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女子的一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若是婆家只有你丈夫一個可以傳宗接代的子嗣,那倒還好一些,還只有一層婆媳關系。

可他若有兄弟呢?

不僅僅有婆媳關系,還有妯娌關係,同樣需要處理。

作為媳婦,你們自然沒有掌持家庭內務的權力,只能是輔助婆婆,給她打下手,但實打實的家務方面,自然是自己這個媳婦來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履行媳婦義務時,你願意活兒都自己幹,讓妯娌閒著嗎?

肯定不願意,不說希望都讓別人幹,那至少也得公平吧!可有些事情哪裡能算的這麼清楚,讓每個人都能滿意的。

在權利方面,也同樣的,誰都希望自己這個小家能在家中佔有更多的話語權,能分到更多利益,獲得更多公婆的好感,讓他們更偏向自己這房。

婆媳矛盾、妯娌矛盾,有哪家是沒有的?

時日再往前走,你早已成了婆婆,在兒媳婦遲遲生不出兒子時,是不是得盼著孫子?

媳婦生不出兒子只生女兒時你會開心嗎?

大機率不會吧,因為孫女傳不了自家的香火,只有孫子才能傳。沒有孫子,你的後半輩子同樣沒有依靠,就如同大哥死後,爺爺奶奶他們唯一的孫子沒了,對他們來說天就塌了一樣。

你一直盼啊盼啊,盼著這個孫子出生,結果還是盼來一個丫頭片子,辜負了自己所有的期盼,你討不討厭這個丫頭片子?

就如同我之前說的母親對兒女的不同一樣,孫輩和奶奶還隔著一輩呢,母親還有個十月懷胎的過程。

可奶奶和這個孫女又少了這層關係,對孫女的態度會比她母親好嗎?你們想想奶奶和自己孃親,孃親對自己再不好,有奶奶那麼差嗎?

所以,這個時候,你們還堅信自己到時候不會成為孃親、奶奶、伯母那樣嗎?”

經她這麼一番說辭,姐妹們自然再沒之前那麼堅定。

薛琅靜一口氣說完,便不再繼續,讓姐妹們消化自己之前說的。

等了好一會兒,覺得她們應該消化的差不多了,又繼續問,“好吧,那我繼續問了,你們是更恨爺爺還是奶奶?”

不用說,答案是一致的,自然是奶奶。

那是更恨孃親還是爹呢?

當然還是孃親。

薛琅靜直接問妹妹,“小九,你為什麼更恨奶奶?”

“奶奶不讓我們吃飽,吃塊肉她都要心疼好久,多夾一筷子就會被罵,一直罵我們,還打我們...”

薛璇靜能直接說出一大串理由出來。

“那恨爺爺不?”薛琅靜繼續問。

小九想了想,“不,不恨吧,爺爺又沒打罵我們,而且,而且有時候,奶奶對我們太過份了,爺爺還會說奶奶,幫我們。”

再問其他人,答案也是差不多,她們對爺爺根本沒什麼恨意,對奶奶都是又懼又恨。

不出她所料的答案。

“可為什麼呢?”

她再問,“大家有沒有想過,從我們手裡摳出來的肉、粥、窩頭,還有米飯,進的大多是爺爺、爹、大伯他們的碗裡啊!

就說肉吧,奶奶和伯母確實一直盯著我們,不讓我們多吃哪怕一丁點。

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過,每次有好吃的或是貴重的吃食,它們進的都是爺爺他們三個男人嘴裡,奶奶會一直給爺爺夾,說這個好那個補,哪個又不錯,有時候也會讓爹和大伯吃好的。

孃親和伯母同樣,也是往自己丈夫碗裡夾。

可大家有看過她們自己的碗嗎?

以前有肉吃的時候,大家可有看到過奶奶她們自己碗裡有大塊的肉和骨頭?她們碗裡肉多嗎?

是不是更多的也最多是肉湯?

大家想想,平時奶奶她們一頓吃過幾個窩頭幾碗粥,而爺爺他們吃的是多少。

眾人沉默,好似都在回想,回想奶奶她們自己吃的怎麼樣,爺爺他們吃的怎麼樣。

仔細回想,每次吃飯的場景,努力回想。

好像,雖然吃食怎麼分都是奶奶孃親她們做主,可到她們自己碗裡的好東西還真沒多少,就算普通的窩頭饅頭粥菜也同樣如此。

所以,究竟是為什麼會這樣?

大家都看向薛琅靜。

她當然會為眾人解答,“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夫是她們的天,兒子是她們的將來。

這是每個女子從小被灌輸進腦子的想法,不用他們直白地教說,我們每一次從周圍接收到的一切資訊都是如此。

從年幼起就逐漸被灌輸了這些思想的女子們,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觀念在她們的腦海裡已經根深蒂固。

從嫁入婆家的那一刻起,夫和子便是她們的一切,她們自認為這兩者便是自己賴以生存的根本。

這也讓她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哪怕是苛待自己,都要以自己丈夫和兒子為先。

因為如果丈夫過的不好,就護不了她們,天就塌了。兒子過的不好,將來就會沒有能力讓她們依靠,她們未來就無法安身立命。

只有他們好,自己才能好,所以,就算她們苛待自己,苛待女兒,苛待孫女,也要優先滿足丈夫、兒子、孫子,因為他們代表她們的現在和將來。

就像我們從小就知道丫頭片子是沒用的,吃那麼多幹嘛。奶奶說,孃親說,伯母說,到了外面,所有接觸到的資訊,所有人都在那麼說。

而男人們呢?他們有奶奶、母親、妻子、姐妹,甚至是女兒。

這麼多女人維護他們,緊著他們,他們需要自己親自動手嗎?

不需要,這些女人已經主動把一切資源和好處往他身上堆了,生怕他們有什麼不好的,怕他們吃不好。

她們從女兒、孫女甚至是自己碗裡摳,把一切好的往他們碗裡放,壞人讓這些女人們做,好處他們得。

有時候甚至還呵斥幾句這些女人,在女兒孫女兒媳那裡自然便是好人,甚至連他們自己都自認為他比家裡的女人對們女兒孫女們更好。

你們瞧,有時候奶奶太過分時,爺爺是不是還制止她?在大家眼裡,爺爺至少幫過我們,所以大家壓根不恨,你們甚至感激他,感激他給你們解圍。

可是那時候,奶奶從你們那摳出來的那些東西,卻都在他的碗裡。

所以你們明白嗎?不是奶奶她們自己想要苛待我們,是整個社會環境對她們的塑造,讓她們一直往這條將來必然要苛刻女兒孫女兒媳的路上走。

我也恨她怪她討厭她,可是我很清楚,這是整個社會造成的。

在女子離開孃家去到婆家的那一刻起,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兒媳、婆婆、奶奶這些身份就必然要經歷過。

只要嫁了人,你們的未來就會按照這個普遍的路走下去,很難為個人的意志所轉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