就跟水芹菜是一路貨色,他們就不太願意跟風。

且也不是沒人跟薛家討要過番薯種子回自家種植試試。

但薛家不是不想給,而是這玩意兒是鄭家委託自家種的,自家與鄭家簽過保密契約,不能隨意外流,不然就是違反契約,那是要上衙門吃官司的。

到時候只要從某個人那裡洩露了,那大家都得吃官司挨板子。

百姓們最怕的是什麼?不就是官兒嘛!

一聽自家種個這玩意兒可能還要吃官司,誰還敢私自種啊。

種它這就是惹禍上身吶,這讓絕大部分人心中的那點小心思也瞬間淡了。

危險太大,自己還是老老實實地幫人家種地就好。

有這個功夫,好好種自家的糧食它不香嗎?掙薛家的銀子它不好嗎?

那當時薛家為啥要把番薯田都圍建起來也說得通了,這是籤了契約的東西,他們怕洩露出去吃上官司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因此,對於薛家開墾山林時總要把所有的地都圍建起來,他們便見怪不怪了。

鄭家的好東西多,誰不知道啊!不然怎麼能堅持上百年都屹立不倒?

人家能堅持這麼多年,不就是靠手中掌握的各種稀奇古怪的稀罕貨嗎。

稀罕貨之所以稀罕,便是因為它們一直沒有傳到外邊去,這鄭家的保密工作定然做的極好。

一旦洩露必然追究到底,讓外洩者付出巨大的代價,杜絕一切外洩的可能。

他們小老百姓的,可不敢惹上這樣的龐然大物。

所以想在薛家偷番薯或是番薯苗回去種的人還真沒有。

為啥他們能這麼清楚鄭家的招數?

這其中當然有薛家的努力在啦,在他們的努力下,村民們便聽到了鄭家各種打官司的事兒。

怕了!怕了!咱們不約!

當然,鄭家的形象並沒有因此就在村民們心中變差,反而更好了,較之以前,正面形象更多了。

原因麼,自然便是他們間接地從鄭家得了不少好處唄。

不管是以前的瓜子、核桃、果園,還是如今的番薯,最終都要把成品賣給鄭家。

若沒有鄭家接收,薛家肯定不會折騰這些東西,那他們去哪裡找到這麼多活兒幹、掙到銀子吶。

就因為有鄭家,他們才掙到這些筆銀子,對鄭家的印象能差嗎?

而且薛琅靜這個迷妹,也極其樂意提高鄭文大人以及鄭家在村民心中的形象。

好吧,似乎扯遠了,說回正事兒。

既然番薯不能直接拿來賣,那要怎麼賣?

自然便是把它製成成品,不僅讓人看不出它出自何物,也更容易長期儲存。

如此,鄭林楚帶來的工具便派上了用場。

薛家不是還有好幾萬斤番薯麼,正好可以拿來練手,試試這些工具,熟悉熟悉製作流程。

同時也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儘量多做幾批工具,等下一季番薯出來時才有工具用吶。

到時候至少上千萬斤的番薯,所需要的製作工具可不是小數目,對於工具只會嫌少不會嫌多。

除去這些細節以及注意事項,薛家最關心的當然便是番薯的價錢以及鄭家所需的量。

在價錢方面,鄭林楚很肯定地告訴大家,自己最終出的價錢,不會讓番薯的成本價低於兩文錢三斤。

這個價格看似有些低了。

就憑這番薯的味道,那絕對比精細糧都要好,本就不該值這個價。

當初薛家便是這般想的,他們以為一文錢一斤便是底線,價格只會高不會低。

但自從知道其中的含義後,他們就明白,鄭林楚給的價錢也已經是只高不低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